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a通識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

    a通識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

    時間:2023-03-05 18:45:49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a通識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

    a通識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
      
      王芳亮,楊必武,張廣杰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江蘇連云港222006)
      摘要:近年來,重視通識教育正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通識教育在教師教育中更為重要,因為它能促進教育宗旨的回歸,能更好地應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能奠定未來教育人文素質的基礎。應通過明晰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突出通識課程體系的人本化、綜合化和特色化,來加強教師教育的通識化。
      關鍵詞:教師教育;通識教育;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0)12-0037-02
      近年來,重視通識教育正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通識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和形成做人做事的正確態度與能力,培養“完整的人”,即視野開闊、知識廣博、人格完善和精神高尚的人。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更是一種大學教育理念或理想。教師教育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等方面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其通識教育有著獨特的目標與意義,這種獨特性決定了其通識課程設置的獨特性。
      一、通識教育在教師教育中的目標和意義
      1.實現教育宗旨的回歸
      通識教育以培養“人”為核心,是一種旨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給予學生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進而使之成為一個負責的“人”和“公民”的教育。通識教育一是要使學生通過文理滲透,擴大知識視野,培養洞察、選擇、整合和遷移的能力,發現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對世界有一個整體通達的認識,使其在分析和處理生活實踐中的具體問題時更加全面和深刻。二是通過對學生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讓學生具備健康完善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既會做事又會做人,進而享有美好的生活。師范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不僅是未來合格的人民教師,更是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全面發展的社會人和國家公民,所以更應接受通識教育。
      2.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當前中小學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的更新以及綜合性課程、研究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都要求教師有更寬的專業知識背景和更強的專業適應能力。因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專業化教師成為高師改革的重要目標。而通識教育強調學科間的滲透與整合,給予學生寬泛的基礎和開闊的視野,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
      中小學的科目是從整體與基礎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的。如果任課教師對知識的總體有所了解,明白各個不同科目在教育功能上的差別和自己所教授科目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他們才有可能去幫助學生建立對知識的整體認識,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廣度、深度和思維方式的拓展與建構,促進學生融會貫通能力的提高。
      正如有些學者所言,通識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它應從中小學開始,而我國中學過早地進行文理分科,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的功利性使學生得不到良好的通識教育的訓練。因此,未來的中小學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更多的具有通識教育背景的師資,以實現通識教育之目標。
      3.奠定未來教師人文素質的基礎
      教師人文素質的內涵包括教師的人文知識底蘊、人文價值觀、高尚的人文品格、對學生的愛和教育活動的人性等‘糾。這些都要通過教師寬厚廣博的人文知識、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愛崗敬業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和堅定不移的愛國情懷等來體現,而這一切對于學生的心智成長、人格養成具有廣泛、持久而深刻的影響。
      由于通識教育針對的是人的心智和人格的培養,其核心內容就是人文和社會科學教育,因此,通識教育對于未來教師的人文素質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將直接影響著整個國家未來公民的人文素質水平。二、教師教育通識課程設置的現狀分析
      1.課程缺少自身特點
      每所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都必然回應其所屬的文化背景、社會政治特質、培養目標與使命、教師的知識背錄等。近年來,各高師院校在創建自己的通識教育模式方面,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但從總體來看,學校特色和教師教育特色明顯不夠。由于種種原因所限,各校所開設的通識必修課程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兩課’+外語+計算機+軍事+體育+形勢政策”,缺乏多樣性和靈活性。由于該類課程占據了通識課程的絕大部分,造成各校通識必修課程高度相似。而且,涉及教師職業態度、行為和倫理、交流技能和公共服務的課程很少。教師教育應有的“師范性”特色也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來。
      2.課程體系設計不科學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拼盤現象嚴重。注重表面的課程種類的豐富,課程結構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缺乏整體觀和全局觀。課程內容膚淺,雜而不精,淪為知識的雜學,難以實現通識課程欲提供“人人必學之通透基本學問”的目標。2)課程結構不合理。蔡映輝認為,從對我國、美國和香港地區等有代表性的高校通識課程設置比較中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通識課程設置有相當的不足,如“通識教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為外語、計算機、體育、馬列課程和德育課程,這類課程所占的比重過大,約占全部通識教育總學分的70%以上”3)在課程類型上,必修課多,選修課少;分科課程多,綜合課程少。大多學校重視顯性課程,忽視隱性課程。
      三、教師教育通識課程的改革策略
      1.明晰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識課程目標的模糊往往會導致通識課程的實施者——教師對通識課程教學認識的誤區。他們認為,通識課程就是增加學生的知識寬度,讓學生什么都懂一些,通識課與專業課教學的區別主要在內容上,將專業課教得淺顯一些,便成了通識課。這樣做直接導致通識課程教學存在著明顯的知識化傾向,忽視對學生思維方法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其結果是通識課程的質量出現問題。
      事實上,師范院校的通識教育是針對日趨專門化的專才教育或專門教育而提出的,其目的是使學生能在更大程度上擺脫專業的局限性,通過文理滲透,使學生具有廣博的專業基礎和文化背景,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拓寬其歷史視野,形成自己的認知風格,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整合為一體,以適應社會對教師的職業需求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從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通識課程的順利實施首先必須讓教師、教學管理者和學生對通識教育的內涵、目的有充分的認識,明晰通識課程的目標,進而將通識教育理念貫穿于大學的專業教學、管理和學習中。
      2.突出通識課程體系的人本化、綜合化和特色化
      美國學者萊文等人的研究表明,迄今為止,美國的通識教育主要有四種實施類型:分布必修型、名著課程型、核心課程型和自由選修型。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實施的通識教育是“分布必修型”或類似類型,通常是按學科設課,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某一學科的較為系統的入門知識和思維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彌補傳統狹隘的專業教育的不足。
      對于教師教育專業,根據國內外高校的經驗,結合自身師范特色,應科學地劃分通識教育課程領域,構建“基本技能類課程+綜合性課程+素質類課程+開放性課程四位一體”的通識課程設置新模式。基本技能類課程,主要指英語、計算機、寫作、交流、體育等課程。綜合性課程可劃分為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藝術類課程等,每類課程下設相應的課程組供學生選擇。“兩課”課程可參照分布必修類型,歸入相應的人文或社會科學類課程,也可與相關課程進行整合。素質類課程主要是針對提高師范生基本素質和教育專業通識背景的,如師德規范與教育法規類、教育思想與發展類、教育學科與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類等,這類課程要與教育專業課程相照應、相融合,形成通識教育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的一體化。開放性課程主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學校資源、社會需求、地方文化等所開設的課程。
      這種設置模式可以使整個課程體系呈現三大特點,即人本化、綜合化和特色化。“人本化”就是要處處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本,將通識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相融通。“綜合化”體現在課程的內容和類型上,要求課程內容具有廣博性和融通性,而非一味專深,通過設置綜合性課程和跨學科課程,使學生在面對生活和世界時,能從整體與聯系的角度,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理解和解決所碰到的問題。“特色化”就是要突出師范性特色,課程設置要有利于師范生基本素質、教師教育通識背景和師范人格的養成等。
      此外,要重視隱性課程的通識功效,加強隱性通識課程建設。隱性課程雖然不羅列在課程計劃表中,但對學生發展卻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教師的治學態度、敬業精神乃至教態、語言習慣等,長期形成的校園氛圍、學習氛圍、學術氛圍的熏陶等。它是實施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學生的“通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3.加強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有機整合
      一方面,在整個課程體系設計上,要處理好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發揮專業課教師在通識教育中的作用,尋求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兩者之間有機整合和銜接的路徑。通識教育不應游離于主要專業課程之外,正如香港大學甘陽先生所說,“真正的通識教育是與本科專業課程整合在一起的,強調的是不同院系學科的‘共同基礎課。當然這里要配合相應的教學管理上的要求。
      另一方面,要將通識教育理念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而并非只在大學低年級進行通識教育。哈佛大學《紅皮書》指出,“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不是也不應是彼此對立的。通識教育不僅可以為學生選擇專業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也可以為專業教育發揮最大功效提供良好的環境。……通識教育應該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有些專業課程上得好,同樣也可以實現通識教育的效果。雖然并非所有的專業課程都適合進行“通專結合”的嘗試,但是,如果教師有意來避免給予學生貧乏的專業教育,那些適合進行通專結合教學嘗試的課程一定會比“過分專業化的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更好”。
      

    【a通識教育背景下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策略】相關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小學教育08-05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08-17

    新課程背景下的現代學校管理策略的文章08-09

    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初探08-14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班級教育中“度”的解析08-05

    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模型構建策略及有效教學08-02

    三農”背景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新課程的推廣:08-17

    三農”背景下的農村義務教育新課程的推廣:08-09

    新課程論文:新課程背景下農村小學教師壓力現狀分析與緩解策略08-2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午夜男女爽刺激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 | 在线国产日韩欧美播放精华一区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欧美动漫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中文在线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