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情商培養探析
大學生情商培養探析何欣
作者簡介:何欣,女,碩士,中國政法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情商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目前不少大學生存在情商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設計系統的情商培養內容體系,發揮“伙伴教育”的功能,完善社會實踐育人體系,營造全方位情商培養環境,發揮測評體系的評估功能等途徑來加強大學生的情商培養。
關鍵詞:高校德育
情商培養
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共處——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21世紀教育支柱的概括。可見,“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薄敖逃囊粋特定目的就是要培養感情方面的品質,特別是在人和人的關系中的感情品質。”大學教育的成果應該是身心健康的社會人,所以情商的培養必然屬于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視智育、德育,而忽視情商培養的問題,造成不少大學生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不能真正成才。這種狀況亟需加以改進。本文試圖在分析情商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意義及我國大學生情商現狀之基礎上,探討大學生情商培養的途徑。
一、情商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意義及我國大學生的情商現狀
1.情商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意義。
首先,良好的情商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程度,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也有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的順利發展等等。以職業生涯發展為例,情商高的人一般都有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能夠根據主客觀因素對自身情況進行準確評估定位,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能夠正確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不會被一些表面的現象所影響;情商高的人善于觀察,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作出準確的判斷,善于調節自身情緒,并善于將良好的情緒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有利于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情商高的人抵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都較強,面對困難和挫折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并能不斷地自我激勵,始終堅持自己的既定目標;情商高的人善于溝通和協調,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相信團隊的力量,善于團隊合作。這些都是職業生涯順利發展的必備基本素質。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及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Dale Carnegie)也曾說過: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靠他的人際關系和處事技巧。如果專業技術屬于智商,那么人際關系則屬于情商的范疇。由此可見情商對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影響。
其次,提高大學生的情商水平能夠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進而促進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德育實踐證明,德育的效果取決于德育主體道德內化的程度,而在道德內化的過程中,主體的自我意識、情感、意志等心理素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內化的過程中,學生要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開啟自我教育意識,并發揮自我教育的功能,自覺、自愿地認同與接受道德觀念,才能實現自我提高、自我發展。這就需要大學生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社會適應性等良好的情商素質。情商高的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強,人際關系和諧,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較高,心理承受能力較強,更容易喚起道德認同感,更易于接受各種主流的社會規范,從而提高思想認識和道德品質,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從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誠如有論者指出:“德育效果的好壞不僅僅取決于德育者的情商水平,良好德性的養成還需要德育對象良好的情商作為其物質基礎!币虼,如果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情商水平,會大大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進而促進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成才。
2.我國大學生的情商現狀。
如果把以上戈爾曼提出的五種能力作為衡量情商的指標來考察我國大學生的情商狀況,總的來說,多數大學生能夠在學習生活中正確認識自己,能夠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正常地與人交往,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是也有不少大學生由于主客觀原因,或多或少、或重或輕地存在著一些情商方面的問題,具體體現在:缺乏正確的自我認知能力,不能為自己準確定位,經常表現得過于自信或自卑;自我控制情緒的能力有待提高,常常被悲觀、壓抑、抑郁等情緒所困擾,處理問題較感性,易感情用事,易沖動:缺乏必要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激勵能力,不能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有時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應對;人際交往能力差,不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出現一些異常的人際交往心理,人際關系緊張;自我意識過強,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合作意識,缺少寬容和謙讓的胸懷等等。
二、大學生情商培養的途徑
情商是靠后天培養和熏陶而形成的,它受家庭教育觀念、學校教育模式、社會環境及個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高校作為情商培養的主陣地,應該積極發揮教育引導作用。筆者認為,高校對人學生情商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設計系統的情商培育內容體系。
情商培育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實施計劃、評估機制、內容體系等多方面,要取得預期的效果,首先學校應設計系統的情商培育內容體系。對于大學生情商培育的內容,有著各種看法。筆者認為,大學生情商的培育應該圍繞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對抗挫折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等展開。具體說來,學生的自我觀念培養是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培養,重點在于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疏導和自我調節,及時轉移不良情緒,緩解心理壓力。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識地利用和設置挫折情境,通過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預防挫折、正視挫折,增強對挫折承受力的教育。人際交往及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則要讓學生學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能夠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適應周圍的環境。此外,情商培育體系的設計還應考慮不同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側重點,不能一成不變。如對大一新生和大四畢業生應安排不同的側重點。
2.發揮大學生“伙伴教育”的功能,擴展情商培養平臺。
“伙伴教育”在情商培養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通過“伙伴教育”,建立與倡導人與人相互敞開、共同進步的伙伴關系,讓人能夠在充滿安全感的氛圍中彼此走近,展開合作,形成既維護人的獨立、平等,又有助于實現集體發展目標的豐富多樣的伙伴關系格局。通過這一教育途徑,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學會共同生活”、促進人的素質全面提高等目標可以得到充分實現。此外,在活動中伙伴們認識自我,認識他人,體會挫折,其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認識能力、情緒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也會得到逐步提高。因此,高校輔導員可以引導建立成長互助型的“伙伴教育”團隊,既可以是同年級間的伙伴團體,也可以是高年級與低年級同學間的“1+X”模式的伙伴團隊。團隊的建立要注意優勢互補,注重團隊內成員的異質性。輔導員應對這種“伙伴教育”團隊的活動在尊重同學主體性的前提下,結合大學生的發展需要予以科學規劃和設計,并在活動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3.完善社會實踐育人體系,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
情商實質上是一個人有效認識自我、調節自我和適應外部社會的能力。列寧曾經說過:“生活、實踐的觀點,應該是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社會實踐正是大學生正確認識、評價自我的最好途徑,也是促使“自我”盡快適應社會的必由之路。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通過客觀評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正確感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提高自我認識水平,提高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通過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體驗困難、克服困難,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并通過實踐過程中的團隊合作,進一步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等情商素質。一言蔽之,情商是大學生社會化的必要條件,而社會化又反過來可以促進情商的健康發展,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情商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完善社會實踐育人體系,是高校提高大學生情商培養水平的必然要求。社會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既要有內容、形式安排,還要有組織實施,實行科學管理,使社會實踐朝著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在內容上既要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知識和社會需要相結合,也要堅持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自我發展相結合,在形式上既可以尋求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也可以與服務社會和勤工助學相結合,并實行集中實踐與日常活動相結合?梢院w在校大學生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和發展自我為目的的各種活動?梢砸詫W生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就業實習為主體,以學生志愿服務、公益服務和掛職鍛煉等形式為補充。在組織實施上,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形式,在校團委、學工部、教務處、學院等部門及實踐單位之間實行分工合作,實行項目化管理模式。
4.營造高校全方位的情商培養環境。
情商培養是個系統工程,把這項工作交給高校任何單一的部門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統籌各方力量,各個環節通力合作,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才能真正實現情商培育的目標。比方說,專任教師的作用就很重要。教師的敬業精神、面對困難的堅強意志、人際關系的協調能力、對學生的熱愛等等,學生能夠自發地認同、模仿。所以,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專業知識,也應參與對學生情商的培養。
5.發揮測評體系的評估功能。
為正確評估情商培養的效果,應該引入測評體系,測評體系的設計應符合導向性、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等要求。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大學生身心發展的常見的、顯性的問題,更要關注深層次的隱性問題。應為每個學生建立測評檔案,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對學生的性格特征、情緒控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意志力等方面進行全面、科學評價。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也利于輔導員老師了解學生,加強卜.一步工作的針對性,為個性化指導提供依據。
注釋:①情商(EQ)是20世紀末心理學家提出的一個與智商(IQ)相對應的概念。美國心理學博士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在《情感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書中把情感智商概括為五個方面的能力:認識自我情緒的能力:管理自我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戈爾曼通過科學論證得出結論:“EQ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今生的成就至多20%可歸諸于IQ,另外80%則要受其它因素(尤其是EQ)的影響。參見【美】丹尼爾·戈爾曼:《情感智商》,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年版。
參考文獻
[1]鄒進.《現代法國文化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3]儲德峰.《學分制下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現實之維——論情商培育與德育的融合》,《教育學術月刊》2008年第9期
[4]參見劉長海、羅怡.《關于“伙伴教育”的理論構想》,《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
[5]列寧,《列寧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6]參見李榜江.《情商教育對大學生成長重要性研究》,《管理觀察》2008年第18期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大學生情商培養探析】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08-23
成功從培養孩子情商開始08-24
音樂記憶能力的訓練與培養探析08-14
中學體育學生情商的培養08-05
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探析08-17
培養青少年抗挫折能力的團體訓練探析08-16
初中歷史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探析08-14
學位研究生“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探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