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小數》案例評析
《認識小數》案例評析
蔣惠芬
㈠ 認識整數部分是0的小數
1.借助長度單位初識小數
師:在我們的身邊就能找到小數。請同學們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和寬,它們比1米長還是比1米短?用米尺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可以選用哪個長度單位?(引導:課桌面的長和寬不滿1米,可以用“分米”作單位,用整數表示。)
師: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1分米)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和寬大約有幾分米?(生交流)
①分組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并做好記錄。
②匯報測量結果。
③引導學生將1分米、4分米、6分米用“米”作單位改寫成米、米、米,并說說它們的含義。
④師揭示:1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用小數表示是0.1米。
師示范0.1的寫法,并組織交流:為什么小數點的左邊寫0?
(意圖:“小數”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教師直接揭示1分米是米,也就是0.1米,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深刻的認知。)
⑤師:課桌面的長和寬用小數表示分別是多少?
(學生嘗試將4分米、6分米用小數表示,并交流想法,師相機板書。)
⑥學生觀察板書內容,橫著讀一讀或豎著讀一讀,組內交流各自的發現。
引導學生共同小結:這里的幾分米就是十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2.即時練習
①“想想做做”第1題。
②“想想做做”第3題。
【點評】
雖然商品價格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小數現象,但是要讓學生認識到小數其實就是十進制分數,還是利用長度單位測量和轉換比較直觀具體。教者首先讓學生“找身邊的小數”,組織學生動手測量實物的長和寬,由不滿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單位,并由1米=10分米的進率,聯系分數的含義,用十分之幾米表示幾分米,進而引出零點幾米的小數。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從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源頭和需要出發,使學生在認識小數的首次感知時就了解小數的來源和含義,初步知道小數與整數、分數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學生動手實踐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講解小數的含義之后,先讓學生進行觀察、模仿、比較、歸納,并進行了兩次針對性很強的練習,由具體的長度單位轉化到一般的十進制分數,讓學生在經歷有序的數學思維活動過程中逐步感知小數的含義。
㈡ 認識整數部分不是0的小數。
1.借助商品單價理解小數
師:我們再來看萬得福超市發布的第二條商品優惠信息(課件播放):
橡皮單價2角、圓珠筆單價1元2角、筆記本單價3元5角。
師:為了規范超市的營業活動,請同學們將商品的單價用“元”作單位表示。
①學生將2角改用“元”作單位。
(學生獨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結:因為2角是元,不滿1元,所以寫作0.2元。
②學生嘗試將1元2角、3元5角改用“元”作單位。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師:為什么0.2元的小數點左邊寫0,而1.2元、3.5元的小數點左邊不寫0?
③小結:幾元幾角可以寫成幾點幾元,幾點幾元表示幾元幾角。
2.即時練習
①讀一讀、說一說
師:請看超市發布的第三條商品優惠信息(課件播放):鋼筆單價4.5元、書包單價32.8元、計算器單價10.2元、墨水單價2.6元。
(學生先讀一讀各小數,再說說每種商品的價格各是幾元幾角。)
【點評】
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通過幫助奇奇商店改寫標價牌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教者并沒有讓學習活動停留在表面的順暢上,而是通過疏導使學生對小數的含義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這樣的反思和追問,學生不僅理解了小數的含義,而且也自然完成了由純小數向混小數的過渡,避免了今后出現類似于“小數總比整數小”的認識誤區,防患于未然,起到“前饋控制”的心理效應。
【總評】
認識小數本是一堂十分單調與抽象的概念課。教者能深入鉆研教材,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設計和組織了符合本課數學知識特點和學生學習規律的教學過程,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在較好地處理了以下2對關系:
生活與數學的關系。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變化莫測的,而數學有著自己的嚴謹性和確定性。教學過程中,教者能按照感知、理解、鞏固到應用的過程展開教學,讓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不斷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課程與教材的關系。盡管我們的教材為學生提供了精心選擇的課程資源,但課程不僅僅是指教材,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的學習差異、師生的交流啟發都是有效的課程資源。教者對教材作了二次加工,使教材成為“學材”:首先,由“找身邊的小數”入手,進而自然引出小數,體現了學生學習小數的需要,溝通了整數、分數、小數之間的內在聯系;其次,在練習的順序上進行重組和調整,在測量認識小數和商品價格轉換小數之后分別進行專項練習,針對性很強,有利于學生形成結構化的知識。
【一點建議】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笨梢,有效的教學要采用多種方式和策略,用一種方法教學,學生容易乏味,教學效果不可能理想。比如在商品價格轉換時應充分組織各種有效的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與討論交流,從而體現了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的理念。
【《認識小數》案例評析】相關文章:
《獅子和鹿》教學案例與評析 -B案及A、B案對比評析04-27
小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8-25
《認識小數》教學反思04-16
小學數學小數的認識說課稿02-07
認識小數的數學教案02-08
數學《認識小數》教學反思02-27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11
小數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16
小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反思04-15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