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政治論文>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時間:2023-02-27 13:03:10 政治論文 我要投稿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處于世紀之交的中小學教育,正從多方面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 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于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要求的教育 ,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在德 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是教育的自我完善,是克服“應試教育”弊 端的總對策,更是迎接21世紀挑戰的戰略舉措。
        素質教育包括方方面面,其中關于如何培育和發揮學生主體性,怎樣為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創設條件,正 在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也是本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重點。
        一、調查引起的反思
        1997年11月至12月,我們做了題為“思想品德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現狀分析及今后導向”的調查。調查覆蓋 面為全市各個區縣,涉及377所學校、551名教師、11688名學生、4位專家。調查結果有以下共識。
        (一)對思想品德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取得共識
        大家一致認為: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起定向作用。學生的思想品 德素質包括道德素質、思想素質、政治素質以及與這些素質相關的心理素質,這些都是做人的基礎,直接影響 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教育界有識之士常說“文化素質不高是次品,思想品德素質 不合格就是危險品”。可見思想品德素質在學生的整體素質結構中的重要性。凡是成功的教育都是把“以德育 人”作為根本,思想品德課是小學德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建設有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緊密聯系實際,生動具體地對學生進行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公 共生活、國家民族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規范教育,逐步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行為習慣,為形成良好的思想情感,以及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等行為 習慣,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打基礎。因此,認真研究素質教育的要求如何在思想品德學科的教材、教程 中得到貫徹落實,無疑對加強與改進思想品德課教學,對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個積極的推進。
        (二)對當前思想品德課現狀中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之處,給予認同
        一是認為思想品德學科設置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的體現。二是認為目前思想品德課在許多方面是符合素質教 育要求的。例如:教學目標突出方向性、基礎性;教學內容突出思想性、教育性;教材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 ,在形式上堅持“圖文并茂”以及由淺入深的規律性;教法力求靈活多樣,直觀形象;教學過程強調明理、激 情、導行的統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強調針對性,在重視講清觀點的同時,注重道德判斷能力、辨別是非能力 的培養;等等。特別應當提及的是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認同。在對學生進行的“你喜歡上思想品德課嗎? 喜歡它的哪些地方”的調查中,學生喜歡上思想品德課的人數占調查總數的95%以上,學生提出喜歡它教學氣氛 寬松,沒有壓抑感;喜歡課文的故事性強,引人入勝;喜歡有英模人物的事跡,對自己有激勵;喜歡貼近學生 生活的課能產生共鳴;喜歡辨析題能動腦筋,樂于在課上暢所欲言,看小表演;等等。還有70%的學生反映“喜 歡上思想品德課的后半截兒”,即聯系實際的部分:有思考辨析,有動手內容,有討論項目,有行為指導;等 等。總之,有直接參與活動的機會。
        (三)對目前思想品德課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不利于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問題,認識趨于一致
        例如:教學內容和要求上理想化的成分多,與社會脫節的現象普遍存在;教材中部分課文離學生生活遠, 分析推理多,引導活動少;教師備課時對如何講清道理斟酌得多,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工夫少;課堂教學總體 上老師講得多,學生訓練少;教學方式上“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說你評”“我舉例你分析”,由少數 學生活動的情況多,學生主動發問、普遍參與、充分討論少;教學實效有待提高。
        在調查的基礎上,經過反思,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思想品德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不可忽視 ;以往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內容、觀點和做法必須予以肯定;問題集中于思想品德課如何從當前社會實際和學 生實際出發,重在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學習的需要,在課堂上更好地創造條件,使學生 的主體性充分煥發出來,以提高教學實效。
        二、對學生“主體性”樣態的認識
        人的主體性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人的最本質的屬性,是人作為主體而在一切對象性活動中與客體相互作 用而表現和發展起來的功能特性。不少專家曾以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加以概括。其中自主性側重于主體 權利,表現為主體對活動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動性側重于主體能力,表現為主體活動的自覺選擇和參與; 創造性是人的能動性、獨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體性發展的最高表現。換一個角度講,人的認識的主體性 ,一方面是在對外部信息的能動選擇上,表現出自覺性、選擇性,即以一種積極選擇和參與的姿態,主動地適 應和應付客觀世界,接受外部信息;另一方面是在對外部信息的內部加工上,表現出獨立性、創造性,即獨立 思考,求新求異,想像豐富,有較強的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等等。這些無疑是一個人求知、做事、生存、做人 不可缺少的品質。現代化社會的快節奏發展,開放、多元及廣泛交往的生存環境以及市場經濟的形勢,都要求 重視和發展人的主體性,做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這一點。
        然而根據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并非每一個人都是現實的主體,只有當人具有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并現實地 作用于客體的時候,他才可能成為活動主體,具有主體性。換言之,人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是需要培養和發 展的。小學生是處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他們的主體意識淡薄,作用于客體的能力有限,應該說還只是一 個發展中的主體,待開發的主體,是處于一種未定型的但朝著一定方向、沿著一定規范前進的狀態。之所以如 此,首先是因為學生主體性受其身心未成熟狀態的直接制約,是在一定監護引導或規范下發揮出來的有限的主 體性。其次,學生與認識客體發生的對象性關系是經過課程、教材和教師為中介的,是間接的,而學生賴以發 展其主體性的活動與交往,又是由特定的教育環境促成的,即“似社會”而又“非社會”的。其三,學生主體 性發展過程中總有若干矛盾交織,如能動性與受動性,自主性與依附性,創造性與模仿性等等,這些矛盾的發 生和轉化,構成學生主體性的特殊樣態。就以自主性來說,兒童的自主性既是可貴的,需要尊重;也是可塑的 ,需要引導;同時又是脆弱的,需要保護。我們在尊重其自主意識的同時,又要有目的地鍛煉提高其自主、自 理、自控、自治的能力。由此可見,學生主體性是需要培養和提高的,引導、保護、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是教 師的責任。
        活動與交往是人的主體性發展的必要條件,學生主體性的煥發與提高也不是空泛的、抽象的,是要通過各 條途徑加以落實的,其中學習活動,尤其是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主要條件。思想品德課作為學校 的一門課程,一條教育渠道,要注重發揮和提高學生的主體性,以促成學生道德內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三、豐富主體性教育過程的思路與對策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兩種意識
        主體性教育過程,要求教師要擔負起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責任,那么首先就要更新觀念,從知識論轉向 主體教育論。對思想品德課教師來說,要樹立兩種意識。
        一是“學生是學校教育生活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意識。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就是強調教學要尊重 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健全個性,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在思 想品德課教學中不要把學生看成物,看作被動的認識體,而要把他們看成人,看成完整的生命體,從而把教學 目的定位在使學生學會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優秀教師不是“奉送真理 ”,而是“教人發現真理”,提倡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人的發展的一切條件 中最重要的是人自身的活動,學生主體性發展是在活動中生成、表現的,沒有個人的積極實踐活動,就談不上 個人的任何發展。而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參與的主要學習實踐活動,只要把學生看作是引起、展開、參與和評 價各種學習活動的主角,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思想品德課也不例外,教師的職責主要在于使自己 執教的每一節課,都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相機誘導,以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 和創造性,并將其引向對真、善、美的追求。
        二是樹立“注重客體主體化轉變”的意識。換言之,就是我們常說的促進道德內化。雖然思想品德課不能 承擔全部德育的責任,但真正教學效果的好壞要看內化程度如何。為此思想品德課教師要認真研究道德形成的 規律,研究道德與人的心理機制的制約關系,千方百計使自己的教學內容經過“外部刺激”,使受教育者產生 情感體驗,為其所接受,并能做出評價;“引起動機”,使學生經過自主思考與選擇、自主吸收,在頭腦中產 生認同,愿意去學去實踐;然后產生自己的“行動綱要”(或計劃),確定適合自己的行為方式;并經過“反 復行為實踐”形成習慣;最后內化“形成品質”。這一全過程若沒有學生積極主動地自主參與,是不能實現的 。思想品德課教師要注重這一過程,就必須強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
        思想品德課教師如果樹立了這兩種意識,就會高屋建瓴,同時也就解放了自己,可以完全擺脫“應試教育 ”的影響,走出一條從實際出發,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新路。
        (二)提供自主學習機會,提高自主學習質量
        按主體教育的觀點,學生只有獲得了大量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才能獲得“積極主動學習”的條件。
        首先,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思想品德課每周才40分鐘,容量有限,只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結構,給 學生留有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才有全員參與的可能性,才便于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思想品德課最容 易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地方,是聯系實際運用觀點的部分,但往往由于教學結構安排不當,最后只剩三五分鐘, 匆匆而過,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都不能得以很好的發揮。成功的經驗表明,思想品德課的開頭要簡 潔、明快、巧妙,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課的主題上來,切忌拖拉或繞遠。結尾要精練,這時,學生已 對本課內容十分熟悉,教師只要畫龍點睛、突出重點或提出希望即可,切忌冗長。此二項不可占用過多時間。 “講明觀點”是一節課的主要任務,通過教師講解,使學生對本課道德觀點“是什么”“為什么”和“怎樣做 ”有一個初步的明確的認識。這一步最長不能超過20分鐘。因此,內容要精選,條理要清楚,環節要緊湊,提 問要準確,小結要精練,這樣才能給“運用觀點”部分即學生喜歡的思想品德課“后半截兒”留下寶貴時間。
        其次,在教學全過程中要多設計一些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如適當安排學生自己操示投影資料、演示 小品、即興表演、收集名言、討論辨析、課前課后調查等等,這樣使學生多一些自主學習的機會。
        第三,要提高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質量,即在各環節都要注意學生實質上的學習自主。比如,“講明觀 點”時,一般是以教師引導性講解為主,這也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教師一講到底,不等于學生被動地、呆板地 、一問一答地隨教師“走教案”,而是要能在教師的宏觀調控下,有微觀自主權,有對外部信息的自主選擇和 對外部信息獨立內部加工的可能性。在“運用觀點”時,學生自主學習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自主不等于自由 放任,教師要精心設計,加強針對性和啟發性,將學生中的突出表現及存在的問題、實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 題、指導學生實踐的問題等等,設計成辨析題,或設計成主體參與型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討論,自主選擇 最滿意的答案。引導學生在理解道德觀點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進行道德判斷,評價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必 要的行為訓練。精彩的思想品德課往往是在這一環節上形成高潮的。
        只有這樣,既有自主學習時間、學習機會,又有自主學習活動的高質量,才能使學生活動真正成其為主體 活動,才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參與、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習和發展。
        (三)教學方法多形式,教學設計多層面
        教學方法多形式是考慮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經驗表明,學生印象最深的思想品德課,往往是教法 多樣,使人耳目一新的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1] [2] 下一頁


    課。因為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是同“濃厚的興趣”有關的。有人說:“興趣 有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來。”愛因斯坦也曾這樣講:“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實際上興趣 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求新”“求異”,心理得到滿足 。教法忌諱單一,就如同吃食物一樣,久食同一食品就會感覺乏味。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學 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的需求等,選擇適宜的教法,一節課中的教法也應有所變換。這樣,用新異的刺激吸引學 生,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多層面,是考慮不同學生參與的可能性。由于學生生活經歷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在接受能力、 表達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出細微的差別或暫時較大的差異,因而要達到全員積極參與,還要注意教學設計 的多層面。從內容上說,既要充分利用教材,將這一層面的內容講授清楚。又要不斷補充新內容,有一定的社 會信息量,使學生總有新鮮感,總會在這不同層面的信息中自主地選擇獨立地內部加工,形成對道德觀點的正 確認識;從聯系實際的方面說,可分別涉及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等不同層面,學生總有一面可選擇 ,如深對道德觀點的理解。從參與形式上說,在強調個人積極思維的基礎上,可有交耳議論、小組討論、當眾 發言、臺前表演等不同層面,學生雖有膽量、水平、演技的不同,但總有一種可接受可參與可表現:從行為實 踐的形式上,可安排當堂訓練、課后實踐、社會調查,甚至在適當階段安排主題教學方式的實踐活動課,這樣 的不同層面,學生總有一個機會可鍛煉,可自我展示。
        這樣,學生既有參與的積極性,又有參與的可能性,才能真正參與進去,使每個學生的能動性得以充分發 揮,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求得主體性的不斷發展。
        (四)尊重學生思想情感,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交往的過程,而交往是個人主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條件,因而創設民主、平等、 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從另一個角度為發揮學生主體性創設條件。
        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看重,改變“美德袋” 式的被動接受,就要強調“感悟”,讓學生通過親自體驗悟出做人的道理,選擇自己的行為。這就要求思想品 德課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努力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對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露要給予尊重,避免使 用刺激性、挖苦性、旁敲側擊等不良語言或以冷漠的態度傷害學生感情,這無益于主體性的發揮。
        其次,對學生要有高度的信任,相信他們對問題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在雙向交流中,教師要淡化說教者 和評判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驗,對于學生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如所說答案與眾不同 ,教師要予以尊重和保護,因為創造性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真正的創造性是對現實的一種超越,是一個人獲 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是現代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一種品質。然而一個人的創造性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是依靠自己 的創造活動而隨之加強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課上要鼓勵學生創造,引導他們成功。尤其是當學生對教師原來 的設想或所講的內容提出異議而又十分有道德的時候,教師要放下架子,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給予高度評價,使 他們在自己的創造中,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加自信心,發展創造力,學做事,學做人。
        第三,對學生要有適度寬容。在思想品德課中教師不能“只叫舉手的學生,只訓練會做的孩子”,大多數 學生愿意在思想品德課上表達自己的思想,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當然,差異是存在的,成功教育并不意味著 孩子不犯錯誤,不答錯題,而是在出現上述問題時,教師能給予充分的諒解和適度的寬容,不要嫌他們“耽誤 時間”,不要怨他們答不出教師期待的答案,而是在孩子尚未學懂之前,還要有一定耐心,不斷啟發,相機誘 導,使每個孩子都學會動腦,學會創造,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兒童發揮內在的精神力量來克服自己的缺 點。”對惰性較強條件較差的學生,教師宜不露痕跡地加以暗示,架設橋梁,給他們創設擔當“發現者”“研 究者”“探尋者”“勝利者”的機會,使他們在驚訝中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體會“創造”的好處,獲得成功的 滿足,從而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多一分獨立思考,自主創造。
        這樣,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可以擺脫壓力和束縛,不必擔心主動學習會招致批評或嘲笑,也不必擔心失敗 帶來的壓力,像贊科夫主張的那樣,讓兒童在課堂上過一種“積極的沸騰的精神生活”,為學生主體性發展創 設良好的氛圍和條件。
        (五)加強修養以身垂范,增強教師的人格力量
        我國自古有“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佳言,思想品德課教師職責所在,聞道在先,在師生關系中處于支 配地位,也握有調整和改善這種關系的主動權,因而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自身人格力量的發揮和利用至關重 要。俄國的文學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教師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該是這種人。”因為學 生是“描著”老師的思想和道德行為發展自己,是“學著”老師的樣子做人。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得 好:“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里儲存起來, 然后指導他們的行動。”為此,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對自己所講的內容堅信,為自己宣傳的人物崇敬,以自己的 真情實感影響學生,以自身做人之本,教會學生怎樣做人。
        應該提及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素質往往通過教學語言來表現。為此,思想品德課教師在提高自身思 想文化素質的同時還要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要準確,富有情感。語言多一分幽默,氣氛增一分和諧;語 言多一分激勵,學生增一分信心;語言多一分啟發,學生增一分興趣。這些都無疑有益于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以上所述是我們對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以求指教。
        1.袁貴仁:《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北京師大出版社1996年版。
        2.陳光全:《思想品德課教學要實現七個轉變》《小學德育》1998年第3期。
        3.宋殿寬、李大同:《簡明小學思想品德學科教育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頁  [1] [2]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相關文章:

    [思品論文]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08-17

    思想品德課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08-25

    芻議發揮學生主體性教學08-24

    導入新課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08-17

    如何發揮思想品德課在學生品德內化過程中的作用08-07

    如何發揮思想品德課在學生品德內化過程中的作用08-17

    淺談作文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08-17

    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08-13

    在語文教學中發揮主體性作用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在线一区亚洲 |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密桃 | 香蕉啪视频在线观看视频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欧美午夜不卡在线观看 | 一本精品热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