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1)
施菊偉 發表于 2005-6-30 12:26:05
心理學研究表明: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試各種感觀、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夠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情緒。讓學生自主的參與教學活動,是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那只有學生在情感、思維、動作等方面自主參與了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才能體現。因此,學生能否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難點。
1、激發興趣,引發學生求知欲
數學是從人的需要中產生、發展起來的,它具有廣泛的運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的發展和電子機的出現,在現代化的生產、生活中,對數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從小讓學生打好數學的基礎,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將來更好地學好數學。古希臘人曾經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添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點然學生求知的火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獨心匠運,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角的認識”這一課,“角是一個端點引發的兩條射線”,這個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學時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熱,人們都習慣在樹下納涼 ,小朋友們在樹下玩耍。瞧,老師來了。師擺臂作走路狀,并掛出示意圖:手臂與身體成一個角。有的小朋友在蕩秋千,出示蕩秋千圖。這
2、利用思辨問題或實驗結論作引導。這樣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啟發學生的思考。
有時學生所學的知識混淆不清。在數學的很多概念中,“0除外”這個概念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但生硬的灌輸會記憶不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0不能作除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一個等式。首先教師說:“我知道3能等于0。”學生齊聲說這是錯的,教師出示連等式: 3= = = = = = = 0 學生認為3是不可能等于0的,可是上面的等式正好說明了這個道理。3=0嗎?學生的學習興趣猛增,思維的神經必然迅速工作,通過回憶,判斷和推理,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
3、提出矛盾的問題,引起學生的疑惑。
有矛盾才會有進步,尋求解決矛盾的方法就是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的檢驗。學生必然會尋找集結所在,這時就有了對知識的運用。學生產生疑惑,探求真理的愿望,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
如,在講“較復雜的求平均數的方法”時,教師出示這樣的道題:某水果店運來600個西瓜,300個大的,300個小的。小組長對售貨員小張說:大的一元賣2個,小的一元賣3個,結果可以買250元。第二次又運來同樣數量的大小西瓜,價錢也沒變,小張想:何必分開賣,不如不許挑,平均每元錢可以買兩個半個,每個4角錢。賣完西瓜后一算,只賣了240元,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賣10元呢?
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通過討論分析,不難知道:兩個西瓜價錢的平均數和每元錢賣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4、誘發求知欲。
學生的學習要有對知識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 ,對學習的興趣也就油然而生。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想對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發學習興趣的一個契點。
如講授“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帶著系著線的乒乓球進入教室。向學生提問:系住乒乓球的線都可以量出來,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線球
學生紛紛估計,有的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