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構建互動平臺 開啟交際窗口
交際活動是人最基本、最經常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而善于交往,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的重要條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而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是學生語文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 學生在入學前已經具有一定的口語交際基礎,但是由于他們缺少規范地指導以及正式地交流,所以說話時往往會害羞或緊張,不能準確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實際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注意激發他們說話的興趣,增強他們說話的信心,適時進行說法指導,以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交流興趣為基礎,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為手段,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為目標,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一、以興趣為基礎,吸引學生想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為激發學生“說”的興趣,我注意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入手,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 1、把話題引向學生的日常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也就是說學生只有在心情愉快、興趣高昂的時候才會 “暢所欲言”。要使學生想說、樂說,首先要調動學生說的興趣。我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時,注重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即一切要適合兒童年齡特征和心理需求!墩Z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痹趦热莸倪x擇上,我沒有完全讓學生按教材中的交際主題進行交流,而是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入手,選一些如“說說我自己”、“介紹我的朋友或家人”等這些比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又有話可說的內容,來激發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興趣,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口語交際其實就和我們平時跟別人說話一樣,人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 語言的實踐需要大量的活動作基礎,有道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谡Z交際在課外有更廣闊的天地。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景秀麗,不少家庭在節假日紛紛帶孩子外出游玩,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這給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我常讓學生把自己在游玩時看到的或感受到的講出來。在“五一”假期結束后,我班開展了“開心的一天”口語交流活動,同學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有一名叫武彬的小男孩是這樣描述雪山彩虹谷的:那里真是太神奇了!有那么多我從沒見過從沒走過的橋!有那么多我玩不夠的地方!彩虹谷里的溪水在我身邊流著,溪邊開著各色的野花,最讓我驚訝的是那里竟然真的有彩虹!美麗的彩虹掛在我的前面,好像只要我一伸手就能采到它!聽到學生繪聲繪色地描述,我知道我要做的只是鼓勵他們說出來,然后傾聽,必要時再指導他們,讓其說得盡量有條理。 2、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交際形式。 學生有了樂于說的內容,還需要有樂于說的形式。因此,我安排了一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口語訓練來開啟學生的“話匣子”。我經常利用活動課、課前交流這些時間,讓學生講故事、說笑話、自我介紹、說見聞趣事、談游戲后的感受等,給學生創造一個融洽的交流氛圍,讓每個同學都能感到無拘無束,都有發言的機會,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想說、樂說?谡Z交際并不是一定要專門拿出一節課來上,它完全可融入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如在學習了《小書架》一課后,我讓學生先畫畫自己家里的書架,再讓他們在小組里展示圖畫,邊展示邊介紹,最后再讓幾位同學在全班展示介紹。學了《兩只小獅子》一文,在學生讀熟全文,了解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暢談自己對兩只小獅子的看法。這不僅深化了對內容的理解,還讓學生在暢談中自由地進行了口語交際,效果非常好。 二、以信心為支柱,引導學生敢說。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學生想說,但又怕說不好,不敢說,既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又流露出縮手縮腳的姿態。這時怎么辦呢? 1、給予恰當的鼓勵。 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金鑰匙。教師的愛,教師的鼓勵,哪怕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都會使學生充滿信心。我們班有一名小女孩叫黃雯雯,她是全班公認的最勇敢的孩子,每次講故事或介紹事物時,她總是第一個上臺。其實最初的她也并不是這么勇敢的。在第一次舉行故事會時,她扭扭捏捏地第一個上了臺,可我給了她極高的評價,對她大加贊賞,夸她是全班最勇敢的孩子,說得也很好。以后每次交流,她總是搶先上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欲望,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抓住時機來引領他們進步。所以說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教師抓住學生想說的心理,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同時進行適當的引導,會使他們的“話匣子”徹底打開。 2、創設融洽的氛圍。 要想消除學生“怕說錯”的心理,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融洽的交流氛圍。在每天上課前,我總是坐在學生中間,向他們講述自己遇到的事或看過的幽默笑話,來營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同時傾聽他們最急于表達的話語。他們既可以表露自己對各種學科的喜厭,也可以講述同學之間的離合;既可以訴說家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描繪動畫片中的驚險曲折?傊,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交流,讓他們不再懼怕、緊張,從而增強自信心。 三、以方法為準則,指導學生會說。 想說、敢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讓學生會說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他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這也就是說,我們強行教給他們東西,不如讓他們在實踐中摸索更易于掌握。低年級學生在口語交際中都有想說的欲望,但有時卻不知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里開始說,說的話就東一句,西一句,想到哪說到哪,缺少必要的條理性。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注意方法指導。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痹诳谡Z交際中更是如此。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怎樣說才能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讓別人聽清楚,聽明白。但這種引導絕不是單純地說教,而是要利用各種方式進行具體地指導。 1、通過對比,讓學生自主感悟。 常言說的好:有對比才會有甄別。對于同一話題可進行你說與我說、學生說與老師說、大人說與小孩說等形式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不同之處,學習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在交流中的不足,從而了解如何說才能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種感悟比單純地說教更易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如在“我的媽媽”口語交流活動中,許多學生只有一句話:“媽媽很疼我”、“媽媽很漂亮”、“媽媽很愛我”……面對這種情況,我做了一次示范,抓住媽媽蒼白的頭發、粗糙的手、關切的話語、慈善的笑等進行描述,讓學生感知到在介紹人物時要具體,要抓細節。 2、利用各種媒體,讓學生學習他人。 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現代媒體的發展,現代媒體的多樣化,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看電視、上網、讀報等形式聽、看別人是如何圍繞一個問題進行講述的,同時學習別人如何運用動作、神態等一些輔助的手段進行表達。長此以往的耳濡目染,會對學生的交際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在此基礎上注意指導,讓學生學以致用,立足實際與他人進行交流,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水平。 總之,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口語交際,使其在交流中進一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規范自己的口頭語言,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的技能技巧,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是我們的根本目標,要達成這個目標就需要教師創設恰當的情境和融洽的氛圍,加強交流方法的指導,同時又要注意指導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樂于接受,從而盡快地提高其交際水平。當然教無定法,每個人可依據自己學生的愛好與特點采取相應的學習方法。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送一把鑰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掌握并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