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管理]什么樣的教育科研能興校
當“科研興校”被公認而成為時尚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反思:什么樣的科研才能興校?實踐中的感悟讓我們對此做出了回答。
一、 選題正確的科研能興校
目前中學教育科研多以課題形式展開,選擇課題是一個方向性的大問題。不能解決學校、教師、學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科研沒有生命力,沒有深刻理論導入的科研缺乏吸引力,不能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科研不易引起共鳴。因此,當面對教育實踐中大量紛繁復雜的問題的時候,我們必須將其與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勢和重要理論進行相互比較,才能從中選擇并抽象出科研課題,使實際問題上升到可以進行理性思考的高度,才有望在投入辛勤的研究之后,產生有效的變革措施及預期的效果。
我校先后確立的《"讀啟式"教學的實驗研究》、《新課程的教學實驗研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實驗研究》等課題,既新穎、前沿,又貼近我校的實際,為我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心理教育為基礎,發展學生個性特長”辦學思想的實施起了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教師全員全程參與的科研能興校
教師是教育實踐的主體,任何一項教育改革措施,均要經由教師才能作用于受教育的對象,教育對象的發展,是各方面教育功能整合的結果,因而只有通過提高全體教師的素質才能全面提升教育質量。教育科研既是一種問題解決模式,更是一種激發教師自主學習、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學習模式,因而教師全員全程參與教育科研,對教師的發展就顯得尤其必要。
教師全員參與教育科研,有全員參與同一課題研究、全員分別參與若干不同課題研究或兩者并存等多種形式。我校同時開展的各個課題除注意類別分布的均衡性和滾動發展的連續性外,還堅持中學教育科研要以課堂為中介的思想,每一時期均確立一個以現代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的主打課題。這不但使教師全員全程參與同一課題研究有了可能,也使教輔人員從協助的角度參與科研有了可能。
我們已經形成了激勵、組織、督促、調控、指導教師及教輔人員全員投入教育科研的運作機制和操作路線。大量的研究任務是落實到學科組的,即使是落實到個人的任務,也是以學科組全體人員的多次反復研究的成果為背景來完成的。這種突出學科特點、將教研與科研結合的方式,推動了各學科科研群體的活動。
在教育科研中的各種體驗(茫然、艱辛、愉悅等)激活了教師們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創造性思考,使教師們的教育觀念受到深深的觸動。所營造的學習氛圍、探究氛圍、合作氛圍、變革氛圍,又進一步激發了骨干研究人員自主探索的欲望和熱情,催促和裹夾著主動性較差的人員融入主流,使教師全員全程參與教育科研逐步地落到實處。
三、 產生校本理論的科研能興校
關于教育理論,葉瀾教授有很精辟的分析①。一般說教育理論,通常指的是以文字形式存在、脫離產生主體、為較大群體所共有的普通形態。教育理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它存在于個體之內,是一種私我的形態,被稱作個人理論。教師個人實踐的改革,是通過個人理論的改造來實現的,個人實踐又反過來豐富著個人理論。本文所說的校本理論,是指處于以上兩者之間、以文字或輿論形式存在于本校范圍之內的一種共識。學校工作的每一個方面都應有相應類型的校本理論作指導。
有關教學的理論,應能指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技術、教與學的方法、教與學的評價的改革,應能更新、充實教學常規或制度。我們通過全校研究,構建了元認知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先由元認知理論演繹教學模式框架,再由教學經驗的歸納形成對框架的說明,然后再在運用與反思中檢驗、改善模式并提出實施原則。由于元認知教學模式這一校本理論的中介作用,使對學生的元認知意識和元認知能力培養廣泛滲透于各學科日常教學之中。我們選擇“創新教學模塊”,作為解決創新教學的“抓手”。通過創新教學目標與學科教學目標的整合以及創新教學模塊內涵界定、特征分析、教育價值估計、設計投放策略等研究,把創新教育的若干理論具體化為教學操作指導,使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逐漸滲透于學科教學。我們研究以能力立意命制試題,理順了能力類別、整理了對能力考查的認識、創設了多維命題細目表,解決了能力立意命題和能力立意試卷的命制技術,最后以考試規范成形的校本理論,有效地改變了以前命題制卷、評閱歸檔的隨意性。
由于選擇的是離實踐較近的教育理論,而且是教師自己由理論演繹、由實踐歸納,并在演繹與歸納的循環深化中形成的校本理論,因而校本理論的形成、優化過程,就是校本理論的運用、推廣過程,就是教師個人理論與個人實踐相互作用、內化與外顯交替產生的過程,就是以實踐促進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指導實踐并及時促成常規化的過程,就是學校教育文化積淀與更新的過程。
四、開放的科研能興校
任何一個系統,只有開放,才能由較低級的結構轉變為較高級的結構。教育科研的開放,存在于教育與社會之間,存在于學校與學校、學校與各級教育科學研究所及上級行政部門之間,存在于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于學科科學與教育科學、元教育科學之間,還存在于個人與自我之間。其開放的形式主要是信息交換,以吸納、輻射、反思的方式進行。吸納是他向學習,學習教育理論、學習科研方法、學習他人經驗;反思是我向學習,又反思自己科研的所得所失,將自我實踐逐層抽象,以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反過去指導教育行為;輻射不但是我向學習過程,還是一種重要的自我激勵手段,因為要輻射,必須對自我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因為已經輻射了,必須不斷再有新作為、新思考。
我們每年修改一次課題研究方案,以便因時應事,與時俱進。我們聘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作課題組顧問,并且加強了對外交流,我們樂意于向同行們學習,也樂意于將我們的研究思想、研究方式、研究成果向外輻射。我們在家長會上宣講我們研究的思路與預期價值,爭取家長的理解與配合。近幾年我們開展創新教學研究之后,要求教師設計創新教學模塊時,要設計對學生進行觀察、檢測的內容及信息回收方式,并認真分析其結果。這既是我們研究的重要環節,也是科研向研究對象開放的必要措施。
能興校的教育科研是以促進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是以校本理論生成、現實校本問題解決為中介的,是以校長及全體教師的全員全程參與為方式的,是以研究的實踐性、應用性、開放性以及研究與教育活動的不可分割性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