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教育

    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教育

    時間:2022-08-17 15:11:08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教育

       

    建國后三十年時間里,由于受國內國際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在愛國與開放的關系上一直未能正確認識和實踐,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基本上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里進行,使我國與世界現代文明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有鑒于此,鄧小平同志從民族振興的高度提出了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戰略和基本國策。

    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教育

    在當今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的歷史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是貫通和統一的,改革開放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家民族前途的命脈所系。要使國家富強,必須實行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要搞開放,西方國家在資金和技術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中國要謀求發展,擺脫貧窮和落后、就必須開放”。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清除阻礙社會發展的陳舊過時的體制和觀念,在開放的世界經濟科技大系統中,與外部充分地交換知識和信息、設備及人才,分享成就與進步。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充分調動起億萬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積極性,增強中華民族進一步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十幾年來,我國人民打開國門,充分吸收外國優秀的文明成果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增強。實踐證明,對外開放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堅持對外開放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如果說戰爭年代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烈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那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騰飛,投身到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改革事業中去的改革者們,才堪稱當今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改革開放,國門大開。中國在經濟上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在政治和思想文化上,也要不斷地擴大交往與交流,民族文化與文明面臨著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在日益增多的對外交往中,一些人對我國國情和我們過去工作中的一些失誤缺乏正確認識,盲目崇拜資本主義國家,有的甚至全盤肯定資本主義的一切,制造民族自卑感,直接或間接地為“全盤西化”服務。在中西文化交流過程中,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流毒泛濫起來,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因素,使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迅速膨脹。社會事業心、責任心、正義感削弱和淡化,道德水準下滑,丑惡現象增多等。一些地方和部門產生了官僚主義、以權謀私、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等腐敗現象。由于對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他們的愛國主義意識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淡薄,有的甚至受壞人利用,釀下悲劇。

    因此,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這對于加強全國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防止和扼制權力腐敗和道德滑坡,使人們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增強識別善與惡、美與丑、榮與辱、先進與落后的能力,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發展都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愛國主義教育要堅持改革的精神。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我們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要有時代特點,要賦予改革開放的內容。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為改革開放貢獻力量。要用改革的思路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探索適應新形勢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1、堅持“兩史一情”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在同西方世界打交道時,中國雖然始終抱著友好和合作的真誠愿望,但也時時遇到某個傲慢大國的威脅和制裁。只要我們回顧我國的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就能夠以史為鑒,找到答案。中國近、現代史是一部中國遭受帝國主義侵略,日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在近、現代百余年的歷史進程中,無數志士仁人為挽救中華,救亡圖存,前仆后繼,不屈不撓;寫下了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壯麗篇章。鄧小平同志多次談到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侵略我國的罪行,強調要用中國的歷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他說:“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因此,了解中國的歷史,吸取近代中國用血淚所凝結成的慘痛教訓,才能以更大的熱情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中去。

    要加強對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青少年沒有新舊社會強烈對比的親身感受,沒有經過艱苦奮斗的磨練,往往對歷史缺乏了解,對現實缺乏分析、對比,看問題往往偏狹和簡單。對青少年進行國情教育要注意引導他們全面、辯證地看;要歷史地看待中國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起點不同;要正視我國長期受帝國主義包圍和封鎖的現象;要認清從經濟發展速度看,中國比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要快得多。這樣就可以從歷史比較和更廣泛的社會發展的比較中,看到我國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到改革開放基本國策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加強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

    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華民族以勤勞勇敢、吃苦耐勞著稱于世。艱苦奮斗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因此,在改革開放的新歷史時期更應發揚光大。它是我們在困難面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堅強意志和優秀品質。同時大力弘揚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的精神,更有助于我們消除、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社會思潮,從而在全社會形成以艱苦勤儉為榮,奢侈腐敗可恥的風氣。

    3、加強敬業精神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貴在求實重行。只有把愛國之心化作報國之志、效國之行,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主要不是聽他說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看他對社會是否有貢獻,對國家、對人民是否做了有益的工作。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體現在行動中”。要把愛國主義教育同每個人的工作、學習和日常行為聯系起來,倡導敬業精神,緊密聯系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并落實在行動上,要教育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習和掌握投身市場經濟建設的知識和本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磨練自己,把熾熱的愛國熱情化為向祖國經濟建設作貢獻的強大力量,在實踐中增強報效祖國的知識與技能。


    【改革開放與愛國主義教育】相關文章:

    我身邊的改革開放故事征文08-20

    改革開放家鄉的變化作文03-28

    改革開放三十年作文08-18

    我與改革開放40周年征文08-18

    愛國主義教育征文08-24

    洋務運動與中國改革開放思想的歷史尋蹤點滴08-17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專題教育講話08-25

    翻天復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感悟08-23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總結08-24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資料08-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日本有码视频在线 | 亚洲第一精品视频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一级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