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如何對待教育人事改革

教育人事改革難度大、難點多,具有極強的敏感性和復雜性,而且熱點問題常常會“聚焦”,因此,在人事改革過程中,無論是改革的管理者,或是被管理者都應正確對待人事改革。
一、要有公道的處事標準。在改革中,管理者必須從“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安定團結”的三個“有利于”出發,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三公”原則,通過政策導向、思想教育來進行改革。既不要大刀闊爺,偏離軌道而添亂,又不要縮手縮腳打不開局面,更不要任人唯親,失去民心。
二、要有超前的擇業觀念。人事改革的中心任務是按編定崗,按崗定責。因此,教育者的擇業觀念應具有超前意識。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計較地位的高低、條件的好壞,只要有一份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求之不得了。每一個人在擇業的過程中,有縱觀全局的眼光,把握全局的能力,服從全局的覺悟,把自己工作定好位,在大局下思索運作。
三、要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改革給學校帶來的是活力,給教育者帶來的是壓力,其機遇又是均等的。在改革中,有人會以歷史的責任感珍惜機遇,以時代的緊迫感緊抓機遇,以科學的態度用好機遇,以非凡的能力把握機遇,面對的是挑戰,贏得的是平衡。有人則會產生出令人難以理解的不滿情緒和不平衡心所導致的抵制行為,被競爭的強手拋在編外,最終成了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四、要有更高的工作標準。人事改革對校長的工作要求,不再是以前那種只要不出亂子的守攤標準,而應當是既不出亂子,又出成果的更高要求;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不只是能上常規課的最低尺度,而是既要上好優質課,又要教學、教研雙豐收。通過改革,曾經出過汗馬功勞的校長可能會退居二線,曾經在教壇上工作出色的老教師也會下崗,這在以前看來很難接受。但改革就是要攪動每個人安樂守舊的心境,鞭策的是每個人禁錮緩慢的腳步。一旦大家適應了這種改革的環境時,人人都會有一種識時務者為俊杰,而必須服從的責任感。
總之,對待人事改革,必須有滿腔的政治熱情,飽滿的精神狀態,良好的心理素質,極強的適應能力,非凡的教學本領。(本文1999.8.18 發表在《靈寶晚報》第三版上,現略作改動)
【應如何對待教育人事改革】相關文章:
小學應如何加強學生教育管理08-24
如何對待違紀的學生08-23
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構筑開放的教育08-25
如何對待犯錯誤的學生08-23
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方案08-21
學校應重視生命教育08-18
教學改革到底應該如何改?08-23
如何改革農村小學語文教學08-20
淺談如何對初中地理教學進行改革08-16
重組教育資源深化課程改革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