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校撤并應因地制宜
唐忠民 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對農村小學校的布局進行了調整,基本做法是把地處經濟文化中心的小學校做大、做強、做優,將一些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的小學校撤銷或合并。據我們了解,有些地區三分之二的農村小學校被撤銷。 據決策者們說,調整農村小學校的布局,是為了更加充分地發揮基礎教育的規模效益,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有利于提高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進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接受優質基礎教育的需要。 也許,決策者們的意圖是好的,他們的這種做法也不無道理。然而,農村小學校撤并帶來的負面效果卻不可低估,更不可視而不見。 筆者調查了3個鄉鎮的農村小學校布局調整情況。調整前,這些鄉鎮一般是每個行政村有1所小學校;調整后,一般是兩三個行政村有1所小學校。農村小學校布局調整后產生的最大問題是小學生上學的路程太遠。有相當多的小學生家到學校的距離達3公里左右,甚至更遠。3公里的路程本來算不了多遠,但是,每天從家中到學校往返4趟,對六七周歲的小學生來說實屬不易;要是遇上雨雪天氣,那就更難了。沒辦法,他們只有靠家中的大人接送。然而,每天這么接送4次,得耗費家中大人們多少時間和精力啊!不少群眾怨聲載道地說:這下子可把我們害苦了,原先孩子在本村的學校上學自己去就行了,如今跑那么遠去上學,不接送哪能行!撤并小學校說是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實際上我們是得不償失啊! 改革開放以來,在各級政府和人民大眾的共同努力下,絕大多數村級小學校的辦學條件已大為改觀:幾近標準化的校舍蓋好了,新的桌凳等教學設備也都添置得差不多了。可現如今,這些學校說撤銷就撤銷了,大家多年努力的成果一朝便付諸東流。被撤銷的小學校的校舍,有的被廉價賣掉了,有的閑置著,有的毀掉了……由此造成的損失是明擺著的,只不過某些決策者不把它當回事罷了。 據筆者所知,農村小學校撤并還有一個某些決策者不愿公開說出的原因:近年來,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嚴格實施,農村的人口出生率大為下降,大多數行政村每年只有十幾個孩子呱呱落地,這就導致了生源大大減少。其實,這正是實行小班化教學千載難逢的機遇。實踐已經證明,十幾名學生的小班比六七十名學生的大班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如果決策者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因勢利導,果斷地在村級小學校實行小班化教學,那么,這些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很可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果真如此,受益的則是人民大眾,歸根結底是提高國民素質,說這樣做“功在千秋”也是毫不為過的。然而,有些決策者卻不這樣認為。說白了,他們考慮更多的是撤并后可減少教學人員,從而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我們建議:農村小學校的布局調整,應真正從老百姓的利益出發,從當前農村的經濟基礎、社會現狀出發,一定要因地制宜。一般情況下每個行政村應保留1所初小,以方便6至10周歲的小學生就近上學。如果有的父母執意想送孩子到條件優越而離家很遠的小學校就讀,那也可悉聽尊便。
【農村小學校撤并應因地制宜】相關文章:
因地制宜確定活動主題08-21
農村小學校長的述職報告03-05
農村小學校長個人總結09-17
農村小學校長述職報告01-07
農村小學校本研修情況的調研報告08-18
農村小學校長述職報告范文06-19
農村小學校長最新述職報告06-20
2023農村小學校長述職報告03-29
【推薦】農村小學校長述職報告03-10
農村小學校長述職報告【精】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