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故事和教案
有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總經理威廉∙杰佛斯搭乘該公司鐵路專車公出在某一站,車上司機到他的專用車廂來找他,有事詢問。當時杰佛斯正忙于擬一份電報稿,所以隨便應答,沒有正面看那司機。司機傲然地說:“你這態度很不夠意思,不要把自己弄得太忙。留些時間給自己思考。”說完就掉頭走了。總經理覺得司機的話一針見血,所以聽了不但不以為忤,反而肅然起敬,就濃縮他話中的精義,制成精致的卡片,壓在玻璃板下,作為座右銘:“人生太匆忙,留些時間思考。” 再看看現在的教師,除了上課,大部分時間被應付檢查的教案所占據。一個小學教師,如果一周以上十五節課計算,那他就要寫十五節課的教案,根本沒有時間去地思考,去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備課。可以說絕大部分教師在上課時并沒有完全按照所抄教案去實施,與其讓教師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毫無意義的抄教案上,還不如干脆不要求教師把備課的內容寫下來,領導檢查以聽課為主,這樣不是很實際地檢查了工作了嗎?為什么一定要講究那種害人的形式呢?為什么就不能留些時間給教師思考呢?更為可笑的是,有些地方居然對教案的字數作出規定,如果達不到規定的字數就視為不合格教案。課堂好比戰場,隨時都有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有深厚的內功,需要教師對教材有深刻的理解,而這些需要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學習。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對教案的種種規定是應試教育下的產物,是與當時的教育觀念相適應的,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實施以及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教案的種種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研究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新的政治制度和措施,是每個時代都面臨的課題。“守株待兔”的宋人是可笑的,愚昧無知的,如果墨守成規,企圖用過去的措施和方法來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形勢,同樣是愚不可及。 筆者以為:教案在形式上不應該有過多的要求,允許教師以任何形式備課,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讓教師寫出實用的,更切合自身和班級實際的教案,可以不要求一定要以書面形式備課。需要檢查時,聽課就行了。 教案到了該革命的時候了!
【故事和教案】相關文章:
狐貍和兔子的故事08-24
和朋友故事的作文11-10
我和語文的故事作文08-25
我和剪紙的故事作文08-20
我和電影的故事作文08-18
我和報紙的故事征文08-15
我和爸爸的故事作文08-18
我和漢字的故事作文08-19
我和手機的故事作文08-19
我和郵票的故事作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