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的延伸———《自己去吧》教學片斷評析
一次新課改研究活動中,張老師執教的《自己去吧》(人教版第一冊)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張老師出示掛圖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讀完小鴨子和媽媽的對話后,問道:“同學們,你們仔細看看圖,小鴨子的身體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紛紛回答:“鴨子的身子扁扁的。” “鴨子的身上有厚厚的羽毛。” “小鴨子的嘴扁扁的。” “小鴨子的腳趾之間有一層薄薄的膜。” 老師高興地對孩子說:“你們觀察得真仔細!” 接著一個小男孩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那是小鴨子的‘蹼’,它能幫助小鴨子劃水。”老師連聲稱贊:“真聰明,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看書看到的!”胖乎乎的小臉上露出自豪和得意。 “看來,小王浩讀書讀得非常多,非常仔細,希望全班同學都能向他學習。”老師及時表揚。 另一個學生又搶著說:“老師,我知道鴨子的屁股后面還有油,每當鴨子爬上岸后,它就會用嘴啄屁股,啄出了一些油后,還要啄啄身上的羽毛。” “你懂得的更多,真了不起!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師高興地問。 “今年夏天在姥姥家,我見姥姥家里那只小鴨子經常啄屁股,問了舅舅才知道的。” 老師說:“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喜歡提問的好孩子。鴨子尾巴下面有一個尾脂腺,鴨子用嘴能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將油脂擦到羽毛上,因此,小鴨子的羽毛就能保持光潔不透水,它游泳的時候就非常輕松了。如果咱們班的同學都能像你一樣多問幾個為什么,那么大家會進步得更快的。”全班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張老師非常高興地總結了鴨子會游泳的幾個條件后,又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知道鴨媽媽為什么敢讓小鴨子自己去學游泳嗎?” 同學們各抒己見。最后老師總結:因為鴨媽媽知道小鴨子學游泳不會有大的危險,為了鍛煉它的自立能力,才讓它自己去試試。接著老師鼓勵學生要學會自立,但要注意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能出危險。
評析 這堂課的亮點有三個方面: 1.鼓勵式評價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所謂賞識就是充分肯定學生,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于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當學生說出自己通過讀書得知小鴨子趾甲相連的部分叫‘蹼’、小鴨子的尾巴部分能分泌油脂時,老師大加贊揚,并引導其他孩子也要從書本中或社會這個大課堂中學習知識。這樣,受到表揚的孩子得到了肯定,其高興的心情不言而喻,會大大激發他們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加強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而其他同學在榜樣的帶動下,也會積極閱讀課外書籍。渴望被老師肯定的心理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2.引導學生加強書本與生活的聯系。新課標中提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課堂上,學生看到的是圖上可愛的小鴨子。對于一年級的城市孩子來說,大多數不知道鴨子游泳的知識。如果不讓他們有所了解,那么,對鴨媽媽的做法就會不太理解———沒人保護,萬一淹死怎么辦?因此,張老師讓學生仔細觀察,大膽發言,了解了一些科普知識,對學生解決“自己已有經驗與課文內容的沖突”會有很大幫助。再者,張老師能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學生向那些善于從生活中獲取知識的同學學習,幫學生樹立起大語文學習觀,這一環節的設計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3.課堂教學關注孩子的生命成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獨立自主學習生活本領的教育,張老師沒有忘記,語文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祖國的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也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她讓學生懂得:生命對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是人的天職。所以,當我們每個人要獨立做事時,首先要看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這樣就不至于出現中學生因下水救人而溺水死亡、與壞人作斗爭而身負重傷等悲慘事件。在語文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強安全自護教育,不僅可以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滲透,而且反過來也增加了語文教學的內涵,使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語文的延伸———《自己去吧》教學片斷評析】相關文章:
語文《自己去吧》教案08-24
語文《自己去吧》教案02-06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8-24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4-09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03-11
《自己去吧》語文教案08-24
小學語文教案:自己去吧01-09
語文《自己去吧》教案14篇02-07
《自己去吧》 教學設計之二05-01
自己去吧教學反思精選(47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