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綜合教育論文>接力: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接力: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時間:2023-02-27 09:37:04 綜合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接力: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繼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新世紀素質教育發展的藍圖——就“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訪教育部有關負責人   國務院最近批轉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在這一計劃中,提出要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它勾畫了包括德育、課程改革、考試評價制度以及幼兒教育、特殊教育、學校體、衛、藝等方面的發展藍圖。在新振興計劃頒布之際,記者就“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問題,采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有關負責人。   記者:新世紀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它與“跨世紀素質工程”是什么關系?   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務,近年來擺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素質教育思想正逐步深入人心,廣大教育工作者推進素質教育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了認真的探索,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但是從總體看,素質教育的成效還不夠明顯,有待進一步加強。在2000年的《教育振興計劃》中,就提出了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我們應該看到,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不懈的探索和不斷的努力。新的教育振興計劃再次提出實施“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高度重視和堅強決心。在新世紀里,素質教育要“承上啟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繼承以往成績的基礎上創新創優,做實做好。   記者:“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中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德育的重要任務,請談談當前中小學德育工作情況。   答: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特別是2000年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后,各地在提高新時期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表現在:   ——積極開展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中小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公民道德素質在不斷提高;   ——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工作初見成效,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得到加強。2000年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后,修訂并頒布了小學思想品德課和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此外,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工作普遍加強。   記者:目前德育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您能具體談談嗎?   答:中小學德育工作在適應社會發展、應對復雜的社會環境和挑戰方面還存在差距,與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對中小學德育的期望還存在距離。主要表現在: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沒有得到遏制;學生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的意識還沒有普遍樹立;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社會育人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小學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工作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記者:2004年初召開了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會議,會后德育工作有什么新的動向?   答:這次會議后,教育部部署了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為重點、大力加強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后將主要落實3項具體工作,一是頒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關于在中小學進一步開展誠信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二是重點抓好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誠信教育和新《守則》、《規范》的貫徹落實工作;三是將德育工作作為今年督導檢查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做好對各地的督促檢查工作。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發表后,教育部正在部署各項貫徹事宜。   記者: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中,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個重頭戲和核心環節。課程改革被鮮明地提到了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位置上。請您談談新課程改革的有關情況。   答:1999年,經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了“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改革課程體系和評價制度,爭取經過10年左右的實驗,在全國推行21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任務。國家財政為此實際投入6000萬元。   2001年,在國務院的直接指導和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教育部相繼頒布了以下一系列有關新課程的國家政策和文件,基本形成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政策框架。到2003年9月,實驗規模已擴大到1642個縣(區、市)(新增實驗區1072個),全國有3500多萬中小學生使用了新課程。   從兩年多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初步收獲看,實驗區中小學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其預期效果逐步呈現,并正在發生著深刻、喜人的變化。如: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行為正在逐步形成,課堂呈現出勃勃生機;有利于教師成長的教研、培訓活動廣泛開展,蔚成風氣。廣大實驗區正在積極探索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并作為促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各地教育部門課程改革的組織能力和課程建設能力顯著提高。   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廣的工作部署,2003年秋季,在兩年多試驗的基礎上,組織修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方案、各學科課程標準等有關文件;2004年秋季,認真總結國家和省兩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的經驗,進行全面的評估和廣泛的交流。在此基礎上,正式頒布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方案、各學科課程標準以及其他相關文件,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將進入全面推廣階段。   記者:“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涉及了基礎教育方方面面的問題,請就其他重點問題做些介紹。   答: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還提到了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和藝術素養問題,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優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環境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素質教育在實施過程中要面對的問題,新的振興計劃對這些工作做了解釋和部署。《行動計劃》關于素質教育工程的內容比較翔實,同志們可結合實際認真學習領會。(本報記者蘇婷)   在新課改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全新登場,正在各地有序鋪開。課程改革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在改革過程中,有探索,也碰到了問題;有欣喜,也有困惑。   加強教師培訓,努力創建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   師資隊伍是新課改成敗的關鍵。為保證教師順利進入新課程,全國有1.6萬余人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國家級培訓,有200多萬人參加了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新課程培訓,還為372個“國貧縣”組織了有數十萬教師參加的新課程培訓。基本實現“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   隨著課程改革的步步深入和發展,一次性的崗前培訓已遠遠不能滿足教師學習的需要。幫助教師及時解決在課程改革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制度保障。現在提出的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其核心要求是:注重教師在實踐中的學習與反思;建立在中小學校內部和校際間教師合作開展教學研究的機制;組織高師院校、教科研部門、各級中小學教研室的專業研究人員深入中小學,與教師共同研究課程改革實際問題,發揮專業引領和指導服務的作用,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的組織,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目前,廣大實驗區正在積極探索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并作為促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   積極推進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   為貫徹經國務院同意印發的《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各實驗區正在積極推進評價與考試的改革。   日常評價改革。各實驗區正在改變僅用學業成績評價學生的做法,探索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在學業考試方面,從單一重視基礎知識的考試,轉向既關注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十分重視對學生理解、遷移和應用能力及實踐和操作能力的考察;改變僅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要求家長、學生都參與評價;改變僅依靠期末考試評價學生,同時重視對學生成長過程的評價;評價方式既有紙筆測試,也有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為使日常評價與考試更具科學性,更加客觀、公正,符合學生成長規律,各實驗區正在積極探索,以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充分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功能。   中考改革。在2003年4個國家課程改革實驗區進行中考改革探索的基礎上,2004年,將有17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新開始進行中考制度改革。這一改革要改變以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力求在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高中招生錄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終結性考試,初中畢業考試改革中,學業考試的命題將根據新的學科課程標準,加強試題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評價要求各實驗區結合實際情況將其具體化。   目前正在通過17個實驗區的考試改革實驗,探索、積累經驗,為2005年更大范圍內進行初中畢業與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礎。(本報記者蘇婷)     ■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   ■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加快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和美育工作。   ■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工作,優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應用環境。   ——摘自《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德育——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   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的戰略決策,是中國教育的既定國策。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術、身體心理、藝術審美等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   對于廣大中小學生而言,素質教育的基礎是一系列基本素質的培養。在人的基本素質中,有相當一部分表現為一系列良好習慣。因此,培養中小學生優良的素質,必然包括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強養成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良好習慣,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增強德育實效性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點。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中小學生良好的基本素質所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德育是第一位的。而良好行為習慣是良好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個人思想品德的有效載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個人良好品德形成的標志。如果說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培養良好習慣則是素質教育核心的核心。   我國的教育一向有重視德育的傳統,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德育工作始終列在教育的首位,并取得顯著成績。然而,中國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視。長期以來,道德似乎僅僅成為了一門知識,靠死記硬背和高談闊論便可以得到高分數,甚至成為可以升遷的敲門磚。   其實,中小學德育的內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途徑和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一個人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最終必然要落實到優良的外在行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標準,不是看其偶然出現的行為,更不是聽其口若懸河地演講,而是看其是否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習慣。道德習慣的培養,是增強中小學生德育實踐性的基本途徑。習慣培養在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在他們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不良習慣讓人終身受害。正如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良好的習慣就像是一種有效的道德資本,而不良習慣就像是一筆償還不清的債務。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具體到每一個學生而言,德、智、體、美不是機械割裂的,而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結果就是人格。素質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也就是要培養人格健全的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經過長期培育。在健康人格的培育中,一條基本的、有效的途徑就是塑造形成各種人格的特質所需的相應行為,以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習慣作為人的第二天性,與素質本身就有相通之處。二者都是指后天形成的穩定的、長期起作用的品質。在一定意義上說,習慣就是素質,而素質總會頑強地通過習慣表現出來。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優良素質形成的重要標志。因此,把中小學生優良的基本素質要求轉化為一系列行為準則或規范,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養成相應的良好習慣,必然有利于全面提高他們的素質。   (孫云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系研究”課題組組長)   鏈接1七大策略為校本培訓保駕   深圳市松坪小學所在的南山區是國家級課改實驗區。他們的校本培訓有七大策略:整體推進策略,即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專題研究策略,就是分清輕重緩急,采取專題探索、重點突破的辦法,把課程改革分成若干個子課題開展研究;案例研究策略,是對具備全程性、思想性和全面性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研究。每一次研究,要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滲透了什么教育思想,其中隱藏著什么操作技巧和藝術,從中可以提煉出怎樣的結構或模式;變式轉換策略,是對校本培訓的若干要素予以不同的排列組合,使其產生不同的結構和功能,從而使校本培訓更加生動活潑且具實效,常訓常新;問題會診策略,包括集中會診、反復會診、定格研究,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制度控制策略,是通過一定的條例、規章制度,使課程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考核評價策略,即把教師參與課程改革實驗的工作態度與實際成績納入到他們的學期末考核。   鏈接2積極探索評價制度改革   學生評價改革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小學經過兩個學期的改革實踐,在評價的理念、方法等方面做出了一點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是注重以“做人做事”為核心的綜合評價。依據教育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注重評價的改進與激勵功能。評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教育過程的一個環節。   三是注重以能力為要點的學科培養目標的落實。隨著課改的深入,北京小學陸續出臺了以能力體系為要點的各學科培養目標,評價也體現了由“知識體系”向“能力體系”轉變。   四是注重評價氛圍的共同創設。該校的評價不僅有教師、家長的評價,還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評,目的是共同創設一種評價的氛圍。   鏈接3堅持生本原則推進中考改革   2003年,宜昌市拉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序幕。堅持生本原則,立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態度,努力實現重在發展的多項功能;試題立意高遠,凸現正確的價值觀念;不斷深化開卷考試新方式,研究應用開放性試題的新方法;試題背景關注社會熱點,緊密聯系地域文化,努力創設真實的情景,鼓勵學以致用;試題呈現形式規范精美,處處體現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人性的關愛。這樣既有利于激勵教師投身課程改革,引導學生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改進學習方法,獲取相對完整的知識,達到畢業水準,又有利于高一級學校選拔具有學習潛能的合格新生。         

    接力: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接力:新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相關文章:

    新世紀的易醫治病工程08-05

    新世紀的新挑戰08-11

    新世紀的專業秘書08-06

    新世紀的筆作文02-11

    音樂教案-走進新世紀08-17

    新世紀如何學雷鋒08-17

    新世紀的澳門語言策略08-07

    共創新世紀的輝煌?08-15

    游新世紀公園作文08-2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人性爱在线看不卡 | 特黄少妇60分钟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成在线a免费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久久人人澡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