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 地址: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董莉 郵編:277100聯系電話:3396207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 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也就是說語文課程的性質就是工具性與人文 性的統一。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培養人文素養和弘揚人文精神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和義務。現就如何實施新課標,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談幾點淺薄的體會: 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 《新課標》中對人文性的理解曾有這么一段話:“語文教育就是在特定的時空中,教師與學 生雙向的積極的生命運動過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 由此可見,倡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創新這一理念,不僅強調了學習方法的變化,而且 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確認。如何讓這一教學方式真正 “植入”課堂教學之中,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精選問題,做個有心人。教師在學生討論交流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讓學生探究什么? 何時探究?應精心安排,抓住恰當的時機,讓學生暢所欲言,有話可說,有話要說。最近聽過 一些教改課,不乏合作交流的形式,但細細品來,也有造作虛假之嫌,有的文章淺顯易懂,一 遍讀來,學生已大體了解,紛紛舉手回答。這情景出乎老師意料,尷尬之余,拿出事先準備好 的幾個問題,讓小組內討論,名義上再探究探究,實則為了完成課前教案中是早已安排好的、 必不可少的體現新教改的環節。這樣的合作我們寧可不要,別把學生看“扁”了,他們有能力 研究出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諸如,學完《琥珀》后,在課上研究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 條件?課后小組同學再去研究其他一些琥珀是如何形成的,通過查找資料,寫出實驗報告。學 生一放學就著手準備,忙得不亦樂乎,這樣就真正讓學生互動起來。 2、全員參與,做個用心人。這里的全員參與即是指全體同學個個參與,也指教師的參與。 教師以學生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討論,會消除一些學生的恐懼心理,創設輕松和諧的氣氛。如 教學《草船借箭》一課時,我在新課伊始就說:“同學們,平時總是你們提問,今天老師有個 不懂的問題,你們愿意幫我解決嗎?”同學們睜大眼睛看著我,不相信老師還有不懂的問題。 我接著說:“我課前讀了這篇文章,認為文中的箭既沒有征得曹操的同意,又不需歸還,所以 題目中應用‘騙’而不能用‘借’”。果然不出所料,一語既出,有些同學也點頭表示贊同。 我抓住契機讓學生再細讀全文,各抒已見,大有“語不驚人死不休”之勢。經過一番爭論,學 生們大都認為:諸葛亮在雙方交戰時將十萬支箭如數歸還,可謂“有借有還”,而且更深入地 理解到“借”字,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看出他是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勝過“騙”。在 辯論中,我也曾兩次發表自己的看法,過了一回學生癮。 二、重視語感的培養 夏丐尊先生曾指出:“在語感銳敏的人心中,‘赤’不但只解作紅色,‘夜’不但只解作晝 的反對吧。見到‘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情感 。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寞等說不盡的詩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也在 此。”多么精僻的論述,一語道破“語文”的內涵。培養學生語感的最佳辦法莫過于一個字— —“讀”,“故書不厭百回讀,書讀深思子自知”,多讀是我國學習語文的傳統經驗,只有多 讀,才能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 1、在讀中品詞學句。“字·詞·句”是文章的細胞和血肉,一篇文章中不乏好詞好句,我 注重讓學生邊讀邊畫出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句,邊讀邊品味好在哪里,體會“兩句三年得,一 吟淚雙流”的境界及如何才能讀好等等。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習慣,在讀《日出》時,注意 了大量擬人句、比喻句的閱讀與學習,將日出的美景表達得淋漓盡致。《飛奪瀘定橋》一課, 在讀到“千鈞一發”這個詞時,多數學生停下來想了一會兒,有的還在這個詞的旁邊寫出“十 萬火急、迫在眉睫”等表示情況緊急的詞語。這樣,學生邊讀邊品,由點到面,使語文教學扎 實有序。 2、在讀中感悟文章豐富的人文內涵。《放棄射門》一課重在贊揚世界級著名球星福勒在足 球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團結、友愛、寧失一球、不傷隊友的高尚體育風范。我讓學生反復誦讀 第3自然段,抓住福勒動作、神態的描寫,利用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促講。在學生讀熟以后, 組織辯論:福勒放棄射門對嗎?雙方展開激烈的辯論,從這場比賽的重要性、集體利益、體育 真諦等諸多方面進行闡述,最終從文中悟出,福勒這種高尚的體育風范值得提倡,贏得公平, 贏得光彩,讓我們看到了他背后的人性美,這是無法用金錢和名譽換來的。此時再指導學生懷 著對福勒崇敬之情讀這一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唯有開放,才會有活力。多爾在《后現代課程觀》中曾指出:“課程領域已步入窮途末日, 按照現行的方法和原則已不能繼續進行,也無以增進教育的發展。”要將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 和社會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大課堂的途徑有: 1、拓展閱讀,加厚加寬學生人文底蘊 加速拓展閱讀,能迅速而有效地擴大學生吸收量,使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不斷吸 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人文底蘊。閱讀體裁要多樣化,適當涉獵詩歌、散文、戲劇、長篇小說 。只要內容健康有益,無論文學作品、科學技術,還是歷史哲學方面的書都可,除背誦必背古 詩之外,加大背誦量,盡量超過400萬字。“厚積而薄發”,學生寫起文章來也就左右逢源, 得心應手了。 2、延伸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活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語文教 學不限于教科書,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校園,而是與家庭、社會相通的,甚至存在于虛擬的網 絡空間,它包括一個人完整的生活世界。我們可以在課余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如:參觀、訪 問、競賽、夏令營等,也可請上家長參與評價。 總之,語文是文化的載體,是與人、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與人的具體的生命活動緊緊相連 的。教學中,既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更要偏重于人文性,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思想感情 ,這樣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功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 如果采用,請將錄用證明寄到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紅旗小學董莉收,郵政編碼:277100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品質08-18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04-17
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12-09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論文06-08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08-20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人文素養08-20
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08-15
誦讀經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08-24
班主任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精神08-20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