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開啟學生的思維的討論
今天,又一次參加了開平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又一次聆聽深層次的講座,進行深度的交流,還聽了五位老師做的五節精彩課例,使我受益匪淺,特別是檀軍育老師的《找規律》一課讓我印象深刻。這節課在上學期體驗式學習研討課中聽過一次,這次又聽,感受卻頗為不同,第一次的課堂學生思維靈動而活躍,第二次,學生卻顯得有些死板,學生的思維似乎沒有打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讓我深思體驗式學習方式的教學,讓我深思如何真正上好一節課……
我想,檀老師的這兩次課以及體驗式教學給我的啟示有兩點。
一、體驗式學習不同于我們以往的傳統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育者在活動開展前,要進行更加精心的思考與設計,它需要教育者必須具備教育心理學的實用知識與技能。
首先,應當說檀老師的這節課做了精心的準備,其一是對體驗式學習方式的深入學習與深刻領會,其二是教學過程的精心設計。回顧她的教學過程可以體現如下
1為學生提供了大量豐富而又感性的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次體驗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兩組圖片,一組是有規律的笑臉,另一組是還沒有形成規律的水果圖片,興趣盎然的猜測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抽象、難懂的“規律”一詞很自然地就從學生嘴中溜出來了,這節課也就悄無聲息地拉開了序幕。如果老師采用傳統教學法,從名詞的意義、特點一一講來,學生可能一下子就難在這里了。
檀老師的第二個環節是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同學們歡慶國慶節的場面,讓同學們從中發現規律。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的仿真環境、活潑動畫,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功能,學生能更加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可創造更豐富的體驗。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對規律的體驗的確是很充分的。
檀老師設計的第三次體驗是“利用學具動手創造規律”。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圖片和模型,讓學生自由創造規律,然后展示自己的成果。
回想這些環節,學生表現是異常興奮的,這些材料不是變化多端的圖形,就是豐富的顏色,讓他們愛不釋手讓他們興趣盎然,這里老師充分注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效果很好。
2關注學生心理,調控課堂。
但同時我也發現,正是因為他們是這么小的孩子,我們就需要更加關注他們的情感,本節課中教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評價似乎顯得很貧乏。導入中猜獎品說錯了,沒關系,如果老師在這是送去一個親切的稱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關切的手勢,充滿愛的微笑,都可以在無形中縮短與學生的距離。老師及時恰當的評價,對學生點滴進步的贊賞和鼓勵,有利于學生樹立自信,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有了這樣的情感積淀學生在課堂中表現就會顯得更積極,發言就會更踴躍。這是教育者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應用。 它不是停留在課本中,不是停留在理論上,而是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它不是死板的,它是千變萬化的,規律就在實踐中。
二、體驗式學習它要求教育者必須具備生活中的智慧,也必須具備理解每一個學生的獨特的感悟能力。只有這樣,他才能設計出依據學生實際與社會實際的多樣性的體驗活動,也才能在活動中時刻注意改變設計,或者增加活動內容,以促進學生理性認識的形成。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感到親切,產生對數學的情感,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找規律》這節課中在這一點體現得很充分,如檀老師設計了“排隊找規律,舞蹈中找規律,說說生活中的規律”等,學生可以親身地體驗,還可以聯系實際,用不同的方法親身去體驗,經過這些過程的學習之后,相信學生從教學過程中體驗到的東西,會記得更加牢固。同時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和主動性。
要引導學生體驗,教師要努力激活課堂教學方式,開放學生“全腦”,引導他們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實現教學知、情、意、行的融合。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過程,就是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過程,也是學生體驗和感悟的思維過程。孩子們除了老師說的幾種規律,又創造了新的規律,有的簡單,有的復雜,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在這些規律中閃現著思維的火花,創新的光芒。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在學生親歷之前,教師應該有一個啟動體驗教育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適當的動機,促使學生開始親歷或者選擇親歷的方式。體驗教育的第二個階段相當于個體親歷的過程。第三階段是體驗的關鍵階段,相當于個體體驗的第2階段,個體通過反思、同化或順應等等方式,將親歷中對事物、知識的感知覺或者對情境、人物的情感體驗內化成為自身行為或觀念的過程。第四階段相當于個體體驗的第3、4階段,由于個體體驗的程度或者體驗本身的內容不盡相同,有的經過一次體驗與反思,就可以形成人生經驗,而有時則不行,需要反復體驗,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復體驗,人生絕大多數經驗屬于后一種情況,因此,體驗是需要經過不斷外化、不斷調節才能夠形成的。作為教師應當深刻地了解這一點,不要急于求成。如課堂中
[1] [2] 下一頁
學生說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是有規律的,很明顯這是一個獨特的感受,究竟什么是規律?“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的和本質的聯系,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就說是不是規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特征:第一普遍性;第二本質性;第三必然性。個別的不是規律,表像的不是規律,偶然的也不是規律。”由此我們當然可以斷定這是規律我們原來的經驗都是A 、 B兩個不同事物形成規律,但是規律不應該只是兩三個是無意間的規律,但是教師卻不置可否,使又一次智慧的火花熄滅。因此,體驗式學習的提出是對教師能力的一項挑戰,它將促使教師首先進行知識更新與觀念轉變,從而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更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受挫的感慨,以及相互競爭的力量。在體驗性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展示”是思維飛躍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自己對學習知識內容的高度概括,讓知識概念化、系統化、綜合化,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匯報交流、展示的過程中,實現了認識的飛躍,體驗了學習的成功,享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讓我們體驗學生的“體驗”,更大程度的開啟學生的思維吧!
上一頁 [1] [2]
【開啟學生的思維的討論】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10-08
談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開發智力 啟迪思維04-10
給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08-23
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11-17
借助數學教學拓展學生思維08-18
原始思維即藝術思維08-18
討論的作文03-12
開啟新的征程的句子01-18
思維的作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