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技校|中職生就業問題論文
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小議就業班學生的培養
近幾年,學校一批又一批必要聲被推向各就業單位,就業工作由創業的艱難趨向平緩。從這些畢業生工作狀況上反映出來,就若干次學生面試、就業的過程,筆者對就業班學生的培養提幾點建議。
一、關于理想
學生在樹立自己理想設計未來時往往“趨高”,對自己即將從事的工作的期望與現有水平能力有很大差距,問題是對自身認識不足,不能立足于現實,不知道自己在何種位置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所以有的同學對現有的工作非常挑剔,惟恐從事某項工作而降低自己的身份,有的干脆把理想用金錢量化,“我希望在某大型企業從事××工作,月薪2000元以上。”持這種意向的人很多,導致將來從業時眼高手低,不能腳踏實地地作好本職工作,干一行厭一行,到醒悟時已過去好幾年,虛耗年華。所以我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非常重要。1、通過水平或能力的分析幫學生定位自己;2、國家血球的人材水平結構分析;3、介紹當前就業形勢;4、多舉正反事例說明樹立正確理想的重要性;5、以“理想與現狀”為中心搞一些活動。
二、勞動素質的培養
就業班的學生幾乎多有的人都希望能早日就業,能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但我也碰到過這樣的學生,在面試之前臨陣脫逃,究其原因是要上班了就要勞動,哪有現在這樣自在。也有的學生想到就業首先想到大把的鈔票不考慮要付出怎樣的勞動。
勞動素質的培養簡單地說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是否熱愛勞動,二是怎樣勞動。前者屬于認識問題,后者屬于勞動能力的培養。近三年中曾先后有十幾個同學在單位嫌苦主動辭職或被單位辭退,而同一單位90%以上的同學沒這樣表示。有個別同學聽了單位介紹后立即表示因有夜班,活兒累不去。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獨生子女的普遍存在而導致學生對勞動的認識不夠和勞動能力的降低。所以對這兩方面的教育確是學校一重任。對就業班的學生更為迫切。
對“勞動的認識”培養可從這幾點進行教育。1、勞動是謀生的手段,這個客觀現實是任何人也回避不了的;2、人的成長,馬廠的求學過程,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工作。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知道自己是“有用的人”還是“無用的人”(勞動體驗自身的價值)。有勞動才會有創造,各類有成就的成功人士的成功都是在勞動中獲得的,勞動是獲得成功的唯一途徑也是最終途徑。作為就業班的學生現在可能不怎么樣,或者說不是一個特別成功的學生。但通過勞動最終會有成功的人生。3、勞動無貴賤之分,只有方式不同。不勞而獲才是可恥的,一切通過不正常手段如盜竊、搶劫、貪污、挪用獲得“成績”的,那不是而是犯罪。其收獲是“贓款”而不是財富。
關于勞動能力的培養需日積月累,通過學生、生活及各種活動中獲得。老師讓學生主動參加這種勞動,而且全員參加,及時對勞動過程作出總結評價,肯定先進對落后者提出希望。經過反復多次的訓練,學生從中獲得勞動的樂趣又能提高勞動能力。
三、健康的心理素質
曾有一女生面試合格到單位上班后在試用期不合格而被辭退,該女生打起包裹回鄉后竟在親戚家躲了很久直到找到新的工作。其躲的原因是怕別人笑話。也有幾名學生工作期間被領導批評后立即辭職,大有“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氣概。還有的學生在面試時就有“別人能行我不行”的心理,且不說工作后的情形,還有一女生因單獨分在一車間后第二天就走人……此類問題在就業學生中大有市場,反復分析,其實是學生的心理問題:1、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做事膽怯,畏首畏尾;2、心理承受能力差,總想一帆風順,在遇到挫折后就退縮,自暴自棄,甚至一蹶不振,很沒理智。心理適應能力差,一時無法改變由學生向員工的角色轉變。3、缺乏團結協作精神,一些在同一單位的學生,因分配崗位不同或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同而互相忌妒,當面抱苦,背后捉弄,巴不得別人倒霉。有的同學不在工作上積極地競賽,而是相互攀比,貪圖虛榮。其目的是讓別人羨慕,而不是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
為避免以上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培養學生自信心,正確認識自己,不斷學習,積累自信的資本。切忌扼殺自信。2、培養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受挫能力。教育學生要放手去創,只有在遇到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才能獲得真經。“寧做大海一條魚,不做溫室一朵花”。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端正工作學習態度,在任何時候要有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只有積極樂觀地參與競爭,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工作更有意義。同時單位也會因員工的精誠合作而大放活力,大家彼此受益。4、幫助學生實行角色轉換,盡早地適應社會。
四、加強基本功訓練
在文化知識水平上,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要求很簡單:掌握基本文化知識,有的甚至是常識就行。我曾經研究過幾個外資企業對學生面試的測試題,不少內容是基本文化知識,如“0.75kg”是幾千克,“一木了然”成語對不,“蘋果、學生”英文單詞如何寫等,8、4、12、6、18()()括號里怎么填等等。許多單位無非是要新員工認識各種開關安鈕、商標及操作說明等,而參與測試的同學便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笑話”:26個字母大小寫不能寫對,1斤=10克,2的0次方等于0……當然這種“笑話”有些苦澀。大家都知道,我們就業班培養的是掌握最基本操作技能的人材,就沒有必要講太多的諸如Dos的批處理、電子與測量、公差與配合中高深的理論。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就行。這個道理我們都能理解,關鍵是如何“掌握”這個問題,要真正“掌握”的話,60分和90分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關系到產品的合格率是60%還是90%,關系到產品的訂單,員工的生存……因此,作為教者要認真加強學生基本功訓練,特別是文化課基礎知識教學,對于基本功特差的同學要反復訓練不厭其煩,直至其真正掌握以至“產品合格率”達標為止。
五、行為習慣的養成
古語說“立如松,坐如鐘”,一個人的言談舉止行為對其一生都非常重要,有的甚至會影響到個人命運。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某單位的人事主管,面對猥猥瑣瑣、抓耳撓腮的應試者和諾諾大方、彬彬有禮的應試者,你選擇誰?毋庸質疑,肯定是后者。或許家長只重視子女的分數而忽視習慣教育,或者是改革開放的春風太濃而忘記“古人云”,或許是生活環境缺乏“榜樣”,等等;而導致學生群體中出現禮儀之幫、文明古國中諸多不守規矩的傳人。單位錄用人時,通過直接或間接的信息來掌握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如:著手掌握是否有抽煙史,看坐勢和說態掌握一個人的修養等。
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時,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點:1、通過自身形象來影響學生,言傳身教。一個邋遢的老師肯定不會指導出一個整潔的學習環境,所以對學生的成長很不利。教者應規范自身的行為習慣,要知道,我們始終是學生效仿的對象。2、營造一個利于行為習慣養成的文明氛圍。班級通過搞專題班會、出板報,小組主題競賽,形象(先生、小姐)評選,圖片資料展覽,觀看相關錄象、影視片等活動掀起一個氣氛,在這個氛圍中學生會自覺地嚴格要求自身行為習慣。3、任何科任老師都有這個責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須有“的”就放“矢”。4、觀摩現代企業員工形象,模擬角色。5、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或專門培訓直至達到一定效果。6、個別調教,單獨糾正。
六、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有的學生因生理條件不行而放棄好的工作確實可惜。任何工作都需要一定的體能,及生理協調性。所以要要求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體能,達到一定的生理指標,將是學生參加工作的基礎。
【技校|中職生就業問題論文】相關文章:
對我國失業與再就業問題的思考 論文08-08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論文08-24
中職語文論文08-17
中職語文論文08-22
中職體育教學論文08-23
中職生物教學論文08-25
中職物理教學論文08-25
中職音樂教學論文08-25
中職德育論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