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
培養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
—例談寫“數學日記”的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的出臺,給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手中還沒來得及修改的“舊教材”,怎樣運用“新理念”進行教學,是全體數學教師急于探討的問題。其實,課本上的數學也只是生活數學的一種影射、提取、概括和應用。正如《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中要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針對這一情況,近兩年我嘗試將語文學習的重要形式——日記,引入到小學中高年級數學作業中,嘗試讓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用“數學眼光”看生活的興趣,進而調動學生熱愛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一、數學日記——聯系生活和數學的紐帶
生活本身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客觀存在著大量極有價值的數學現象。過去,我們沒有重視指導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去觀察、去思考,學生很難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指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寫生活日記,能促使學生主動地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生活問題,讓生活問題數學化。譬如蔣瀟的日記:
黃瓜·數學
黃瓜——數學,數學——黃瓜,看了這個題目,同學們一定很奇怪吧。你怎么會起這么個題目呢?現在就請聽我慢慢道來:
那天,媽媽買了兩條大黃瓜,做涼拌黃瓜絲。這可是我最喜歡吃的一切道菜。正好我也正閑著無事,就想暗暗和媽媽也學學,也好將來露一手。
媽媽把一條四分米不到的黃瓜擺到菜板上,斜著就是二刀,把黃瓜兩頭上給剁下來,她說頭部和尾部都要切掉一塊,那個不要它。媽媽看我沒事做,就給我出了一道題:這條黃瓜能切成幾片,要切幾刀?我一聽樂了,媽媽又要對我的學習做一次“考察”了,不過這難不倒我。根據我所學的知識,因為黃瓜約3.6分米,每片約2毫米,那么共可切360÷2=180片,要切180-1=179刀,我興沖沖的告訴媽媽,可媽媽說我不對,還說我忽略了她切的方法。經媽媽一點撥,我就明白了,媽媽切的方法是斜切的,頭尾各去掉一塊,而且那兩塊太厚不能算片,那么切的片數就不應該是180了,應用總長減去兩頭被切掉的兩塊的長度,然后再除以每片的厚度。而切的刀數是包括頭尾這兩刀的。根據頭尾兩塊長約5毫米,可知共切了(360-5×2)÷2=172(片),共切了172-1+2=173刀。媽媽笑笑對我說,運用知識不能只套公式,而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邊說媽媽邊夾了一片黃瓜給我吃。啊?!媽媽的涼拌黃瓜已經做好了,我忙著計算黃瓜中的數學問題卻忘記了學怎么做菜。呵呵,不過我現在的心情比自己品嘗佳肴還開心。
可見,數學日記使學生更廣泛地接觸了現實生活,更細致地觀察了現實生活。數學日記也拓展了學生的數學眼界,培養了他們運用數學的意識,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數學日記——溝通教與學的橋梁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全面了解學生,教師的指導才能有的放矢,教學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數學日記使學生敞開了心扉。而閱讀學生的數學日記,不僅能使我更廣泛地、更深刻地了解了學生。而且可以 根據學生日記中反映出來的“數學現實”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例如,我看到有位學生寫了這樣一篇日記:
花園中的數學問題
錢敏雪
我們的學校,有一個很漂亮的花園。
學校里請的花農隔三差五的來學校修枝剪葉、澆水施肥。
可他不是每次都做相同的活,有時剪枝,有時澆水,有時搬些花草來,有時……
更使我匪夷所思的是:有時他會在一天里干上述的所有事情,難到他來工作也有什么規律嗎?為了解來我心中的迷團,我開始注意起這個勤勞的花農了。
我發現他2天來學校澆一次水,15天來給樹枝剪一次枝,一個月換一次花。今天是5月10日,花農又同時完成這三樣工作,不知道他再隔多長時間又能在同一天同時澆水、剪枝、換花呢?
在教學最小公倍數時,我就用這篇日記來導入新課。一些學生被難住了,另一些同學積極思考,思維非常活躍。他們各抒己見,接著,我說: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方法,使所有的同學都能很容易地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時,學生都顯得非常高興,都以積極的狀態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中。
當教師把學生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的時候,數學便以生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數學生活化了,學生便能自覺地接受數學、歡迎數學。
三、數學日記——促進思維條理化的方法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寫一篇日記,就是學生整理活動程序的一次思維過程。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我重視指導學生有條理的表達,以達到促進思維條理化的目的。
當學生把觀察生活的過程、把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也展現出了他們的思維過程。我們來看一下謝一帆的“剪指甲”:
剪指甲
謝一帆
“咔嚓……咔嚓……”又要剪指甲了。我突然想算一下,一年要在手指上能剪掉多少指甲。
我想,大拇指的指甲面可以看作長和寬都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每次大約剪掉長度1毫米的指甲。1毫米=0.1厘米。每周剪一次,一年有365天,365÷7=52(周)……1(天),我們就按52周來計算,一年共剪掉:52×0.1=5.2(厘米),那么一年一個大拇指剪掉的指甲就是:1×5.2=5.2(平方厘米)。如果和其他手指的指甲平均一下,每個手指一年約剪掉5平方厘米,十個手指就是5×10=50平方厘米。如果再加上腳趾甲,一年剪掉的指甲就是100平方厘米呢!
哇塞,“相當于一個手掌大小啊!”當我算出這個得數時,不由的發出了一聲驚叫。
從日記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清晰的思維過程。也許,他經過了多次實踐和反復思考,才完成了這項活動。但最后,當他用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的時候,他的思維就有條理了。
四、數學日記——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
數學日記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多種途徑,了解一些與所學知識相關的內容,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不僅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而且能發展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如在教學“利息”時,我讓學生課前針對儲蓄知識做一調查,于是,每個學生都想辦法找資料,有的上網、有的查閱了書報、有的問大人、還有的同學到銀行做了調查。交流時的數學日記也是五花八門,有下載打印的、有剪報的,也有手寫的……
【培養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相關文章:
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08-16
怎樣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08-12
一雙眼睛作文02-14
那一雙憂郁的眼睛作文10-15
那一雙眼睛作文10-30
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作文01-22
寫一雙純純的眼睛的作文08-11
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08-17
給學生一雙審美的眼睛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