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CAI課件制作原則之我見
興國縣實驗小學 何紹生內容摘要:社會在進步,教育在發展。教育教學過程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越來越多,其中,運用CAI課件輔助教學成為最重要的一種。制作一個好的CAI課件,不僅需要好的軟件技術,更需要好的教學設計。從整個流程來說,我們有必要注意這些原則。
關鍵詞:CAI 課件 制作原則
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后,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已在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今年4月份,我們縣舉行了“新課程優質課展評”活動,所有的教師都借助了課件服務于自己的教學。這些課件中,大多從現代遠程教育資源中汲取了營養,采取“拿來主義”并進行了適當的修改;即便是全新定做的課件,也能發現遠程教育資源的痕跡。可以看出,現代遠程教育讓我們的教學發生的可喜的變化,我們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有些課件卻步入誤區,僅僅是把圖片、影視或文本簡單地轉換為計算機演示, 不能體現計算機課件超文本功能、人機互動功能和網絡功能的優勢。我們知道,這種課堂演示型課件有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它可以是某堂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或一個片段,而不一定是該堂課的全部內容;其次,它可以有語言的配音解說,但不必全程配音;再次,它有一定的交互性,但主要功能還是演示。這些特點是由這類課件在應用時的輔助地位決定的,它不能取代也不應取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本文將談談課堂演示型課件制作的原則與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選題恰當
我們設計制作課件的目的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又利于學生的學。所以首先關心的是利用某個課件進行教學是否有必要,而不是為了表現課件本身的制作技巧。課件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以動畫、影像等形式將教學內容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變微觀為宏觀,所以,某些難以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表現的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恰是編制課件很好的選題。例如,教學小學數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將方形“輪子”的小車的運動過程做成課件進行演示,幫助學生加深對圓的性質的認識;在語文或科學學科教學中利用一些影像(電影)、聲音(音響)片段,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都不失為好的選題。如果把一些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可以很好地表現的內容制作成課件,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結構明晰,重點突出
課堂演示型課件對教學內容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是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有突出表現。就整個課件來而方,應有明晰的結構,易于授課教師明白該課件的應用目的和用法。有的老師將課件制作成幻燈片式,從教學目的開始,到習題作業結束,或者干脆將板書全部搬上屏幕,這樣雖然節省了板書的時間,但不一定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因為,有時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理解的過程。理想的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的講授、板書、展示、演示實驗等傳統教學手段與的有機結合。
3、界面簡潔, 具有易操作性及容錯性
課件的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學生的視覺心理。簡單整齊,畫面的布局要突出重點,同一畫面對象不易多,避免或減少引起學生注意的無益信息干擾。注意動物與靜物的色彩對比,前景與背景的色彩對比,線條的粗細,字符的大小,以保證學生都能充分感知對象。避免多余動作、減少文字顯示數量,過多的文字閱讀不但容易使人疲勞,而且干擾學生的感知。
課件的操作要盡量簡便、靈活、可靠,便于教師和學生控制: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設置寓意明確的菜單、按鈕和圖標,最好支持鼠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避免層次太多的交互操作。為便于教學,盡量設置好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轉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躍;對于以學生課堂練習為主的課件,要對輸入做到即時應答,并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訓練次數,訓練難度;對于演示課件,最好要可以根據現場教學情況改變演示進程。當授課教師如果有不正確的操作時,課件的演示不應出錯或“死機”,應不影響課件的正常功能,便于課堂教學能順利地進行下去。
4.具有交互性與智能化
雖然是課堂演示型課件,但也應具備一定的交互性。這種交互作用是學生通過授課教師的操作間接地實現的,常常是與課堂提問的形式相結合,達到反饋教學信息的目的。問答、判斷、選擇等形式都可以具有交互功能,如果做得好,還可以有一定的智能化。例如學生對某問題答錯了,計算機會自動演示相關的教學內容等。
5、適度運用原則
適度運用原則就是利用認知學習和教學設計理論,根據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創設情境,使學生通過多個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提高教學信息傳播效率,增強教學的積極性、生動性和創造性。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讓他們質疑(不要滿堂電灌)。
6、藝術性原則
一個好的課件,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應該畫面美觀,影像清晰,聲音清楚, 可視性好,使人賞心悅目,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美的形式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優質的課件應是內容與美的形式的統一,展示的對象結構對稱,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審美性。對影像、聲音和解說方面,盡力從技術上做到完美無缺。
7、開放性原則
做過課件的教師都知道:制作課件要花大量的時間。若能直接采用現成的課件或對原有課件作少量修改就能為己所用,必將使多媒體教學大為普及。
我們知道,使用別人制用的課件來上課,是很別扭的,自己的思路和風格無法發揮,溶于課件中的思想、進程思路、表現方式、體系結構和技巧運用與自己的風格可能相去甚遠,若再加上教學對象的差異,課件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因此,讓教師使用不能重組的課件是比較困難的,教學效果往往也不好。制作的課件是否有開放性,能否稍加改造就可以為其他教師所用,這在今后是重要的,需要大力提倡,這也符合開放共享的信息時代的要求。
總之,良好的教學效果是課件唯一追求的目標。實際上,好課件的制作也是“功夫在詩外”。一個好的課件,最本質的東西仍是優秀的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技巧可以立馬學會,優秀的教學設計,不一樣的審美觀,決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