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受之饑”釋

    “受之饑”釋

    時間:2022-08-07 23:54:47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受之饑”釋

    [作者]  湖北 王宇同 王治誠

    [內容]

     

    賈誼《論積貯疏》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句。高中語文教材將其釋為:一個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饑餓。之,句中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筆者認為,訓“之”為語助不當,且使其語意不周,故予釋辨。

    元盧以緯《助語辭》云:“之,此。‘大成之殿’,指此殿為大成殿也;‘圣人之言’,指此言為圣人言也。”訓“之”為指示代詞“此”,甚切。王引之《經傳釋詞》:“之,指示之詞也,若‘左右流之’,‘之’屬是也。”劉淇《助字辨略》:“之,指事之辭。如《論語》:‘學而時習之’,之,謂其所學;‘老者安之’,之,謂老者也。”當今《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之,指示代詞。〈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楊伯峻在《古漢語虛詞》中則明確指出:“‘之’字作他稱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他’或‘它’,或這件那件事。有時前文有先行詞,有時竟沒有先行詞,須從文中看出。”有鑒上述,那么“受之”的“之”,就是一個明確先行詞“一夫不耕”的指示代詞,“受之”,即“受此”也。“之”為指示代詞,那么,及物動詞“受”就帶有兩個賓語“之”與“饑”。它與代詞賓語“之”構成為動關系,表示為賓語而施動,意謂“為此受”;又與直接支配賓語“饑”構成一般動賓關系,意謂“受饑”,從而使“受之饑”成為一個為動雙賓語結構。《詩經·匪風》:“誰能烹魚?溉之釜。”宋朱熹《詩集傳》:誰能烹魚乎?有則我愿為之溉其釜。“溉”的為動賓語“之”,承前指代的正是“烹魚者”。為之溉其釜,即為烹魚者洗滌烹具(鍋鼎之屬)。《左傳·文公十三年》:“天生民而樹之君。”晉杜預注:樹,立也。樹之君,為之置立君主也。“樹”的為動賓語“之”,承前指代的正是上文先行詞“民”,意謂“為百姓置立國君。”那么,與“樹之君”、“溉之釜”具有相同語法結構的“受之饑”,就理當看作“為之(此)受饑”,為動賓語“之”即“此”,承前指代“一夫不耕”這件事。并且為動賓語“之”所表示的事件還是及物動詞“受”發生的動因,所以為動賓語“之”與及物動詞“受”還構成一種表因果的為動賓語關系,意謂“因為一夫不耕受饑”。詮釋至此,將“為之受饑”用口語釋出即:因為一夫不耕忍受饑餓。似此坐實字詞,就使語意周密,且富內在邏輯。

     

    【“受之饑”釋】相關文章:

    家訪操作釋要08-16

    “It”典型句型例釋08-17

    試論馮友蘭的“釋古”08-11

    點滴釋濃情作文05-10

    復音虛詞例釋(網友來稿)08-17

    古詩鑒賞的設題與例釋08-17

    三八節釋 安08-17

    釋證嚴的語錄集合36條09-28

    環境描寫與環境描寫的作用例釋07-19

    計算機應用術語小釋08-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思思精品久久96 | 亚洲资源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日韩中字幕波波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