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安然事件看社會監管體制的重要性
銀河證券: 左小蕾
美國最大的電力和天然氣銷售和交易商安然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2000年的交易金額占全美能源市場交易的四分之一,顯赫地名列《財富》500強第七位。但是,這個曾幾何時在全美乃至全球能源商品交易市場上舉足輕重的龍頭公司,從10月16日開始,股票價格從33.84美元跌至11月28日的0.64美元。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一個能源巨人煙消云散。如此迅速的驚心動魄的變化,除了其自身的病入膏肓的問題是致命原因以外,美國的從民間到官方的這種“社會監管”體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媒體的緊密跟蹤,大大提高了安然事件來龍去脈的公開性,透明度,在安然事件的演變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安然事件暴露了美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會計制度的嚴重缺陷,對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真正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監管機制”有重要啟示。
從安然事件看美國社會監管體制
事件的曝光。10月16日,安然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披露它一次性地沖銷了高達10.1億美元的稅后投資壞賬。更重要的是,這筆壞賬中有3500萬美元是由安然與兩家名為“LJM”和“LJM2”的有限合伙之間的套期交易所形成,而這兩家合伙直到今年7月一直是由安然公司的首席財務官法斯特所經營和控制的。
安然在回答證券分析師的質疑時進一步承認,由法斯特的LJM合伙投資的一家融資實體與安然之間進行了一系列復雜衍生產品的交易。公司回購了5500萬普通股票,因此股東權益損失了12億美元。
美國證監會介入。10月22日,安然公開承認,美國證監會已著手調查安然與LJM之間的關聯交易。消息發布后,安然的股價急劇下跌70%,當天損失近40億美元的市值。
媒體追蹤無孔不入。10月16日以來,安然就成為媒體追蹤的對象。10月18日,《華爾街日報》在頭版刊登文章,披露法斯特經營控制的LJM合伙的主要業務就是與安然進行各種衍生交易。從10月17日到11月8日的二十幾天之內,《華爾街日報》一共刊登了22篇以安然為主題的文章。
CNN與CBS等幾家大型媒體的新聞節目也是連篇累牘,幾乎是每天必報。安然公司的一舉一動無一不暴露在媒體追蹤之下。從關聯交易的細節,流動資金的困境,債務清償遭遇紅燈,中介機構安達信會計公司的手法和作用,還有Dynergy(德州另一家能源交易商)可能購并安然,最后終止購并協議的全過程,以至后來主營業務下滑,證監會正式調查,股價一路下跌至65美分的點點滴滴,進行了淋漓盡致的分析和描述。
評級機構火上澆油。 美國的評級機構更是根據事態的發展,不斷地調低安然的評級標準。
10月25日,標準普爾將安然的經營前景從“穩定”調至“負面”。
10月29日,穆迪將安然的長期債信等級降低一級(從“Baa1”降至“Baa2”,并且表示不排除進一步降級。
11月1日,標準普爾將安然的長期債信從“BBB+”降至“BBB”,而且表示“負面觀望”態度。
11月9日,穆迪又宣布將安然的債信等級再降一級,距垃圾債券的等級只有一步之遙。
11月28日,當安然的核心業務能源交易出現下降,以及安然因可能的欺詐和誤導面臨達數十億美元的法律責任時,標準普爾宣布將安然的長期債信等級從“BBB-”降級至“B-”的垃圾債券等級。
重要的是,一旦信用等級降到可投資級以下,會立即造成數十億美元的債務提前到期。因為這時所有的債權人都會擔心公司的到期償債能力,所以會按訂好的協議提前催付。
集團訴訟雪上加霜。美國的集團訴訟機制更是把安然推上死路的致命一擊。安然事件發生后,有十幾家律師事務所發表聲明,邀請所有在特定時段內購入過安然股票的個人和實體與他們聯系,進行集團訴訟。
這些律師事務所對安然管理層的主要指控是其違反美國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有關條款以及美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則。安然公司被控有證券欺詐行為,提供虛假的財務報表,關聯交易披露不祥,虛報業績,隱瞞公司報告方面的重大失誤,誤導投資者并使其蒙受重大損失。初步估計,安然潛在的法律責任可能高達40億美元左右。這一系列迅速的社會反應和行動,形成了證券市場的社會監管體制,使弄虛作假的安然公司以及為其弄虛作假直接操刀的安達信會計公司焦頭爛額無處遁形,受到嚴厲的制裁。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美國社會監管體系的缺陷,似乎是“事后諸葛”,并不能天衣無縫地防患于未然。
事實證明出現會計問題的公司數目正在增加。《紐約時報》指出IBM在出售其光學部門時涉嫌違規的會計行為,隱藏一筆高達3億美元的資產交易。《紐約郵報》對思科動用部門合作基金的方式提出質疑。Jp摩根大通則被《紐約時報》公開質問與安然公司之間的某些交易。著名的圖形芯片生產商Nvida公司承認正在接受調查。接連出現的會計和審計問題,極大地沖擊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財務會計真實性準確性的信心,從根本上影響了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安生立命之本,已經演變成一場信心危機。
如何防患于未然呢?
導致安然事件的始作蛹者是上市公司的虛假信息披露,助襯為虐者是中介會計機構。安然公司破產事件引發了人們對美國財會制度的不信任,目前對于制度缺陷的修復完善己經有了許多提案。事實上,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經營狀況的信息透明,會計公司的獨立和職業操守的要求,從來都是資本市場監管的法律法規中最重要,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上市公司不惜以身試法,中介公司還是會作奸犯科。
安然事件以及接二連三暴露出來的弄虛作假的事件提醒我們,應該拋開完美市場的夢想,也要拋開對會計事務所完全“公正獨立”的奢望。應該在建立更成熟更完善的法制法規的同時,要置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于集官方民間監管力量于一體的社會監管體系之下,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管體系在整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時點,每一個角落的作用,實行全方位的多元監管,才能避免或減少在問題暴露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以后才一哄而上,上演一場痛打落水狗的鬧劇。
在社會監管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媒體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要從根本上保證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真實性,保證信息對稱性和它的透明度,重拾投資者的信心,必須解決“利益沖突”這一死結。天下熙熙,皆為利去。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獨立性的要求和職業道德與利益發生矛盾時,靠行業規范和法律規范平衡道德風險的制衡機制可能失靈。因此必須有一股超脫的力量在制衡機制所有可能發生離經叛道的地方進行制約,使得違法亂紀的企圖難以得逞。這一股超脫的力量非媒體莫屬。媒體可以利用其敏感的觸覺,窮追猛打的究根尋源的職業
習慣,和無處不在的獨特的職業優勢,以及律法賦予的特別權利,充當監督中介機構獨立性,提高利益沖突的披露的透明度的“別動隊”。并把第一時間得到的消息傳遞給社會以促進信息的對稱,特別是把消息傳遞給社會監管體制的各個層面,使這一制衡機制能無間地合作有效地運轉,迅速達至約束和控制的效用。如果不根治“利益沖突”這個死結,再好的制度設計也可能避免不了因為制度執行人的利益沖突而喪失其約束力。媒體應當仁不讓打破過去上市公司財務審計結果由會計公司說了算的一統天下,做平衡信息對稱的中堅力量,要讓社會監管體系真正成為資本市場上任何企圖興風作浪的力量不可遇越的無形的屏障。
從安然事件看中國證券市場監管機制的發展
安然事件考驗了美國的金融界、法律界和證券市場,從關聯交易、信息披露、法律制度、公司治理結構等各方面暴露了許多制度方面的缺陷,提出了許多問題。
從安然事件看中國證券市場,有兩點感觸頗深。
首先,美國證券市場是公認的相對成熟有效,法律法規完善,監督管理嚴謹,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規范。但還是不可能完全避免像安然這樣的公司,進行這些嚴重損害股東和投資者利益關聯交易;還有如此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的信息披露;還有法律、會計等中介機構在利益驅使下干出如此有違職業操守的事來。
所以在中國這樣一個處于初級階段還不成熟的市場上要打假求真,要讓誠信成為證券市場的基礎,讓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支柱,真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還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需要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銀廣夏事件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成長永遠要與去偽存真同存。這是一場利益與法律、道德、職業操守的長期較量,中國資本市場的建設任重道遠。
其次,從10月16日安然事件曝光,到11月底安然股價從33.84美元跌至0.65美元,以致現在陷入無回天乏力的絕境,我們看見美國證監會的當機立斷。當安然的關聯交易造成巨大的虧損時,證監會馬上致函安然,宣布進行非正式調查。當安然事件進一步惡化,美國證監會立即立案正式調查,給了安然極大的壓力。
同時,我們還看見強大的社會監督的力量。媒體如《華爾街日報》一馬當先,用史無前例的頻率報道安然的一舉一動。CBS財經節目、CNN新聞節目每日追蹤,實在有天網恢恢的感覺。
另外證券評級機構如標準普爾、穆迪,獨立判斷,毫不留情,把安然的債信一級一級地最終降至可投資級以下,也就是垃圾債券。使得安然立即面臨債務危機,為自己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不法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還有集團訴訟的法律機制是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過程中一種最有效的法律武器。華爾街生存著一大批專業進行“集團訴訟”的律師。雖然有憑空“制造”集團訴訟的嫌疑和風險,但更重要的還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制約上市公司不敢肆意妄為侵害股東權益的作用。特別是當出現象安然這樣的惡性事件時,可預期的約40億美元的法律訴訟巨額賠償金在很大程度上給不法行為設置了障礙,也是蒙受損失的投資者通過訴訟獲得賠償的有效手段。社會各層面互相有機地配合,大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之妙。
應該承認我國會計中介機構和資本市場監管的漏洞比美國大得多,制度缺陷更大,從國有企業所有者缺位,上市公司不規范的治理結構,法律法規的缺失到維護會計師獨立性的有效機制缺乏等等。我們更應該建立像美國市場那樣的社會監管體系,并且把監管的功能滲透到資本市場的角角落落,我們也有無處不在的媒體、聞風而動的律師、也要有鐵面無私的評級機構,成熟而行動迅速的政府各級監管部門,構成一個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如果誰敢以身試法,公開挑戰三公原則、挑戰法律,這個體系一定會讓他付出不可估量的代價。這樣才能重建市場的信心,才能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
【從安然事件看社會監管體制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從安然事件看中國證券監管制度改革08-05
創新我國電信監管體制的探討08-05
“凱立案”挑戰證券監管體制08-05
海外主要證券市場的監管體制08-05
論我國證券監管體制的健全與完善08-05
論我國證券監管體制的健全與完善08-05
從社會體制上推進社會建設07-22
完善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研究08-07
我國證券業監管體制的歷史沿革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