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報話題:揭開上市公司層層面紗
` 利維東高派現
在已公布年報的181家公司中,推出派現預案的有122家,占了67.4%,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1999年選擇分紅派現的上市公司僅僅只有200多家。而且其中還不乏高派現的個股,比如西寧特鋼,每股派現高達0.52元。
以前上市公司熱衷送股,派現的公司不多,這一點一度成為輿論界詬病的主要問題之一,但是是否派現多了就是好事呢?
其實不然,還是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
造成派現增加的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來自輿論的壓力。一些從不派現的公司受到媒體甚至小股東的指責,而一些長期堅持派現的公司則收到褒揚,自然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派現;
其次是有關法規的改變。輿論導向不僅影響上市公司,還影響了管理層的法規制定。管理層對于想要再融資的公司,提出了必須派現的要求,使得想要再融資的公司不得不派現,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第三是財務需要。按照規定,派現將要動用的資金要在股東權益中扣除,這樣可以提高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有時,派現成了公司爭取凈資產收益率達標的手段之一。
但是,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大股東的利益驅動造成了高派現現象的大量出現。以往,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董事會成員或多或少都與其股票的二級市場主力有一定關系,甚至有利益,在二級市場熱衷送股的背景下,考慮分紅方案時往往優先考慮送股而不是派現。如今,二級市場波瀾不興,送股在二級市場已沒有以往的吸引力,上市公司大股東或者董事會成員與二級市場主力的幕后交易也大量減少。相反派現倒是成了大股東從上市公司“抽血”的重要手段,對于國有股股東,派現成了變相減持國有股的手段之一,民營資本尤其是MBO則找到了回收原始資本的有效辦法。如果要再融資,派現對于大股東就更是一舉兩得———分紅享受同股同權,再融資則不用掏錢,控股權照樣不變。
對于二級市場買股票的投資者而言,派現多少其實并非決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關鍵因素。因為無論派現多少,派現之后,股價自然會除權,最終的回報率如何,不能只看派現量和股價的比例,關鍵在于該股分紅后能否填權。我們就以西寧特鋼(600117)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該股今年推出了10派5.20元(含稅)的分紅預案,而且其公布年報前的股價僅5元多,派現率高達10.18%,即使按其方案出臺當日漲停的價位計算,還有7%多的收益率,比剛三年期國債2.32%的票面利率高得多。但是這能說明它有投資價值嗎?按該股上周五收盤5.82元,扣稅后每股派0.416元靜態地算,收益率為7.15%,但是如果周一該股除權,股價自然回落到5.30元,如果不能填權的話,以5.82元買進的投資者不僅沒有任何回報,還要倒貼所得稅。
西寧特鋼填權的機會有多大呢?該股2002年每股收益僅0.1953元,同樣以上周五收盤價為例計算,除權前市盈率為29.80倍,除權后市盈率為27.14倍。而目前鋼鐵板塊的平均市盈率僅18倍左右,韶鋼松山、寶鋼股份的市盈率都不到14倍,而且業績增長率也都比西寧特鋼高,相對而言西寧特鋼根本沒有吸引力。
再進一步看,西寧特鋼此次分配約需資金3億元,占公司總計可供分配利潤約98%,分完之后公司已基本沒有可分配利潤儲備,明年的分紅肯定不會理想。如此慷慨大方地推出高派現分配預案的西寧特鋼從2001年5月8日以來,一直在不斷努力試圖發行4.9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其控股股東西寧特鋼集團此次分紅可以拿到約2.1億元的“真金白銀”,而發轉債則無須該股東拿出錢來認購,也不會影響其控股地位,其居心昭然若揭。
當然,還是有一些業績能夠保持持續較高增長的水平,又能保持連續高派現的公司。比如紫江企業,從1999年到2002年連續四年的股利分派率分別為66%、60%、65%和65%,業績增長率也都是在30%以上。像這樣上市公司還是很值得投資的。
送轉
雖然派現成了2002年度股利分配的主流方式,但高比例送紅股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的現象比起股市最為低迷的去年來說,也明顯增加了。目前已有25家公司提出送轉股本的方案,其中上港集箱、金融街、華工科技、內蒙華電、常林股份5家公司推出了10送轉10股的方案,上港集箱甚至還要在10送轉10股之外再派4元;10送轉3股到5股的則有15家之多。
某種程度上,高送轉的個股的多少與股市的火爆是正相關的。雖然送轉股本的題材不再像當年那么熱門,但是畢竟還是能夠受到市場追捧。行情不好的時候,主力一般不會愿意浪費這個題材,而寧可與上市公司商議推遲送股;今年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增多,某種程度上表明看好后市的主力的增加。
當然,高送轉也與上市公司未來的再融資規劃有關。由于配股和增發相關規定的限制,股本擴張對擴大融資規模有利。
一般而言,搶權和填權是牛市的市場特征。目前市場還是屬于反彈性質。投資者在參與高送轉個股時要謹慎,必須注意幾個方面:
一、送轉股本雖好,但是如果業績增長跟不上股本擴張,很可能由小盤績優股變成大盤垃圾股。
二、有一些長期套牢的莊家,趁目前市場回暖,與上市公司勾結,推出的高送轉方案,企圖借“利好”出貨。
 
; 三、消息公布前股價已經漲幅較大,肯定有得知內幕的資金提前介入;消息明朗后潛力可能不是太大。
業績
每股收益高當然是績優股的重要標準,但是還有一個標準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凈資產收益率。某種程度上說,凈資產收益率更能代表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不能只是靜態地看。如果上市公司進行了再融資,動態對比凈資產收益率就更能考驗其盈利能力。再融資將會導致企業凈資產規模大幅度增加,如果企業還能保持原有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或者能在投資項目產生效益后較快地恢復原有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則說明這家公司確實有很強的盈利能力。把資金交給它去投資,是能夠有較好回報的。
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均不錯的公司,是否值得投資還要看股價的高低。市盈率是一個較為實用的指標。
將三個指標綜合起來,還是可以篩選出一些投資型的股票的,在結合公司的具體情況作些分析,或許就能找到理想的投資對象。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年報話題:揭開上市公司層層面紗】相關文章: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說課稿08-15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年報08-05
紅光案--揭開“刑不上法人”的面紗08-05
揭開寶潔CMK的面紗-暑期實習經歷(4)08-15
揭開寶潔CMK的面紗-暑期實習經歷(3)08-15
揭開寶潔CMK的面紗-暑期實習經歷(2)08-15
揭開寶潔CMK的面紗-暑期實習經歷(1)08-15
揭開寶潔CMK的面紗-暑期實習經歷(5)08-15
高中政治《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案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