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上市公司的利潤粉飾
財會時報 朱文明我國一些股份公司從成立到申請上市,再到上市之后都存在著會計報表粉飾的現象。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環境,一些業績并不好的企業為了獲得股市通行證,就在資產評估、財務報表上大做手腳,以求通過證監會的審批。上市之后,為了滿足增發新股或配股的條件,從資本市場上撈取更多的資金,一些公司常采用虛增利潤、少報虧損的方法,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欺騙投資者。上市公司進行利潤粉飾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筆者試列舉目前證券市場上最常見的三種手段進行剖析。
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
資產重組是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目前,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資產重組已被廣泛用于粉飾利潤。典型做法是:
1.借助關聯交易,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以優質資產置換上市公司的劣質資產。
2.由非上市的國有企業將盈利能力較高的下屬企業廉價出售給上市公司。
3.由上市公司將一些閑置資產高價出售給非上市的國有企業。
例如, X股份公司1998年6月將其擁有的賬面價值56萬美元的上海Y有限公司40%的股權作價4000萬元人民幣,與其關聯企業進行股權置換。本次股權置換使該股份公司56萬美元的不良資產轉化為4000萬元的優質資產,僅此一項就為該股份公司增加了3000多萬元的收益。這不僅使該公司1998年上半年免于虧損,而且在彌補了以前年度2558萬元的虧損后,還剩余相當一部分可分配利潤。
資產重組往往具有使上市公司“一夜扭虧為盈”的神奇功效,其“秘方”一是利用時間差,如在會計年度即將結束前進行重大的資產買賣,確認暴利;二是不等價交換,借助關聯交易,在上市公司在和非上市的母公司之間進行“以垃圾換黃金”的利潤轉移。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
我國許多上市公司往往通過對國有企業局部改組的方式設立。股份制改組后,上市公司與其改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間普遍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交易。利用關聯交易粉飾、調節利潤已成為上市公司樂此不疲的“游戲”。其主要方式有:
1.虛構經濟業務,人為抬高上市公司業務和效益。如一些股份制改組企業因其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利潤達不到70%,通過將其商品高價出售給關聯企業,而使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脫胎換骨”。
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的方式,進行購銷活動、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如前面列舉的資產重組案。
3.以旱澇保收的方式委托經營或受托經營,抬高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如曾為證券報刊廣為報道的某股份公司,以800萬元的代價向關聯企業承包經營一個農場,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獲取7200萬元的利潤。
4.以低息或高息進行資金往來,調節財務費用。如A股份公司將12億元的資金(占其資產總額的69%)拆借給其關聯企業。雖然我們不能肯定其資金拆借利率是否合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該股份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于與關聯企業資金往來的利息收入。
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費,分攤共同費用調節利潤。如B集團公司1997年替其控股的上市公司承擔了4500多萬元的廣告費,理由是上市公司所做廣告也有助于提升整個集團的企業形象。
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的最大特點是,虧損大戶可在一夜之間變成盈利大戶,且關聯交易的利潤大都體現為“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或“營業外收入”。但上市公司利用關聯交易賺取的“橫財”,往往帶有偶然性,通常并不意味著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發生實質性變化。
利用計提手段調節利潤
計提在會計政策上體現的本是謹慎性原則,然而,在相當一些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中,卻變成了隨意性。這種隨意是對會計謹慎性原則的褻瀆。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對八項減值準備的計提只做了原則上的規定,計提標準以及比例的確定都由企業自行根據情況確定。這在客觀上為上市公司利用計提調節利潤提供了可能。上市公司既可以“少提”來掩蓋風險、虛增利潤,也可以通過“多提”減少利潤,為來年的利潤增長埋下伏筆。
如科龍公司在 2002年主營業務收入僅增加1.58億元的情況下,第一次公布的年報卻實現了2.01億元的凈利潤,這些利潤引起了注冊會計師的質疑。科龍公司2001年計提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高達6.87億元而出現巨額虧損,但2002年大量壞賬準備及存貨跌價準備的沖回,使管理費用從2001年的9.12億元驟降至0.35億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原公司第一大股東所欠的8.62億元債務仍然計在“其他應收款”中,未予沖銷。考慮到注冊會計師的不同意見,科龍公司第二次公布的年報在24小時內驟降了50%,其中包括對2500萬元原材料款撥備(即“存貨計提”)沖回項的調整。在這里,計提就像游戲一樣。計提的隨意性不僅銷毀了會計信息的連續性和可對比性,而且抹殺了會計準則的嚴肅性。
【探析上市公司的利潤粉飾】相關文章:
試論上市公司利潤操縱08-07
論上市公司的粉飾行為及其審計風險08-08
論上市公司的粉飾行為及其審計風險 論文08-08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防范體系研究08-07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粉飾法律責任研究08-07
面試是本色出演還是粉飾太平08-15
上市公司造假探秘08-08
如何理解“收入-費用=利潤”08-07
上市公司審計風險及對策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