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券商的現狀及發展問題研究
天同證券 尹萃 李建華 張莉內容提要
隨著我國加入WTO,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日益迫近,我國券商將面臨裝備著先進組織管理模式、攜帶現代金融衍生產品與對沖技術、擁有數十倍于我資本實力與混業經營優勢的全球超級投資銀行的激烈競爭。按照《中美關于簽署雙邊協議的市場準入的承諾和條款》,中國將允許外資占少數的證券合資公司參與基金管理,條件與國內證券公司相同。入世初期,外資可在證券合資公司中持股達33%,并在3年內逐步達到49%,但控股權必須由中方掌握。外資占少數的證券合資公司將獲得包銷國內證券以及承銷和買賣以外幣計算的證券(債券和普通股)的權利,并可享有與中國國內公司同等的業務擴張權利。
如何適應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帶來的挑戰,在國際證券市場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證券公司未來發展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對此,本文從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論證。
第一部分透視了我國券商面臨的競爭新格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方面將使中國的券商在國內的證券市場上同國外的證券經營機構展開直接的競爭,另一方面也為國內的證券經營機構走向廣闊的國際市場提供了機遇和發展空間。特別是最近《證券公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對證券公司的設立和組織結構、籌建與開業、變更與終止、日常監管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這是《公司法》在證券業中的具體運用,與前階段頒布的《證券公司內部控制指引》、《證券公司財務制度》、《證券公司高級管理員談話提醒制度實施辦法》等規定相配套,將成為管理證券公司的一個綱領性文件。《管理辦法》的出臺,不僅將從體系上完備對證券公司的管理制度,還將從組織機構的設立和投資領域上給證券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使國內券商面臨著新的競爭格局。本部分主要從以下六種趨勢進行了論證。(一)資本集中加速,向規模化轉變。(二)進行內部改革,完善管理模式。(三)業務部門上升為子公司。四)混業化集團公司將出現。(五)業務范圍向多元化轉變。(六)國際化進程將加快。
第二部分通過對中外券商競爭力比較分析,找出了國內券商與國外券商的差距所在。決定券商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規模、公司產品或服務差別化程度及公司資產及業務市場占有率等。從中外證券公司的比較看,我國證券公司的整體競爭力還比較弱,遠不能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資產規模偏小,競爭實力較弱。(二)經營品種單一,業務結構高度趨同。(三)資本運作效率差,無特色業務。(四)專業人員缺乏,品牌意識不強。
第三部分就國內券商發展的戰略選擇,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并提出了作者的見解。加入 WTO在即,發展僅十年的證券市場無疑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未雨綢繆,及早研究自身的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是國內每一家券商的明智選擇。
主要包括:(一)實現規模經濟的戰略選擇。長期以來,我國證券界極力呼吁證券公司擴大規模并實行集約化經營,這說明證券界已經認識到規模小制約了證券公司發展的空間。擴大證券公司規模至少有兩種方式,增資擴股,增加公司的自有資本,減輕公司運營資金的壓力;兼并收購可以擴大公司營業網絡。 1.證券研究由目前的市場研究為主提升到以拓展傳統業務和開展新業務研究為主。2.以開拓業務為基礎,建立起覆蓋全國的營業網絡,并堅定的步入海外市場。(二)走多元化發展之路。隨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縱深發展,券商走多元化經營之路是大勢所趨。考慮當前國內金融管制較為嚴格,以及國內證券市場對外開放需要一個過程,最近幾年國內券商可以在以下三項業務上有所作為:一是資產管理業務。二是融資業務。三是財務顧問和某些金融衍生產品業務。( 三)打造自己的業務品牌。一個企業要持續發展,并在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必須擁有核心業務,即品牌優勢,而且要不斷對其品牌賦予新的內容。證券公司的發展壯大,亦要走品牌之路。世界著名的券商,盡管經營廣泛,但都有一項或幾項獨具特色的業務,在業內有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們靠自己的品牌贏得了客戶的信賴,獲得了良好的經營效益。(四)完善證券公司治理結構。我國目前的證券公司除少量為股份有限公司外,基本上是采取有限責任的形式,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設置了三權分立的模式,而且通過增資擴股也使股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分散。但是,就目前的情況看,產權明晰、規范法人治理結構仍然任重道遠。因為,我國證券公司國有性質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即便增資擴股,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也多是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公司,由此導致的所有者缺位的問題始終未能得到有效解決。1.證券公司股權結構的多元化。2.在證券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 在引入獨立董事過程中要解決好幾個問題:一是獨立董事的來源問題。二是獨立董事的職責和獨立性問題。(五)邁向金融控股公司之路。券商邁向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國證券業實現產業升級的一條可選之路。隨著資本市場全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的逐步深入和我國加入WTO進程的日益臨近,我國券商面臨著來自國外的巨大競爭壓力,而以目前我國券商的規模和實力,要想與國外的大牌投資銀行一爭天下,無異與舢板對航母,以卵擊石。1.通過上市籌資籍以擴大規模是上策。2.通過優勢互補進行強強聯合。3.積極拓展與長期以來,我國證券界極力呼吁證券公司擴大規模并實行集約化經營,這說明證券界已經認識到規模小制約了證券公司發展的空間。擴大證券公司規模至少有兩種方式,增資擴股,增加公司的自有資本,減輕公司運營資金的壓力;兼并收購可以擴大公司營業網絡。國外投資銀行的多種合作途徑。4.并購依然是我國券商邁向金融控股公司的必然之途。 最后,結合我國改革進程中試點先行的特點,少數管理規范、成長迅速并有志成為金融控股公司的券商可在一定范圍內追求成為金融業內的特許經營(Franchise)試點企業。在這方面,作為金融控股公司的中信模式和光大模式是可資借鑒的案例。但由于它們不具有普遍性,因而應當慎行。(六)重視國際型人才開發,培育優良的企業文化。人才是企業之本,也是競爭資本,對于智力密集性的證券行業更是如此。加入WTO后,國外的證券經營機構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優厚的待遇,大量吸引國內的金融證券人才。國內券商應從戰略高度上認識到人才問題的緊迫性,著眼于國際競爭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制訂企業的中長期人才培養和儲備計劃。
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
【我國券商的現狀及發展問題研究】相關文章:
省國際海運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08-16
省國際海運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08-15
我國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問題研究08-26
我國個稅項目扣除問題研究08-18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業務的現狀及發展策略08-15
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08-15
談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對策研究08-18
大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04-06
發展我國電子商務需迫切解決的問題08-15
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