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名稱:蟹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看看、玩玩中,體驗各種動態蟹情趣。
2.感受國畫的美,理解國畫的表現手法,樂意表達表現。
活動準備:蟹趣圖、錄像帶、不同材料的紙、毛筆、顏料、瓷磚、蟹殼、吸管、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錄像幼兒欣賞“蟹”的錄像,回憶螃蟹的各種爬行動態。
二、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幼兒自由的表現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動態,體會其中的情趣。
三、欣賞畫家們的“蟹趣圖”鼓勵幼兒大膽講述畫中的蟹,進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現手法。
思考:
1.畫中的蟹沒有畫水,為什么能看出它們在游(爬行)?
2.這幅畫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3.他們是如何表現蟹的色彩的?
四、表達表現幼兒自由選擇材料繪畫(粘貼、瓷磚畫、水墨畫、蠟筆畫)。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回憶、交流等方式了解傳統節日中人們的服裝、活動和環境特點,
構思并表現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場景。
2、通過欣賞作品、教師演示、探究嘗試、研究討論等形式,研究刮畫紙的創作
方法,用多種刮刻方法豐富畫面。刻畫人們的表情、動作和環境,表現出歡樂有趣的節日場面。
教學重點:
運用刮蠟畫的形式表現節日喜慶和人們慶祝的場景。
教學難點:
1、表現節日中人們的活動和表情。
2、能運用比較豐富的刮蠟畫藝術語言和創作手法進行創作。
教學過程:
播放《春節序曲》,學生說說這段樂曲給人什么感受,表現了什么日子。
出示課題:在快樂的節日里。
學生感受音樂情緒,明確今天的學習任務。
營造氣氛,引出課題,幫助學生感受音樂與美術在表達歡快情緒的形式特點。
交流探討
問題1:欣賞,猜猜這些是什么節日?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學生欣賞,回答問題:
1、春節:貼春聯、逛廟會、放鞭炮。
2、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3、元宵節: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4、圣誕節:平安夜、收禮物、圣誕大餐。
感受不同國家人們過節時的快樂情緒,并了解通過人物動作、表情、服飾和背景可以表現節日特征。
問題2:你還知道哪些節日?跟同學說說節日的'習俗。
學生思考:勞動節、植樹節、兒童節、潑水節等。
問題3:從畫面中哪些地方能看出喜慶的節日氣氛和人們愉快的心情?
環境、活動、表情、服飾、色彩。
分析探究
1、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這兩幅作品在表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2、探究體驗:
(1)試試能用哪些工具在刮蠟紙上刮刻出清晰、流暢的痕跡?
(2)你能用不同的方法刮出點、線、面嗎?看誰刮出的痕跡最豐富。
(3)兩幅作品對比(第一幅作品只用線條刮刻,第二幅作品運用點線面各種痕跡進行刮刻):比一比哪幅畫的刮刻方法更加豐富、美觀?
第一幅是水彩筆畫,第二幅是刮蠟畫。
學生在一張刮畫紙上實踐體驗。
嘗試用各種方法在刮畫紙上刮畫出點、線、面。
學生比較兩端作品,發現第一幅作品表現手法第一,第二幅作品表現手法豐富,畫面表現力更強,更有趣味。
感受刮畫紙的獨特魅力。
探究、嘗試各種刮刻工具的不同表現方法。
感受不同工具刮刻出不同的點和線。
觀察比較,感受運用多種刮刻手法創作的刮蠟畫具有豐富的效果和趣味。
教師演示
教師演示刮畫方法與技巧:
1、 構圖飽滿。
2、 先畫近景后畫遠景,處理好遮擋關系。
3、 用不同的方法刮畫出點、線、面。學生觀看并提出質疑。
通過教師演示刮畫方法,直觀的教學幫助學生解疑答惑,解決難點。
作品欣賞
組織學生欣賞中的刮畫作品,提出問題:
學生欣賞作品并回答問題。
通過欣賞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拓展創作思維。
創作實踐
1、 布置作業:
運用刮畫紙和各種工具,表現人們在節日里快樂的場景。
2、作業提示
(1)抓住人物的活動、表情、服裝和節日背景來烘托喜慶氣氛。
(2)刮刻痕跡要清晰、流暢。刮刻手法、表現形式要豐富多樣。
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進行藝術實踐。
明確作業要求,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實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動手實踐能力。
作品展評
組織學生展示、評價作品:
1、說一說自己畫的是什么節日,畫了哪些節日的活動?
2、哪幅作品內容最有節日氣氛?
3、哪幅作品的刮刻手法、表現形式最豐富有趣?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二、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象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三、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觀察、記憶刮風時周圍人和事物的變化。
二、大膽的表現對風的感受。
教學準備:
師:圖片 生:練習紙、圖畫本、鉛筆、彩筆等。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風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感觀真實地感受到它的存在,聽覺就是其一個主要的方面,我們用聲音表現一下微風的感覺.
師: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哪幾種不同的風嗎?(微風、大風、狂風)
運用圖片引導學生回憶,并描述對各種風的記憶和認識。
四、嘗試訓練。讓學生自己表現畫風.
1、比賽畫風。
讓學生用線條來表現風。看誰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畫出形象的“風”來。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讓同學評一評。
教師進行簡單小結:用線來畫風可以形象的把風的方向和路線表現出來,讓人感受到不同形式的風。
2、景物描繪。
在黑板出示幾種物體。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如果風來了它們會有什么變化呢?并請學生嘗試把它畫下來。學生相互間交流、并互評,黑板上學生的畫,看看他們表現的對嗎?
師小結:風能讓許多東西動起來,飄起來。
3、人物的表現。
回憶在風中的經歷,讓學生描述,并請兩位同學上臺進行表演。引導學生觀察欣賞,加深對風中的人物特征的認識。
師:同學們,你們有過在風中行走的經歷嗎?誰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景?難走嗎?你是怎樣感覺到風的存在的'?
五、圖片欣賞。
書上的圖沒有用線條來表現風的大、猛。我們討論一下他是用什么東西表現風很大,人行走困難的呢?
師:小結。
六、創作表現。
“風”經常碰面,你還記得上學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在教室里亂翻我們書本、作業時的淘氣樣,或是在你上完體育課大汗淋漓時給你帶來清涼的可愛樣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手中的畫筆來把你和這位朋友相處的情景描繪下來!------在圖畫本上畫一幅表現風的畫面。
學生作業,教師巡視指導。
七、作業評價。
展示部分作品,學生自評、互評后,教師做簡要點評。
美術教案 篇4
一、課前設計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告訴我們,教育內容的選擇,不僅要貼近幼兒的生活,而且也要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蝴蝶是孩子們比較喜歡的一種昆蟲,因為聽它色彩鮮艷,形態各異,喜歡在花叢中翩翩起舞,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同時,蝴蝶左右兩邊的翅膀及其花紋是對稱的,抓住這一特征,我選擇了這節美術課。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擬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幼兒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知道蝴蝶的翅膀及其花紋對稱的。
2、讓幼兒學會用對印的方法裝飾蝴蝶,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及手、眼、腦的協調性。
3、通過學習,使幼兒在繪畫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幼兒大膽表現,展示的勇氣。從而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以及審美能力。
二、課中反思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選用了觀察法、講授法、示范法。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蝴蝶的外形特征,得出蝴蝶的翅膀及其花紋是對稱的,課件孩子很感興趣,找對稱這一環節掌握的很好,同時為下一個環節用對印的方法裝飾蝴蝶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使孩子更好地掌握對印這一手法,我用示范法演示,請幼兒說出翅膀上應該畫什么圖形,孩子們的興趣很高,說出了很多圖形,從而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為了激發幼兒的繪畫欲望,我利用“蝴
蝶王國的蝴蝶要去參加選美比賽,請小朋友幫助他們設計一件漂亮的花衣服”進行導入,孩子們的繪畫欲望很高,作品展示時,有的孩子問我:“老師,我設計的衣服能去參加選美比賽嗎?為了鼓勵孩子,告訴他們設計的衣服都能去參加選美比賽,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總之,本節課幼兒興趣很高,繪畫作品令我出乎意料。
三、課后反思
此活動各個環節設計緊湊,符合幼兒的需要,課堂中,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完成了活動目標。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第一:本節課是美術課,課堂中不單單是傳授孩子繪畫方面的技能,而應該讓他們知道有關蝴蝶的更多知識,如:可讓孩子簡單了解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蝴蝶是益蟲還是害蟲,當時也考慮到了,搜集了一些資料,有的說它幼蟲期是害蟲,因為它吃農作物,成蟲期是益蟲,因為它通過飛行給植物傳播花粉,也有的說在幼蟲期是益蟲,因為它吃蚜蟲,答案不統一,也就沒給孩子傳授這方面的知識。
第二:范畫時,示范完蝴蝶的畫法后,應該把范畫拿過去,不應該展示在黑板上,這樣,孩子作畫時,可讓他們自己充分想象,還可以畫什么,從而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
總之,本次教學活動從設計到展示,我受益匪淺,尤其在活動后的反思中認識到每次活動都是一次藝術的創造,相信在不斷的學習和反思中,對中班幼兒的課堂教學我會把握的更好。一節課不過二十五分鐘,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留給上課的、聽課的人的思索都會很多,我作為執教者,對這節課還是回味無窮,因為它讓我成熟了很多。
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創造的動力起源于對現實的不滿足,從寄托著人類美好愿望的風箏到現代各種新型的飛機,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的探索歷程,經歷無數次的嘗試與失敗,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本課要讓學生通過觀看、收集、研究最新型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多方面討論目前飛機設計上的不足,討論未來飛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本課融合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以及現實社會和未來社會的關系,讓學生理解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使他們真正獲得利用美術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未來需要有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通過學生想象設計的過程,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本課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帶領學生到未來社會去看一看:播放一段科幻電影或者將一些歡娛未來世界的圖片和飛機模型布置在教室里,激發新華社呢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想象未來世界的飛機和現在飛機有什么區別。學生畫出自己想象中的未來飛機的'草圖,并在小組內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從實際需求出發,多方面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這些需求對自己的草圖進行修改,逐步完善---給自己設計好的飛機“添畫背景”,以此來完成一幅作品。在作業過程中,激勵學生大膽構思,仔細刻畫,同時加以文字輔助說明。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現代新型飛機的特征,通過欣賞、收集、研究新興飛機的圖片資料,討論未來飛機的發展與變化,激發學生設計中的創新意識。
操作目標: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美術技能將自己的創意表達出來。
情感目標:通過設計飛機,讓學生體驗成果的愉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研究新型飛機的特點,頭骨討論發展學生的餓想象力與創造力。
難點:對未來飛機的創新設計。
四、教學準備:
師:收集最新型的飛機的資料,可以是圖片或模型,可制作多媒體課件和使用視頻展示臺。
生:收集飛機的資料,繪畫工具和材料。
五、教學過程:
*游戲與活動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科幻電影,讓學生體驗在未來世界生存的感受。
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字是“突出重圍”。假設若干年后地球面臨著毀滅,聯合國召開緊急會議,人類要研制最新型的飛行器,能夠帶著人們非向太空,尋找新的家園,著個宏偉計劃的代號就是“突出重圍”。你們愿意來做這個游戲嗎?看誰能夠設計出新型的飛機,帶著人類沖出地球。
*觀察與體驗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人類從“向鳥類學飛”到“研制第一架動力飛機”的歷程。
學生體驗:人類社會的進步凝聚著前人的指揮和汗水。
圖片展示:從第一架動力飛機到最新型的飛機。
學生體驗:高科技的力量和時代的發展以及這些新型飛機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學生觀察:從第一架動力飛機到最新型的飛機,它們經過對飛機的細心觀察,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為學生搭起了由生活通往創造表現的橋梁,學生的創造就不再是無源之水了。
*想象與描繪
師:剛才我們了解飛機的發展史,人類要走出地球,需要更新型的飛機,你覺得未來世界的新型飛機應該更具備哪些功能呢?
生:飛行速度更快、飛行時間更長``````
師:要具備這些功能,飛機的餓造型應該有怎樣的改進呢?
生:體型向微型和超大型兩個方向發展,造型向仿生型發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用語言將自己的創意構思表達出來,是學生步入想象的天堂。
*創造與設計:
教師向學生展示一件成功的設計作品,介紹設計和繪畫的經驗與方法,學生將自己的種種想法進行整合,在腦海中形成相對完整的設計方案,然后再畫出來。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設計意圖基本能夠用畫面表達出來,滿足了學生創造設計的欲望,體驗了成功的愉悅。
*評價與鼓勵
在學生想象設計與繪畫過程中,教師不失實機對他們的行為、語言等方面的創造性加以鼓勵。作業完成后,教師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自評和互評。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各種各樣的冰激凌,體驗冰激凌的奇特之處。
2.運用自由、夸張的表現手法,大膽、快樂地描繪冰激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樂趣,培養學生愛想象、敢表現的個性品質。
教學過程
1.創境激趣。
(1) 小朋友們,沒有空調熱嗎?現在的你最想要什么?
(2)提問:你想吃冰激凌嗎?你見過的冰激凌都有哪些樣子的?
2.暢談想法
(1)我們平時常常會想吃各種冰激凌,冰激凌有各種各樣的口味、形狀。你想要什么樣的冰激凌?你的冰激凌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對于學生的敘述,教師要注意鼓勵和引導:“這個想法真棒,虧你想得出來!”“后來怎樣了?”??讓學生把自己想到的冰激凌說完整、說精彩,激活想象,加深體驗。
3.欣賞評析
(1)課件播泛畫,讓學生解析這幅作品的含義。
(2)課件播放書中的電腦繪畫作品和動畫作品,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3)課件播放學生優秀作品,請學生評一評畫,并談談冰激凌是怎樣的。
4.引導創作
(1)冰激凌,有各種各樣的口味、形狀。你想表現什么樣的?
(2)冰激凌,色彩瑰麗神奇,但都有一個主色調。你的冰激凌有什么樣的主色調?
(3)讓學生小組間相互交流、啟發,使夢更加生動、完善。
5.學生創作
作業要求:畫一幅自己喜歡的冰激凌
6.交流評價
以買“賣冰激凌”的形式實施評價。學生把自己描繪的冰激凌,向同組同學述說。每組選出最佳“冰激凌”上臺講述,然后進行拍賣,出價最高者且能說出緣由的中標。
美術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對于藝術領域,目標之一是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的事物,大班要樂于想別人介紹所發現的美的事物。所以我選擇了樹林作為美術活動的內容,因為樹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校園里、馬路旁、公園里,是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所能觸及的東西,而樹林的變化有著季節的特色,色彩最為豐富。這一設想來源于有關秋天的主題活動,孩子們看見秋天的樹林有著紅、橙、黃、綠不同的色彩時所表現出來的驚喜和感動讓我想到了這一活動,秋天的樹林有著這樣的色彩,那么其他季節呢,樹林總有它獨特的季節色彩,那么我們何不用最為簡單的方式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表達出來呢。
二、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季節樹林中色彩的變化,并用點畫的方式表現色彩漸變交替的層次感。
2.初步嘗試用兩種顏色調和產生其他顏色,發現色彩變化的秘密與樂趣。
三、活動準備
1.畫有樹干的底稿、調色盤、毛筆、顏料人手一份
2.白板課件
四、 活動過程
(一)觀賞照片,尋找樹林的色彩(感受色彩的變化)
1.出示圖片“樹”
這是什么?
一棵樹是樹,那么許多許多的樹在一起可以變成什么?
你們覺得樹林應該是什么顏色的呢?
2.出示圖片“小蝸牛”
有只小蝸牛也想知道這個答案,于是它背起自己的小房子去尋找樹林的色彩,我們跟著一起去看一看吧。
圖片1:春天的`時候,小蝸牛找到了哪些顏色呀?這些綠色都是同樣的綠色嗎?這些色彩是從哪來的?樹林還會有什么色彩呢?小蝸牛繼續找……
圖片2、圖片3:花開的季節,樹林里的色彩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樹林里變成了這樣的色彩呢?
圖片4:小蝸牛繼續尋找,這一次又找到了什么?什么季節來了?秋天還會有其他的色彩嗎?
圖片5:跟你們想的一樣嗎?漂亮嗎?
圖片6:整體出示前面的所有圖片,欣賞四季樹林的色彩,教師配樂講述:小蝸牛來到了樹林,他發現小樹發芽的季節,樹林里有嫩嫩的黃色、新鮮的綠色;花兒盛開的季節,樹林里出現白色、玫紅,還有溫柔的粉色和浪漫的紫色;秋天到了,一陣秋風吹來,樹林染成了金燦燦的黃色、火辣辣的紅色和暖暖的橙色。
圖片7:可是,當冬天到來的時候,樹林變成了什么樣?樹林里美麗的色彩上哪去了?看了這個畫面你是什么心情?
(二)為樹林送上色彩(技法繪畫興趣,了解畫法)
小蝸牛的心情跟你們一樣,于是它打開了自己的顏料盒,想要為樹林送上美麗的色彩。找一找,小蝸牛的顏料盒里藏著哪些顏色?(在電子白板屏幕上操作,拍打調色盒,找出綠色和黃色)
1.第一層點畫:(了解點畫的技法)
出示綠色的色點——小蝸牛用綠色的顏料為樹林里的小樹點上了綠色。(鼓勵幼兒伸出小手一起點畫)
2.第二層點畫:(了解分層次上色的作畫方式)
出示黃點——它又用黃色繼續為小樹點上色彩,填補空白。
3.調色
他再也找不出其他的顏色,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能不能用這兩種顏色變出更加豐富的色彩來呢?看看小蝸牛是怎么做的——出示課件效果(把黃色的色塊和綠色的色塊重疊,出現調和后不同的綠色)。
4.第三層點畫:他用這些變出來的色彩,為樹林點上滿滿色彩。
(三)幼兒作畫
你們愿意幫助小蝸牛一起為樹林送上美麗的色彩嗎?
1.介紹材料和作畫方法
出示擺放好材料的桌面照片:看看我們需要用到哪些工具?
毛筆——怎么用?(躺下,點畫)
顏料盒——有幾種顏色?(兩種,一樣一樣的為樹林點上)
水桶——什么時候用?(點完一種顏色,洗一洗毛筆再蘸另一種顏色)
最后動動腦筋,用你找到的顏色變一變,看能不能變出更多的色彩為你的樹林填補空白。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作畫,教師酌情進行個別指導。
(四)展畫、評畫
1.將幼兒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請先畫好的幼兒互相欣賞、交流一下。
2.集體欣賞:
問題(1):你最喜歡哪一片樹林?(選擇一幅作品)
問題(2):這可能是什么樹的樹林?(根據生活經驗與畫面匹配聯想)
問題(3):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你是怎么發現的?(根據畫面色彩推測)
3.請小作者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看看好朋友猜的對不對。
(五)結束
小作者們自由的跟好朋友分享經驗,介紹自己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麥稈畫”制作的一些簡單技能,初步嘗試用麥稈粘貼作畫。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作力,體驗創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麥稈、剪刀,雙面膠、抹布和廢紙簍。
2、范例作品。用麥稈編制的物件。
活動過程:
一、引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它是誰呀?(麥子)
1、小朋友來說說這些麥子有什么用?(作糧食,磨成粉做面包等)
2、那你覺得麥稈有什么用?(作燃料,作掃帚),還能用來做什么?(出示編制的麥稈編制品)。
3、麥稈是很有用的材料,很好玩,還可以派大用場,用來作畫呢,我們一起用麥稈作畫吧。
三、講解,示范.
1、
出示范例圖一:
請幼兒欣賞三幅作畫步驟范例畫,讓幼兒說說三角形圖案添幾根變成什么?(幼兒講述和想象)
2、出示的范例二:(粘有雙面膠)
老師豎粘一麥稈,問:這可以變成什么?幼兒想象并說說長方形、正方形圖案添幾根變成什么?(幼兒講述和想象)。(老師示范粘貼一電視機或冰箱)
3、出示麥稈組合范例畫:
問: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把麥稈變成了什么?它們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幼兒講述)
四、幼兒創作部分。
1、讓我們也來作一幅畫吧,你準備在紙上面用各種圖形變上一些什么東西?
2、請大家先想好畫的內容,再自己挑一張喜歡的底板紙,然后請你剪下合適的長度,試試把圖形先擺好。然后粘貼上去。現在我們就開始作畫吧。
3、
幼兒動手操作部分,老師巡回觀察,適當指導和提醒。
4、請幼兒將作品完成后張貼起來,鼓勵幼兒欣賞自己和別人的作品。
五、師幼共評作品。
1、老師先以大拇指為獎勵,表明態度,再請幼兒一起作評委,自己將大拇指獎給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a.(哇,大家的作品真棒呀,我最喜歡這幅畫,它是由xx形和xx形組成的,這是誰的作品呀?老師說得對嗎?真好,老師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b.(我也喜歡這幅作品, 這是誰的作品呀?你喜歡麥稈畫嗎? 真不錯,老師也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c.(這幅作品也很棒, 這是誰的作品呀?我們請小畫家自己來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吧.)(好,老師也獎給你一個大拇指.)
d.(哇,還有那么多的作品也想得到小朋友們的大拇指,你們仔細看看,你認為最棒,最喜歡的畫在哪里?想好了就把拇指獎給這幅作品.4---6個幼兒為一次,分批獎大拇指,直至全部幼兒都獎好拇指)
2、幼兒一起評出最棒的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作品,用相框標起來,將作品上墻展覽作品。我們一起看看得大拇指最多的作品在哪里,一起把作品帶到教室貼起來給大家欣賞吧!
美術教案 篇9
第一課 流動的顏色
課時:2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和而產生第三種顏色的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
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一次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后,在班上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范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里,再蘸顏料在調色盤里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范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透的方法: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作業時應用、嘗試。)
4、強調在作業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時的美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范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范:我用 辦法,讓 色和 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 。
三、布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觀察顏色融合時美妙的變化,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
四、學生練習: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游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導入階段:
學生自主欣賞教材的作品,并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2、這些畫和以往的畫有什么不一樣?(比較抽象)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范圖,用欣賞的方式復習構圖知識:
①要有主題,有情節。
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布置作業:
1、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
2、比一比,誰的畫添得巧、添得妙。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
第二課 變化無窮的線條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滲透簡單的構成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形體的概括能力及想象力。
2、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及想象力。
教具學具:蠟筆、彩色筆、彩色紙及各種學習用具、磁鐵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導入新課:
老師:(出示粉筆)它是拿來做什么的? 學生:寫字、畫畫等
老師:對(畫上一條魚 )
(出示磁鐵塊)這些是拿來做什么的?
學生:把東西吸住的
老師:還能做什么?可不可以也用它畫畫啊
學生:行或不行
老師:(示范)可以想一想辦法啊(擺出一條魚)現在老師“畫”出這條魚,像不像!
老師:(出示一張彩紙或報紙)老師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做這條魚(可以用撕出一條魚 展示)
現在老師把這張紙變變樣子,(用手撕出一條,搓成繩)也可把它當成畫筆來畫這條魚,請一位同學來試一試好么!(邀請學生上來,圈出一條魚,老師可提示,擺出魚的形狀,轉折處用磁鐵壓住)
這也是一條魚,它用的是什么材料?
學生:紙條
老師:剛才老師用了幾種方法來表現這條魚啊 ?它們有什么不同?學生:三種:畫的、磁鐵擺的,紙條繞的。
老師:(總結引出課題)對了,不管是畫的還是擺的都可以“畫”出魚來,只要我們能夠把魚的形狀抓住就可以“畫”出來。只要肯動腦筋就可以做出各種各樣我們想要的線條,今天就讓我們用變化無窮的線條(板書)來擺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啟發、拓展思路
老師:看看你們手中都準備了什么材料啊,他們是不是讓你覺得是可以運用的線條啊?一起來看一看。(展示學生手中現有的線形材料:短蠟筆、彩筆、長鉛筆、細繩)這些線條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直硬有柔軟彎曲。這么多線條!我們能不能利用這些線條創造出有趣的圖形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 (示范) ,哪位同學有更好的想法?
(蠟 筆) (繩子 紙條) (綜合運用)粉筆、彩紙
3、欣賞書上小朋友的活動照片來拓展學生的思路:
老師: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一看這些同學如何運線條的變化來表現他們的畫
4、布置作業:現在請大家按小組分開,討論一下小組要做什么?老師現在出幾個主題,你們選擇一個或自己小組想一個(如:海底世界、動物園、太空宇宙等),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一起創造一幅美麗的圖畫(提醒擺放時要注意位置,材料的巧妙運用及隊員的配合)
三、老師巡視輔導,鼓勵學生創造出新的方法及大膽運用種材料,進行創造性和概括性的塑造圖形
四、組織學生布置創作的主題,進行作品展示與評析
第三課 閃光的名字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美術字。
2、能用綜合材料繪畫或書寫自己的名字。
教學重、難點:
1、設計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2、嘗試用各種材料裝飾名字。
教具學具:變體美術字的作品,畫冊、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閃光材料、白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投影)一些明星、歌星龍飛舞鳳的藝術簽名,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感受。
生:看不懂是什么名字、龍飛鳳舞有特色、……
師:告訴學生要設計具有自己特色的名字,首先要讓別人看得清、認得懂你的名字,(出示課題)可以讓學生稍加評價,對明星藝術簽名的看法、評價。(出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學生說說自己的名字有什么特別的含義?為什會取這個名字?
對自己的名字有何看法
2、學生看看教材上的畫畫,說一說它們的名字,假如讓你做、你有什么想法。
3、教師展示(實物投影)一些形式較為自由夸張變形的美術字作品讓學生欣賞。
4、教師取班上任一學生的名字進行設計示范,學生幫老師出主意,共同設計名字。
5、設計法:
(1)筆劃雙勾法,后上彩色。
(2)筆劃用實物代替法。
(3)部首實意,實物替代法
(4)給自己的名字添畫背景或花邊裝飾。
6、制作法:
金色材料的運用(例:彩色碎紙,閃光膠、金色鱗片、泡沫等)先將名字筆劃雙勾,畫出名字的輪廓,再在輪廓線內涂滿膠水,最后將這些材料均勻撒在上面,墊上一張干凈的紙稍加按壓之后,將紙豎起來,抖去未粘住部分,這樣、名字就做好了。
7、學生思考:你準備用什么材料制作,運用什么方法(繪畫、剪貼、撕貼)進行制作
8、作業要求:構圖飽滿,形式多樣,色彩鮮艷。
三、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及時點評作業。
四、課后拓展:將它制作成特色的胸卡,實物(例:葉子、布、泡沫等)厚實材料拼貼,讓自己的名字站起來。
教學案例怎么寫
一、什么是教學案例
1教學案例是真實,又典型,且含有問題的事件
這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
教學案例是事件:它講述的是一個故事,這個教學故事的`產生、發展的歷程,是對教學教學現象的動態性的把握。
教學案例是含有問題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所有的教學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
能夠成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內。正因為這一點,案例才成為一種獨特的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案例是真實而又典型的事件:案例必須是有典型意義的,它必須能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
2教學案例的特征
(1)案例寫作
案例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
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案例是對已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
同樣是對教學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于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二、撰寫教學案例的可行性分析
1案例素材比較豐富
教學案例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
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妥善解決,有很多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
教師有事實可說,有道理可講。教學實踐涉及的領域寬,發生的事例多,是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案例寫作比較簡單
一般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要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寫事實,二寫分析。
撰寫教學案例,是“講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教師對事實比較熟悉。敘述的事實比較具體,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教師寫這樣的記敘文不會感到困難。
撰寫案例分析當然需要進行論述。但是,這里的論述是就事論理,是針對具體問題發表有針對性的意見,難度不大。
3案例寫作基礎較好
教師具備寫作教學案例的基礎。只要教師認真研究,都有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教學案例。只要認真地運用教學理論深入分析教學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三、撰寫教學案例的必要性分析
1促進教師教學反思
撰寫教學案例,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真切的回顧,“照鏡子”,“過電影”,把自己的教學一覽無余地再現,用新的觀點進行嚴格的審視,客觀的評價,反復的分析。
教學過程中的是非曲直、正確錯誤,都能由模糊變得清晰。能使教師把某些教學問題認識得比較深刻,解決得比較恰當。
利于教師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看清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就是重新認識教學事實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研究的過程,總結的過程,提高的過程。
2推動教學理論學習
通常情況下,撰寫教學案例,需要運用教學理論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
要把案例分析透徹,需要有足夠的教學理論支撐。
教師往往感到教學理論修養不夠,分析教學案例力不從心。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案例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有關的教學理論。
3總結教改經驗
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么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么效果不夠理想。
通過反思,提煉并明確有效的教學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后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很好的形式。
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并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賬,那么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
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學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4促進教師交流研討
案例是教學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于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
教學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5形成教學研究成果
教學案例是較小的、具有典型性,內容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形象,真實可信,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6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1)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經常撰寫教學案例,就能夠敏銳地發現帶傾向性的問題,找出解決同類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學案例還能體現教學規律。
(2)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撰寫教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基礎打得牢,教學研究才有可能達到較高水平,因此,撰寫教學案例在提高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充分重視。
有了撰寫教學案例的基礎,就為撰寫教學論文,開展課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就能使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12-12
美術教案12-10
美術教案(經典)09-06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12-25
美術教案12-25
美術教案12-22
美術教案01-25
美術教案01-25
美術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