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班美術教案模板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材料的特征,運用剪、切、拼貼、畫、固定、連接等方法制作“禮物”。
2.發展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萌發對夜里工作者的感恩之情。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材料的外形特征,運用剪、切、拼貼、畫、固定、連接等方法制作“禮物”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已閱讀過繪本《夜里什么人不睡覺》;知道夜里有許多工作的人,以及他們的辛苦工作是為了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美好與幸福;區角活動中制作過一些作品。
2.物質準備:
(1)粘貼組1:各種豆類、染色的米、染色的稻草稈、稻谷等;粘貼組2:各種不同形狀、顏色的葉子;水果組:蘋果、橘子、柚子、青棗、梨、金桔等;蔬菜組:紅、白蘿卜、青瓜、菜椒、茄子、洋蔥、南瓜、葉類蔬菜等;農作物組:玉米、地瓜、馬鈴薯、豆莢類等。
(2)收集以前大班幼兒制作的優秀作品。
(3)輔助材料:色紙、水彩筆、大小黑筆、各色即時貼、剪刀、橡皮泥、塑料刀、牙簽、白乳膠、紙板若干。
(4)作品展板,《感恩的心》《雨的印記》音樂。
(5)畫有“列車員、飛行員、船長、水手、醫生、護士、警察、出租車司機、消防員、工廠上夜班的工人、加油站工人、收費站收費員、印刷工人、送牛奶的`人、清潔工人、在網上查找資料的老師”背景圖。
3.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談話引入
師:這些夜里工作的人們真辛苦!小朋友用跳舞、唱歌、說感謝的話、幫他們捶背、按摩……很多方法來感謝夜里不睡覺辛苦工作的人,請小朋友想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不同的辦法感謝他們?
幼:畫圖畫、制作卡片、制作禮物…
通過直觀展現夜里各行各業工作者的背景圖切入,能很好地渲染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二)欣賞優秀作品,激發創作欲望
1.師:這些作品是以前大哥哥大姐姐們制作的,漂亮嗎?請認真仔細觀察,都用了些什么材料制作了什么?選擇你喜歡的跟同伴輕聲說一說。
2.交流:你喜歡哪幅作品?用了什么材料制作出了什么?
(三)介紹材料,提出制作要求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秋天收獲的東西,我知道,小朋友們很想為夜里不睡覺辛勤工作的人制作“禮物”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些什么材料!
2.分組介紹材料。(拎出一組為重點做示范,引導幼兒根據材料的特征制作禮物,激發其想象。)
師:小朋友,快看!這根地瓜長得像什么?我們可以給它添上什么才能讓它更像××?
小結:哇,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我們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讓制作的禮物更漂亮!
3.提出制作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認真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材料像什么?最合適做什么漂亮的禮物;做的時候可以用我們學過的剪、切、畫、拼接、粘貼等方法來制作,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作品;用剪刀、牙簽時口不向著別人;禮物做完后可以向好朋友介紹介紹。
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做出漂亮的禮物!小朋友們有信心嗎?
(四)播放音樂《雨的印記》,幼兒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重點:引導并鼓勵幼兒根據材料的特征發揮想象,大膽使用輔助材料運用剪、切、畫、拼貼、粘貼等方法制作禮物。
(五)展示、欣賞作品
1.集體欣賞、交流。
師:哇!小朋友做的禮物真漂亮!誰愿意把你的禮物跟大家分享分享,請說說你用什么材料做了什么禮物?你想把禮物送給誰?(請個別幼兒介紹禮物)
2.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贈送”禮物。
教師:夜里工作的人們真辛苦,我們感謝他們辛勤的付出,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那么美好!讓我們一起把我們制作的禮物送給他們吧!
(六)收拾材料,結束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有序的分類收拾材料。
延伸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水果、蔬菜、農作物、葉子、豆類等材料,讓幼兒再次通過剪、切、畫、拼接、粘貼的方法進行制作,進一步體驗用不同材料進行制作的樂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夜里什么人不睡覺》的延伸活動,美術制作—《我們的禮物》。活動中采用了談話引入—激發想象—自主操作—交流分享—成果展示等教學策略,整合“金色的秋天”主題的開展,引導幼兒運用秋天的蔬菜、水果、農作物、種子、葉子等材料進行制作。在活動中老師只用一些簡練的引導語如:“××長得像什么?給它添上什么讓它更像××?”“看一看、想一想這個材料像什么?最合適做什么禮物?”引發孩子思考,充分發揮其想象。
在制作“禮物”過程中,為幼兒創設動腦、動手的平臺進行剪剪、切切、畫畫、拼拼、貼貼等方法制作漂亮的禮物,配著背景音樂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自主探索,最后,在《感恩的心》音樂的烘托下給夜里不睡覺辛勤工作的人們贈送“禮物”,進一步萌發幼兒的感恩之情,在整個活動中真正讓幼兒達到了“欣賞美—感受美—創作美”的目的。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布的防水性,知道不同的布吸水性不同。
2.能選擇防水性較強的傘面進行二方連續圖案的裝飾。
3.對實驗活動感興趣,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材料的準備:杯子、紗布、棉布、防水布、雨傘、記錄紙等。
2.知識經驗準備:知道下雨時我們使用的雨具具有防水性。
活動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有一天。三只小豬正在外面玩,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只小豬淋得全身濕濕的,他們生氣極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是我有一把雨傘那就更好了。”
(一).了解三種不同材質的布
1.出示紗布
教師:于是三只小豬忙開了,豬老大在藥箱里找到了一塊布,你知道這是什么布嗎?是什么樣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覺?你在哪見過這樣的布?
幼兒:紗布
幼兒:有空隙
幼兒:有洞的,抹上去毛毛的。
幼兒:醫院里有這樣的布。
小結:豬老大找到了一塊紗布,它由許多細細的紗線組成的,薄薄的、透明的,摸上去毛毛的。
2.出示棉布
教師:豬老大在衣柜里發現了一塊布,你知道這是什么布嗎?是什么樣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樣的感覺?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布?
幼兒:白色的,摸上去軟軟的
幼兒:家里的床單就是這樣的布
幼兒:衣服也是用這樣的布做的
小結:原來豬老二找到了一塊棉布,它是由棉線做成的,棉布摸上去軟軟的.。我們的衣服就是拿棉布做成的。
3.出示防水布
教師:豬老三在桌子上找到了一塊布,它是什么樣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覺?你在哪里見過這樣的布?
幼兒:有顏色的布
幼兒:厚厚的布,摸上去滑滑的,很舒服
幼兒:家里桌子上也有這樣的
幼兒:我在商場里見過
小結:豬老三找到了一塊滑滑的布。
(二).探索各種布的防水性
1.出示大記錄表,猜想水碰到布的現象。
教師:你們瞧,三只小豬把這三塊布做成了三把雨傘(出示大記錄表),我們來猜一猜,哪一頂傘最好用呢?為什么?
幼兒:豬老二做的傘最好用,因為布上沒有洞
幼兒:豬老三的傘最好用,因為那布摸上去滑滑的
2.用五角星記錄自己的猜想
教師:請你們把你身上的一顆五角星貼在你覺得最好用的傘的對應表格內。
3.教師示范,提出要求
教師:很多小朋友都覺得豬老三做的傘最好用,到底是不是呢?那我們來做個小實驗,請你們用滴管在三種布上滴上幾滴水,看看水滴在這三種布的表面上是如何變化的?停留在一個地方還是散開了?停留在表面還是滲透進去了?并請你仔細觀察,并記錄在記錄表上。如果這種布能防水的請的請在下面方格內打√,不能防水的打×。
4.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協助、指導。
5.展示記錄單,交流結果。
教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呢?
幼兒:豬老三做的傘最好用,水滴在布上沒有滲透進去
幼兒:我覺得也是,其他的布都滲進去了
教師:請你把身上另一顆五角星貼在實驗過后最終結果。
6.了解防水布
教師:我們通過實驗得知:棉布上的水是滲透進去了,而紗布不能防水,老三做的傘是最好用的,這塊能防水的布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
幼兒:防水布
小結:防水布之所以能防水,是因為在布的上面有一層防水保護膜,當防水布遇到水的時候,保護膜會緊緊地將布包裹起來,所以水會滴下來。
(三).裝飾傘面
1.欣賞二方連續圖案,提出創作要求。
教師:今天三只小豬用防水布做了好多的雨傘,但是他們覺得不夠漂亮,請你們幫幫小豬,用二方連續圖案來裝飾雨傘。我們先來欣賞幾幅二方連續圖案,他們是怎么樣的?它應該畫在傘的什么地方?顏料能不能沾的太多水呢?為什么?
幼兒:那些圖案是有規律的
幼兒:它們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都是一樣的
幼兒:應該畫在傘的中間,顏料不能沾太多的水,否則那雨傘會漏雨的
小結:二方連續圖案就是以一個圖形為內容的,有規律的、連續的、循環的圖樣。它可以畫在傘邊上,也可以畫在傘面上,畫畫的時候顏料不能有太多的水,否則會掉下來的。
2.幼兒創作
分享與交流
教師:小朋友把雨傘裝飾的真美麗,三只小豬開心極了。我們把美麗的雨傘拿回去給其他小朋友欣賞欣賞。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和表現京劇旦角人物特征,引起對京劇的興趣。
2.體會做事應有次序、不遺漏,初步學會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
二、活動準備
1.幼兒帶來了報紙上有關京劇演出的海報,引起大家廣泛的興趣。
2.插入材料:京劇人物服裝三套。
三、活動過程
(一)利用海報,進行有關京劇的談論
1.海報上是誰?說說有關她的事情。(這是楊貴妃,她是一位皇后,又會唱歌又會跳舞。還會喝酒,喜歡洗澡……)
2.我們在路上怎么從來沒有看見過這樣打扮的阿姨,京劇演員的化裝有些什么特別的地方?(京劇化裝的都是古代的人物,她們臉蛋是桃紅色的.,眼睛眉毛往上翹起,還穿著美麗的長裙,帶上有珠子和絨球的帽子……)
(二)了解旦角人物特征,思考作畫步驟
化裝:有個小姑娘要表演京劇,開始化裝。化裝要梳頭、上油彩,描眉毛、眼線和涂口紅,什么應該先做,什么后做呢?(教師按幼兒的討論進行演示,使幼兒體會順序的意義)
小姑娘表演楊貴妃,化好裝上舞臺,導演說:“不行!”為什么?(衣服還沒有穿好)她穿好服裝上舞臺,導演又說:“回來!”為什么?(沒有戴帽子,貴妃戴的是鳳冠)她帶上帽子上舞臺,導演還是說:“慢!”貴妃還把什么道具忘了?(一把扇子)現在貴妃出場為大家表演舞蹈,大家熱烈歡迎,還說:“再來一個!”現在表演文成公主:(注:文成公主十分勤勞,她出嫁到西藏,教那時的人們織布、種田,直到現在大家還在紀念她)趕快換裝,換上另一件戲裝能上舞臺嗎?(不行,沒換帽子)快換上頭花能上舞臺嗎?(不行!沒拿扇子)文成公主拿著佛塵(注:打掃灰塵的工具)隨著鑼鼓聲出場,大家熱烈歡迎。
再表演一個會打仗的穆桂英。現在該做什么?(由幼兒提示,教師操作)(1)換裝;(2)戴上有兩根長長的野雞毛的帽子;(3)手拿馬鞭表示騎在馬上。
(三)引導創作
1.扮演一位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化裝。
2.交代規則:(1)必須由自己完成化裝,中途不能問別人:“好了嗎?”(2)完成化裝的小演員聽到出場的鑼鼓聲后才能出場。
3.聯系日常經驗按自己的想象為角色“選配服裝”,例如:有鳳凰的帽子,有海浪的長裙等。教師適當引導幼兒觀賞同伴的創意,進一步引發想象。
4.畫一畫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并適當裝飾舞臺背景,豐富畫面。
(四)評價觀賞、繼續談論
1.模擬敲響鑼鼓,演員出場,集體檢查他們是否完成化裝,對完成化裝出場和沒有完成化裝不出場的幼兒表示鼓勵。
2.幼兒自報演出劇目,教師協助記錄。例如:《貴妃醉酒》、《貴妃舞蹈》、《文成公主紡紗》、《文成公主種菜》、《穆桂英練武》、《穆桂英大敗金兵》等。
3.要給幼兒時間完成作品,并將作品和“劇目”同時布置展覽。
4.繼續談論京劇人物的故事,搜集有關圖書畫片或錄像等。進一步引發對京劇人物的興趣。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內心的美好愿望用繪畫的手法表達出來,加深對“做有意義的事”的理解。
2、學習突出主題的構圖方式,鞏固細致的裝飾技能。
活動準備:
1、《小朋友的書我長大了》
2、畫紙、粗細兩套彩色筆。
3、已欣賞《七色花》的故事。
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主人公珍妮對七色花的使用情況。
珍妮用七色花瓣做了什么事?
哪件事你覺得最有意義,為什么?
2、交代繪畫內容與要求內容: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要求:把你的愿望畫出來,先構線再涂色。
3、使用《小朋友的書我長大了》第32頁“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大,考吧.幼,師,網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啟發幼兒先想一想、說說,如果幼兒表達有困難時及時指導。
根據自己的想象先畫出主要的角色,再添上相應的背景。
4、集中介紹幼兒的作品。
評析作品,說說她用七色花做了什么?
重在評析幼兒的想法是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引發幼兒的相互討論。
說說畫了什么?再對應畫面評析。
活動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我利用活動間隙給孩子們介紹過有關花的百科知識雖然已經有些時間了但孩子們仍然記得很清楚,所以能正確說出一些常見花的名稱。由于有一些生活經驗孩子們還說出了一些花的特別用處。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孩子們對“菊花不能送病人,適合在祭掃時用。”這點有正確認知,看來對于老師講過的特別提示孩子們記得很牢。
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關心,關愛身邊每一個人的美好情感。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夠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說一說對同伴、家長、老人的.關心和關愛,他們的話是發自內心的,從他們的話語中可以發現孩子們的觀察力很強。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好像突然間懂事了許多。為了讓他們能夠把關心關愛他人的情感能多渠道地抒發我準備引導孩子們用繪畫的方式來繼續這個活動。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畫人物的幾種主要面部表情。
2、培養幼兒喜歡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細心觀察、主動參與的良好學習品質以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畫人物的面部表情。
教學難點:自主學習不同面部表情的表現方法。
活動準備:
1、學具:人均4—5張幾何圖形,寬4CM、長50CM的長方形紙條若干,彩筆、勾線筆、雙面膠。
2、教具:表情娃娃及頭飾作品,音樂《拉拉勾》、《我們都是好朋友》、《表情歌》。
3、知識經驗準備:指導幼兒無意中觀察過人的不同面部表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育理論依據:
學習興趣的培養是當今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大班幼兒已進入入學準備階段,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認識他們感興趣和有需求的事物,因而對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應該給予足夠的尊重,并將這些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活動生長點,來支持和促進他們的學習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踏著《我們都是好朋友》的節拍,幼兒兩兩自由結伴,分組入座。
2、請幼兒欣賞歌曲《拉拉勾》(幼兒可隨音樂自由表演)后和幼兒一起回顧歌曲內容,
并引導幼兒體驗高興和生氣的情感。
3、請幼兒用表情來表演高興和生氣的樣子。同時要求幼兒相互仔細觀察同伴的面部表情并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
4、教師小結:面部表情的變化主要從人物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狀變化來表現。
二、學畫表情娃娃
1、出示表情娃娃,請幼兒判斷各自所代表的情緒并說明原因。
2、游戲:《說說做做》——如:教師發出口令:“笑。”幼兒立即用面部表情來表達,并將同伴的表情與表情娃娃向比較,使其在觀察比較中加深對特征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幼兒和教師共同總結不同表情娃娃的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狀特征。
3、出示準備材料(幾何形紙、彩筆等),介紹活動任務,并提醒幼兒在繪畫表情娃娃時一定要注意眼睛、眉毛、嘴巴的形狀特征。
4、幼兒自選臉型,兩人一組開始按自己的意愿繪畫表情娃娃,教師指導五官的不同畫法。(播放背景音樂——《表情歌》)
三、作品展示
1、教師頭戴表情娃娃,用夸張的`語氣和動作吸引幼兒的注意。
2、請幼兒按所繪表情的不同分組,以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幼兒一起評價。之后教師小結。
四、活動延伸
1、找不同:老師的表情娃娃和你的有什么不同?
2、介紹準備的物品(長方形紙條、雙面膠等),請孩子們動腦筋、想辦法,把自己的表情娃娃變成頭飾。
教學評析:這是該教師在送教下鄉活動中組織學唱歌曲《拉拉勾》活動后的生成活動,教師設計中注意從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出發,注重了幼兒自主探索和自主學習。組織過程中,教師豐富的表情和體態語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活的模板,而機智、巧妙的隨機教育使得活動綻放出睿智的火花,得到了參加活動者的好評。
教學反思:
在進行以“學習用不同情緒表現歌曲內容”為目標的音樂活動——學唱歌曲《拉拉勾》時,孩子們對活動中使用的教具——表情娃娃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抓住這一興趣點后,分解大班藝術表現目標“學習用線條、形狀和色彩表現物體的變化和運動”,確定了此次活動的行為目標是“學畫人物的各種面部表情”,過程目標為“培養幼兒喜歡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
大班幼兒的思維已明顯地出現了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可仍然是具體的。因而他們必須通過與人、物的相互作用,使原有的直接經驗與現實的直接感受、體驗產生相互作用,從而使幼兒構建起真正內化的、新的知識經驗。所以在活動中,首先通過事先引導幼兒無意觀察來了解幼兒的實際能力,豐富幼兒的直接經驗,為活動的開展做了必要的鋪墊。其次,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有選擇余地的活動材料,一方面通過幼兒與材料的頻頻接觸,使他們在相互作用中構建起新的知識經驗。另一方面張揚幼兒個性,為他們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作品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
對于活動中重點的解決、難點的突破,我主要是采用發現式教學法。在活動中利用幼兒的興趣點、豐富的材料來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學習內容,引導幼兒有意識地去感受、觀察來實現。
活動開始,以《拉拉勾》引進活動,讓幼兒在回憶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之后在表演、觀察不同面部表情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對人物的面部表情有了細致的觀察,在此基礎上,幼兒和教師共同總結出了人物面部表情的主要表現部位,并通過游戲,讓幼兒在觀察比較中加深對面部特征的印象,這一切為幼兒順利進行繪畫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幼兒完成作品后,我用幼兒的興趣點——頭飾,吸引他們的注意,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教師身上,順利展開評價活動。當活動目標達成時,教師并沒有結束對幼兒探索的引導,而是鼓勵幼兒利用現有材料把自己的繪畫作品變成頭飾,延伸了活動目標,促進了他們的發展。而此次活動,也在孩子們的探索中降下帷幕。
【大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大班通用 大班美術教案09-21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1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7-20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7-10
美術教案大班07-12
大班美術教案01-17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7-27
【經典】大班美術教案07-24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4
大班美術教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