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進位加法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筆算并驗算
。ǔ鍪荆┍纫槐龋阋凰
6+8 7+9 6+3 5+7
60+80 70+90 60+30 50+70(口算交流)
A:第二行的幾道題你是怎樣算的?(同桌說一說)
比一比,兩組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W生比較異同)
強調:在計算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都要向前一位進一。
。ò鍟265+137 472+58
要求計算并驗算(學生做在課堂本上)
2、練習五第2題
校對板演,集體訂正
A:計算中要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
A:怎樣驗算加法?
交換加數的位置再加一遍
3、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428+172 94+707 546+215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校對訂正
三、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
4.從涼亭到葡萄園走哪條路比較近?(出示)
學生說說圖意,在心里進行快速口算
A:從涼亭到葡萄園走哪條路比較近?
。ㄍ勒f一說,全班交流)
涼亭到梅園哪條路近一些?
(同桌說一說,全班交流)
。ǔ鍪荆
學生說圖意
5.A: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小方呢?
怎樣列式?(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在課堂本上)
交流校對,集體訂正
A: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提問,解答)
四、教后小記:
課題三數連加
教學目標
1、經歷自主探索三個數連加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數學意識,激發數學興趣。
3、培養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勇于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三個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地,激發興趣(出示“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
(學生經歷提問和列式的過程)
引入:一、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
要求列式:85+143+126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要求:同桌說一說,你準備怎樣算?(同桌交流)
獨立在隨堂本上嘗試(獨立練習,同桌學習)
。ㄑ惨暎┲该逖荩
1)兩道豎式
2)兩道豎式疊加
3)只列一個豎式的
2、動手實踐,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3、小組合作,靈活進行筆算
4、初步小結校對板演,集體訂正
A:比較豎式的寫法,說說你喜歡哪一種?
。▋A向于:只列一個豎式:
8 5
1 4 3
。1 2 6
3 5 4)
學生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算法,再全班交流
(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豎式的好處和不足,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A:用你喜歡的算法,你能算出四、五、六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嗎?怎樣列式?
討論列式,獨立嘗試在隨堂本上,同桌說說每一步是怎樣算的。(獨立計算,同桌交流)
(就178+194+236
1 7 8
1 9 4
。2 3 6
□□□進行討論)
A:如果是這樣列豎式,個位上先加哪兩個數比較方便?十位上呢?
討論交流:
方法1、把各位上的數依次相加
方法2、把各位上能湊滿10的數先加
A:十位上的數相加滿20,怎么辦?
指出: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幾十,要向前一位進幾。
組織討論方法1和方法2的優劣
。ń涣髅鞔_:能湊成10的先相加)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包括只含同一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以及用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情境,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幫助學生理解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決問題主要是將兩步計算的,轉化成混合運算的,運用括號,能使列出的綜合算式與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相一致,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材安排逐層遞進,目的讓學生逐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四則運算的意義,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好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而本節課教學例1在學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梳理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這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重點在于理解綜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認識并使用脫式計算。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加、減、乘、除的基礎知識,懂得簡單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計算基礎,在學習之前學生一般分布計算兩步式題,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寫出得數。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脫式計算”第一次接觸,所以教學脫式計算作為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教學情境學習同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能夠正確按照運算順序進行脫式計算。
2、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的問題意識,同時培養獨立思考,規范書寫的好習慣。
3、在自主解決問題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及難點:
1:掌握加減混合、乘除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2:讓學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運算關系,能夠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學用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們我們以前學過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你們還記得它們的運算順序嗎?好下面老師來考考你們。
出示習題,請你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師:們你們的運算順序掌握的很好。老師還知道你們很愛看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老師建議你們有時間去一下大的圖書館,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讀書氛圍。圖書館里有好多好多的書,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會神的在看書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體出示例1)
設計意圖:教師從熟悉的讀書生活出發,以談話方式簡潔明了直奔主題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又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師大屏幕出示主題圖: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認真閱讀。說一說你了解到的信息。(說完整)
生1:上午總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找兩個同學
師:根據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把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說完整)
生:閱覽室上午總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誰和他提的問題一樣?
師: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在練習本上列式試著解答。
(教師巡視,在學生中尋找找兩位書寫格式不同的學生(分步計算和綜合列式)上臺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如果學生不能列出兩種方法的可以引導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師:交流分步計算。我們來看這種書寫方法,找說一說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誰和他做法一樣,誰再來說一說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師:同學們說的真是太好了,在這道題中要想計算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們可以先算出閱覽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來的人數就是閱覽室里下午的人數了。
設計意圖:教學例1以現實情境為載體更好地讓學生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沒有直接呈現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提問,培養的問題意識。通過表述鍛煉的解題思路。
(二)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師:我們來看這個算式53—24+38=67,誰是這樣做的,你們做對了,像這樣的算式就是綜合算式。(板書)
師:你在計算53-24+38的時候是按什么運算順序計算的?(從左往右計算)
師:但是從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計算的'結果,不能看出運算順序。如果我還想看出它的運算順序怎么辦?這就要寫出每次的運算結果。
師:我們看算式53—24+38,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第一次先算誰?
生:我們先算53-24=29
師:在53-24下劃橫線,第一次的計算結果29寫在哪呢?就寫在這個算式的下面(提示等號的位置)
師:我們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師隨即板書+38)
師:我們把第二次結果67寫在哪?教師自問自答,寫在最下面。
師反問67是什么?
師:這樣我們把每次運算的結果都寫出來了,也就可以看出運算順序了。這種方法就是脫式計算。以后我們在計算綜合算式時就用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
剛才誰列的是綜合算式?請你按脫式計算的方法改寫一下,沒列綜合算式的同學自己也試著寫一下。改寫完用你的坐姿來告訴我。
同學們我們一起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在計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按(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生:從左到右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按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好,們你們能不能用新學的脫式計算的方法來完成23+6-11的計算?
出示練習,先觀察算式,想運算順序,然后再計算。
23+6-11
=□○□
=□
設計意圖:教師在教學中脫式計算時通過下劃線和箭頭標出運算順序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進而去突破難點,同時規范的書寫,培養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并且讓在讓學生獨立用脫式計算時,讓經歷“先觀察算式——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后有序計算”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
(三)嘗試乘除法的計算
師:對于只含有加減法的綜合算式我們掌握了它的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方法,那么對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綜合算式又應該怎樣計算呢?請你試一試。做完與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學生試算后集體講評。
15÷3×5
=5×5
=25
師: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自主的解決了含有乘除法的計算。
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知道,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們按照( )的順序進行計算(從左往右計算)。
小結:好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含有加、減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們都要按照( )順序進行計算。
師:們老師知道你們掌握了運算順序,那你們能不能根據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脫式計算呢?
好老師看一下誰能大顯身手
設計意圖:對于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直接呈現,所以我讓利用知識遷移自主試算。在試算的過程中到成功的樂趣。
三、大顯身手
1.先觀察算式,想運算順序,然后在再計算。
2×8÷4 72÷8÷3
=□○□ =□○□
=□ =□
2.我是小醫生:先找出他們的錯誤,然后把它改正過來,1-3組做第一個,4-7組做第二個
3尋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個綜合算式,用今天學的脫式計算的方法算出結果,結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計算,課下尋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時候要認真檢查,以便有算錯的來冒充。
設計意圖:對于習題的處理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加設一個小醫生改錯,鞏固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最后加設一個找朋友環節提高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檢驗習慣,在課下找朋友是還可以和我們學習的統計知識聯系起來。用什么樣的方式統計出所有好朋友的數目,培養合作意識。一個一個問肯定不行,這是一道綜合性的數學實踐題目。
四、課后
今天同學們學習的特別棒,我們知道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含有加、減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們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計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我們又該按照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附板書設計
混合運算
綜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含有加減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教學例1以現實情境為載體更好地讓學生體驗運算順序規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沒有直接呈現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提問,培養的問題意識。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下劃線和箭頭標出運算順序給學生以直觀的支撐。進而去突破難點,同時規范的書寫,培養養成一個良好的書寫習慣。并且讓在讓學生獨立用脫式計算時,讓經歷“先觀察算式——再確定運算順序——最后有序計算”的過程,既發展了他們數學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運算順序的水平。對于乘除混合運算教材直接呈現,所以我讓利用知識遷移自主試算。在試算的過程中到成功的樂趣。對于習題的處理我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加設一個小醫生改錯,鞏固對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最后加設一個找朋友環節提高的計算興趣,同時培養檢驗習慣,在課下找朋友是還可以和我們學習的統計知識聯系起來。用什么樣的方式統計出好朋友的數目,培養合作意識。一個一個問肯定不行,我認為這是一道綜合性的題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師處理過急,在講解脫式運算時結合情境效果應更好。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4
設計說明
1、培養學生用多種方式分析數量關系。
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為了讓學生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本節課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示意圖中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系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系起來。通過圖形表征和語言表征等多種形式,將具體問題和運算的意義聯系起來,使學生有理有據地選擇算法。
2、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獲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決問題主要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而數量之間的關系的分析則是學生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問題的過程。本節課充分利用主題圖呈現的用除法解決的兩種不同的現實情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要解決的問題與除法意義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讓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片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1、課件出示教材23頁例3主題圖,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分組交流各自從圖中看到的信息)
2、組織學生匯報。
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教學例3,探究解題方法。
(1)引導學生從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并講給同桌聽。
(2)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1:15只蠶寶寶,平均放到3個紙盒里,每個紙盒放幾只?
生2: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3)引導學生分析第一個問題。
①學生小組合作,先分析問題,然后匯報方法。
預設
方法一:用圓片代替蠶寶寶,動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筆畫一畫。
、诮處煆娬{:我們可以用動手操作的方法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4)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賹W生列出算式:15÷3=5(只)。
、趨R報想的過程:求每個紙盒放幾只,就是求每份數,這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5)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第二個問題該怎樣解決,并說明理由。
①學生列出算式:15÷5=3(個)。
②匯報解題思路: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里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這也是平均分,應該用除法計算。
(6)通過解決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它們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并與小組里的同學討論。(學生討論,然后交流討論的結果)
不同點:第一個問題是求每份數,第二個問題是求份數。
相同點:兩個問題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2、學習用乘法檢驗。
(1)引導學生質疑:大家解決的這兩個問題到底對不對呢?你們能想辦法檢驗一下嗎?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檢驗方法,并檢驗解答是否正確。
(3)引導學生總結檢驗方法:可以用乘法檢驗。
3、總結。
我們剛剛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5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同學加深對萬以內數的認識;
2.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方法;
3.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二)能力訓練點
1.能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2.初步培養同學的判斷、推理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同學認真仔細的習慣。
教學重點: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小黑板、算盤等。
教學過程
一、輔墊孕伏
(一)口答:(投影出示)
1.10個十是( )。10個百是( )。10個千是( )。
2.讀出下面各數,并說說這些數分別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3.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并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
61○56 45○47 100○98
(二)寫出下面各數。(小黑板出示)
四千零五十
四千五百
四千零五
五千四百
五千零四十
二、探究新知
(一)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百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同學們觀察:4050、4500、4005、5400、5040,這些數有什么相同點?這些數雖然都是四位數,并且都是由2個0、一個4、一個5這些數字組成的,那么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誰大誰?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板書課題:比較數的大小。
1.位數不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出示例11(1)比較1230和965的大小。(板書:1230、965),師生在算盤上撥出1230和965兩個數。
(1)提問:1230是幾位數?965是幾位數?你知道了什么?
引導同學知道:1230是四位數,965是三位數,位數不同。(板書:位數不同)1230的最高位是千位,965的最高位是百位。1230超越了1千,965不夠1千,四位數比三位數多一位數,所以1230和965比較,1230比965大,也就是,1350>965。(板書:>)
(2)師生一起小結:1230是四位數,超越了1千,965是三位數不夠1千,所以1230>965。
(3)反饋練習:在○里填上>或<,并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卡片出示)。
635○1001 2527○934
練習后,同學們考慮:我們剛才比較了三組數的大小,那么位數不同的數你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引導同學說出:四位數比三位數大。
2.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比較:
(1)出示例11(2)比較5640和8790的大小。(板書:5640 8790)
①在算盤上撥出5640和8790兩個數,觀察兩個數,發現了什么?
②兩個數的位數相同,(板書、位數相同)564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5個千,8790的最高位是千位,有8個千。
、垡龑瑢W得出:5640和8790都是四位數,最高位是千位,比較它們的最高位,5個千比8個千小,所以5640<8790。板書:5640<8790。
④反饋練習:比較大小。
8006○9528 4000○3507
通過例11(2)的教學和練習,使同學明確位數相同的數比較大小時,比較它們的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
第一輛汽車載了多少瓶汽水?(板書:3864)
第二輛汽車載了多少瓶汽水?(板書:3529)
哪輛汽車載的汽水多?
引導:
、偻瑢W們在自身的算盤上撥出這兩個數。
、谟^察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最高位有什么特點?
(同學答后,教師在板書中3864、3529這兩個數中3的下面加“.”)
③3864和3529這兩個數都是四位數,最高位也相同,這樣的數怎樣比較呢?同學們自身試試看。教師巡回指導,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較這兩個數的大小的?針對同學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
、軒熒黄鹦〗Y:比較兩個四位數的大小時,也是從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3864的百位是8,3529的百位是5,8個百比5個百大,所以,3864>3529。(板書:8個百>5個百和3864與3529之間的“>”)。
、菁偃绨3864改成3564,又如何比較3564和3529的大小呢?3524與3529呢?
(3)提問:通過以上學習,誰來說一說位數相同的數怎樣比較大。
使同學認識到:比較兩個四位數的大小,從最高位比起,千位相同,看百位,百位上哪個數大,那個數就大;假如百位也相同,看十位……
(二)師生一起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指板書),誰來說一說位數不同的數是怎樣比較大小的?位數相同的數又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三)看書質疑
看書第33頁內容,并把書中空白填好,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三、鞏固發展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398○402 3940○5230 1020○999
同學自身獨立練習,然后集體訂正,指名同學說說是怎樣比較大小的?
2.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用手勢表示“>”或“<”。教師注意觀察,發現問題和時解決。
744○447
1000○999
3458○7005
2600○2599
499○20xx
9437○9432
重點讓同學說一說:3458○7005 9437○9432是怎樣進行比較的。
3.填空:
(1)三位數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2)四位數中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3)三位數中最大的數比四位數中的最小的數少( )。
4.找出下面一組數中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
463
9528
4000
20xx
9030
8006
3507
2800
最大的數是( ),最小的數是( )
同學獨立練習,同桌互相訂正,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找到最大的數和最小的數的。
5.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排列的對嗎?(投影出示)
(1)1001>941>914>893( )
(2)3050>3005>3049>3500( )
手勢判斷對錯,并指名同學說出錯誤的原因,通過此題練習,教育同學做題要認真仔細,看清楚題目要求。
6.現在你會比較4050、4500、4005、5400、5040的大小了嗎?把它們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
(此題是課始的復習題,注意有兩種排列方法,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都可以)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比較數的大小,同學們想一想萬以內數的大小的比較有幾種情況?你是怎樣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的?
五、安排作業:課本第34頁練習九第5題。
六、板書設計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和掌握看鐘表的方法,認識時間單位“小時、分”及其進率,培養初步的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包括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鐘面模型)和閱讀課本的能力。
3、使學生知道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1、聽錄音。
師:新課前,請大家聽一段錄音(播放音頻:時間的腳步)。誰能聽出這是什么聲音?
生:這是鐘聲。
師:對。這是時鐘行走時發出的聲音。我們要學習時間單位,就要認識鐘面。
2、師:下面介紹三好學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及時間安排。(分別出示圖片"起床圖"、"上課圖"、"活動圖")
請大家仔細觀察,按順序說出每幅畫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幾點鐘開始的?(教師在學生每回答完一幅圖后,作出必要的補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時半起床,一分鐘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時正準時上課,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學習。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時參加課外鍛煉,增強體質。
師:大家要向小芳姐姐學習,更好地安排和掌握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做時間的小主人。
二、學習新課
1、師:人們為了掌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發明了時鐘。
2、觀察時鐘。教師在黑板上掛出一個時鐘(或演示動畫"認識鐘面"),用投影儀出示放大了的鐘面投影圖,要求學生結合自制的.鐘面模型,觀察、了解鐘面上各個部分及其名稱。
請學生自由發言,要求知道:鐘面上有1~12共十二個數,以及它們各自的位置。每個數之間有5格,一共有60格。鐘面上有兩根指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
3、觀察、思考和討論。
。1)鐘面上這兩根指針是怎樣走動的?
教師演示,得出分針和時針在鐘面上是同時、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針與時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61頁末段。理解“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一小時,分針走一格是一分鐘”的結論。
。3)兩針行走時它們的關系怎樣?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千克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低年級己經認識了克的纂礎上進一步認識和學習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要從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能力。培養他們的估測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并不陌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重錄單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課上如果出現這個問題。應首先向學生說明。
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分組活動。小組內的成員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終達到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會知識。掌握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1.讓學生經歷由實際問題變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認識質錄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建立起1千克的質錄概念。
2.在實際運用中掌握稱物體的各種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物體重量的過程。掌握稱物體的方法。并能估計物體的重量。
2.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意識。
3.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
發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能力。
。ㄈ┣楦信c態度1.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激發起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動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善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4.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2.學生準備:
(1)課前布置同學們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錄單位。到菜市場親自體驗一下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2)小組準備各種秤、物品若干(蘋果、梨、熟雞蛋等等)。
(3)小組準備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引入新知識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知識,知道比較輕的物品重錄用“克”作單位來計量,然后檢查老師布置的任務。并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
有的同學在報體重時可能會說自己多少斤。這時。教師就告訴學生,“斤”是我們國家常用的重量單位!扒Э恕辈攀菄H上通用的重量單位,為了便于和國際交流。我們國家也把千克作為法定的計最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千克”這個重錄單位。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一)感知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鹽的質量。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彼此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稱一稱”,通過稱錄具體感知1千克表示的質錄。
如何知道某種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稱一稱。秤有很多種。教師首先在電腦上出示各種秤。讓學生說出名稱。其次。讓學生觀察。認識臺秤的使用方法。教師用課件演示稱出1千克蘋果,2千克蘋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組實驗操作。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物品隨便稱出 1千克,然后每個同學都掂一掂?纯从卸嗌伲ㄌO果、梨、雞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樣1千克的物品個數有什么不同。
4.“試一試,拿一拿”,讓學生試著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個小組試著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評選出感覺最好的小組。
5.自由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任意稱錄不同質錄的物品。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充分感知一親歷親為~自主發展~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的過程。體驗建立重量單位“千克”的觀念!
(二)探索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每個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別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讓同學分別掂一掂。感覺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
然后。讓每個小組報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個1克重的大豆合起來的;蛘哒f多少個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書:1千克二1000克【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推斷等數學活動,得出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拓寬視野
。ㄒ唬┗揪毩暯炭茣44頁第5題、第6題。
。ǘ┯螒1.比一比。誰是我班的‘。鐵桿秤”?
教師準備不同的水果放在一個箱子里。推選4個學生代表到前邊來。讓他們每人搭配一個2千克的兜。誰最接近2千克誰就獲勝。
2.猜體重(看誰估計的最準)。
在班里找一個同學上來。再選幾個人上來分別背一背這個同學。感覺一下他的重錄。然后讓學生把估計的重錄記錄下來。最后驗證?凑l估計的最準。
。ㄈ﹦幽X筋1.電腦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比較。哪個重?
2.電腦出示:
1只鵝=2只鴨2只鴨=3只雞1只鵝=6千克1只鴨=?千克一只雞=?千克(四)實踐活動1.學校里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安裝了飲水機。并每人發了一個折疊杯子,讓學生思考如何稱出一杯水的重錄(方法越多越好)。
教師告訴大家。水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東西?茖W證明,我們每人每天大約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行。因此。建議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約210克)。
2.學生知道了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又知道1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讓他們估計一下。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練習題的設計。滿足學生不同學習要求。讓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充分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對于低年級比較抽象的內容的教學。必須依靠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快樂中掌握知識。在親身經歷的實踐中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規律。簡單推理過程和找規律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和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及列組合的數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讓學生學會對于推理過程的簡單敘述。大部分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好,對所學知識基本上能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單元時,教學的重點要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時,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節,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與組合數。
數學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等實踐活動,探索簡單事物的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發現數的排列規律。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去創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1.根據已知條件通過活動判斷出結論,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
2.運用排除、猜測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數字是幾。
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在于如何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推理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1.猜一猜(一)……………………………1課時
2.猜一猜(二)……………………………1課時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感性地了解軸對稱圖形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陶冶情操。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對稱現象
教學難點:
能正確找、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
課件、各種對稱的圖片,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猜一猜、激趣導入。
師:在這花兒盛開的季節里,昆蟲們歡快的飛舞著,看!它們向這兒飛來了,不過它們只有半個身影。它們說:“只要你猜對它們是誰,它們就會出現!
師:請你猜一猜它們分別是什么?(課件出示:蜻蜓、蜜蜂、蝴蝶的半個身影,讓學生猜一猜,猜中的就出示昆蟲的另一半。)
師:同學們真棒!那你們仔細觀察這些昆蟲,你發現了什么?
生:它們兩邊都是一摸一樣的。
師:像上面的左右兩邊都一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叫做對稱。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更多對稱的知識。
觀察、感知,互議自己的發現。有的同學從圖案的形狀上觀察出對稱的特點。
匯報自己的發現:這些圖形的兩邊都是一樣的。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軸對稱圖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剪一剪,教學教科書29頁例1
(1)老師示范,先將一張紙對折,再畫一畫,最后沿畫的線剪。打開是一件上衣。
(2)學生模仿,做一個剪紙。學生動手剪時,師:用剪刀時注意安全,不要傷到自己的小手。
完成后觀察這件上衣有什么特點?(是對稱的)
(3)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剪對稱圖形的?
(4)展示學生剪的作品。(把優秀作品貼黑板)
師:同學們剪得都很漂亮,在對稱圖形的中間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所有圖形的'中間都有一條折痕。
師:對,這些圖形中間都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把這個對稱圖形分成了左右(或上下)完全一樣的兩部分。那咱們能給這條折痕起一個名字吧!這條折痕在數學王國中叫做對稱軸。(板書:對稱軸)翻到教材29頁,拿出剪刀、長方形紙,照樣子剪一剪,剪好后展示自己的。作品。
剛才我們發現圖片里都是對稱的圖案,能不能通過我們的小手也來找一找對稱圖形呢?
2、折一折
(1)拿出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紙先左右對折,打開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左右對稱)再上下對折,又發現了什么?(上下對稱)
(2)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對角也對稱。)
(3)拿出準備好的圓形紙折一折,你又有什么發現?(不管怎樣對折,都是對稱的。)
教師小結:通過對折,我們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都是對稱圖形。
師:先用直尺標齊,再用虛線畫出對稱軸。
學生自由發言。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29頁,做一做。
圖形中哪些是對稱的,畫出它們的對稱軸。
2、下面的字母、數字和漢字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1、2、3、4、5、6、7、8、9
3、教材第33頁練習七第1-3題。
四、回顧整理,拓展延伸
1、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2、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對稱圖形很美,是啊!只要我們用眼睛仔細去觀察,用雙手去創造,就能用對稱圖形把生活裝扮得更加美好!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5頁例4、例5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正確地數百以上、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
2、正確地用萬以內的數表達和交流信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數感。
3、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培養自主探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數“翻坎數”,萬以內數的組成。
【教具、學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用課件(或掛圖)出示兩堆小棒:一堆97根,另一堆5根。讓學生猜一猜兩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學習興趣。
(2)學生匯報自己的`猜想,并說說為什么。
二、主動探究,建立模型
1、數一百零幾
(1)99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100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強調“一百”與“一”之間一定要加1個“零”。
(2)101之后再數1根是多少?看著上圖一起數一數,明確一百零幾中間有1個
“零”。
2、數一百零幾與一百幾十
(1)學生拿出整的100根小棒和散的20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數一數,檢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109是“100”與“9”合起來,110是100與10合起來,突出101與110的區別。
(3)引導學生觀察120根是1個100,2個10。(讓學生動手捆1個大捆,2個小捆)
(4)引導學生發現120就是由1個100和2個10組成的。
3、在計數器上數一百九十幾到二百幾十
(1)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197,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197的組成。
(2)讓學生接著往下數,當數到199到200時,怎樣撥?
、儆^察個位,9個一再數1個一是多少個一?(10個一)10個一又是多少?(10個一是1個十)在計數器上怎樣表示?(在個位上撥去10個一,在十位上撥上1個十)
、谟^察十位,已有10個十。10個十是多少?(10個十是100)在計數器上又怎樣表示?(在十位上撥去10個十,在百位上撥上1個百)
4、類比遷移
(1)突出990與1000。
教師出示計數器,撥出990,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990的組成。請學生再撥上10,怎么撥?怎么數?
[點評:在操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結合計數單位,突出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突破由十到百、由百到千這個翻坎數。]
(2)突出1010,1020。
、10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十位)撥幾個?(1個)1000加10讀作一千零一十,突出必須在“一千”與“一十”之間加1個“零”。
、1010之后再數10怎么撥?
、蹚1020再撥到1300怎么撥?
④從1300撥到1400可以怎樣撥?
、萃阑樱菏褂糜嫈灯饕皇皇負,從880撥到1100,一邊撥一邊數。提醒學生遇到困難,可以尋求同伴或者老師的幫助。然后抽學生演示,教師重點指導990、1000和一千零幾十的撥法及數法。
(3)突出20xx,20xx。
、1900之后再數10,在計數器的哪一位上撥?撥幾個?是多少?(1910)依次到1990。
②1990之后再數10,十位上是多少?(10個一十)十位上怎么辦?(10個一十是一百)百位上是多少?(10個一百)百位上怎么辦?(10個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個一千是二千)
③從20xx到20xx,在計數器上可以怎樣撥?
三、鞏固新知,深化拓展
1、接龍游戲(教師重點指導“翻坎數”)
(1)一個一個地數,課堂活動第1題。(老師和全班學生接龍)
(2)一十一十地數,課堂活動第2題。(男、女同學接龍)
(3)一百一百地數,課堂活動第3題。(各大組接龍)
(4)一千一千地數,課堂活動第4題。(全班齊數)
2、撥一撥、說一說
(1)先撥3500,再說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先撥4020,再說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先撥6003,再說由()個千和()個一組成。
3、說一說
(1)5400是由()個千和()個百組成。
(2)4070是由()個千和()個十組成。
(3)2496是由()組成。
四、課堂小結
你會數萬以內的數嗎?數數時要注意什么?通過學習你還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1
設計意圖:
先將學生置身于現實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選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再在分析、比較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數量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進一步學習乘除法應用題作鋪墊。
學習目標: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解決問題(師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
1、能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用加法、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黑板出示師指一名學生讀)師:要達到學習目標離不開同學們認真看書自學同學們有信心達到學習目標嗎?(有)
三、口述自學指導(教師邊口述學生邊自學)
師:把書翻到4頁例1看情境圖和下面的計算方法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應怎樣列式計算?重點看下面的三種計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計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計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綠衣服小男孩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
四、先學(看一看)
1、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師巡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看書自學
2、"做一做"(第6頁第1題)師:下面老師來考考同學們看誰做題最認真①指2名學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在書上②師巡視發現其他學生的錯誤
五、后教(議一議)
1、學生更正師:發現錯誤的來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錯誤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紅粉筆圈起來在旁邊改正)
2、討論(議一議)
(1)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列正確的.舉手?認為22+21=43(人)43-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
(2)認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認為22+21-16=27(人)這個算式正確的舉手?與第一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3)認為得數正確的舉手?認為單位名稱正確的舉手?
3、評議板書、正確率
4、同桌對改生更正錯誤
六、練習
師:剛才同學們計算的都很正確下面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男女生比賽看誰能快速、正確地列式計算比誰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臺微波爐賣出18臺又運來28臺現在有多少臺?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參加歌唱比賽有多少人沒有參加歌唱比賽?
(3)同學們做黃花35朵紅花20朵送給二(2)班28朵還剩多少朵?
七、全課小結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問題都難不住你們!
2、評比本節課比賽情況獲勝的表揚失敗的鼓勵
八、當堂作業(練一練)
師:下面就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吧!比誰字體端正并能做全對作業:
1、小紅家有公雞25只母雞17只賣了20只還剩幾只雞?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隊員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隊員?
練習:教科書第6頁1、2題
二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
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
2、出示課題:小練習
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
。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
(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
。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張()元?
4、游樂項目。
。襟w出示游樂園圖)
。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
。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
(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優秀06-1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3
(優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11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7-12
(優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12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07-13
(優秀)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6-12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