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1
設計理念:本活動旨在幫助青少年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些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小小挫折就會有極端表現,可能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面對挫折的方法,或者之前沒有遇到過太大的挫折。因此,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希望讓學生了解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有經歷挫折的考驗才能成長,并培養起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
活動目標:
1. 學生能夠正視人生中的各種挫折,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積極面對就有助于成長。
2. 學生掌握幾種正確對待挫折的方法,樹立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
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同時也要理解挫折的價值。
難點:培養學生積極面對挫折的人生態度。
課前準備:
1. 老師準備一個典型的積極面對挫折,最后獲得成功的故事,并制作成PPT。
2. 讓學生收集有關名人戰勝困難并獲得成功的故事。
3. 老師準備關于挫折類型及產生原因的PPT。
4. 讓學生回憶并記錄最近一段時間遭受挫折及內心感受。
活動過程:
1. 教師講述: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人們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挫折是指當人們在追求目標時遇到阻礙而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同學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比如努力學習卻意外不及格,高興地約同學出去玩卻遭到父母的反對等等。請同學們在課前填寫的“內心獨白”中寫出你成長歷程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以及當時的想法和做法。
(在學生填寫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寫的內容,為后面的教學做準備)
2. 教師請幾個有代表意義的同學介紹自己遭受的最大挫折。
3. 教師介紹一個與同學們年齡相仿的少年在面對高位截癱的挫折后仍然堅持自強不息的感人故事。教師還可以請其他同學講述貝多芬和張海迪等名人的故事,以啟發學生對挫折的理解和態度。
4.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集體討論,讓他們分享名人戰勝挫折的故事。討論的題目可以包括這些人共同點和不同點,挫折對人的影響,戰勝挫折的方法等等。
5. 教師投影展示挫折的類型及產生原因,并引導學生討論和填寫“內心獨白”中相關的內容。
活動小結:
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挫折。挫折是人生的轉機,有人因此而沉淪,但更多的人因此而更加堅強。挫折可以磨練我們的意志,有助于我們的成長。但僅憑勇氣和干勁是無法戰勝挫折的,我們需要冷靜地分析挫折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更好地前進。通過這個活動,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樹立積極面對挫折的人生態度,并不斷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2
一、班會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旨在讓學生更加理解和體諒父母,縮短與父母之間的心理距離,學會如何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真正走近父母。
二、班會準備:
準備工作包括調查問卷、課件制作,使用討論法、說說、議議等方法進行開展。
三、班會程序:
1、課前填寫調查問卷。
調查學生與父母的關系,要求學生真實填寫,不需寫名字。
選項包括:A、親密;B、比較緊張;C、疏遠和一般。
2、根據課前統計情況,開場白。
教師:是誰,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我們的父母!但是,現在你是否感覺與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你是否與父母失去了親密感?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四、出示一些圖片,內容如下:
1、不顧父母勸阻,長時間上網,荒廢功課;
2、放學遲遲不愿回家,沉迷于玩耍。
教師:除了以上情況,你是否還會不愿與父母外出、長時間看電視或與父母爭吵等情況?請同學們講講與父母關系緊張的其他方面。
教師:如果你有以上情況,父母會如何懲罰你?請同學們講講,并說說被懲罰后的感受。(學生發言)
教師:被父母懲罰、責罵或打,你可能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么,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來看看。
五、從父母的角度來看:
展示投影事例“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六、從自身找原因:
教師:是的,打與不打都是出于愛。那在被打事件中,你是否也有做錯的地方?請曾經被父母懲罰過的同學,說說自己做錯了什么。(學生發言)
七、小組活動:
1、寫一篇文章,計算一下父母每天為家庭做了多少事情,付出了多少時間。
2、思考一下,父母的生活是否容易?你是否有為父母分擔過艱辛?
3、討論一下,你認為誰的父母最理想?
4、分享一下,擁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學說說自己的父母。
八、與父母交流:
教師:我們應該多與父母交流。你認為該如何與父母交流呢?(學生發言)
1、教師分享自己與父母孩子交流的情況。
2、學生分享自己與父母交流的情況。
3、選出一些寫得比較好的“給父母的一封信”,請同學讀出來,并讀出父母的回信。
小結:
由此可見,我們與父母的關系并非無法改變,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們也在關心我們,也在想辦法走近我們。因此,我們應該主動走近父母。
九、走近父母的方法: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
主動承擔家務、在紀念日或節日送一些小禮物、在特殊情況下寫一封信表達感激之情、在適當的時候為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2、在與父母意見不一致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3、讓父母感受到你相信他們,多進行交流并經常給予贊美。
向父母講述自己的情況和愿望、傾聽父母的話語、遇到煩惱時告訴父母并尋求他們的幫助。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3
活動目的:
1、針對現在獨生子女自己意識較強的現象,通過游戲使學生懂得合作的意義,掌握與人合作的方式。
2、通過游戲,使學生感受到集體活動的快樂,培養學生的合群性,懂得每個人各有所長,應學會取長補短。
3、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同學間的合作和協調是使集體和諧的重要因素,培養學生的協同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同學間協同合作精神及合群性的培養。
活動難點: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合作的重要性及合作的方式。
活動準備:
相同面積的白紙若干、掛圖、小口玻璃瓶一個、細線五條、乒乓球五個。
活動步驟:
活動(一):試一試。
1、老師:今天,我們來做個有趣的小游戲。
2、老師準備一個瓶頸較細僅容一個乒乓球通過的'小口玻璃瓶,再用五根細線系住乒乓球,把球放入瓶中。然后請五名學生上臺,每人分別捏住一根細線。
老師事先不提醒學生,引導學生自由表現,并引導其他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在游戲之后請大家一起討論,回答老師的問題。
3、老師渲染情境:這玻璃瓶代表一口枯井,你們捏著的乒乓球分別代表你們自己。有一天,你們幾個好朋友一起到枯井里去玩。枯井里好多落葉,好好玩呀!可是,就在你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枯井里突然冒出水來了(老師邊說邊往瓶里倒水)。水越升越高,哎呀,危險!快逃呀,不然就沒命了!快!趕快逃……
4、針對游戲的結果,根據成敗分析原因,找出秘訣。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04-01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優秀09-0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案優秀11-14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計劃01-04
學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1-18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教案07-12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教案03-25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活動方案新版06-22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總結優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