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

    時間:2025-04-03 10:33:22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范例(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范例(15篇)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31-32頁的例題7及相應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2.培養學生筆算除法的計算能力,養成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商中間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以及被除數十位上的數為什么要落下來。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儀、展示臺、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判斷下面各題的商各是幾位數。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6)804 8)712 5)305 2)206

      師:請同學們想想下面各題的商最高位在什么數位上,商是幾位數。

      2.筆算(選擇你喜歡的一道題進行筆算,兩題都算也行)。

      505÷5 804÷4

      指名演算,其余的學生做在作業本上。

      完成后,師問:為什么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

      師:這兩題是我們昨天學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比昨天的還難,但只要大家用心思考、積極動腦,一樣能學得很好。(板書出示課題:商中間有0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例7:(1)星光小學832名學生分4批去參觀天文館。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師:全班一起把題目讀一遍。(學生讀題)

     。1)找找這題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指名回答)

     。2)根據條件和問題你想怎么計算。

      師:為什么用除法,有沒有別的想法?

      生:沒有用除法計算最正確。

      師:他說的很好,陳老師也這么認為。接下來我們就試著獨立筆算這道題。

     。3)學生試算,教師巡視,發現不同的`筆算過程,并展示在黑板上。

     。4)師:這幾種算法中,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好,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5)評價:班級交流哪種算法最好,對學生的算法進行評價。適時進行表揚鼓勵。

     。6)歸納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商中間有0的除法,它和804÷4這題都是商中間有0的除法,為什么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要落下來而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不用落下來呢?

      2.比較 832÷4 804÷4

      804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0,落下來和個位的4相加還是等于4,落下來沒有意義,所以不用落下來;832除以4被除數十位上的數是3,落下來除以4不夠商一個十,和個位的4合起來就是32個一,除以4商8個一,所以要落下來。

      ______

      3.鞏固5)525

      現在請同學們筆算這道題。

      學生練習后,問:你是怎樣想商中間的0的,為什么?

      如果不筆算,你能不能馬上判斷出商中間有沒有0呢?看看上面的題目能不能找出其中的規律。想一想,看誰最聰明。(最高位是除數的倍數,十位比除數小商中間一定有0。)

      三、鞏固練習

      ______ ______

      1.選做 3)615 6)624

      ______ ______

      5)517 4)826

      學生完成后講評,問:怎樣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呢?(驗算)

      2.當一回小醫生(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1 0 1 1 7

      5)5 1 5 4)4 2 8

      5 4

      5 2 8

      5 2 8

      0 0

      5.編題游戲。

      師說一位數,生說三位數使它們相除商中間有0。學生回答后再筆算進行驗證。你們說了這么多數,是不是都符合游戲規則呢,想不想驗證一下?筆算看看。

      四、知識應用:第33頁第1題。

      306÷3 360÷3 680÷4 608÷4

      517÷5 403÷8 262÷6 564÷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經驗和實例,感知平移與旋轉的現象,并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3.了解可以用圖形來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材分析〗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是本單元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本課是在學生認識對稱圖形之后學習與研究的內容,是從運動變化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教材注重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兩種運動的不同特征及其普遍存在性。教材通過“移一移、說一說”“填一填”“畫一畫”3個數學活動,讓學生發現和體會:觀察一個圖形的平移過程,只需觀察該圖形上任意一點的平移過程。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商業區,學生大多來自個體戶或單位職工家庭,部分家庭所給予孩子學習的關注及創造的學習機會很少。我校從20xx年就加入了“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課改實驗。經過幾年的教學實驗,教師創設的課堂氛圍輕松和諧、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方式多樣化,學習的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

      〖課堂實錄〗

      (一)構建平移、旋轉概念

      1.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師:你知道游樂園有什么好玩的嗎?我們到游樂園去看看吧!

      (多媒體顯示:纜車、小火車、滑滑梯、大風車、摩天輪、轉椅、蕩秋千、蹺蹺板。)

      師:你喜歡哪個游戲活動,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匯報后,教師提問:這些游戲的運動都相同嗎?你們能給它們分分類嗎?小組活動,教師參與到學生活動中。)

      小組匯報。

      生:纜車、小火車、滑滑梯是一類;大風車、摩天輪、轉椅是一類;蕩秋千、蹺蹺板是一類。

      2.理解平移、旋轉的概念

      A.分析歸納,揭示概念

      師:說一說分類的理由。

      生:纜車、小火車、滑滑梯它們都是平平的、直直的運動把它們分為一類;大風車、摩天輪、轉椅都是在轉圓圈歸為一類;蕩秋千、蹺蹺板不是直直的動也不是轉圓圈所以把它們分出來。

      師:我們把纜車、小火車、滑滑梯這樣所做的直線運動叫做平移,用符號 表示。把大風車、摩天輪、轉椅這樣圍著固定點所做的圓周運動叫做旋轉 ,用符號○表示。

      B.聯系實際,理解概念

     。ǔ鍪倦娞輬D、升國旗、扶梯的運動過程)

      師:日常生活中平移的現象隨處可見,像電梯、升國旗、扶梯的運動都是平移。

      (學生舉例。)

      師:看來物體不僅可以上下平移、左右平移、還可以斜著平移。

     。ǔ鍪撅w機螺旋槳、旋轉的小風車)

      師:瞧,這些都是旋轉,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學生舉例。)

      C.實踐活動,深入理解

      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平移和旋轉,你能用手勢或動作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學具。

      (匯報展示:推拉窗戶;向前推課桌;旋轉的舞蹈動作;用繩子一頭將橡皮系住在空中旋轉。)

      (二)教學平移距離

      1.激趣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平移和旋轉(板書),他們可高興啦!邀請笑笑和淘氣到他們的王國去參觀,笑笑坐第一節車廂,淘氣坐第五節車廂,請看火車開動了!(演示火車平移)它是作什么運動的呢?

      生:(異口同聲)平移。

      2.設疑

      師:對,那么我們再來看火車原來的位置。(電腦顯示)這時笑笑和淘氣為誰經過的路長一點發生了爭吵。同學們,你們評評理,究竟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

      生1:笑笑走得遠。

      生2:一樣遠。

      3.實驗

      師:到底誰經過的路長一點呢?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

      (四人一小組,看看笑笑和淘氣分別走了多遠,你是怎樣想的?組長做好記錄,填寫記錄卡。)

      師: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1:笑笑在第一節車廂,如果她向前走1格,那么淘氣在第五節車廂也向前走1格,所以是一樣多。

      生2:笑笑和淘氣從開始到結束都向前走了3格,所以是一樣的。

      師:對,用數格子的方法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大家想想,如果笑笑和淘氣坐在車廂其他的地方,經過的路又是多少呢?

      (學生親自演示。)

      師總結:不管笑笑和淘氣坐在什么位置,他們經過的格數都一樣。

     。娔X顯示:將笑笑和淘氣去掉,演示每一個點的平移,數移動的格數。)

      4.小結

      師:為什么會出現坐的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卻是一樣的呢?

      生1:他們在同一輛火車上。

      生2:火車走笑笑和淘氣也在走。

      生3:他們同時在移動,雙方位置沒有變。

      師小結:看一個圖形移動多少格,只需看某個點移動了多少格。

      5.練習

      (1)教材21頁第2題“填一填”。

      (2)畫房子。畫出房子向左平移5格后的圖形。

     。ㄈ┩卣箘撔

      師:平移和旋轉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請欣賞――古老的上海音樂廳整體平移了約66米;舞蹈演員運用平移和旋轉跳出歡快的舞蹈;體育健兒運用平移和旋轉提高自己的競技技巧,為國爭光; 藝術家們運用平移和旋轉設計出美麗的圖案。

      師:你們想設計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課后,同學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平移和旋轉的方法畫一畫、剪一剪、貼一貼,我相信你們的作品會更出色。

      〖教學反思〗

      我在引導學生首次感知概念時,力求感知對象的典型性。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對游樂園游戲的`運動方式進行分類,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在頭腦中初步形成這兩種運動的表象。對平移、旋轉的理解沒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平移、旋轉現象,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數學學習、生活一體化。我引導學生用手勢、動作、學具表示平移、旋轉,充分調動學生頭、腦、手、口等多種感觀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境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和兒童思維發展的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對平移、旋轉有較深刻的理解。

      在教學平移距離時,從建構主義觀看,學生很難想到要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只要去數某個點移動的格數。因此,我注意將問題情境化、童趣化,巧妙地設計笑笑、淘氣的比較,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點的移動。當學生面對一些數學現象或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時,都會產生猜想,在這里我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測,并引導其進行驗證,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數學探索的方法。

      〖案例點評〗

      1.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教師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為了讓學生主動建構,理解平移和旋轉,教師設計多種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親歷觀察、歸納、分類、猜測、實驗、推理等探究發現的過程;引導學生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轉。整個教學過程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

      2.動手實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皮亞杰認為:“智慧自動作發端,活動是聯結主客體的橋梁。”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動手、動腦“做數學”,用觀察、猜想、實驗感知平移、旋轉的奇妙。整個數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P29—30。

      教學目標:

      1.結合“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2.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

      教 學 過 程:

      一.情境感知、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淘氣他們學校的圖書館又

      來了一批新書,圖書管理員準備將這些新書放在新買來的書

      架上,瞧,這就是新買來的書架。◣煶鍪厩榫硤D)

      師:你能從圖中獲得什么信息?

      師:圖上向我們提出了哪些問題?(師板書問題)

      二.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1.列式

      師:小女孩提出的這個問題你能解決嗎?應該怎樣列

      式?(師板書:18×11=)

      2.估算

      師:小男孩也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本書放得下嗎?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先估一估嗎?

      生估算

      反饋:你覺得放得下嗎?誰來說說你估算的結果?你是

      怎么估算的?

      方法1:把11看成10,18×10=180

      方法2:把18看成20,20×11=220

      方法3:把18看成20,11看成10,20×10=

      ……

      獨立計算

      師:這個書架到底能放得下本書嗎?請同學們算一

      算。

      4.交流算法

      師:誰來說說你算出來的結果?(198)

      大家同意嗎?

      師:請在4人小組里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

      4人小組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計算的?(師展示學生的算法)

      方法1: 18×10=180, 18×1=18, 180+18=198

      方法2: 11×18

      = 11×9×2

      = 99×2

      = 198

      方法3: 1 8

      ×1 1

      1 8

      18 0

      19 8

      ……

      5.重點介紹列豎式的方法(請列豎式的學生介紹)

      師:18為什么要和11對齊?(數位要對齊)

      接著你怎么想?(生:18先乘11個位上的1,得18,再用18乘11十位上的1,得180,寫在18下面一行,最后將18和180相加得198。)

      18乘11十位上的1,為什么得180,而不是18呢?

     。ㄉ11十位上的'1表示1個十,18乘10得180)

      誰再來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多請幾名生說說列豎式的步驟,理解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

      三.練習:

      1.試一試

      第1小題讓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第2、3小題讓

      生用豎式算法計算,并請幾名學生上臺板演,師巡視指導。

      2.口算

      比一比,看誰得第一!生完成后可用開火車的形式進行交流。

      3.計算

      先估算,再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計算,在小組內交流、反饋

      計算的結果。

      4.解決問題

      生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提倡算法多樣化。)

      5.思考題

      生獨立思考,再交流、反饋。(生發現的規律若有價值性,

      應給予充分的鼓勵。)

      四.

      師: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最喜歡解決哪種問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3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復習解決一步乘法的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想,看誰能很快解決下面的問題。

      三(1)班同學,在做廣播操時需站4隊,每隊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讓學生讀題,并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師引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52頁例3.

      出示例3.

      教師:觀察情景,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思路。學生匯報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溫壺能賣多少錢,再求5箱賣多少錢。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根據每個保溫壺的價格求出一共賣了多少錢。

      教師指名學生列式解答。

      125=60(個) 6045=2700(元)

      教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教師引導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每盒有2個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個球。

      2、每輛汽車每次運貨物9噸,有6輛汽車,這些汽車4次運貨物多少噸?

      3、一中高級瓷磚每塊13元,每箱有25塊。小剛家裝修時買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菜市場運來5車黃瓜,每車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學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12間教室,每間教室安裝6盞日光燈。這些教室一共安裝多少盞日光燈?

      3、在一條公路的一邊種樹,先在一頭種一棵樹,以后每隔5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24棵就種到另一頭了,這條路長多少米?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1)

      解決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要根據已知

      條件找間接量,確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引導學生學習解決乘法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確了三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1、閱讀與理解;

      2、分析與解答;

      3、回顧與反思。

      在仔細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列出綜合算式,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5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級的表內乘、除法及三年級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學生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因此,本單元分兩個小節:先學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學筆算除法(也含估算)。這樣編排,和三年級上學期“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構是一致的,體現本套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一種對稱美,易于廣大師生從橫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間的聯系,以及學習方法上的遷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2.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在本節課中,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循實踐活動課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2)全員參與的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3)知識的應用性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探索創新性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完成任務。

      2.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雙語實驗學校,是一所現代化有特色的名校。學校由專家治校、名師執教,小班化智能教學,提供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的優質教育服務。學校辦學條件優越,吸引了省內大中小城市的學生。學生的知識面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

      〖課堂實錄〗

      (一)活動一:說一說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到過哪些地方?你是怎樣去的?

      生1:我到過濟南,是坐火車去的。

      生2:我到過北京,是坐大客車去的,我看到了天安門。

      生3:我到過桂林,是先坐公共汽車,又坐飛機飛去的。我看到桂林的山水,真美呀。ㄉ3發出贊嘆,陶醉在美麗的山水畫中。)

      ……

      師:同學們這么喜歡出去旅游,今天淘氣和笑笑要邀請你們出去游玩,愿意嗎?

      生:(迫不及待)愿意,愿意,淘氣、笑笑快帶我們去玩吧!

     。ǘ┗顒佣禾岢鰡栴}

      1.師:(閃動圖畫)同學們,淘氣和笑笑要邀請大家到哪里旅游?通過看圖,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智慧老人和機靈狗也跟我們一起旅游。

      生2:我知道了我們要到大連去玩,我們坐的是晚上10:30的車。

      生3:我知道了我們要在早晨6:00到大連。

      生4:我知道我們要做火車去,火車每時行駛103千米。

      生5:我還知道我們已經走了5時。

      ……

      2.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1)教師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把較典型的兩道題板書。(A.博興到大連還需要多長時間?B.博興到大連約有多少千米?)請同學們同桌兩個為一組,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2)學生同桌兩人很快就想出結果。

      組1:從我們這里到大連還需要2時30分,我們是先算出5時之后是3:30,再用6:00減去3:30,就是2時30分了。

      組2:我們的算法跟他們不一樣,我們是先算出從10:30到第二天6:00一共要經過幾時,再減去已經走了的5時。

      (教師對他們的算法都給予肯定。)

      組3:老師,算出了博興到大連一共要走幾小時后,我們就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博興到大連的距離。

     。◣煵皇r機地表揚反應靈敏的學生。)

     。ㄈ┗顒尤鹤夥

      1.師:火車繼續向前行駛,現在我們趁坐車時間看一下我們的住房問題吧。ㄩW動畫面)在這個畫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有關租房的信息?

      生1:房子4人住一間的80元錢。

      生2:房子3人住一間的66元錢。

      ……

      2.師:我們班男生有13人,怎樣租房?女生有11人,怎樣租房?你能試著算一下嗎?現在,我們臨時組成4個學習小組來解決我們的男、女生租房問題吧!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走到了一起,開始小組討論活動。)

      3.“租房”活動交流匯報。

      組1:我們組選的是男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一種租房方案,就是男生3間4人間和1間3人間。

      組2:我們組也是選的男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2間4人間和2間3人間;另外一種是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

      組3:我們組選的是女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另外一種是2間4人間和1間3人間。

      組4:我們組選的也是女生租房問題。我們也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租3間4人間,另外一種是4間3人間。

      組1受到了組4的啟發,迫不及待地說:我們男生也可以這樣租房,租4間4人間或者是租5間3人間。

     。ㄟ@名學生說完后暗暗得意。)

      師:我們聽了大家這么多的方法,真為同學們感到高興。那么,在這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種租房最合算呢?

      學生陷入沉思,突然,生1說:我們把所有的租房方案一一羅列出來,然后進行計算、比較,哪種用的錢少哪種就最合算。

      生2:這樣做太麻煩了,我們把所有的租房方案都羅列出來,然后進行比較,我想,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滿人,沒有空位,一定是最合算的方案。

      (學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這名學生也滿心喜悅地坐回座位。)

      師: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合算的方案。

      生3:男生13人租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恰好住滿,最合算。

      生4:女生11人租2間4人間、1間3人間也恰好住滿,也最合算。

     。ㄋ模┗顒铀模河斡[

      師:我們終于到達了大連動物園,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動物園,與可愛的小動物們一起分享快樂吧。ㄩW動畫面:大連動物園)

      師:先請同學們欣賞美麗的動物園,然后請同學們根據你看到的提出問題,比一比,誰發現的問題多!

     。▽W生躍躍欲試。要求學生自己想出要解決的問題后,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小組內交流。)

     。ń處煹礁鱾小組內巡視,參與交流。)

      (五)活動五:課后學習

      旅游結束了,學生意猶未盡,下課后圍著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旅游真有意思,你帶我們去旅游好嗎?”聽到這里,我也很高興,請同學們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教學反思〗

      通過執教這一次的實踐活動課,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實驗教材更加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活動中,密切了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體驗。在課堂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發展學生個性,營造民主、寬松、愉悅的良好氛圍。同時,在教學中,我覺得還應該多加培養學生的一些習慣,例如,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樂于與別人合作的習慣等。

      〖案例點評〗

      《標準》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本節課學生從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促進認識發展的同時,培養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案例的設計,環節分明、結構巧妙,適時、適度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素質,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激發學生有意識地學習,利用情境調動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整節課學生在活動中愉悅地學習,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很好。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2.能根據物體表面的大小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并能運用面積單位估計物體表面的面積。

      3..通過觀察、比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間觀念,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教材分析〗

      “面積單位”是在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能夠初步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的“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是本節課學習面積單位的知識基礎。本節課教材通過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使學生認識到測量工具不同則測量結果不同,引出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積單位。因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據需要認識不同的面積單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與面積單位有關的常識,如:我家的面積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價是5000元等,但學生頭腦中并沒有形成面積單位的概念,在學生看來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認識面積單位時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身體上或者生活中找到與面積單位大小相近的面,這樣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和記憶面積單位,會讓學生較快地在頭腦中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學生建立面積單位表象后,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面積單位估計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大小,在應用的過程中使學生對面積單位的認識更加深刻。

      〖課堂實錄〗

      教具準備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紙及電腦教學課件。

      學具準備10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人一張統一大小的郵票。

     。ㄒ唬⿲朊娣e單位

      師:老師給同學們每人發了一張郵票,你喜歡郵票上的圖案嗎?你知道這張郵票的面積有多大嗎?請同學們在郵票的背面畫上格子,再數一數這張郵票的面積是幾個格子。

      (讓學生自由地在郵票背面畫格子。學生根據自己畫格子的情況匯報自己的郵票面積是幾個格子。)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比較一下你們的郵票大小相同嗎?為什么有的同學的格子多,有的同學的格子少?怎樣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

      (通過討論讓學生意識到,因為每個人畫的`格子大小不同,因此不能根據格子的多少來判斷面積的大小,只有格子的大小相同時才能根據格子的多少判斷面積的大小。)

      師:如果把一個格子看作一個面積單位,那么只有統一了面積單位才能更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

     。ǘ┱J識面積單位

      (讓學生試說自己知道的面積單位,并試著用肢體語言說說這個面積單位有多大。在學生試說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認識平方厘米

     。1)讓學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并測量它的邊長。

      師: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寫作1厘米2,或者1cm2。

      (2)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比一比,你身體哪一部分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在比較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1平方厘米的大小。)

      (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通過列舉生活中1平方厘米的面積讓學生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列舉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把面積單位同長度單位和體積單位區分開來。)

      (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測量一下郵票的面積是幾平方厘米。

      (4)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應該用平方厘米做單位?

     。ㄗ寣W生體會到測量較小的面積可以用平方厘米做單位)

      選擇身邊一個較小的物體測量它一個面的面積。

      (讓學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測量一下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學生露出為難神色或提出有困難的時候教師指出:“測量課桌面這樣較大的面積,用平方厘米不是很方便,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平方分米!)

      2.認識平方分米

      (1)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那么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嗎?

      (如果學生能說出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分米,教師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并剪一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平方分米寫作:1分米2或1dm2

      (2)在你的身體上找一找,哪一部分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分米?

      (用雙手的手指比一比1平方分米大約有多大。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3)用1平方分米測量一下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4)測量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可以用平方分米做單位?

      師:如果用平方分米測量教室地面的面積你覺得好不好?測量更大的面積可以用更大的面積單位。

      3.認識平方米

      (在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根據思考題,通過小組討論自己認識平方米。)

     。1)思考題

      A.邊長是()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怎么書寫?

      B.舉例或表演說明1平方米有多大?

      C.測量哪些面積時可以用平方米做單位?

     。2)學生匯報

      (學生匯報時把重點放在舉例或表演說明1平方米有多大。除舉例說明外,還可以用幾個小朋友拉手或幾個小朋友站立等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1平方米有多大。)

      (3)估計比賽

      以小組為單位估計教室的黑板、地面、前面的墻和側面的墻面積分別是多少平方米?

     。ㄈ╈柟堂娣e單位

      1.用適當的面積單位(m2,dm2,cm2)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 );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 );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 );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2)

      圖①面積是cm2,圖②面積是cm2,圖③面積是cm2。

      3.先估計下面圖形的面積。再用1cm2的面積單位量一量。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出現兩個難點。第一是學生的空間觀念正在初步發展階段,因此學生容易把物體表面的面積與周長混淆,對于面積和周長這兩個概念,部分學生的認識處于模糊狀態,由此對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不能很好地區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地讓學生動手去觸摸和感知物體的面,體會面和邊的不同,從而對“面積”的意義加深理解。第二是面積單位比較抽象,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表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以身體的某一部分或熟知的事物的表面做參照物,讓學生將面積單位與自己熟知物體的表面的大小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將抽象的面積單位具體化、生活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盡快在頭腦中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案例點評〗

      本節課從實際測量產生測量結果的矛盾來引導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又從測量的可操作性產生需要,認識不同的面積單位,設計既合理又巧妙,既展現知識的原始形成過程,又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建構知識?臻g觀念的建立僅憑想像是很難建立的,在本節課中教師特別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操作和感知認識面積單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教師注重讓學生聯系身體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來理解和記憶面積單位,學生更容易在頭腦中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

      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等。(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練習二十五的第8、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正確地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并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權單位。

      2、能理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知識梳理

      教師:同學們。你們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都學到了哪些知識?你們知道了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說一說學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發言,進行引導、歸納。

      板書:面積與面積單位、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

      三、要點復習

      1、面積與面積單位。

     。1)什么是面積?(或你所知道的面積是什么樣的`?)

      學生結合具體事物(如:書面、桌面等)說明什么是面壩,然后教師出示面積概念。

      幻燈出示: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拔矬w表面"學生可以理解,對于”封閉圖形"教師可畫出一些圖形讓學生判斷。如:哪些圖形可以表示面積。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面積與周長的比較。

      教師取一個長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邊長。問:要求這一周的長度,是計算面積嗎?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封閉圖形”的含義,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簡單換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積單位進率:l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3、長、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1)請學生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板書長方形面積=長×寬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2)面積計算。

      出示圖形學生獨立計算,然后校對。

      完成后,讓學生再算一算它們的周長。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相等嗎?為什么?先由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師進行分析、總結。

      四、課堂活動

      課本第114頁的第7、8題。

      請學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結果填在表中,然后再進行測量和筆算。最后將測量并計算的結果與估算進行比較,看看誤差多少。

      五、課堂作業

      練習二十五第8、9題。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9

      教學素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的內容,完成練習二十一中的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4、通過對一位和兩位小數的初步認識,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使學生認識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

      學生課前測量自己的身高。

      學生每組準備一根米尺、一枝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播放小朋友超市購物的畫面、超市圖和商品廣告單,讓學生比較:廣告上的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

     。ㄒ郧皩W過的數中間都沒有小圓點,標價牌上的數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

      師:標價牌上的`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數的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的數,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數--小數。(教師板書:小數)

      2、讓學生說一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小數?(教師播放電視中出現小數的畫面)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ㄒ唬┬档恼J識和讀寫。

      1、教師介紹: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做"小數點",讀作"點",小數點是小數的重要標志。

      師:這些小數你們會讀嗎?誰來試著讀一下?

      2、教師指出:我們以小數點為界,小數點前面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后面的部分是小數部分。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可能已經發現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的讀法是不一樣的。整數部分按照整數的讀法去讀,小數部分要按照順序讀出每個數字。

      如:18.18的讀法。

      3、練習:

     、抛x出下面的小數。(練習二十一的第2題。)

      ⑵讀出杜麗在雅典奧運會射擊決賽中的成績。

      4、閱讀課本第94頁“你知道嗎”這個欄目。了解小數點的產生。

     。ǘ┱J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師:這些以元為單位的小數表示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它們各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呢?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教師問學生:誰知道5.98元表示幾元幾角幾分?0.85元和2.60元呢?

      (三)教學例1。

      1、師:其實,小數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教師提問: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幾分米?1分米是幾分之幾米?

      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

      下面請同學們一邊觀察米尺,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 )/(10 )米,還可以寫成( 0.1 )米。

      3分米是( )/( )米,還可以寫成( )米。

      8分米是( )/( )米,還可以寫成( )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 )/( )米,還可以寫成( )米。

      3厘米是( )/( )米,還可以寫成( )米。

      18厘米是( )/( )米,還可以寫成( )米。

      教師引導學生我們把大屏幕上的結論進行整理:

      1分米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我們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就是:

      1分米=1/10米=0.1米

      那么,3分米是3/10米,還可以寫成0.3米。怎樣用式子表示?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分米=3/10米=0.3米

      8分米是8/10米,還可以寫成0.8米。怎樣用式子表示?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8分米=8/10米=0.8米

      師:如果老師去掉每個等式左邊的1分米、3分米、8分米,這三個式子,左右兩邊還相等嗎?

      師:如果老師去掉每個式子中的單位名稱,左右兩邊還相等嗎?誰來讀一讀這幾個式子。

      師:根據上面的規律,誰能很快地告訴老師:4/10=( ) 5/10=( ) 6/10=( )

      師:上面的式子我們可以反過來讀嗎?

      師:像0.1、0.3、0.8、0.4、0.5、0.6這樣的小數,因為小數部分只有一位,我們把他們叫作一位小數。你們看,一位小數和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得出:一位小數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幾。

      師:依此類推,同學們看,兩位小數和分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得出:兩位小數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幾。

      2、小紅身高1米3分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

      下面三位同學的身高用米作單位應該怎樣表示?

      3、 姚明大哥哥身高2米26厘米,如果用米作單位應該是多少米?

      4、完成課本第89頁的"做一做"。

     。▽W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1、完成課本練習二十一第1題,鞏固對小數含義的認識。

      2、小游戲:找朋友。

      3、哪家商店的毛巾便宜?(機動)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缎W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分一分(一),即:把個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的基礎上安排的。本課要分的是由許多個體組成的1個整體。這是對分數“整體”意義的拓展,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內涵,還可以讓學生學習用分數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現象。

      學情分析

      上節課,學生已學習了《分一分(一)》,初步理解了簡單分數(單位1是個體)所表示的具體意義,認識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了簡單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多個個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有過充分的體驗,只是未曾接觸過用分數的形式來表示分和得過程。根據學生的現狀分析,學生在學習這個新的`知識點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會將分得的個數作為分數的分子。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由許多個個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會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2、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表示它的一部分。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人教社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

      設計思路:

      本節課要通過一道道練習題的精心設計,來體現以下特點:

      一、營造人文的課堂環境。

      課堂教學只要以人為本,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本人充分尊重學生,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增強成功的體驗,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平均數問題的理解進行闡釋,使教學活動真正面向全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另外,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感受,不以教師權威壓制學生的思維,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使學生敢想、敢說、敢質疑,做到課堂教學體現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發展學生、激勵學生,從而提高人的教育原則。

      二、深刻的思維引領。

      本人在練習課教學中呈現的練習題,只要針對學生在學習求平均數問題過程中極易出錯的典型問題為著眼點,把學生學習中的“模糊點”,常犯錯誤有意識引進課堂。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探究交流中碰撞,使之明確錯因,并主動糾錯。然后,有針對性地讓學生通過合理的習題進行深度挖掘,舉一反三,對學生思維進行深刻、逆向性、批判性的指導和滲透。這樣的課堂設計會因習題的多元化而倍顯生動精彩,使學生感到一股濃濃的數學味,體驗到思維的快感,抵制錯源,享受課堂師生的平等交流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學習數學。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對學生進行節約資源和環保教育。

      重點、難點:

      進一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利用有關平均數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平均數的定義

      2、求平均數的方法

      二、課堂練習:

     。ㄒ唬┗居柧

      師:我們已經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下面請同學們看一道習題。

      1、判斷:

     、判∪A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1厘米,小明所在班級平均身高135厘米,所以小華比小明矮。( )

     、迫w同學為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12元,李潔同學可能捐了15元( )

      ⑶小明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平均成績是93分,小明的語文成績是93分。( )

      2、小麗家這一星期用塑料袋情況如下圖:

      看圖填空:

      ⑴圖中每格代表( );

      ⑵用塑料袋最少的是( );

     、瞧骄刻煊盟芰洗 );

      ⑷你的建議是( )。

      3、以小組為單位(6人一組)統計你家上個月用水情況,制成統計圖:

      姓名合計

      用水量

      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后對學生進行節約用水教育。

     。ǘ┩卣褂柧殻海ㄕn件出示)

      1、一個小組有7個同學,他們的體重分別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求這個小組的平均體重是多少千克?

      2、商店買來5筐蘋果,第一筐重38千克,第一筐重39千克,第一筐重43千克,第一筐重34千克,第一筐重36千克,求平均每筐重多少千克?

      3、哪一組的成績好?

      4、選擇題:想一想:下面哪個列式才對?

      5、小麗期末考試中三門的平均成績是96分,其中語文是89分,英語是100分,她的數學成績是多少?

      6、小華期末考試中四門的平均成績是92分,其中語文是96分,科學和英語都是87分,他的數學考了多少分?

      7、小芳有36本書,小麗有22本書。小芳送幾本書給小麗,他們兩人的書就同樣多?

      三、練習小結。

      四、作業

      1、復習課本第42、43頁的內容。

      2、做課本第45頁的第5題。

      3、收集資料:平均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及作用。

      附板書設計:

      求平均數的練習課

     。ㄒ唬┢骄鶖档亩x: 幾個不相等數-----→相等的數

     。ㄇ笃骄鶖担

      1、移多補少

      2、計算方法:

     。1)先求出總數----→ 把各個部分數加起來。

     。2)再求平均數----→ 總數÷份數=平均數

     。ǘ┢骄鶖祮栴}的基本數量關系:

      總數÷份數=平均數

      平均數×份數=總數

      總數÷平均數=份數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2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訓練;

      2.通過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數量關系式的.意識;

      3.讓學生認識并掌握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教學過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23+4567+9823+5476+80

      96÷3960÷3120÷4180÷3

      小黑板出示。

      二、筆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體反饋。

      三、完成復習第6題

      思考:怎么算總千克數?

      集體反饋時,提問:如果這三題,要你要一句話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會怎么說?

      四、完成復習第7題

      然后指點回答。

      1.用35×90,得電腦的價格。

      2.電腦的價格比計算器的價格多多少元?

      3.電腦的價格與計算器的價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復習第8題

      集體解答。

      六、研究一個數與11相乘的規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讓學生思考一個數與11相乘有怎么的規律?

      最后通過豎式引導得出:一個數與11相乘,只要將這個數兩邊位,中間加,還要注意進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賽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題。

      七、補充作業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场⒅鸩桨l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 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 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ǎ常 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薄⒔處熓痉

     。ǎ保 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 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 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 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 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ǎ矗 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ǎ保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ǎ玻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 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 實驗證明

     。、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隆r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ǎ担 練一練

     。、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 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 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實踐活動

     。、

     。ǎ保┳寣W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4

      設計說明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1.回顧整理,構建知識網。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復習包括: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估算方法、筆算方法,以及除法的驗算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整理,形成全面的、有邏輯性的結構圖,既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使他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印象,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脈絡。

      2.重視對算法的復習。

      在教學中,選擇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逐個擊破,通過解決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回顧口算、筆算和估算的方法,使復習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復習

      師:我國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就要經常地復習,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其實復習不僅是快樂的,它還能讓我們的知識得以鞏固提升,進而讓知識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這不就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嗎?同學們,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對本學期的知識進行總復習。今天這節課我們首先要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回顧整理,建構知識網

      師:我們先回顧一下學過的知識,打開教材看第二單元的內容。想一想,第二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以小組形式交流、討論)

      師: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師指導并歸納,將總結的內容寫在黑板上)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知識,整理歸納所學知識,構建知識結構,掌握和理解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既梳理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內容,又為下面的練習做好了準備。

      ⊙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1.引導學生復習口算方法。

      (1)想一想,240÷3怎樣口算呢?

     。▽W生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2)匯報口算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想:240是24個十, 想:3×80=240

      24個十除以3等于8個十。240÷3=80

      240÷3=80

      2.復習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的估算方法。

      估一估,123÷3的商是多少?

      估算方法:除數不變,先把被除數看成幾百幾十或整百數,再用口算除法的方法計算。

      123÷3≈40

      ↓

      120÷3=40

      3.回顧交流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及驗算方法。

     。▽W生在小組內交流后匯報)

     。1)筆算方法: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夠商1,就看被除數的前兩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驗算方法。

     、贈]有余數的除法:商×除數=被除數。

     、谟杏鄶档某ǎ荷獭脸龜担鄶担奖怀龜怠

      4.完成教材111頁2題中關于筆算除法的習題并驗算。

      注意:對于商中間有0與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學生容易出錯,教學中教師可結合估算,要求學生在計算前,判斷出商是幾位數,或在計算后,通過驗算來進行檢驗。

      設計意圖:小學生喜歡爭先,在學習活動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引入競爭機制,猶如給學習活動加入了催化劑,既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樂于合作,勇于探究,又能避免常規復習課的枯燥乏味。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5

      設計說明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游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戲中表現出來,沒有游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庇糜螒驅胄抡n,可使數學知識在游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說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游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系。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了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游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么,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說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范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說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么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說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并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了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說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匯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么時刻開始的嗎?(學生發表意見,教師不作答復)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么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么時候的12時?(夜里12時)

      師:到了夜里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里12時說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么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么時刻了嗎?一起說說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著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么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么時候?小女孩在做什么?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么時候?(夜里12時)到了夜里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優秀10-2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5-24

    小學三年級教案數學下冊07-16

    小學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18

    【優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6-21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6-20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10-24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3-0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案03-17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集合]08-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迷奷系列在线播放97 | 天天躁日日躁久久 |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喷奶水 |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 亚州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