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陶器教學目的:
1、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制陶工藝的悠久歷史、藝術成就,以及彩陶紋飾的藝術特點。
2、 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器,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客觀評價古代藝術作品。
3、 通過欣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本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文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不同文化類型陶器的造型特點。
2、 彩陶紋飾的藝術特征。
3、 通過對陶器美的欣賞,去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蘊。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二、 欣賞導入:利用圖片或幻燈、錄相展示各種陶器,讓學生欣賞。 提問:老師在初中歷史課講過這些器皿,它們是什么?產生在哪個年代? 答:這些器皿叫陶器和彩陶器。通過初中歷史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它產生于距今約5000至90xx年的新石器時代。
三、 講授新課:板書——第一講 陶器
1、 陶器的產生 陶器是隨著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現的。陶器的產生與人類知道使用火有著密切的關系。就一般意義講,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區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的,我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的陶器與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的早期陶器無論是造型、器類、工藝與裝飾都不一樣,很顯然是各自獨立產生的。 制陶,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對黏土及摻入材料和燒制溫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造耐高溫的炊器,需要在黏土中加入石英砂。另外,對燒制溫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燒制溫度較低,一般在600度左右,制品強度低吸水性強,到了商周時期,燒制溫度達到了1100度左右,出現了原始瓷。
2、 陶器的造型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其造型因用而異,用途不同造型也不同。陶器的造型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a、汲水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壺、馬家窯文化的旋渦紋尖底瓶(見教材p8)。
b、 炊器:有罐、鼎、鬲、(yang)、灶等。 c、 飲器:有斝(jia)、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見教材p9)。
d、食器:有碗、缽、豆、簋(gui)、盤等。 e、 盛貯器:有壺、罐、甕、瓶、罍(lei)、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體的容器,有盛固體的容器(見教材p8)。
f、 其他雜器有束腰的圓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圓底的陶器,還有覆缽的器蓋及其他用途的雜器。 陶器的造型是以實際用途分類的,但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類型中,它們的造型細節差別很大,反映了當時人們不同的群體生活方式。
3、彩陶藝術 制作彩陶的三個重要條件:
1、首先要掌握顏色的使用知識。
2、要有較高的燒制技術。
3、需要在質地光滑的細泥陶上才能顯出顏料的色彩感,并且用筆得以流暢無阻。
中國彩陶的藝術特點:
(一) 以意寫形 中國彩陶藝術不是單純地模擬自然形象,它體現出制造者深思熟慮的構想和設計意圖。先民們可以將天上的飛鳥、水中的游魚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顯示出卓越的構成能力,表達出鮮明的意境,展現出氣象萬千的藝術風貌(介紹人面魚紋盆,幻燈)。
(二) 彩陶圖案主要采取動的形態和格式 中國的彩陶圖案,尤其是黃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圖案是以動態為主的,常把花紋組織在動的格式中,具有躍動奔放的氣勢。花紋也以弧線、弧形和圓點構成,使圖案具有流暢柔美的抒情風格。
(三) 高度概括提煉的標志性圖案 中國的彩陶圖案由最簡單的點、線、面組成幾何形紋樣,來代表某種被描繪的對象,也就是說用最簡潔的平面圖案來造型或示意。用最簡單而明確的藝術語言來表現出事物的特征及與周圍事物的聯系,從而提煉出標志性很強的紋樣。
(四) 彩繪紋樣與造型的完美結合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圖案與器形、視角的關系,力求圖案的造型和構成與器形相協調。也注意彩陶圖案在不同視角所產生的不同視覺,從而設計出圖案的骨式和圖案在器物上的部位。(介紹舞蹈紋盆,幻燈)。
(五) 單純強烈的藝術風格 由于彩陶圖案有明確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簡潔的藝術語言。動的圖案格式給人以強烈興奮的感覺,使圖案具有擴張的力量感,使人們產生強烈的直覺吸引力。標志性強則是省略去被描繪物象的不明顯的細節特點,而集中地表現具有鮮明特征的形象,使紋樣的直觀性很強,給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紋樣的完美結合給人以整體的感受。由于以上這些方面構成了中國彩陶單純強烈的藝術風格,從而有力地表現出氏族社會晚期人們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觀念,至今仍使我們感到雄渾強烈的表現力(介紹渦紋曲腹盆,幻燈)。
四、課堂小結:中國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紋飾是傳統藝術的光輝起點,在中國現存的原始藝術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繪圖案相結合的工藝美術,它反映出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過學習本課,我們了解了中國陶器的意象表現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構成手法;研究造型、紋樣圖案的發展規律和形式法則;研究器形與紋樣的美和立體設計的規律;研究中國古代先民觀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學觀念;研究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過程。這些對于我們繼承、發展偉大的藝術傳統,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的陶器藝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全人類共同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五、復習思考題:
1、你喜歡我國遠古的陶器嗎?為什么?
2、中國遠古陶器在造型和紋飾上有什么特色?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感受大自然豐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與規律。
2、學習寫實繪畫中色彩運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與調和技巧。
3、在臨摹色彩練習中體現出一定的色彩空間關系。
教學重點:
1、學習寫實繪畫中色彩運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與調和技巧。
2、在臨摹色彩練習中體現出一定的色彩空間關系。
教學難點:
1、學習寫實繪畫中色彩運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與調和技巧。
2、在臨摹色彩練習中體現出一定的色彩空間關系。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用具:
圖片、課件。
學生用具:
顏料、紙等。
學生預習:
課前自己收集的風景畫作品及風景照片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演示導入: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改變一個白紙盒的顏色。(光源色,環境色)
2、師生共同總結:白色物體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響,背光面受環境色的影響。
3、提出問題: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顏色,它的色彩會發生變化嗎?
4、教師對風景畫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和中間面的色彩分析并總結規律。
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中間面:固有色為主
背光面:固有色+環境色
5、請同學上講臺演示水粉色彩調和的方法。
6、學生練習調色,教師輔導。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工具的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欣賞油畫《迷人的夏日》(總結:不同的色彩對比和筆觸能體現作者的心境情緒,也能給觀者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
2、欣賞不同意境的畫面,總結繪畫步驟。
A、安排構圖。
B、畫出主要色塊。
C、適當補充和調整細節。
3、學生選擇圖片,選擇合適的構圖方式,運用水粉工具繪制一幅色彩風景畫。教師隨堂輔導。
4、學生互評,教師總結。
5、展示學生作業。
6、展示各個藝術流派的風景畫,初步比較一下不同的表現手法,為《絢麗的陽光》一課做鋪墊。
美術教案 篇3
17.卷紙動物
一、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紙立體造型的方法與動物的有關知識,美術第3冊教案(第八單元)。
2.通過卷紙動物的設計與制作,發展學生的立體造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3.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和對小動物的愛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用基本的卷紙方法,設計制作具有立體效果的動物形象。教學難點:能讓動物站立。并表現出自己的獨特創意。
三、教學準備
(學生)膠水、剪刀、各種色卡紙或其他質地較厚的彩色紙(教師)多媒體課件,卷紙動物范作
四、教學過程
1、演示激趣教師出示幾種長方形紙,讓學生說一說教師用什么方法把長方形紙變成了什么形狀?(采用卷的方法變成了圓圈、大小不等的圓柱體、圓錐體。)播放課件。讓學生動手試一試,卷成各種圓柱體、圓錐體等。
2、欣賞作品
(1)教師把它添一添,變成一個小動物的形象。(課件展示學生作品)
(2)教師根據剛才卷的各種大小不一的圈,當場示范組成一個小動物,并讓學生再幫教師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么動物?可采用什么組合法?(3)小結:可采用大小圈重疊(蝸牛),大小圈連起來(蛇、毛蟲),小圈套大圈等(動物身上的獎牌)
(4)請學生取課題名,揭示課題--卷紙小動物。
3、講解示范
(1)提問:怎樣制作一只形象豐富的動物呢?
(2)教師小結補充,讓學生了解掌握從整體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驟。
(3)同桌說一說,根據你手上已卷好的形體,你想做一只怎樣的卷紙動物?再試一試,多變幾個小動物。
(4)教師小結提示:不管怎樣變化,都要抓住表現對象小動物的主要特征。
4、學生練習,體驗創作過程。
獨立完成制作一只卷紙動物。
5、作品展示交流
(1)學生自己介紹作品。
(2)教師選擇幾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評析指導。
(3)選幾個小動物進行簡單的場景表演。
18.自己做帽子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帽子的基本結構,學習用各種方法設計制作一頂紙帽子。
2.在欣賞、討論、游戲等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鍛煉。
3.讓學生在造型、表現的過程中,體驗立體造型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掌握紙帽的基本折法。
難點:在基本的折法上進行創新設計,制作有個性的帽子。
三、教學準備:
老師:帽子范作若干、有關帽子的圖片等。
學生:大的掛歷紙或報紙、剪刀、雙面膠
四、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
(1)老師提示:百貨店最近新開了一個“帽子”專柜,專賣各式各樣的帽子,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圖片)。
(2)提問:你最喜歡哪頂帽子?為什么?從欣賞入手,以各式各樣的帽子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帽子的形狀、色彩、裝飾等。
2.探索,模仿。
(1)老師提示:這個店由于生意太好,有一部分產品嚴重缺貨,需要貨源,你們愿意幫他嗎?
(2)老師出示缺貨帽子樣品(范作),讓組長領回自己組里最喜歡的樣品,以小組形式,讓學生拆一拆帽子,并要求重新組合帽子。
(3)關注并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4)讓學生按照樣品折帽子。調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帽子的折法,在拆帽——重組帽子的過程中,掌握帽子的折法,突破難點。利用小組合作,可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設計,創造。
(1)提問:你還能創造出其他形狀的帽子嗎?
(2)提問:你能把自己的帽子打扮一下,使它變得更美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4.評價,交流。
(1)組織學生將作品統一陳列展示,并請他們互相評價,交流心得。
(2)賞析作品,體驗成功的喜悅,在評價中相互借鑒、提高。
5.表揚,小結。
(1)老師小結:店主看了同學們的作品,非常高興,特地寫來表揚信。
(2)同學們在課后,小組間可互教互學不同的折法。鼓勵學生,激發持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當小老師,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19.小畫框
一、教學目標
1.感受畫框對繪畫作品及其他平面藝術作品的裝飾美感。
2.學習應用紙質材料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小畫框,教案《美術第3冊教案(第八單元)》。
3.通過對小畫框的設計制作,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美術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畫框的基本設計、制作方法。
難點:能設計、制作富有創意的小畫框。
三、課前準備
(學生)剪刀、雙面膠(或膠水)、彩色卡紙(或質地較厚的掛歷紙、彩色紙等)、畫筆、自己的繪畫作品一幅(教師)課件、自制小畫框范作四、教學過程
1.游戲導入。
(1)以課件的形式出示不同風格的畫框和不同的繪畫作品,讓學生給作品選配畫框。
(2)導入新課,板書:《小畫框》。
2.想想、說說、畫畫,加深感知。
(1)請學生想想、說說生活中見過的.畫框樣式及其特點。
(2)讓學生把見過的最喜歡的畫框簡單地畫出來。
3.賞析探究,學習制作方法。
(1)出示教師范作,請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假如讓你給這張作品設計一個小畫框,你會考慮哪些問題?(提示:可以從框邊的形狀、色彩搭配來啟發學生。)
(2)借助圖示了解制作步驟及進行變化創新。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4.學生設計、制作小畫框。
(1)提示:可以改變外框與內框的形狀和顏色搭配來設計與眾不同的小畫框。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5.引導學生互評互學。
(1)鼓勵學生大膽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
(2)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同學作品。
6.拓展小結。鼓勵學生用自己的作品裝飾房間,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興趣。
20.小小建筑師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提高對材料和工具的認識,從體驗材料帶來的樂趣萌發豐富聯想的同時,初步感受造型活動的樂趣。
2.在游戲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藝制作手法,并通過集體創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習慣。
3.讓學生通過游戲發現自己作為主體的價值,培養愛家鄉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建筑物的一般特點,孕育欣賞建筑物的最初萌芽。讓學生通過游戲在集體的氛圍中自發地學習、創作,從中學習紙工藝的各種制作技巧,并能團結互助。
難點: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門、窗、陽臺、屋頂、周圍環境以及各單元組件的組合。通過拼合、堆砌和裝飾,把感覺到與想象出的立體造型用紙盒表現出來,使學生充分體驗憑借頑強毅力堅持活動的樂趣。
三、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膠水、剪刀、大小紙盒5-10個、各種制作材料(如鐵絲、橡皮泥、橡皮筋、棉線、牙簽、果奶瓶、彩紙等),分成4-6人的小組并選好小組長 (教師)教學課件、剪刀、膠水、大小紙盒、范作四、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1.欣賞導入。
(1)出示課件:播放古今中外優秀建筑的圖片。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感受。
(2)揭示課題。課件演示,觀看材料、工具,并思考其用途。
(3)提出本課目標:做一個優秀的建筑師,以紙盒子為主要材料來設計一幢房子。
2.展開交流。
(1)觀察分析。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和紙盒。利用現有的這些東西通過觀察、聯想,構思出一幢房子的大致造型。
(2)交流表達:把構思和大家交流一下,相互說一說。
(3)觀看建筑師設計、建造過程的錄像(或課件)。
3.學習方法。
(1)交流制作的方法:接、剪、粘、插、折、彎、包、疊等方法。
(2)教師示范制作方法,與學生合作把紙盒加工成一幢房子的模型。
(3)欣賞教材中學生的建筑作品,借鑒方法,發表看法。
(4)設計房子的廣告或房產說明書。可以用繪畫、文字或口頭表述的方式。
4.表現創意。
(1)設計一個獨立的建筑物。
(2)造型別致、有創意,但不一定表現得很復雜。
5.評價。
(1)作品是否合理、巧妙地利用了材料的特性和組合關系。
(2)作品是否有新意和創意,與眾不同。
(3)建筑作品的色彩及造型(門、窗、陽臺、屋頂)等表現是否統一。
6.課外拓展。
(1)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建筑及其歷史。
(2)收集現代化小區房產的廣告及宣傳資料。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制作工具及材料(教師)建筑模型、課件、范作、全開的鉛畫紙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欣賞評述。
(1)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
(2)觀看和欣賞別的同學的建筑作品。
(3)介紹自己的建筑。(提示:可以展示自己的房子廣告。)
(4)說說好房子的特點。(提示:堅固、美觀、適用等,向學生說明的時候注意語言的淺顯易懂。)
2.精心策劃,組合構建。
(1)討論一個規范化小區所要具備的條件和設施。
(2)說說在一個小區內除了住房外其他建筑物的特征。
(3)欣賞課件,并相互交流。
3.精誠合作,共建家園。把全班學生分成4個大組,把教室的空地劃分成4塊,每一組組合成一個小區。(提示:教師分發給每一個小組一張全開的鉛畫紙。)
(1)組建一個生活小區建筑模型。
(2)注意小區的交通、周圍的環境及人們的活動。
4.裝飾美化,合理布局。
(1)注意建筑物的裝飾手法:畫、剪貼小飾物、用小東西戳洞等方法。
(2)注意主建筑物的擺放。用對折法表現汽車、人物、樹木等風景。
(3)關注在小組中沒有參與到活動中去的同學。(提示:這類學生往往性格內向、“基礎”較差或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不高,應進行鼓勵、引導。)
5.集體展示,共享快樂。
(1)給自己的小區取名。
(2)展示自己的小區,參觀別組的作品。
(3)合影留念,保存學生的作品。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小老虎的藝術形態,讓學生體會制作紙質老虎的樂趣,從中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
制作過程中的縫合過程有一定難度,需要老師在旁指導。縫合完成后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添加、裝飾小老虎,比一比誰的小老虎更有特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老虎的基本形象特征,制作紙質小老虎。
2、過程與方法:通過嘗試制作老虎,讓學生注意掌握老虎的形態和大小比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善于動腦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根據老虎的形狀剪出老虎外形。
四、教學難點
縫合老虎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五、教學準備
音樂、課件、卡紙、剪刀、針線、膠水。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延伸
預習課文,搜集資料。
(二)課內探究
1 聽歌曲導入
用多媒體播放《兩只老虎》,導入揭示課題。
2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與想象。
通過出示多媒體課件,出現歌曲《兩只老虎》精彩的'動畫及一些老虎圖片和卡通形象,讓學生邊欣賞片中擬人化的老虎形象,邊引導學生進入老虎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隨歡快的節奏來輕聲哼唱而展開聯想,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老虎的形態。
3 學生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剛才觀察到的老虎的形狀,色彩,花紋等形象特征,教師抓住主要特征進行總結。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欣賞 表述
教學目標:
1、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和樣貌特征,感受動物的美和可愛;感受各種材料特性。
2、培養保護動物的環保意識,體驗合作、探究、發現的愉悅,激發自信心和美術學習的興趣。
3、引發喜愛動物之情和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欣賞、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藝術作品中的動物的形、色、動態之美。
教具學具: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授:
(一)導入:(播放描繪動物的音樂《野蜂飛舞》)
師說:同學們聽這是描繪什么的音樂?
生答:蜜蜂。
師說:在大自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它們的顏色和紋樣真漂亮。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些動物、植物。
(二)新授
1、講述有漂亮顏色或紋樣的動物、植物
(1)月季花:低矮直立落葉灌木,莖有尖刺;葉面平滑有光澤,花冠肥大,花瓣很密,有的是重瓣,有的是單瓣;花的顏色大部分是紅色,深淺不同。
(2)斑馬:是非洲大陸的特產動物,主要產于埃塞俄比亞南部和東部、索馬里、肯尼亞北部。斑馬的外形與一般的馬相似,是馬的近親,各種斑馬都有深色的條紋遍布在較淺色的身體上。這些光滑的條紋,看上去很像一幅抽象派繪畫,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色彩斑斕,格外耀眼。這些條紋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因為在陽光或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光線各不相同,起到了模糊或分散斑馬身體輪廓的作用,遠遠望去,很難將它同周圍環境區分開來。
(3)向日葵:圓形的花盤外長著黃色的花瓣,花盤上有密密麻麻的籽。
(4) 蝴蝶:翅上布滿絢麗的花紋,優美的飛舞姿態倍受人們的喜愛。
(5)大獅子:雄獅體貌雄偉,體長約3米,頭大臉闊,從頭部到頸部有鬃毛,毛通常為黃褐色或暗褐色,尾端有長的毛束。
(6)蒲公英:葉子肥厚,葉子中伸出一直長長的莖,莖上頂著一朵黃色的花,花瓣落后變成圓圓的絨球,輕輕一吹隨風飄蕩。
(7) 長頸鹿:是現今世界上最高的動物。它的頭頸和腿都非常長,站起來能達到6米高,就像一座高高的瞭望臺。長頸鹿的長頸長腿,使得它站得高,看得遠,容易發現敵情,便于及時拔起長腿快速逃離險境。
(8) 虎:屬于大型貓科動物,淺黃色的皮毛上布滿黑色橫紋。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對小耳朵,耳朵背面的毛色呈黑色,中央有一明顯的白斑十分醒目。虎四肢健壯有力,尾巴又粗又長上面布滿了黑色的條紋。
(9)大自然造就了千姿百態、形形色色的鳥兒。有雄健勇猛的山鷹,有小巧玲瓏的異蜜鳥,有美麗多姿的孔雀,有歌聲優美的黃鸝,有勤勞靈巧的縫葉鳥……鳥兒以它們婉轉悅耳的啼聲,艷麗豐美的羽毛,給人們帶來愉悅,帶來美的享受。
2、學生分小組共同欣賞每人帶來的動物、植物的圖片資料、實物或標本,仔細觀察它們的漂亮顏色與紋樣,展開自由的聯想與想象。
3、選擇幾幅圖片讓學生用簡短的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播放描繪動物與植物的音樂)
孔雀、企鵝、長頸鹿、熊貓、斑馬……
牡丹、櫻花、荷花、茉莉花、菊花……
4、賞析以動物、植物為題材的藝術家的作品,并大膽發表自己的評價。
(1)欣賞盧梭作品
師說:畫家盧梭在他的畫中畫了什么?你喜歡他的畫嗎?
(2)播放課件(播放以動物、植物為題材的藝術家的作品)
(3)你知道動物可以分為哪些種類?
(4)動物與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
(5)動物與人類的關系是怎樣的?
三、小結:
今天我們欣賞了好多的動物與植物,感受到它們的顏色與紋樣的美麗,并能用簡單的話語來描述自己的感受,課后我們可以大膽的想象用繪畫與拼貼等方法來表現出漂亮的動物與植物。
美術教案 篇6
教案題目:美麗的大公雞
授課類型;線描
授課目的:讓同學們了解大公雞的基本特征,強化同學們對于線面的應用能力。灌輸對于黑白灰的認識。
學會簡單的'情景設置。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讓同學們學會不同場景的處理。培養想象力,整篇都用線描處理,變現好黑白灰關系。
一:教學導入
每天早上準時叫我們起床的是什么動物呢?你見過這種動物嗎?它是長的什么樣子的呢?公雞很漂亮,油亮脖子金黃的腳;公雞很勤快,每天總是迎著太陽歌唱,唱出了早霞,唱來了黎明。
公雞與母雞是一樣的么?誰能說出他們的區別呢?
老師提示:大公雞是昂首挺胸的大公雞的尾巴真漂亮你能畫出與眾不同的花紋嗎?
導入時間:5到10分鐘
二:授課
教師展出事先準備好的公雞圖片。放大在腦屏幕上。并在白板上作出示范。
啟發同學們:公雞美嗎,它美在什么地方?
羽毛美么?誰能畫出來最美麗的羽毛?老師在白板上示范花紋的
畫法。
你的公雞是生長在什么地方呢?流出來2分鐘時間讓同學們構思一下,設置一個場景。用時:10~15分鐘
三:輔導繪畫;
一:首先畫出一只大公雞的輪廓。其次在上面填充花紋,注意黑白灰的變化
二;畫背景,設置場景;它是在農場里、田野里、房頂上、雞窩里?它周圍有沒有其他小動物、
三:老師進行改正
四;讓同學們說出自己畫的大公雞的故事,如:他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用時;1~2.30個小時。
美術教案 篇7
《怪獸奇想》教學設計
課 題:怪獸奇想(蘇教版小學美術教材第三冊第12課) 教學目的:1.培養想象力和形象創造力。 2.訓練學生的概括、想像、夸張和構圖能力。 教學重點:形象的設計能力。 教具學具:圖片、實物投影儀、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的學習用品準備情況。 二、導入 1、引導討論,創造討論氣氛。
①、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 (如小貓、小狗、小兔、老虎……)
②、說說沒見過的動物。 (如龍、恐龍、太空怪獸……)
③、再說說這些動物有什么特征。 (它們身體龐大、樣子兇猛……) 2、小結,揭示課題。 這些怪獸都是人們想像出來的,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創造新的怪獸形象。
三、新授 1、出示龍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①、這個怪獸叫什么? ②、它是由誰創造出來的? 龍是我們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所以中國人也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 2、想一想,龍本來不存在,勞動人民是怎樣創造出它的樣子來的? (把許多動物身上的.特點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龍身上有哪些動物的特點? 討論后得出結論:(結合圖片進行對比) 龍的角是鹿的角; 龍的嘴巴是鱷魚的嘴巴; 龍的身體是蛇的身體; 龍的爪子是老鷹的爪子; 龍的鱗片是魚的鱗片。
4、想一想,龍生活在什么地方? 這些動物有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所以龍也會在水里游,也會在地上跑,它還會在天上騰云駕霧呢!
四、學生作業 原來怪獸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如果讓你來創造一個怪獸形象,能不能讓大家更驚奇?好好想一想,大膽試試看。
五、教師輔導 1、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不受真實物象局限。 2、創造出來的怪獸形態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課內小結 學生作業點評。(結合學生自己講述的創造意圖進行評析,以表揚、鼓勵為主。)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理念: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這一學習領域,對于本課的設計,我是由以下幾個方面來想的:
“兩個改變”既:一改變傳統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成為課程教材的建設者、開發者、創造者。二改變傳統表情教學,只是“就表情”“畫表情”為由心情體驗到表情感受,更強調心理的重要作用,從而挖掘更深層次的情感內涵。
“三個喚醒”既:一喚醒學生的色彩情感性元體驗。兒童用色彩對喜怒哀樂的'獨特的理解和運用表現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個性的,教師要診視和保護并喚醒。二喚醒學生對表情的認識由無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觀察再到富有創意的表現創作。三喚醒學生只是對造型的技術關注到對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課的學習中除了學習表情的刻畫還要延伸到對萬千世界喜怒哀樂的關注懂得和諧共存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學會喜、怒、哀、樂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術表現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夠理解心情與表情的關系,并掌握美術語言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人文關懷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
教學重點:掌握喜、怒、哀、樂表情的特征。
教學難點:運用已有的知識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征進行大膽想象表現。
教學方法:啟發式
教學準備:師:教具、影象資料、電腦多媒體設備。
生:顏色、油畫棒、橡皮泥。
教學過程:
【激情導入,體驗色彩】
⒈創設情景。(教師以談話的形式與同學交流上課時的心情感受。)
⒉體驗色彩情感性。
⑴請學生在色卡中選出分別能體現出自己喜悅、憤怒、悲傷、歡樂心情的色彩。
⑵請學生把選出的色卡按類分別粘貼到黑板上。(很多同學早已按捺不住,爭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選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選擇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課題。(喜怒哀樂)
【觀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戲,展示不同的表情。
⒉請四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到黑板前根據對應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狀在上面擺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對特征加以說明。
⒊請學生根據不同的表情進行成語交流。
美術教案 篇9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在學校、班級值日時的情景。
2、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態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3、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創作能力,培養學生做事的責任感。
教學重點:
掌握值日時人物的各種動物動態變化,通過繪畫表現值日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否通過回憶、觀察,畫出人物的基本動作。
教具準備:
師:關于學生值日的有關資料,小朋友畫的作品等制成的課件,顏料等。
生:水彩筆、蠟筆、顏料、繪畫紙等。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活動一: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通過一段錄象引入新內容)
同學們,你們在學校、班級中做過值日嗎?
那好,今天我們也來看看小朋友在學校和班級中是怎么做值日的'?(放映值日片段)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分析:通過觀看錄象,請你說說你都做過哪些值日?(學校里的督導員,班級中的值日生。)值日時應做些什么事?(提示無論做什么事都應盡心盡力去完成,要有責任心)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用繪畫形式,表現在學校、班級值日的情景。
板書課題:8、今天我值日
活動二:
1、引導學生觀察。
(1)值日的方式多種多樣,你想怎樣表現值日情景?(學生分析討論)
(2)哪些小朋友愿意上來做做值日時的各種動作?
教師提示:(1)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做值日時的各種動態。
2、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怎樣用繪畫形式表現值日情景?
欣賞同齡人及藝術家的作品,啟發學生想象。(出示電腦課件)
教師提示:你能用基本形概括出值日動作嗎?你能說一說怎么做值日可以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嗎?你能認一認它是用哪一種材料畫的嗎?(從夸張變形、色彩搭配、構圖飽滿等方面引導學生想象。)
3、學生創作作業,教師輔導。
輔導要點:
1、倡導學生在作業中的創新意識,對學生的創新畫法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好的作業。
2、組織畫面時,只要表現值日時的一個情景,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特征來畫。
札記:在回憶值日時的情景時,我讓所有同學起來把自己負責的值日項目的動作表演一遍,這一下發現有許多同學的動作讓我猜不出這是在干什么。原來上到三年級的他們還是不會用正確的姿勢值日。好多同學不會使用工具,尤其是當今家庭很少用的拖把;還有的用的都是拙勁……沒辦法我借機又給他們上了一次勞動技術課,教大家怎樣運用正確的姿勢來掃地、擦地、擦黑板……講完了,學會了,再畫作業,嗬,還真不錯!看來這次“跑題”跑得還真值得!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5
美術教案01-13
美術教案01-13
美術教案12-10
美術教案12-10
美術教案12-18
美術教案12-18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