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美術教案集合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重點
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難點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據情境做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各種黏土。
教學方法
體驗與討論相結合,探究式方法。
板書設計生動的小泥人
騎雞娃陜西安寨
踏青北京
擊鼓說唱傭漢(夸張、詼諧)
制作要求:大膽、生動、夸張)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 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回答(引導學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師小結并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 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教師在視頻展示臺示范講解。(強調“隨意捏”,要大膽,可夸張一點)
2、指名展示,師主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 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主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動作呢?
教師小結捏泥人動態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問: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師生共同總結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課件展示。
2、師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主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細節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游戲,做什么游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 評一評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通過觸覺、視覺、欣賞、表演、交流、游戲等手段用撕紙、繪畫泥塑等形式,背出實物的形。并且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懂得怎樣全面地了解事物。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觸覺、視覺的感知能力。
通過摸物背形的活動,學生能夠全面的認識事物的外形和事物主要的特征。
學生能夠認識多種背形的形式。
在豐富的活動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樂趣。
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通過觸覺、視覺的感知等活動認識“物”。了解多種背形形式。
難點:能把握事物的主要的特征和整體的外形。
教學準備:
生活用品、布口袋、彩紙、盒子等多種物品、泥塑作品、泥。
水彩筆、輔助的裝飾材料。
教學過程:
一課前拉耳朵放松活動
二觸覺感知“整體外形”
1、出示物品[放在桌面]
不用眼睛,僅憑雙手就能了解這件物品的整體外形和主要的特征呢?學生摸物,
然后將講手拿開,用紙撕出外形。
2:學生。
A作業展示
請學生舉其作品,互相欣賞。[獎勵又快又好的]
B說感受
3欣賞動畫《盲人摸象》。
A說感受
三感知整體特征
表演:出示一個盒子,分別請兩個學生來摸物并用肢體語言表演出來。
[教師道具]
1讓全班同學更具他們的表演,抓住特征,快速的畫出來。[獎勵]
2揭示和中物
3:既要管住“整體的'外形”,又要留意“細節特征”。
4揭示課題《摸物背形》。
四了解多種背形形式
1出示一件用泥塑制作的作品。
其實在摸物背形是我們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背形,今天我們已經用了哪些形式?
[學生:撕紙、繪畫、表演、欣賞等等]
五游戲作業
每組桌底都有一件物品,當音樂響起的時候,組長拿出物品,同時請同學們在自己的位置上活動自己的小手,當音樂停下的時候同學們停止,記住“三要”口訣:一要做好、二要管好自己的小嘴巴、三要管住自己的小眼睛。教師參與游戲。
1[音樂響起]和老師一起活動小手
[音樂停]坐好!
觸覺感知物品。
背形[泥塑]
2[音樂響起]起身互換位置
[音樂停]坐好
3背形完成,美化裝飾[添加裝飾材料等]
六作業展示與講評
1引導學生有條理的擺放作品。
2全體同學互相欣賞作品。
對自己的和別人的作品給予稱贊和鼓勵。
七思維拓展訓練
兩個小游戲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在鞋墊上繪畫,并能用對稱的方法畫出另一只鞋墊。
2、過程與方法: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新鮮的繪畫或裝飾形式的積極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在鞋墊上繪畫的愉悅情趣。
【教學重點】能用多種圖案或花紋裝飾鞋墊。
【教學難點】能用對稱的方法畫出另一只鞋墊。
【教學準備】鞋墊若干雙,記號筆,油畫棒。
【教學過程】
1、教師以兒歌《小兔子開鋪子》引起學生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小兔子開的鋪子嗎?
聽一聽,小兔子的鋪子里都賣了些什么啊?(教師朗誦兒歌并提問)
小兔子的鋪子里賣的什么啊?還少些什么?
2、出示鞋墊,引起學生興趣
瞧!這是什么呀?
是鞋墊,誰能告訴我鞋墊是用來干什么的?除了墊在鞋子里還能干什么?
看!老師用鞋墊做了什么?(教師出示畫上畫的鞋墊)
你們發現這兩只鞋墊上的畫怎么樣?鞋墊上的圖案哪些地方一樣?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3、出示示意圖(圖上有裝飾正確和錯誤的`兩雙鞋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對稱的含義)
看圖上的鞋墊哪一雙是正確的,哪一雙是錯誤的?
小朋友們,看一下自己穿的鞋的鞋底,圖案是怎么樣的啊?(請學生仔細觀察自己鞋底上的圖案有什么樣的規律,再根據自己的觀察進行判斷)
怎么樣,觀察好了沒?圖上的哪雙鞋墊是正確的?
教師總結:
鞋墊上的對稱圖形,不僅形狀一樣,大小,顏色也是一樣的,而且所對稱的地方所在的方位也是一樣的。
(教師出示小兔子,并以小兔子的口吻與學生對話)
小朋友們好,我的鋪子里有好多種鞋墊就是沒有你們這樣畫上畫的,你們能幫我做一些嗎?
4、學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稱的關系5、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結果進行評價
選一雙裝飾正確的,一雙錯誤的,讓學生集體評價。同時根據同伴的作品從所裝飾的圖案的大小、顏色等方面進行評述。(引導學生注意正確和錯誤裝飾方法,強調對稱)
6、學生互相欣賞作品。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觀察總結生活中的色彩,進一步感受色彩。
2、技能目標: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混合、并列、覆蓋后的不同效果。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由創作,在觀察中去發現蘊藏于生活中的美,培養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學習內容:
在前一課《走進大自然》的基礎上,了解大自然中的色彩后延續至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美。在自己身邊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中找出這些豐富的色彩,并大膽地表現色彩,觀察色彩的變化。
教學要求:
1、用水粉色做調色練習,觀察顏色互相混合,并列或覆蓋之后的不同效果。
2、用同一種顏色在不同顏色的紙上涂抹,觀察它的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色彩,觀察色彩變化。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把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欣賞豐、可愛的色彩。
2、準備顏料、畫筆、調色盒、洗筆的小水桶、抹布,也可以準備油畫棒或彩色鉛筆等。
3、收集生活中的彩色照片。
4、準備海棉、夾子、冷暖色彩紙、舊衣服。
教學思路:
一、導入
找一找
欣賞各種生活用品、彩色照片等,尋找生活中豐富的色彩。
二、新授
試一試
(實驗一)
教師分發海棉和夾子,用夾子夾住海綿塊,蘸顏色,畫出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色塊,注意色與色不要重疊在一起,觀察色彩并置的效果。
(實驗二)
1、分發冷、暖色紙兩張。在一張紙上用筆中含水多的顏料試試,再用筆中含水少的顏料圖色試試,有什么變化?
2、多選一些顏色涂在同色紙上,看看它們在有底瑟的紙上有什么變化?
3、同一顏色在冷色紙上有什么變化,在暖色紙上有什么變化?偶爾學生也會有使老師意想不到的想法或表現,要充分鼓勵。
4、把自己實驗的結果告訴老師和同學。
改一改
1、學生準備舊衣服,攤放在鋪在地上的報紙上,組內成員合作添畫。
2、用小杯子裝上自己用生活中的`色彩調的美麗的顏料,注意顏料稍濃厚一點,不要太稀。
3、潑灑到衣服上,顏料在布料上自然滲染,互相覆蓋或并列后產生不同的效果,把舊衣服變成“藝術品”。
4、老師幫忙用吹風機吹干,干后還可以穿在身上展示一下。
三、小結
退員觀察,看看色彩互相混合,并列和覆蓋后的不同效果,互相評價。
大家一起合作把教室打掃干凈,把整潔還給課堂。
四、課后拓展
可以把家里的廢舊物品拿來裝飾,涂上漂亮的顏色,把生活打扮得多姿多彩。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了解招貼畫的基本知識和設計方法,認識公益招貼畫的特點和設計要求,并能夠通過觀察、了解自己所在的生活、學習環境,確定主題,設計一幅公益招貼畫。啟發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環境,宣傳良好的道德風尚,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環保意識。
重點
公益招貼畫設計的表現形式
難點
公益招貼畫設計的創意,以及將創意用圖文(平面設計)的性是表現出來,并搭配適當的色彩。設計的`內容緊密圍繞本“綜合.探索”單元。
教學準備紙、馬克筆、彩色筆等
教學方法
1、立意
2、構圖
3、色彩搭配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20xx年重慶特大干旱錄像。
鏡頭一:地壤龜裂,農作物枯萎。
鏡頭二:人畜缺水,老井干沽,辛苦擔臭水。
問:你有何感受?
(保護自然,節約用水,面對自然災害,我們更應保護環境)
引出表達方式——公益招貼畫。
(二)通過展示二組圖片比較
A組為公益招貼畫
B組為商業廣告畫
1、讓學生學會討論區別
2、教師總結公益招貼畫的概念,特點。
A、般矗立或張貼在公共場合。
B、圖像色彩鮮明、強烈。
C、文字簡練。
D、不以盈利為目的。
E、迅速傳達信息。
(三)設計要求與方法
1、教師現場創作“環保主題”招貼畫;
2、讓學生分析討論此畫的組成要素,構圖,圖文處理等。
3、PPT欣賞不同繪制方法制作的招貼,辨析不同的視覺效果。(水粉、粘貼、電腦制作)
4、同一主題招貼畫欣賞,用不同創意表達,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
(四)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要求:設計一幅“環保”為主題的公益招貼畫。
(五)學生優秀作業展示、評價。
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毛筆畫是中國特有的繪畫種類,中國人、外國人都很喜歡。
2、嘗試用毛筆畫出熊貓的明顯特征,感受用毛筆作畫的快樂。
3、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提升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感。
二、重點難點:
1、幫助幼兒從美術的.角度接近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畫特有的風格,對幼兒的作畫技巧不必有過高的要求。
2、幼兒的毛筆控水情況,畫面整潔的保持。
三、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不同內容的中國畫圖片,供幼兒欣賞。
2、范畫五張,玩具熊貓一個。
3、宣紙、舊報紙、毛筆、墨汁、瓷碗、抹布等。
四、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畫。
2、師幼共同欣賞活動室布置的中國畫。
3、共同討論有關中國畫的常識。這些畫與我們看到過的許多畫不一樣,我們叫它中國畫,是用毛筆(出示毛筆)畫出來的,中國人和外國人都很喜歡。
4、探索毛筆。
(1)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毛筆,說說有什么感覺,充分感知毛筆與其他各類用筆的不同。
(2)用水實驗毛筆的用法(利用廢舊報紙,孩子們用毛筆沾水,在報紙上隨意圖畫),說出和我們平時用的彩筆有何不同,表達用筆感受。
(3)教師簡單講解幾中毛筆的用法,孩子們嘗試在報紙上練習。
5、為國寶熊貓畫像。
(1)讓孩子們仔細觀察玩具熊貓外形特征:頭、眼、眼圈、耳、身體、腿、尾。鼓勵孩子說出其主要特征。
(2)教師示范。用毛筆蘸足淡墨,用中鋒畫頭、身體等輪廓,再用筆尖蘸足濃墨,畫眼圈、耳等部位。
(3)幼兒作畫。提醒幼兒用濃、淡墨色作畫,鼓勵有能力的幼兒畫出熊貓動態。
(4)熊貓喜歡吃什么?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竹子。
6、展示作品。
肯定和接納孩子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鼓勵幼兒講述畫面、和同伴共同欣賞別人的作品等,為他們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條件。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掌握畫圖程序上菜單的功能及畫圖工具的使用。
2、指導學生運用畫圖程序上的繪畫工具進行繪畫、復制、粘貼和翻轉。
3、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美術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在掌握運用復制和粘貼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運用翻轉的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把握好畫圖工具的使用特點。
課前準備:準備若干電腦美術的優秀作品。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設備及各種教學設施。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并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引導過程
(1)師通過電腦屏幕引導學生鞏固認識畫圖程序窗口。
(2)師打開有關花邊的電腦美術優秀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請學生思考: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是運用了菜單欄中的哪項功能制作出來的?
(3復習排列與重復的知識內容。
(4)請學生按程序打開電腦進入畫圖界面復習復制和粘貼的操作過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
三、發展過程:
(1)分析與講解:師通過電腦屏幕向學生進一步說明畫圖程序界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2)欣賞與思考:指導學生欣賞教材作品,學生根據圖示中的制作步驟思考:單獨紋樣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一個單獨紋樣如何變成一條漂亮的花邊圖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師通過演示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選取、復制、粘貼的制作要點)
師通過電腦屏幕向學生展示一幅花邊圖案,并提問:這組花邊圖案還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嗎?(導出翻轉的功能)。師演示翻轉的.制作過程(復制—粘貼—翻轉)。
請學生看書說說翻轉后形成新的單獨圖案是如何繼續制作花邊圖案的?(師通過演示進一步補充說明)
(3)學生歸納步驟:打開畫圖程序。(開始—程序—附件—畫圖)。打開工具箱的各種工具畫出一個形象后上色,并打開編輯進行復制、粘貼、翻轉、變化和排列。
(4)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復制、粘貼、變化和翻轉制作一副獨特、有趣的花邊圖案。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作和繪制。作業完成后可讓學生互評、互欣賞。
四、收拾與整理: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步驟關閉電腦,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札記:今天我使用的是洪恩寶寶學畫畫里的一套軟件,學生非常喜歡。因為插入的圖片有近大遠小的變化,所以非常直觀,教學效果良好。
美術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探訪老街的歷史和文化 。
2、學習用不同的美術形式對老街進行記錄或描繪 。
3、在感受和表現老街的傳統風俗文化和歷史建筑的藝術創作體驗中,增進對地方傳統文化的關注、尊重及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學習用美術形式對傳統歷史文化進行記錄或者描述。
2、 難點:運用不同的美術形式表現老街。
3、
三、教學課時:2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
(教師)課件、常規繪畫工具、相機等材料。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1、欣賞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歷史老街的風光。揭示課題《悠悠老街》。
2、說說自己家鄉的老街的歷史和故事 。
3、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風光。
4、引導學生欣賞老街上各種古老建筑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歷史建筑的特色。
5、引導學生欣賞一組反映老街上保留著的傳統風俗的攝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傳統文化。
6、學習建議:課后和學生一起尋訪老街上的傳統風俗和歷史建筑。
第二課時
1、觀看老街視頻,揭示課題 。
2、交流:和同學一起用相機或畫筆記錄老街的歷史和風俗文化時,有什么困難?又有什么趣味發現?
3、寫生創作指導 。
(1) 欣賞表現老街的風貌的優秀美術作品 。
(2) 教師講解并演示創作寫生的方法。
4、同齡人作品欣賞 。
5、學習建議:通過寫生或記憶畫的形式表現老街。
6、展示評價 。
7、拓展:不同美術形式表現的悠悠老街。
2、傳統門飾
一、教學目標:
1、中國傳統門的類別、裝飾特點 。
2、通過對門飾的觀察、欣賞、初步學習運用剪紙或繪畫形式,創作自己喜歡的具有不同風格的門 。
3、培養熱愛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品質 。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表現中國傳統門飾。
2、難點:創作的作品表現出傳統的裝飾風格 。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卡紙、綜合材料、剪刀、雙面膠、水彩筆
(教師)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設計:
1、介紹導入新課。
(1)教師介紹門飾的知識:傳統的門飾;門飾的雕刻技法、民族特點;中外門飾的區別等。
(2)引入課題《門的裝飾》。
2、欣賞相關作品。
(1)欣賞各種各樣的門飾 。
(2)了解“門”各部分的名稱、及“門”的細節裝飾 。
提問:你覺得這些傳統門飾美在哪里?它們各有什么特點?(表現在門飾上面的幾何圖案、樹木花卉、翎毛走獸等。)學生小組討論
3、教師提出作業要求:
(1) 用對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門的剪紙 。
(2) 用線描的方法表現不同風格的門飾。
4、學生構思創作 。
5、教師巡視指導 。
對創作中普遍出現的問題作集體和個別的指導。
6、評價
能否在傳統圖案上進行創新; 能否在作業中有意識地運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對他人作品的意見。
7、拓展
3適合紋樣
一、教學目標:
1、欣賞適合紋樣,感受適合紋樣的藝術特色,了解適合紋樣的不同樣式及構成特點 。
2、學習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 。
3、通過學習、了解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適合紋樣的不同樣式,構成特點及設計簡單的適合紋樣 。
2、難點:運用點線面的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現出豐富多彩的適合紋樣。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繪畫用具、各種紙張等
(教師)課件或視頻、范作、圖片和實物等
五、教學設計:
1、欣賞導入,引出課題 。
(1)欣賞生活中的適合紋樣。說一說:你還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適合紋樣呢?
(2)揭示課題:《適合紋樣》。
2、觀察分析,研學新知 。
(1)欣賞適合紋樣作品,說一說:什么是適合紋樣?
(2)欣賞適合紋樣作品,小組討論:適合紋樣的構成形式有哪些? 對稱式:紋樣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齊穩重 均衡式:不對稱,紋樣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潑 向心式:紋樣由外往中心排列 離心式:紋樣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轉式:紋樣由中心順時針或逆時針扭曲 。
(3)欣賞同齡人作品,學習作品優秀之處。提問以下適合紋樣運用了哪種構成形式?
(4)提問:你知道如何創作適合紋樣嗎?
3、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
(1)選擇一個形狀和紋樣素材,設計適合紋樣 。
(2)也可以為一件生活用品設計適合紋樣 。
(3)提示
①適合紋樣與里面的紋樣要適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特點 。 ②紋樣繪制時要注意色彩的關系,如對比與和諧。
4、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 舉辦“適合紋樣欣賞會”,請學生將自己創作的適合紋樣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自評,互評。
(2) 教師以恰當的語言對適合紋樣和學生作品進行小結,引導學生加強在生活中觀察與運用適合紋樣,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4好看的裝飾畫
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裝飾畫的起源、種類、作用、感受裝飾畫獨特的藝術美。
2、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
3、培養將美術作品運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識,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裝飾畫設計的基本方法,嘗試設計裝飾畫 。
2、難點:靈活運用裝飾畫設計方法,設計有創意的裝飾畫 。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學生)彩色紙、彩色筆、繪畫鉛筆、畫框
(教師)范畫、課件
五、教學設計:
1、欣賞導入: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裝飾畫,提問:這樣的畫給你帶來怎樣的美感?我們應該把它稱為什么畫?
(2)說一說:你對裝飾畫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怎樣的裝飾畫?
(4)教師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見到這種“與環境協調,起到裝飾、美化環境的畫”。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裝飾畫”。因為裝飾畫具有鮮明的`欣賞性和裝飾性,所以人們稱它為:“經過化妝、打扮出來的畫。” 出示課題:《好看的裝飾畫》 。
(5)教師講解裝飾畫的起源,師生共同感受裝飾畫悠久的歷史。
2、交流研究
(1)欣賞著名的裝飾畫作品,進一步感受裝飾畫獨特的美。
(2)與寫實的繪畫相比,裝飾畫具有怎樣的美感 。
(3)通過照片與裝飾畫的對比,學習裝飾畫的設計方法。
師生共同探究裝飾畫的方法:夸張、變形、簡化、概括、修飾等方法;總結裝飾畫的設計三要素:造型、色彩、構圖 。
3、設計實踐
(1)教師示范的裝飾畫設計方法,強調作品創作時可以是形狀的裝飾變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裝飾變化 。
(2)學生了解裝飾畫繪畫步驟 。
(3)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組合形式:獨帽式裝飾畫和組合式裝飾畫。
4、嘗試創作
(1)教師提出創作建議:
①設計一幅以《花》為主題的獨帽式裝飾畫;
②小組合作設計一組以《花》為主題的組合式裝飾畫 。
(2)學生進行創作,選擇完成組合式裝飾畫的同學進行討論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課外延伸
(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寫說明 。
(2)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裝飾畫展,進行自評和互評 。
(3)欣賞多種材料制作的裝飾畫 。
(4)可以嘗試將自己設計的裝飾畫運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五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二:五年級上冊美術全冊教案(浙美版)
一、教材分析(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該教材改變過去以技術訓練為中心的教學體系,確立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繪畫、工藝、欣賞并重的教學體系,著力真善美學生的審美情趣。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注意聯系生活實際,注意民族性、時代性,選擇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等教學內容。
(一)、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逐步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愛好和審美能力。
(二)促進學生智力和才能的發展。
(三)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重點:
1、用繪畫和制作表現看到和想象的事物。
2、通過寫生,認識一些透視現象。
3、學習淺顯的色彩知識和一些簡易圖案的設計。
4、學習淺顯常見美術字的寫法。
5、學習淺顯的彩墨畫知識和技法。
6、學習簡單的手工的基本方法。
難點:
1、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操作態度,進一步提高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的感受力。
3、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來的文化,對中國的傳統繪畫有一定的了解,及一些正確執筆、運筆與運墨的方法。
4、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提高美術審美能力,體會審美情趣。
2、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認識美術工具,并在學習過程中豐富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欣賞與評述能力。
三、主要教學措施
1、教學中要注意知識的基礎性與應用性,使學生學好常用的、必要的、有價值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注意體現民族性和時代性。
2、教學中應注意將看看、想想、講講、做做、畫畫、玩玩等活動和繪畫、工藝、欣賞等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3、在教學方法上不宜過分強調嚴謹的素描結構、透視規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縛學生的自由想象和個性發展。
4、通過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 課外拓展方法
1、積極拓展課后內容,如《安全標識》《民間木雕》《彩色的世界》??滲透相關課外知識,增加文化內涵。
2、注重課前準備和課前知識的積累,在信息積累的'過程中了解課堂內容。
五、教學進度表
單 元課序課 題學習領域美術人文內容課時
時代新貌1悠悠北山街綜合探索關注傳統、文化探訪2
2安全標識設計應用標志設計、安全意識2
校園生活
3童搖童畫欣賞評述繪畫表現、文學素養1
4大盒子小舞臺設計運用立體造型、設計創新2
人與社會5民間木雕造型表現傳統手藝、民族文化1
6門的裝飾設計運用裝飾藝術、生活感悟2
7生動的泥塑人物造型表現觀察表現、熱愛生活2
人與自然
8收獲的季節總和探索熱愛自然、美好情感2
9水墨畫動物造型表現水墨表現、天真童趣3
創造天地
10彩色的世界(一)造型表現色彩知識、熱愛自然2
11彩色的世界(二)造型表現色彩知識、創意生活2
12創造美的紋理造型表現觀察表現、體驗創造1
13廢棄物造型造型表現創意設計、豐富生活2
藝術瑰寶14古人的夢想——飛天欣賞評述傳統藝術、美好情感1
一、悠悠北山街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探訪活動,了解、感受歷史街區建筑物的文化特點,讓學生學習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結構等美術語言,來描繪有特色的歷史建筑物。
2.通過對傳統歷史文化的觀察、感受、寫生、描繪等探訪記錄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鑒賞力、造型表現力及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探訪能力。
3.通過對傳統歷史文化的探訪活動,培養學生關注、尊重、熱愛地方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用美術的手段對傳統歷史文化進行探訪、記錄、寫生等活動,培養學生關注和尊重傳統歷史文化的情感。
難點:經過有效的探訪活動,通過記憶思考后進行創造性表現。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探訪活動:探訪時用的速寫本或相機,寫生鉛筆或鋼筆,收集北山街相關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料(希望與家長溝通)。課前準備鋼筆或鉛筆水彩的創作工具。
探訪傳統歷史建筑文化記載表:
(教師)有關北山街的風光、歷史文化、歷史建筑的課件,創作工具。
教學過程
一、導課,出示課題。
(1)對北山街風光的認識和感受。
課件出示北山街風光,如北山街夜景、棲霞嶺、寶石流霞等,感受西湖邊悠悠北山街的風光。
(2)小結:北山街,是一幅絕佳的西湖山水畫,是一條風光秀麗的街道。
(3)板書課題:悠悠北山街。
二、對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
(1)小結出示:北山街文化遺存,如秦始皇纜船石、棲霞嶺摩巖題刻、紫云洞詩詞題刻、寶石山稚僧擔物造像等,教師講解。
(2)小結:北山街,是一座中國近現代歷史文化博物館,是一條歷史悠悠的北山街。
三、對北山街的歷史文化建筑探訪。
(1)趣味導入。
教師先出示幾張北山街歷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讓學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
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請學生看一看,說說是什么建筑。
(2)教師提出探究問題。
杭城要進行整體改造,這幾處建筑是否該拆除?
(3)探究活動。
先請探訪這幾處建筑的同學分小組交流探訪活動調查表,讓學生根據自己課前的調查,進行討論。再請各組代表說明本組探訪活動的情況,按探訪記載表分析,對探究問題作出答復。
(4)激發寫生創作興趣。
現在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在逐漸消失,我們必須積極保護,并給予記錄。可講述有關后人想尋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過的歷史建筑,由于文字圖片記載缺乏而費盡周折的故事,激發學生除了文字圖片的收集探訪外,
還可進行美術寫生創作,以藝術形式描繪、記錄自己喜愛的歷史建筑物。
四、寫生創作指導。
(1)對比北山街歷史文化建筑與現代杭城建筑,區別表現在哪里?讓學生看圖片對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歷史建筑的特點,幫助啟發學生能夠抓住歷史建筑特點進行描繪。
(2)欣賞繪畫藝術家用線描、色彩速寫描繪建筑物的作品,啟發學生進行創作構思。
(3)欣賞兒童優秀作品,鼓勵創作信心,講究創作的童趣性。
結合欣賞,教師可演示如建筑與樹木的主次關系,構圖的疏密、飽滿,以及先線描后色彩的創作方法等。
五、學生獨立創作,教師設計封面、目錄。
六、作業設計
用速寫與攝影的表現手法,創作題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裝訂成《悠悠北山街》的圖冊,并配上文字簡述。學生創作用紙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線裝訂。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寫生創作工具,已打過裝訂孔的畫紙。
教學目標
通過對傳統歷史文化的探訪活動,培養學生關注、尊重、熱愛地方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1.激發寫生創作興趣,導入新課。
教師根據學生探訪結果,選擇學生較為集中探訪的一處歷史建筑,進行重點講解建筑文化、風格及相關故事,確定寫生創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題畫。
2.寫生創作指導。
(1)對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點。
教師出示現代建筑和北山街歷史建筑圖片,對比造型、顏色、材質等的不同點?讓學生對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
(2)欣賞繪畫藝術家用線描、色彩速寫描繪建筑物的作品。啟發學生對建筑物進行創作構思、創作寫生。
(3)欣賞兒童優秀作品,講究創作的童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創作興趣,鼓勵信心。
(4)教師可簡單演示幾種由易到難的創作寫生方法。如線描寫生、鉛筆淡彩、色彩寫生等;構圖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領。注重講解技能難點。
(5)講解外出寫生常規,如找角度,選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嘩等要求。
3.學生按寫生常規要求進行外出寫生創作,教師進行管理,指導創作。
4.教師將學生作品裝訂成冊,進行展示。
5.教師總結:現在有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在消失,我們都應該積極保護,并給予記錄。
二、安全標識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知各種常用的安全標識,知道它們的特征和作用。
2. 初步學習設計安全標識的方法,能用安全標識的三要素(色彩、圖案及形式)為學校或社區設計合適的安全標識。
3. 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色彩、圖案和形狀等美術元素設計安全標識。
難點:設計的標識要做到既美觀,又實用。
教學準備
(學生)圖案繪制工具(鉛畫紙、圓規、顏料),收集一些常用的安全標識,了解其中的含義。 (教師)準備一些常用的安全標識圖片、范作及課件等。
1.導入。
(1)讀報或安全事故影像資料,突出其中的安全標識。(教育學生的安全意識)
(2)教師提問: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安全隱患是有很多的。有效的避免發生安全事故,認識安全標識是很重要的,同學們見到過哪些安全標識,它們分別有什么含義和作用?
(3)教師和學生共同小結:安全標識可以分為禁止標識、警告標識、指令標識和提示標識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它利用一定的色彩、圖案和形式等美術元素刺激人們的視覺和心理,起到警醒的作用。
(3)引出課題:《安全標識》。
2.分辨標識。
(1)出示有禁止攀爬、當心觸電、小心輕放等安全標識,學生觀察這些標識的色彩、圖案及形狀,以及張貼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2)分辨安全標識:出示一些常用的和特殊的安全標識,考考學生是否會分辨,如:禁止拋物、禁止觸摸、當心滑倒等。
(3)提問:為什么好的安全標識能起到提高人們安全意識的作用?
3.設計安全標識。
(1)提問:校園內外應張貼哪些內容的安全標識?
(2)探討:怎樣設計才使安全標識的色彩、圖案、形狀的含義清楚而醒目?
(3)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交流。
(4)要求:為學校或社區設計安全標識。
(5)設計建議:運用合適的視覺語言(色彩、圖案及形狀等);合適的標識用色,如紅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標識,黃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標識,綠色等其他顏色可以作提示標識;考慮制作材料的多樣性。
4.學生作業。
教師巡視指導:對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個別問題加以指導。
5.小結與拓展。
(1)小結本節課的內容,展示學生作品。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是什么安全標識,是從哪里入手設計的。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從學生自己出發,加強了安全教育。
(2)課外分小組把安全標識張貼在校園合適的位置。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圖案繪制工具,思考作業存在的問題和優點,準備創編標識故事(有關110、119等公共常用電話)。
(教師)準備有關安全標識故事課件。
教學過程
一、設計安全標識
1、展示學生設計稿:
a.你設計的是什么標識?準備放哪?
b.為什么要這樣設計,請說出你設計的思路。
2、修改設計草稿:
要求:
精致,可是使用輔助工具。
畫面構圖時主體要畫得大,外形要標準。
3、為設計稿上色:
要求:顏料運用時要控制水分,運筆要概括。
涂色時不要將顏色涂到邊緣外面去,可先涂邊緣線,再涂內部色彩。
如果選擇張貼室外的安全標識,可以運用防水的油畫棒或者丙烯顏料。
4、交流展示:
展示學生作品,教師用照相機拍攝學生作品。
5、小結與拓展:
(1)根據學生設計內容,由學生自己進行張貼,可以小組合作。或者可以將學生作品做成kt板后張貼。
(2)小結:安全標識能提高人們安全意識,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觀察,注意人身安全。
二、講評安全標識
1.講評作業。
(1)交流上節課作業中設計安全標識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
(2)小結:安全標識要實用、美觀,還要考慮相應的圖形及用色特點。
(3)學生修改或協作修改作業。
2.編編故事。
(1)播放課件:安全標識故事。
(2)學生交流:談談這些故事給我們的啟發。
(3)思考:各小組準備安全故事或小品。
3.表演故事。
(1)表演:請幾組學生演一演故事或小品。
(2)匯報:組長匯報故事的創意及安全注意點。
(3)互評:師生互評故事的創意和表演。
4.學生作業。
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畫一幅或幾幅連續的安全故事圖,教師作針對性的指導。
5.講評作業。
(1)本次作業講評。
(2)安全標識能提高人們安全意識,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童謠童畫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五年級美術上冊教案篇三: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五年級美術
(浙美版)五年級美術上冊教案
學校:務川縣第三小學 年級:五年級科目:美術備課人:
【教案編寫說明】:根據課標要求,結合當地實際,我對本書作了一些調整,不能完全按照課本中的內容去上。其目的都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得到美的體驗。
第 1 頁 共 1 頁
第 2 頁 共 2 頁
第 3 頁 共 3 頁
第 4 頁 共 4 頁
第 5 頁 共 5 頁
美術教案 篇9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蔬果變化多樣的形狀和鮮艷多彩的色澤。
2.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學習夸張裝飾的方法,運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設計制作出情趣盎然的蔬果造型。
3.體驗蔬果造型的樂趣,培養學生養成聯想的好習慣,并善于發現并表現生活中的美。
重點:用將收集到的若干蔬果運用各種方法創作出有趣的蔬果形象。體驗設計、運用的'樂趣。難點:讓學生針對性地聯想,嘗試用發散性的思維方式進行創作。
教具準備:課件、示范作品、蔬果、刻刀等。學具準備:參考教科書設想自己想要的造型去尋找合適的蔬果。牙簽、切刀、彩紙及一些廢棄物品等。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學生所帶的材料有限.在制作的時候會把桌子自己的衣服地上弄臟。
教學建議可以四人小組一起制作,并每組發一張衛生表,做完后檢查小組里的衛生情況,并一起清理干凈。這樣既解決了材料問題,有解決了衛生問題。
課后反思
1.關于學生制作的能力
(1)你能說說這些作品中用到的蔬菜瓜果的名稱及造型的巧妙之處嗎?(說一說名稱、形狀和顏色特點)
(2)揭示課題。
2.深入感知,巧妙聯想。
(1)觀察自己帶的蔬果外形有什么特征,準備將它變成什么?怎么變?(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想法)
(2)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來,展開聯想,然后集體交流一下想法。
(3)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傾聽,參與討論。
(4)交流討論結果。
3.嘗試表現,探究方法。
(1)教師結合教科書上兔子造型的制作步驟,指導學生根據聯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體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或教師現場制作一個范作,讓學生學會基本的切、割、挖等)
(2)教師提示學生正確使用刀具。(注意用刀安全)
(3)進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鏤、刻、組合、插接等。
4.欣賞作品,創造表現。
(1)作品賞析。
(2)分組自由創作。
5.教學評價(創編故事)
(1)學生互相合作,根據制作的物品創作一些簡單的故事情節。
(2)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欣賞關注他人的作品。
(3)集體評議最佳創意獎。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12-24
美術教案12-24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12-26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12-27
美術教案01-16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