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美術教案集合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沙漠之舟》教學設計
三合號小學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朗讀課文,了解駱駝的有關知識。知道駱駝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反復讀課文,繼續練習做批注筆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梳理文章層次結構,感知動物特點作用與功能的統一關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駱駝的有關知識,知道駱駝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
2.難點:感知動物特點作用與功能的統一關系。教具準備: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安全教育:課件出示小朋友在道路左側行走的圖片,讓學生看圖挑毛病,指出要在馬路右側通行。
二.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八單元的第二課,大家一起來告訴老師課題是什么?(沙漠之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
在上節課我們把課文分成了兩個主要部分,誰能告訴我每部分分別是哪幾段,主要向我們介紹了駱駝的什么?(分別指名說一說)
三.自主合作,學習課文
1.這節課我們就來具體看看駱駝的特點、作用、功能分別是什么。首先看課文第一部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它講的是駱駝幾個主要器官的特點和作用,老師首先就要考考大家對駱駝的這幾個器官是不是有了初步的了解。(課間出示駱駝的圖片讓學生分別指出脖子,鼻子,胼胝,腳掌,駝峰)
在初步了解了它的器官后,我們來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駱駝各個器官特點和作用的詞句在文中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寫在第一段旁邊,互相交流,看誰畫的.準,概括的簡要。(巡視指導)
(反饋時)課間出示表格讓學生根據自己找的概括的填一填
在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關聯詞語,誰能說出幾組嗎?(課件出示關聯詞:因為??所以??等)老師給出了大家幾組關聯詞,想讓大家把剛剛找到的駱駝不同器官的特點和作用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舉例說明后讓學生互相說一說,互相挑一挑毛病,改一改)
2.駱駝有這么多的特點和作用,那它到底能利用這些特點和作用做些什么,又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呢?答案就在課文的第二部分。現在老師要找一名同學來讀讀課文第二部分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一想找一找,這段向我們介紹了駱駝的什么功能?(認路帶路)
接下來的兩段就交給大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學習,找出這兩段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駱駝的什么功能。(討論后指名回答)那么,駱駝到底為什么被稱為沙漠之舟呢?在這部分中有句全文的中心句其實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誰找到了這句中心句?在這句中,把駱駝與航船相比,船這種交通工具,它可以做些什么?(指名說一說,借以引出駱駝的三大功能)那么看課件,誰來幫老師總結一下,我們應該怎么回答這個問題:駱駝之所以被稱為“沙漠之舟”,是因為它可以()()(),是沙漠里(),人們把他看做()。
3.小結:咱們這篇課文的題目叫做沙漠之舟,在第二部分中具體介紹了它的幾點功能,指出了它為什么會被稱為“沙漠之舟”,那么第一部分在這里又起到什么作用呢?可不可以把它去掉只寫第二部分呢?(指名說一說,了解課文兩部分的統一關系)
四.拓展延伸,把握資料
接下來,老師有幾段關于駱駝的資料,想請同學們幫老師插
入到課文當中,首先我們來看第一段資料。(指名讀一讀,大家聽一聽,想一想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與課文的哪部分內容類似,在插入時是否需要作出修改。課件出示插入資料的兩步,讓學生根據這兩步試著把第二段資料插入課文當中)
五.布置作業:按照步驟插入第三段資料。
六.板書設計:
統一
沙漠之舟(駱駝)一.(1)器官特點作用二.(2-4)功能認路帶路預防風沙=馱東西航船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快樂中感受詩畫,喜歡作畫。
2、學畫老虎,培養動手操作能力。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兔媽媽頭飾一個,兔寶寶頭飾、白紙、水彩筆人手一份;輕快的音樂;請一位老師扮演大灰狼。
活動過程
一、情境演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用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出課題: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兔媽媽帶領兔寶寶隨音樂在家做游戲,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兔媽媽:"孩子們,是誰敲門,讓我來看一下!"兔媽媽從門縫中看了一下,"呀!孩子們,門外有只大灰狼,嘴巴大呀舌頭長!"大灰狼在門外喊:"我的肚子好餓,可愛的兔寶寶們,快開門讓我美餐一頓吧!兔媽媽:"怎么辦呢?寶寶們,快幫媽媽想想辦法吧!"請兔寶寶們自己發表看法。
二、基本部分
1、總結兔寶寶的辦法。兔媽媽想出好辦法:畫大老虎來將大灰狼嚇跑!兔媽媽提出疑問:"哪位兔寶寶會畫?""沒關系,媽媽來教你們!兔寶寶們可要看好呀,不然一會不會畫了,會來吃掉我們的!"
2、教師通過詩畫來示范大老虎的畫法。
先畫一個大圓圈,上面寫上一個"王"。圓圈里邊畫杯子,里面什么也不裝。
杯子上邊畫雙眼,眼睛又圓又明亮。 畫上胡子和耳朵,耳朵不大胡子長。
兩條前腿畫的棒,又短又直很粗壯。再畫后腿和尾巴,畫出了一個虎大王。
3、幼兒動手繪畫大老虎,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接受程度適時增加示范次數。
等幼兒基本畫完時,大灰狼在外面喊"快點,快點,我的肚子都扁了!"兔媽媽:"孩子們快點,等一會媽媽開門后你們將虎大王擋在小臉前面,并且要學虎大王的叫聲!"
4、幼兒畫完后帶領幼兒將畫好的虎大王擋在面部。
為大灰狼開門,兔寶寶們學虎大王的叫聲。大灰狼進門后嚇得大叫:"嚇死我了,嚇死我了,怎么變成大老虎了!"大叫著逃走。
三、結束部分:
兔媽媽和兔寶寶一起高興的歡呼,并高興的隨音樂跳舞。"寶寶們,大灰狼小跑了,高興嗎?兔寶寶們可真棒,我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效果
本節活動課我將情景表演的故事和詩畫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用故事貫穿整個活動。我將較難的`繪畫用幾句簡單的詩畫概況,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畫老虎,孩子們特別喜歡,充滿了趣味性。孩子們仿佛置身于游戲中,特別積極,真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掌握的也特別好。
活動反思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繪畫,繪畫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還鍛煉了幼兒的耐心,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但是美術課往往沒有新意,本次活動我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將故事和詩畫和諧的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更加愛上繪畫,充分展示詩畫在繪畫活動中的魅力。
美術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觸摸美麗》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在整套教材中與八年級下冊《五角星》知識的內在聯系最為密切,兩課共同組成了一個關于材料及形式美探究的教學單元《觸摸美麗》,但是又有各自的教學側重。如果說《五角星》定位重點更多在畫出肌理與質感,那么,《觸摸美麗》的定位重點更多在于直接利用材質本身的肌理與質感進行造型,探索適合材質形式美感表現的技巧。把握這個基本定位是處理好這兩課教學的關鍵,也更有利于教師自覺建立單元教學的整體觀念。 初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4課 觸摸美麗
本課選擇“觸摸美麗”這個與生活、自然緊密相關的課目,指導學生制作裝飾作品,幫助學生認識材料的肌理、質感特性,感受材質的形式美感,探索不同材質在裝飾作品中的運用技巧。從而進一步理解:材料作為造型藝術的基本要素之一,對于體現視覺藝術的形式美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材從感受、了解不同材質的特性入手,展現了各種材料的.圖片,如金屬、木材、毛絨、石頭、牛仔布等,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其特性與美感(如纖維材料柔軟溫馨,木質材料自然質樸,石質材料堅硬冷漠等等)。并呈現了不同材質運用于裝飾畫中的美術作品,通過欣賞裝飾作品中的材料美,感受不同材料表現的不同視覺美感。通過運用不同材質改畫與制作裝飾作品的活動,幫助學生關注材質本身具有的形式美感,懂得利用生活中的邊角余料“變廢為寶”,制作成精美的裝飾藝術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在列舉的圖片中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各種材質的圖片、各種材質制作的裝飾作品、材料加工與處理的圖示,以及制作加工的工具材料等等。并且選擇具象繪畫與依此改制成的裝飾作品進行對比呈現,啟迪學生的思維。
作業的設定范圍較為寬泛,只強調以某種材料為主并輔以其他材料合作完成裝飾作品,表現形式、加工方法等均不限。教材中呈現了各種技巧與形式的裝飾作品作為練習參照。
“活動一”通過把一幅繪畫作品改造成為一件裝飾作品的活動,依托一定的視覺形象為造型基礎,加深學生對材質的認識,提高學生利用材質加工處理,進行視覺表現的能力。
“活動二”在相對限制材料種類的前提下,提倡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合作完成一件裝飾作品的造型設計與加工制作。
“評價建議”一欄中,提出了是否關注材質、感受材質美感的評價要求,并且提出了以表格打“√”的形式,從作品的選材、色彩、構圖、風格等諸方面對學習績效測評的評價建議,作為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檢測知識、能力水平的參考。另外,將能否與他人友好交流并合作完成練習也作為一項評價指標。
“資料庫”中以文字的形式介紹了各種材質的物理特性以及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介紹了裝飾畫的特點。
“學習大空間”一欄提供了有關材質在生活用品中運用,在建筑物與室內裝飾中運用的介紹,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美,拓展美的視野。
二、教學目標
*能初步體驗材料的肌理與質感特性,加強對形式美感的基本認識。
*能選擇運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質制作較為簡單的裝飾作品。
*能積極參與合作學習,促進情感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思路
課前可以要求學生收集身邊一些不同肌理與質感的材料和制作裝飾作品的主要工具,具體參見教材p15制作工具提示圖。
美術教案 篇4
【課型】
造型·表現
【課時】
二課時
【教材分析】
“美術學科要給學生奠定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繼續學習和發展之基礎的美術能力”,“手繪線條圖像”是最常見的繪畫表達方式,是美術中的“白話文”,是21世紀公民必備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切入點,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重視基礎,面向全體,承認差異,將會使更多的學生熱愛美術,走近美術。同時,它還使學生在充滿情意性的學生中,增強自信、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本課是新教材精神和理念改革的一種體現,有別于以往素描等過于專業的美術基礎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通過對手繪線條圖像知識的介紹,使學生了解了手繪線條圖像在敘事、說明交流以及記錄生活、表達情感等方面的功能和用途,既重視了學科間的綜合,又不失美術學科特征。
【教學內容和目標】
1、顯性內容和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應使學生能夠運用線條大膽、果斷、自信而有個性地去表達物象,并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隱性內容和目標: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發展個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 點】
對手繪線條圖像表達的意義、功能的理解。體會手繪線條圖像表達的樂趣,培養、發展觀察力、想象力、表現力。
【難 點】
能迅速、大膽有個性地對物象特征的把握和表達。能運用豐富的想象和手法,對復雜的物象綜合處理,抓住關鍵,創造性的表達。
【教具準備】
課件,范作,常見產品安裝說明圖,茶杯等實物。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第二課)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以電影《李雙雙》中,李雙雙在門上畫圖,說明鑰匙、孩子寄存處的事例為例,引起學生興趣,說明手繪線條圖像的存在性、實效性和大眾性,解除學生思想壓力。或創設某一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用手繪線條圖像的方法解決,并找一學生上臺板畫,師生評析后,教師說明“作用”,得出“第三語言”的結論,引入新課。
二、教學活動
●設問思索:
師:提問,哪些地方接觸過手繪線條圖像?
生:回答。
師:出示各種圖片,
生:分析各自內容和作用。
師:總結手繪線條圖像“可視性強”,“快速方便”等特點。
●欣賞、明確知識
師:引導學生觀賞教材中和課件中的圖例,初步認識手繪線條圖像的普遍存在。出示《賀蘭山巖畫》、“兒童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并讓一生讀教材中的第一段文字,知其伴隨人類的成長而發展,且早于文字的產生,各行各業、方方面面都能用到。
生:讀教材第二段,討論回答,
師:板書小標題。
功能:敘事、說明、交流、抒情、記事等。
地位:人類的第三語言(除口語、文字外的)
實用性: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不受工具技法約束。
應用范圍廣:示意圖、路
教案《七年級美術上冊《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教案》,來自網!
線圖、交流圖,教學板畫圖、地質地貌圖、偵察圖、布置圖、敘事圖、說明圖、美術專業創作等。
教師出示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安裝說明圖、使用說明圖等實例,讓學生觀賞,進一步認識其重要性,加深學習興趣。
●熱身練習
讓學生根據個人程度,按“建議”中要求,或自選內容,也可臨摹,感受手繪線條圖像的樂趣。
評價
展示觀賞優秀學生作品,先由學生評價,再由教師總結,指出不足的地方,并即時示范,或與范作對比。
三、學生練習,作業
根據“學習建議”要求或以上熱身練習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習有針對性的練習。教師可根據學習的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創設情境,規定時間,并讓學生彩用游戲、競賽等多種手段進行。
四、作業評析
選擇較典型的作業收交。從表達明確、大膽果斷、生動流暢、有創造力、新穎獨特等方面進行評析。適時鼓勵,少作橫向比較。
五、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使我們了解了手繪線條圖像的功能和用途,知其是人類除語言、文字之外的“第三語言”,簡便易行,用途十分廣泛。
已能用手繪線條圖像的形式對事物進行簡練的`描繪,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及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了基礎。
六、布置下節任務,師生問好,下課。
第二課時(第三課)
一、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所學內容,教師提出幾個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找幾個同學到黑板上描繪,師生評議,教師概括總結,指出不足,并修改指正,說明手繪線條圖像的表達雖簡單自由,但也是有一定方法可循的。引入新課。
二、教學活動:
●明知識法
1、特征的表達
師:隨手在黑板上畫出一個暖水瓶,同時展示一個暖水瓶實物,同學生一起觀察分析其結構,用幾何分解的方法,概括其基本結構,說出組成要件,分析哪是必需有的,哪是可有可無的(如提系),
生:欣賞教材中的范作。
師:說明,在對物像觀察分析的基礎上,找出能表現基本特征的形狀,然后再去明確地表達。隨即板書表達步驟:
“觀察——理解——表現”
2、動感的表達
師:創設幾個情境讓學生去討論。如流水該如何表現?靜止的汽車和行弛的汽車應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表現?
生:幾個學生到黑板試畫。
師:帶動學生一起評價分析。
師:畫“一杯熱水”,說明表達的關鍵是強調“熱”這一概念,但線條的形式可是多樣的。引導學生賞析教材中范作,明確這一問題。
師:展示有關范作,邊演示邊總結:
在表現人的情緒、流水、閃電、光、雨、火等有動感的物象時,要使用有象征意義的線條,運用一些特定的技法去表現。
3、過程的表達
觀賞教材中“尺蠖幼蟲的爬行”示意圖,并展示有關“過程表達的圖片。
師:說明動物的爬行、運動,機器的運轉等都有一個周期性循環的過程。路線圖、過程圖等都有其獨特規律,可用指導線、箭頭、排列等方法表現,只有認真觀察、分析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4、內容的表達
回看上節教材中《小客廳布置圖》等。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民間藝術家和畫家的作品,借鑒他們在人物裝飾畫上的表現手法。
2、把圖片資料和自己的寫生畫變成裝飾性的人物作品。
3、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及難點:
激發學生聯想,創作出有個性的人物裝飾畫。能巧妙的把點、線、面的知識運用到人物裝飾畫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人物寫生的內容,揭示人物裝飾畫的課題。
二、欣賞分析,找出不同
畢加索不同時期的兩幅作品。
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初步了解人物裝飾畫的特點
三、學習借鑒創新
欣賞古老巖石,漢代畫像磚,民間繡品,剪紙中的人物裝飾畫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把點、線、面的裝飾方法運用到人物裝飾中。
1、古老巖石:巖石上的人物,用點、線、面作了裝飾性處理,顯得很有“現代感”。
2、漢代畫像磚:人物造型古樸,簡練,講究對稱。
3、民間繡品:圖案秀麗,造型可愛,形象傳神,繡工細致。
4、剪紙:構圖飽滿,造型生動,渾厚中有細膩。
四、創作實踐,合作交流
根據上節課人物寫生的`作業或者圖片資料進行人物裝飾畫練習。
五、提倡平等,師生互評
教后感:
有了上一節課作為鋪墊,同學們創作起來得心應手,加上老師的師范講解,同學們在創作中膽量更大了,創作出的作品更加豐富了,也加深了同學們對人物繪畫的進一步的了解,在裝飾人物的過程當中同學們的作品閃現了不少令人驚喜的效果,整節課同學們都很認真地投入在人物裝飾畫的創作中.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12-24
美術教案12-24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12-26
美術教案12-28
美術教案12-27
美術教案01-16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4
美術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