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5-03-11 08:56:46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華15篇】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俟u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诠u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現足球的秘密.小軍發現……小華發現……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倥孱}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诜治,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劢夥匠.

     、軝z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賵D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陴B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蹖W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x只.

      ④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俦本┕蕦m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谑澜缟系闹奘莵喼,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郢C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④共有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偌滓覂蓴档暮褪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诩滓覂蓴档暮褪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目錄

      一、教學計劃

      二、課時備課

      一、五年級數學20xx—20xx學年度下學期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二班數學成績不夠理想,學生的書寫狀況有很多不理想,上課主動聽講、積極大膽發言的個性養成的不夠好。少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從學生的思維能力看,思維的主動性不突出,邏輯能力很差,發散能力不理想。學習困難的學生占有少部分,他們的特點是: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好,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講、或者說根本就聽不懂上課內容,缺乏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要因地制宜,對他們進行個別輔導,課堂上安排一些簡單的問題專供他們回答,對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使后進趕先進,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觀察物體(三)、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圖形的運動(三)、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綜合與實踐活動等。

      本冊修訂后的教材,既有原實驗教材的主要特點,又呈現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進因數與倍數教學的編排,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冊教材的編排既注意體現《標準》中關于因數與倍數教學與教材編排的要求,同時注重體現近年來有關這部分內容教學改革的經驗首先,將以往教材“因數與倍數”的教學內容分散編排,安排在本冊的兩個單元里教學第二單元“因數與倍數”包括因數和倍數的意義,2、5、3的倍數的特征,質數和合數的含義等,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結合約分教學最大公因數的概念和求法,結合通分教學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數的范圍在1~100的自然數內,避免題目中的數目過大此外,在例題的安排、素材的選取、習題的設計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進熟悉分數的編排,注意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加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要系統地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四則運算同整數、小數知識一樣,分數知識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分數的概念比較難理解,計算起來也比較復雜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分數,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編排體系,把分數劃分為兩個階段教學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級上冊,借助操作直觀,使學生對分數有初步的熟悉,雖然也出現了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初步概念,給學生積累一些感性知識在系統認識了小數和初步認識了分數的基礎上,本冊將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概括出分數的意義,比較完整地從分數的產生、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等方面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進而學習并理解與分數有關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約分、通分、分數與小數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數的加、減法計算在具體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體現《標準》所提倡的教學理念,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闡述新的內容,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前幾冊一樣,本冊教材繼續把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作為空間與圖形內容編排的研究重點,在教學內容方面安排了“觀察物體(三)”“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形的運動(三)”。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通過四年多的數學學習,在統計與概率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本冊教材教學折線統計圖,根據統計內容的調整,將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集中進行編排,這樣的編排有利于學生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思想,并根據折線的變化特點對數據進行

      簡單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有效建構了數據分析觀念。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套教材總體設想之一是:系統而有步驟地滲入滲出數學思想方法,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采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通過教學使學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逐步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據此,在本冊教材的“數學廣角”單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學,旨在通過“找次品”滲入滲出優化思想,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優化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運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教材以“找次品”這一探索性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看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再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觀察、分析、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入滲出于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

      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教學內容涉及數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豐富素材。例如,“圖形的運動(三)”中“你知道嗎”呈現了藝術家們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設計出的美麗圖案;綜合與實踐活動“打電話”、數學廣角“找次品”等,都蘊含了優化思想方法,簡潔巧妙的解決問題策略中閃爍著數學方法的奇妙。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通分和約分。

      2.掌握因數與倍數、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3.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4.知道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5.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6.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

      紙上設計圖案。

      7.通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8.認識單式和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計。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內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聯系,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做到對學生基礎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數,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優生優培,做好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

      2.不斷學習業務理論,提高自身素質,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直觀教學,通過教具、掛圖、投影儀等教學輔助手段,使學生從實物中認識并掌握數學概念知識。

      3.加強基礎教學的同時,繼續關注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好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4.繼續深入開展“小班化教育在農村的實驗與研究”,使學生在等高、等愛、等距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5.制作必要的數學教具,為有效地開展數學課堂教學而準備。

      6.認真寫好每節課后的反思。

      六、課時安排

     。ㄒ唬┯^察物體(三)(2課時)

     。ǘ┮驍蹬c倍數(7課時)

      1.因數和倍數???????????????2課時

      2.2、5、3的倍數的特征??????????3課時

      3、質數和合數???????????????2課時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統計技能,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的相互區別,在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恰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憶平均數及中位數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生獨立完成后課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師:提出集體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齊。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10名隊員。

      3.根據學生匯報,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平均數=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數=(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學人數太少,不適合大多數同學的

      身高。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6cm。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較合適。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較合適。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3cm。

      1 . 52出現的次數最多,最能應這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4.小結:以眾數1.52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師:(小結)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以眾數1.52為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均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5.師生共同歸納眾數概念。

      師揭示眾數的概念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6、做一做,

      7、小練習:

      學校舉辦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求這次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學生得分的眾數.

      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比較三個統計量:

      (三)學習眾數的特征

      師出示練習題: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個射擊隊要從兩名運動員中選拔一名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子彈,成績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績的平均數、眾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為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為什么?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師:在找三組數據的眾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師小結:在一組數據中,眾數有一個,也有多個,甚至沒有。同時眾數也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2、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四)綜合練習

      你去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休閑類服裝型號的“均碼”是什么意思嗎?均碼一般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胸圍等數據確定的統一商品型號,與多數人的型號接近。所以,均碼里蘊涵著平均數和眾數的原理。

      (五)聯系情境,應用眾數

      銷售衣服問題。

      師:小明很喜歡做社會調查。他到一家服裝店調查后,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則信息:服裝店銷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單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如果你是這家服裝店的經理,你會怎樣進貨?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想法。

      師:(小結)從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碼組成的一組數據中,41cm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41cm衣服銷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進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銷售里面也要用到眾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還真少不了眾數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數學”)均碼問題。

      師:同學們去商場買過衣服嗎?如果你去買過會發現,商場里很多休閑的服飾,它的型號都是均碼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課后請同學們調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碼”?

      (六)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 目標

      1.使學生認識約分和最簡分數的意義,理解和掌握約分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教學 重點

      掌握約分的方法。

      教學 難點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并能準確地判斷約分的結果是不是最簡分數。

      教學 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作業紙。

      3.分數卡片、信封袋。 4.記號筆、白紙。

      板書 設計

      約 分

      例1:把化簡。 例2:把約分。 == 板書約分的兩種形式 == 板書分母是9的 == 所有最簡真分數。

      教學 過程 教師邊導邊教

      學生邊學邊練

      評 析

      一、情境導入, 復習鞏固, 激發興趣。

      1.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孫悟空比本領。 2.指出下面每組數中的公約數(1除外)。 42和50、15和5、8和21、18和12 3.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選擇第三道題問:你是怎么想的? = = == 利用該知識,把分數化成同它相等的另一個分數。

      快速口答

      突出回答8和21只有公約數1,所以8和21是互質數。

      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達到回顧知識的效果。

      有簡潔的導入:孩子們對孫悟空這一神話人物充滿好奇,以和悟空比本領談話導入,引發大家的學習興趣,緊接著回顧求公約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明確又簡單,為理解最簡分數和掌握約分的方法作好準備。用一句簡短而富有神秘挑戰性的話語“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創造第73變,變分數!”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激情。

      二、理解 最簡 分數 及約 分的 意義。

      1.嘗試“變”分數。 例1:把化簡。 活動要求:

      (1)這個分數要和大小相等。

     。2)這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1)觀察所變出的分數與有什么關系?

     。2)像這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舉例:把化成就是約分。

      要求學生變出一個和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把變出的`分數寫在自己的作業紙上,能變幾個就變幾個。

      與四人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大小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學生找還有哪些過程也是約分。

      有明確的學生自學內容:在提出了學生變分數的小組合作的要求后,老師參與其中,予以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明確活動的要求,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積極的良好狀態,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學習,并學會觀察,相互提點,發現約分的實際概念。

      有精要的重難點講解:讓學生在老師例舉中找到約分的概念,嘗試著進行概括,并從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提出了最簡分數的概念,通過舉例、練習達到鞏固的效果,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認識最簡分數。

     。1)觀察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2)像這樣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3)找出最簡分數練習。

      分子、分母為互質數。

      舉例說出幾個最簡分數。

      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有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及時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檢測,通過不同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進行小結,概括適當的方法。

      三、自主 探索, 合作 交流, 總結 方法。

      1.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打開書p100,看看書上是如何說的?

      2.自主探索約分的形式。把一個分數進行約分?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形式。 a、逐次約分法。 b、一次約分法。

      如果能很快看出18和42的最大公約數,也可直接用6去除,一次約分得。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它們分子、分母的公約數去除,一步一步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約數去除,直接約分。

      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約分的方法是什么?(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約數同時去除分數的分子和分母。) 注意到約分的方法中關鍵的地方。 嘗試練習。例2:把約分。

      學生邊匯報教師邊板書過程。

      在書寫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各個數位對齊。最后都要約成最簡分數。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下面各分數進行約分。寫在作業紙上。(視頻展示)

      有恰當的學生自學引導: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們從書本上形成知識表象,對自學部分,及時進行反饋,并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形式時,教師的一步步板書,清晰明了,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的影象。

      四、鞏固 練習。

      和悟空打擂臺。 1.判斷:

      2.說出分母是4的所 有最簡真分數。 3.

      4.用最簡分數表示出小明每一項內容占一天總時間的幾分之幾?之后看表提問題。 5.每人從信封袋中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分數卡片。 (1)最簡分數上臺。

      和最簡分數相同的分數起立。

     。2)從剩下的同學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幫最后兩名同學找最簡分數作朋友。

      判斷并說明理由。

      寫出分母是9的所有最簡真分數。

      先判斷哪些分數是最簡分數,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進行約分。

      上學8小時 睡眠10小時 勞動1小時

      做家庭作業2小時(含課外閱讀時間) 餐飲休閑3小時

      按要求參加活動,綜合考核學生判斷最簡分數和對分數進行約分的能力。 (用記號筆現場寫)

      有實效的對重、難點的檢測和練習:創設生活情景,提供了一些現實的學習材料,把書本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自生活,并不抽象;學好數學,為生活、生產服務,學數學真有價值。題目充滿趣味性。在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思考、聯想、誘發學生的創新因素時,應注意引導學生克服固定的思維模式,鼓勵獨創性地發現知識的規律和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五、總結 提升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了什么是約分、最簡分數、怎樣約分

      有簡要的課堂小結:及時對本課的學習進行小結和梳理,加深學習的印象。 課后 延伸

      尋找相關的練習進行訓練。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牢固的掌握知識。 總評:

      新課標指出,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能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正確評價中,得到肯定,增強信心,提高學習興趣,使自己在各方面都不斷進步。本課即選取了孫悟空這一形象貫穿全課,讓學生與孫悟空比試、學習72變、打擂臺等,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

      讓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活動,眼口手腦密切配合,為學生提供觀察演示練習的機會,真正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在理解約分的意義后,繼續通過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口頭表達自然形成最簡分數的概念。概括地總結本課內容是學生參與學習程度的集中體現,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抓住重點精練概括的能力。

      之后,又提供一定數量針對性強、難易適度、聯系生活實際的練習,既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又促進學生發展能力形成技能,還結合練習有機進行學習習慣的教育。

      只要照著新課標進行教學,勢必對學生的將來產生積極影響,讓學生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能很自信地說出:“我能行”!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材分析

      質數與合數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倍數奇數和偶數的基礎上,引入質數合數兩個新概念。這部分內容也是學習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質數合數的意義,初步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

      2.使學生經歷探索質數合數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3.學會與人合作交流,培養解決問題的優化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含義,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指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能運用一定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判斷感悟質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有18個學生要參加表演,表演節目分組排演,老師準備將18人分成人數相等的幾個小組,F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分一分,試試有幾種不同的分法?怎樣分合適?

      二、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基本有以下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1.直觀操作。用圓片代表人,操作演示。

      2.除法計算。如18÷ 2 = 9,將18人平均分成2組,每組9人。

      3.分解因式。18=1×18=2×9=3×6。

      三、交流反饋,深入研究

      學生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和理解。研究出6種結果:

      1人一組,可分18組;

      2人一組,可分9組;

      3人一組,可分6組;

      6人一組,可分3組;

      9人一組,可分2組;

      18人一組,可分1組。

      通過小組交流得出,如何分組可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如表演相聲可2人一組,若表演課本劇6人一組比較合適,如果表演舞蹈,可以9人一組,分成2組等等。

      師:同學們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解決分組問題,你最喜歡哪種方法,說說你的理由。

      四、拓展新知,歸納概念

      師:如果參加表演的人數是13人,按同樣的要求則有幾種分法?

      學生發現,無論怎么分,都只能是:一種是一人一組,分成13組,另一種只能是13人一組,而學生又覺得這兩種分法都不是很合適。于是產生新的問題:為什么將18人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就有多種分法,而將13人分成人數相等的小組就只有兩種呢?通過觀察思考發現18可以寫成18=1×18=2×9=3×6,而13只能寫成13=1×13或者13=13×1,也就是說18的因數有多個,而13的因數只有兩個。那么在整數中是否還有這樣的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呢?

      師:有一類整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它本身,在數學中我們稱它為質數。另一類整數,它的因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的因數,像這樣的數我們稱它為合數(出示課題)。就像我們剛才討論的這兩個數中,18是合數,而13是質數。你能根據合數和質數的特征舉例說說質數和合數嗎?

      五梳理知識,理解概念

      1.師:剛才我們已經認識了質數和合數,請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學生互相說概念。)

      師:我們知道了什么樣的數是質數,下面來做個小游戲。每個學生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學號。

      師:你的學號如果是50以內的質數,請你起立。

     。▽W號是50以內質數的學生起立。)

      集體訂正:站錯的同學,明確用找因數個數的方法來判斷是否是質數。

      師:請你們將50以內的質數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師:你的學號如果是50以內的合數,請你起立。

     。▽W號是50以內合數的學生起立。)

      隨機采訪: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所拿的學號為什么是合數?

      師(詢問學號是1的同學):你為什么兩次都沒起立?

      生:因為我的學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引導學生理解1沒有2個不同的因數。)

      (板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關鍵是什么?以其中一個為例,說出判斷過程。

      3.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時,需要把它的`所有約數都找出來嗎?為什么?

      交流明確:除2外,2的倍數都是合數;

      3的倍數都是合數,但3本身除外;

      5的倍數都是合數,但不包括5。……

      小結方法:判斷一個數是否是合數,可以用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去判斷,有時還可以用7、11……去判斷。

      4.找出50~100的質數(分組找數,提煉方法)

      分組找質數:五個組分別研究51~60的數、61~70的數、71~80的數、81~90的數、91~100的數。

      板演找到的質數:53、59;61、67;71、73、79;83、89;97。

      集體訂正:有不同意見的學生用色筆勾劃指正,形成25個質數。

      小結方法:同學們運用“排除”的方法,篩選出了100以內的質數。

      5.師:這些數我們都會判斷了,下面我們來判斷兩個較大的數好不好?

     。ㄒ来纬霈F20xx,…)

      生:除了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外,肯定還有3這個因數,所以這個數是合數。

     。ㄒ来纬霈F3214675,…)

      生:依據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進行判斷。

      師:不管它還有幾個因數,只要再舉出一個,就足以證明它是一個合數了。

      6.判斷下列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17,1725,219,364,39。

      師:如果按照因數的個數分類,0除外的自然數可以分為幾類呢?

      (學生分類,出示如下的集合圖。)

      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舉例說一說我們生活中的質數和合數。

      做一做

      1.36塊體積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積木,可以拼成幾個不同的長方體?

      2.有一個五位數,萬位上的數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千位上的數比最小的合數多1;百位上的數是10以內最大的素數;十位上的數既是偶數,又是質數;個位上的數是最小的兩個連續質數的積。(這個數字是15726)

      3.媽媽給萌萌買了相同幾個的幾盒糖,付了40元,售貨員找給她4元錢,你知道她買了幾盒嗎?

      七課后小結

      師:通過以上這些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對質數和合數掌握的真是不錯!老師把今天所學到的知識一一展示在了黑板上,誰來說一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生: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

      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自然數可以分為質數合數還有1。

      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情境,進一步體會小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究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正確掌握已學過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小數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除數是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除得的結果有余數,補“0”繼續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情境主題圖

      開學了,班級購置了打掃衛生用具,買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買4個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計算?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并獨立計算:18.6÷6 24÷4

      計算后說一說整數除法與小數除法的異同。

      二、對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師:復習題中的.兩道問題同學們解決得非常好,如果老師把它們稍作改動,你還會不會計算呢?

      教師把情境題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嘗試,發現問題。

      請你嘗試計算這兩題,你發現了什么?

      2、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師:有余數還能不能繼續除下去?該怎么繼續除?試算18.9÷6

      3、討論交流,異中求同。

      (1)在小組內匯報自己的計算方法。

      (2)展示匯報。(可能出現第4頁中幾種不同的方法)

      (3)對比這幾種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發現,無論是轉化成整數,拆分整數與小數分別除,還是豎式的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數的末尾可以添“0”繼續除,在具體的情境中可以解釋為,18元里有6個3元,9?里有6個1角,剩余的3角可以換算成30分,30分里有6個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應用方法,歸納總結。

      豎式計算26÷4

      (1)引導學生發現,整數除以整數有余數時,可以在被除數個位后點小數點,添“0”繼續除,商的小數點一定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2)嘗試總結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買16個玩具恐龍花了12元,平均每個玩具恐龍多少元?

      2、錯題診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題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豎式計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飛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時飛行11千米,蝴蝶每小時能飛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三)情感目標:經歷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   12.6÷6=2.1(元)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上的應用價值,能利用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數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認真計算的習慣,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體會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本課件、練習題卡。

      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準備題,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遷移、類推,促進學生對新知的內化和建構。

      在合理選擇教法的同時,我還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融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來解決新課。教學中,突出“五讓”的特色:書本讓學生自學;問題讓學生提出;規律讓學生發現;疑難讓學生研討;評價讓學生參與。以上的“五讓”,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大約10分鐘)

      1、談話引入。

      2、出示情景圖。

      讓學生明確題中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用20元買3本筆記本和1支鋼筆,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計算,并說出解題的思路。

      3、回顧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運算,應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4、揭示課題。

      在實際生活中,文具的單價不僅僅是整數,還有很多小數的情況。小明今天運氣就非常的好,趕上了文具店慶周年降價促銷的活動,價格由整數變成了小數。

      由此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組織活動,探索新知。(大約16分鐘)

      1、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使學生明白:雖然,文具的單價發生了變化,但是解題思路沒有變,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如果用分步計算的要鼓勵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再列出它的綜合算式。

      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思路的一致性,括號在綜合算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對一次性用綜合算式解答的同學要加以及時的表揚。

      2、交流討論,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四個算式,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設計意圖:在這兩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先解決整數作條件的問題,再解決小數作條件的問題,然后再引導學生對所列出的整數算式和小數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從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大約10分鐘)

      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我設計了四道闖關練習題。

      第一關、我會算。

      368+32×5-88      15×(107-35+18)

      30× [480÷(24-8)]   530+12×25 ÷60

      通過練習,鞏固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第二關、我會解決。

      讓學生體會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小結,交流評價。(大約4分鐘)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人教版第十冊27~29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觀察和電腦演示,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小組合作,經歷探究長方體特征的全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各種有效活動,提高學生動手操作、有序的觀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自主構建數學知識,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建立空間觀念,形成表象。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2個(其中一個兩面是一正方形的長方體)、尺子、報告單、制作好的燈籠一個。

      教學過程:

     。ㄒ唬┱勗拰耄

      師:今天圖形王國里開演唱會,下面該誰出場了呢,讓我們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歡迎它。

      生:長方體。

      師:那長方體是不是平面圖形,(不是)那是什么圖形?(立體圖形)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W生列舉)

      看來生活中的物體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來進一步研究長方體。

      板書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ǘ┨骄俊l現

      1、初步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感受。

     。▽W生活動,小組交流,然后匯報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還有邊的角。

      師:把你手中的長方體舉起來,說一說什么地方是平平的?還有你說的邊和角都在哪?

      師小結:長方體上這種平平的面叫做長方體的面,把兩個面相交的叫做長方體的棱,把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師邊摸邊說)

      電腦演示。

      師:現在教師要考察一下你們這段知識掌握的怎么樣,注意觀察,我摸到長方體的哪個部分,你們就快速說出它人名稱,好嗎?

      師生互動。

     。ㄔO計意圖說明:這個活動環節是讓學生摸長方體,使他們對長方體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長方體的點滴認識充分激活。面對長方體的物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進入新的學習狀態。

      2、探究長方體的特征。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現在我們將要研究長方體有哪些特征。大家可以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下面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研究時可以利用桌上的材料,加上你的巧手,做出一個或兩個長方體,在做的過程上,各小組要齊心協力,然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精彩的發現?并將你們的發現填在報告單上。

      附表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

      (設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我提供了大量的制作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愿望制作長方體,讓學生調用直觀感知、生活經驗、做中觀察,做中模仿、做中探索、做中發現,做的過程將實物、表象、模型建立聯系,對特征有淺表的認識。)

      師:現在哪個小組愿意派代表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師:你想先說說面、棱、頂點,哪個部分的特征?

      生: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師:你能說說是怎么數的嗎?舉起來數一數。(上、下、前、后、左、右)

      大家對他的方法進行一下評價。數得好不好?

      師:同學們在數圖形的時候要做到有規律,這樣才能不重復不遺漏。我們大家也一起來摸一摸,數一數。

      師:你還發現有的長方體的面是正方形的。你能把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讓大家看看嗎?用手指出來哪個面是正方形?那這個長方體上有幾個面是長方形、有幾個面是正方形?

      師:你有沒有找到這樣的長方體?舉起來看看。(板書: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繼續匯報。

      生: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師:你能指一指哪兩個面是相對的?

      那你是怎樣知道這兩個相對的面面積是相等的?

      生:我是用尺子量出來的,量出這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發現相等,說明它們的面積相等

      師:長方體有幾組這樣相對的面(3組)哪三組你能上臺指出來嗎?

      學生回答,電腦演示。(板書: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

     。◣熂皶r表揚鼓勵)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仔細觀察,在同一個角度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呢?

      它的前面是個什么形狀?它的上面呢?也是一個長方形,由于觀察角度的原因,使它看上去象一個平行四邊形,它的右面也是這樣的。其實長方體一共有幾個面呢?為了讓同學們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般添加3條虛線,畫出它的透視圖。這樣就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長方體有六個面了。

      師:我們剛才研究的是面的特征,誰來繼續匯報。

      生:長方體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不相等。

      師:都不相等嗎?

      生:是4條4條相等。

      師:哪4條相等?(指名學生上臺摸一摸)

      師:這4條棱之間有什么位置關系?

      生:互相平行。

      師:他們組發現了這樣一組互相平行的4條棱長度相等,還有這樣的和這樣一組平行的4條棱相等。(師邊說邊摸)

      (電腦演示)

      師:你們認為他們小組的發現怎么樣?還有哪些也有這樣的發現,你們的發現真是太精彩,來,我們給自己一點掌聲鼓勵一下。那你們是怎么發現的呢?

      生1:用眼睛看出來的。

      生2:用尺子量出來的。

      師:有的小組是用眼睛觀察出來的`,而這個小組同學還對它進行測量,說明他們有很嚴謹的研究態度,值得我們大家去學習。再一次給他們鼓鼓掌。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腦的演示。

      師:另外,頂點有什么特點呢?

      生:有8個頂點。(電腦演示)

     。ㄔO計意圖說明:這個環節是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交流中發現特征,溝通聯系和區別,說的過程是數學名詞,數學概念結合操作體驗,通過匯報語言實現轉化的過程,把感知經驗上升為數學認識,由感悟上升為理性認識。)

      3、認識長、寬、高。

      師:每個頂點上都有幾條棱相交?

      生:每個頂點有3條棱相交。

      師:我們把相交與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這是長方體的現下面也叫底面,我們通常把底面上較長的棱中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長方體的寬,把垂直于底面上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高。

     。娔X演示)

      師:下面長們來進行一個快速搶答,注意看老師摸到的是長方體的長、寬、還是高。

     。ㄗ⒁饧m正不對的同學)(學生糾正)

      師:它也是長,因為它和長是相對的,互相平行的,屬于同一組,所以長方體有幾條長?幾條寬?幾條高呢?

     。ń粨Q位置再說一說)

      師:長方體的長、寬、高會隨關它擺放的位置不同發生改變。

     。ㄈ╈柟虘茫

      1、判斷。(題略)

      2、量一量數學書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說一說每個面長和寬是多少。

      3、做燈籠,把所需要的木條和紙的數記錄下來。

      (四)教學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對長方體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知道了長方體的基本特征。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長方體,注意留心生活,我們就會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

      板書設計:

      面棱頂點個數形狀大小關系條數長度關系個數長方體6所有的面都是長方開,特殊情況下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12相對的棱長度相等8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內容:

      課本第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第一級運算和第二級運算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無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能在學生掌握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對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總結。

      4、培養學生認真嚴格的態度。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設問:我們學過哪些計算?(學生回答后,告訴學生: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這四種運算,統稱為四則運算。)

      (2)填空回答。

      ①在一個算式里,如果只有()或者只有(),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谠谝粋算式里,如果有(),又有(),要先做()后做()。

      (3)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

      二、新授

      1、出示課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2、介紹四則運算:我們學過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統稱四則運算。

      3、教學例1.

      (1)板書例1:3.7-2.5+4.6  3.6×6÷0.9

      然后設問

     、龠@些算式里有哪些運算?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加法和減法叫做第一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級運算。

     、谶@兩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怎樣?

     、廴绻谩暗谝患夁\算”代替“加、減法”,用“第二級運算”代替“乘、除法”,運算順序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

     、茉俑爬ㄒ稽c講,這句話可以怎樣敘述?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①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完成例1的計算。

      4、教學例2.

      (1)板書例2:35.6-5×1.73,6.75+2.52÷1.2,然后設問

     、偎闶嚼锖袔准夁\算?

     、谶\算順序怎樣?

      根據學生回答,改變復習填空②的敘述,出示教材結語。

      (2)學生把沒有做完的繼續做完。(一學生板演,其余做在書上。)

      (3)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習題。

      5、小結:混合運算步驟比較多,容易發生錯誤,我們要養良好的習慣,計算時要做到:“一看、二想、三劃、四算、五查”。在沒有括號算式中,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三、鞏固練習。

      1、(1)填空。(出示,學生口答)

     、偌、減、乘、除四則運算統稱為()。

     、诩臃ê蜏p法叫做第()級運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級運算。

      ③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從()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做第()級運算,后做第()級運算;如果有兩種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里面的。

      2、課本第39頁做一做。

      四、作業。

      練習十第1、4題。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學習內容:

      課本第60—61頁內容,練習十一第1—4題。

      學習目標:

      1.我能通過學習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2.我能在正確認識單位“1”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

      學習重難點:

      我能理解單位“1”及分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正方形紙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小組內檢查獨學部分的.題目完成情況,質疑探討。

      2.自學課本第60、61頁內容。根據自學內容我發現:

     。1)分數是如何產生的?

     。2)分數的意義是什么?

     。3)什么是單位“1”?

     。4)議一議: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與什么有關系?結合你創造的分數,說一說分數表示的是什么?

      3.小組內合作交流,小組代表展示、匯報。

      4.總結升華:分數的定義是:把單位“1”( )若干份,表示這樣的( )或者( )的數叫做分數。

      5.我能行:完成課本第63頁練習十一第1—4題。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ò鍟n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種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谠谶@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③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軈R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诿糠N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廴绻占臄的枯^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 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偃绾吻蟪鲞@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②這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圩罡叩呐瑢W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苋绻@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谡l最矮?身高多少?

     、凵砀叽蠖嘣谑裁捶秶浚ê茈y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②把數據的范圍劃分成幾組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倏唇滩牡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诳唇滩牡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正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棱長的含義;

      2、掌握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

      正方體與長方體的比較。

      課前準備:

      教法學法 實踐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請大家回顧一下:長方體有哪些特征?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設疑:第4個圖形的長、寬、高相等,說明:這樣的物體叫作正方體。大家想不想研究它?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ń沂菊n題:正方體的認識)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組為單位發學具。

      2、以小組為單位研究手中的正方體。建議:用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來研究。

      3、自主探究。讓學生結合手中的實物進行探究,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自己的'發現。

      4、匯報交流

     。1)讓生結合實物說說面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讓學生說說棱有什么特點?你是怎樣驗證的?從中明確:正方體的12條棱長度都相等。

     。3)讓生說說有幾個頂點?你是怎么驗證的?

      5、提問:誰能完整地說一說正方體有什么樣的特征?

      多指名幾個同學說特征。

      6、結合直觀圖小結:正方體6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條棱,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它還有8個頂點。

      7、提問:依據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8、請同學們小組合作,運用手中的學具驗證一下我們今天學習的正方體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說一說。完成表格。

      三、觀察比較,體會異同

      1、提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有哪些不同點?

      2、讓學生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進行觀察、歸納,再同桌交流觀察的結果。

      3、匯報交流。相同點是: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

      4、根據比較結果,想一想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不同點:長方體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正方體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練習 完成P20做一做

      總結 今天這堂課我們認識了正方體,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

      正方體的認識

      6個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體圖形正方體 12條棱 (長度相等)

      8個頂點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體會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會計算小數四則混合(以兩步為主,不超過三步)

      2、利用學過的小數加、減、乘、除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3、培養學生善于探討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能夠綜合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算法,會進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理解運算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前幾天五年級同學對我們平時所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了調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級兩個班級的調查匯報情況。(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

      師:從這個調查匯報情況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五年級1班匯報信息: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級2班匯報信息: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

      師:看到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連除、乘除混合運算。

      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教師有選擇性地出示問題:一個人4周可產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學生閱讀題目后,教師提問:“要想求出一個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書籍條件?題目中是否直接給出?用什么方法計算?”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組匯報,學生可能會呈現的`方法

      一種方法:先計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產生多少垃圾。

      另一種方法:先算每周產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產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運算。

      出示問題2:一個小區周一到周五共產生生活垃圾3.5噸,周末每天產生生活垃圾1.3噸。與平時相比這個小區周末每天要多處理多少噸生活垃圾?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引導列分步算式的同學試著列出綜合算式,根據其中的數量關系,運算出結果。

      3、總結規律

      引導學生面容兩題中的三個綜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結論: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相同,整數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17頁算一算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選)10-21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3-1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優秀04-22

    五年級啊數學下冊教案02-28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經典)07-08

    (精品)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6-11

    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06

    [經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7-07

    數學五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10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精品)06-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精品电影91 | 曰本AⅤ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97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