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學美術教案匯總六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美術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民間玩具,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俑的造型與色彩。
2.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對傳統藝術的熏陶,培養學生從小熱愛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
1.《熱愛祖國優秀傳統藝術》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欄目之一。當你打開每冊教科書的首頁,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幅我國傳統藝術的精華之作。這個欄目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傳統藝術日益受到現代社會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戰,如何正確對待我國傳統藝術,如何從小培養學生熱愛本國的優秀傳統藝術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紀賦予每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的任務。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內容涉及相當廣泛,就美術領域而言,有繪畫、書法、雕塑、建筑、工藝、民間藝術等。本欄目通過擷取傳統藝術中的精品,同時符合學生不同年齡階段欣賞特點,使學生首先對這些優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視覺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國傳統藝術的種類以及特征。在教材編寫中,選用圖片的原則是在兼顧內容的前提下,強調作品的視覺沖擊力,把美術是視覺藝術的這一重要特征強化出來。在整冊教科書中,視覺的印象被相當地強化了。
2.本欄目在內容安排上,小學階段以我國工藝美術作品為主,中學階段以繪畫、雕塑、建筑為主。小學階段選取的作品有民間玩具、剪紙、泥塑、青銅動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冊選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題材多是被役使的衛士、奴仆和樂舞伎的偶人或現實生活中的畜獸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隸殉葬的模擬品,起于春秋戰國時期,在秦漢與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紙冥器而漸衰。
漢俑的雕塑特點是:長于動態刻畫,造型適度夸張,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概括,極富生活情趣,表現出稚拙、憨厚、渾樸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馬俑》、《侍女俑》、《樂舞雜技俑》、《擊鼓說唱俑》等。
《擊鼓說唱俑》是一件在四川東漢墓出土的雕塑,表現了古代說書藝人邊敲鼓邊說唱的生動神態。他左臂挽鼓,右手舉槌,似乎正說到精彩處,手舞足蹈,眉開眼笑,一副詼諧有趣的樣子。造型拙樸、渾厚,手法夸張、概括,充分顯示了古代陶塑藝人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色彩的對比
教學目標:
1、認知:學習和運用色彩的對比知識,掌握對比技巧。
2、能力:運用補色對比的特性來配置圖案完成一幅馬勺臉譜。
3、情感:感受對比色強烈跳躍的情感特征。體驗運用補色對比的手法表達自己內心的強烈情感。
教學重點:
感受色彩對比的效果,培養學生對色彩美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大膽運用色彩對比知識于創作之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英國畫家用補色對比配置的作品《尼克爾斯峽谷》。請說說你對這幅畫的色彩感受。
師:同學們,這是英國的尼克爾斯大峽谷,誰能說說它是什么顏色的呀?那么在畫家筆下會怎樣去表現呢?看 畫家運用的色彩給你什么感受?
2、多媒體演示導入色環,師:色彩的選擇是非常豐富的,但是色彩怎樣搭配才最具相互襯托的效果,使畫面艷麗醒目呢?(運用對比色)
二、講授新課
1、色彩三要素:色相,純度,明度
2、色彩對比:
A:同類色對比:
同一色相的顏色對比
如:大紅、深紅、朱紅、粉紅等
特點:色相相同,個性差異小,對比效果極弱。畫面比較柔和,不刺眼。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等
B:鄰近色對比:
在色環0---40度的顏色。
如:紅---橙橙---黃黃---綠綠---藍
藍---紫紫---紅
特點:統一,色彩富于變化、柔和、過渡自然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C:對比色對比:
在色環上0---180度的顏色對比。
如:黃--紫紅--綠藍--橙
特點:對比效果極為強烈,給人強烈的刺激,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 舉例:幻燈片,圖片------學生們的衣服,生活中的用品等 紅綠燈,警示牌,舞臺服等等。
3、對比色對比如何取得協調、搭配?
(1)利用面積的不等
。2)加中性的灰色(黑加白)
。3)加裝飾邊(金、銀、白邊)
4、欣賞圖片,尋找生活中的`對比色。
師:清潔工的衣服為什么是橘紅色的?學生一起答:醒目,突出,防止別人撞他。師引導提醒:這種色與周圍環境。學生一起說:對比強(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比較的觀察)
師:動手術的醫生為什么穿綠色的?學生議論紛紛。師:色彩對比除了前面我們說得給人們影響,強烈的互補色還可以緩解人的疲勞,因為血是紅色的,與綠色的衣服是互補色,這樣穿醫生可以更好的做手術。
分析教材畫家作品中如何運用對比色,及民間藝術品中對比色的作用。
三、藝術實踐
1、作業布置:運通色彩的對比進行《掛虎》色彩填涂。(發給學生老師準備好的掛虎黑白稿)
2、展示范作,分析如何運用對比色填涂。記得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就學過對稱方式,在這次掛虎填色的作業中,一定要將你的對比色填的對稱,這樣會讓它更具美感。
3、輔導學生完成作業。
四、展示評價
1、學生自我展示作業。(讓學生毛遂自薦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將自己認為運用對比色最好的地方說出來。)
2、小組間互相評價。(老師講教師后方的黑板劃分為4個區域,讓每組挑出6副最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粘貼,小組間走動瀏覽,每組派代表進行談論感受)
3、教師點評總結。
五、課后拓展
出示部分民間作品,引導學生回家進一步實踐,可以設計一些民間物件的形象進行填色或用對比色畫一幅畫。
二是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學校的圖書館要裝修,選擇色彩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2、兒童游樂場的大型玩具為什么顏色都比較鮮艷?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更為廣闊的生活中,讓學生明白美來自于生活,美應用于生活的道理。 板書設計
根據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分為四個部分:課題、強烈對比區域、柔和對比區域、色相環區域。
縱觀全課,我努力體現引導和探索,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學習。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理解把握和設計。
教學反思
在學習色彩畫中,除了色彩的冷暖外,認識色彩的對比,用強烈的對比色來表現生活,是小學生學習色彩畫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們喜愛用對比強烈的顏色來畫畫,有時畫的好,有時畫的不好。通過了解色彩的對比和欣賞和分析對比色,理性了解生活中色彩對比的運用效果,有利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認知色彩,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色彩對比中的美感,從而培養學生對色彩熱愛的情感,提高繪畫興趣。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版畫藝術的情感
2、了解版畫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木版畫基本知識
電教、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木版畫
二、講授新課
1、版畫是繪畫的重要品類之一。它以板為媒介,畫家運用刀和筆以及其它工具,在不同材料的板面上進行刻畫,通過印刷可復印多份原作。后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形式,即現代涵義的版畫創作。
2、版畫作品精煉、獨物,易于保存和收藏、傳播,深受人們喜愛。
3、版畫創作極為重視工具和材料的處理,不同板材、技法的處理,創作出的版畫風格也各有不同。
4、版畫的種類
。1)木刻版畫
(2)銅版畫、石版畫
。3)紙版畫
5、木版畫
。1)木版畫知識
木版畫俗稱木刻,源于我國古代。雕版印刷書籍中的插圖,是版畫家族中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支。
木版畫,刀法剛勁有力,黑白相間的節奏,使作品極有力度。
(2)木版畫作品欣賞
A《風景》水印套色木刻
B《痛苦的呼號》黑白木刻
C《祖孫倆》黑白木刻
注意它們的黑白灰和點線面的分布和處理。
。3)學生制作
在較軟的木板上進行版畫作業。
教師指導
(4)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時間:1課時
課業類型:工藝制作
教學目標:
。薄⑼ㄟ^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雕塑中的浮雕,紙浮雕,并運用畫、剪、刻、折的方法制作紙浮雕大鯉魚。
。、提高學生手工制作技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創造、表現、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紙浮雕大鯉魚的制作。
教學難點:設計制作出其它造型。
學生用具:剪刀、水彩毛。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穩定學生情緒
導入:(板書:浮雕)哪位同學能告訴我什么是浮雕?
。ㄉ海┠阒朗裁词堑袼軉?(...)雕塑一般分為兩種圓雕和浮雕。圓雕不但有高度、寬度、而且還有深度,是立體的,而 浮雕是在平面材料上凸起的半立體造型。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人物造型就是建國以后重要的浮雕作品。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用紙來做浮雕畫。這就是19課紙浮雕大鯉魚。(板書:19......)
新授:
。、示范:怎樣使大鯉魚在平面的紙上凸起呢?請同學們看(邊講邊示范)
首先在紙的背面畫出鯉魚的樣子。 再沿實線剪下來。然后用刀子刻鯉魚身上的鱗。最后沿虛線折起來,先折身體再折細部。好了,學樣就做成了一條浮雕鯉魚。
。、總結步驟:剛才老師做的時候,大家看的很認真。哪位同學能說說剛才是按什么順序做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ò鍟寒、剪、刻、折)
學生作業:下面就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每人做一條紙浮雕大鯉魚,然后集中在這里,(貼在魚群背景圖上)組成魚群圖。
師輔導:(雙邊活動)
。、可商量,可幾人一起做。
2、可以給魚染上漂亮的`顏色。
3、可以設計其它造型(龜、石、水草等)
課堂小結:(學生自評)(教師引導)(共同欣賞)
同學們說的很好,希望你們能用這節所學的方法,發揮你的想象力,創作出更多更美的浮雕造型。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和區別對稱、不對稱(隨意)紋樣;學會對折一次剪紙的方法,剪出角花紋樣;培養學生手腦協調的能力和簡約、概括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對稱(對折后剪)與不對稱(隨意)剪的認識和剪貼方法步驟。
。2)角花的設計制作的步驟、方法
2、難點:
紋樣的簡約、概括、變化、虛實得當。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開頭敘說,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于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剪。顧名思義,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幾張(一般不超過8張剪紙粘貼起來,最后再用鋒利的剪刀對圖案進行加工。刀剪則是先把紙張折成數疊,放在由灰和動物脂肪組成的松軟的混和體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劃。剪紙藝人一般是豎直握刀,根據一定的模型將紙加工成所要的圖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個優勢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個剪紙圖案。(板書課題)
二、插入新知。
教師傳授角花的折紙方法。
。1)指導學生看書自學,教師提問:制作單個、兩個、四個相同的.角花分別怎樣折紙?
1、制作一個角花:
2、制作兩個角花:
3、制作四個角花:
。2)學習設計描繪花紋。
(3)剪制紋樣。
請看老師剪。(教師示范剪)
是不是很難?你們自己剪剪看。學生試剪,教師觀察,發現問題提請大家注意。針對學生在剪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邊講邊示范分解步驟:
。4)、貼。在考慮好構圖大小布局的基礎上開始粘貼。角花最好貼在有色底紋紙上。鼓勵同學們套色剪貼。
三、補充觀摩。
上教師將收集的圖案給學生看,稍加特色說明,引發學生的創作愿望。
四、課后作業
布置學生剪出大小形式各異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學可讓其粘貼在底紙上,提請注意底紙要盡可能把角花襯托明顯。教師巡行指點,并不斷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揚。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有詩意的畫面。
教學重點
運用富有創意的應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畫面。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準備
師備表現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圖片及國畫大師的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
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中國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后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2、發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請一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3、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揚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4、課后拓展:鼓勵學生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課后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教案01-07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6
(經典)小學美術教案10-08
小學美術教案[經典]06-07
小學美術教案【精選】05-29
小學美術教案06-14
小學美術的教案07-22
小學美術教案06-12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
(精選)小學美術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