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
教學重點: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
教學難點: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教學準備:課件、錄音機等。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活動
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點出課題,激發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叭~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交流課前搜集情況
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
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
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現代話演,然后啟發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
探究作業
1、把《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考考他們。
2、給葉公寫信,告訴他如何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
3、繼續收集與龍有關的資料,辦一次“我所知道的龍”手抄報。
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受,重視情感體驗。
2、運用合作討論式教學解決學生理解難點。
3、重視朗讀體驗,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加深感染。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感受
1、自己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2、誰愿意自告奮勇站起來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就說什么?可一句話,也可以幾句話。
二、再讀質疑
1、拿起筆來默讀課文,看看有沒有自己不理解或有問題的地萬,請在書上做上記號。
①人被凍死是很痛苦的,為什么軍需處長死的時候這樣鎮定、安詳?
②課文中兩次寫到將軍"愣",分別是什么意思?
、圮娦杼庨L的身體怎么會成為"豐碑"?
、軐④姙槭裁辞f嚴地向這位軍需處長敬禮?
⑤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2、全班交流自己的問題。
三、合作討論問題
1、方法:自由組合,幾人一組討論剛才提出的自己感興趣的1一2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重點學習討論
、迦藘鏊罆r是十分痛苦的`,為什么軍需處長被凍死時那樣"鎮定、安詳"?
1、出示第7小節,指名朗讀。
2、討論:為什么他死得這樣安詳、鎮定呢?
3、想象一下他犧牲前的所做、所想(為什么坐下來,為什么吸煙,為什么左手向前伸?)
4、這是一位怎樣的軍需處長?
、婢毩曈懈星榈乩首x。
二、重點朗讀9一13小節。
1、自己有感情地朗讀。
2、自告奮勇展示。
3、教師點撥、指導。
三、升華情感
1、為什么被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豐碑"?
2、為什么勝利一定屬于這樣的隊伍呢?
3、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豐碑一尊塑像——→一座豐碑
五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辨析“卜”、“瞥”、“藉”等字的讀音、字形,重點理解并積累“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詞語。
2、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天窗的神奇以及給孩子帶來的慰藉,通過質疑、解答,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3、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根據“說寫雙通道”的練習,開展說話訓練。背誦課文第7節。
4、理解作者對天窗的喜愛之情,感受想象的樂趣。
教學重點:
從“天窗是什么樣的”和“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兩個方面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無”中看出“有”,“虛”中看出“實”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的作用。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和聯想,進行說話訓練。
教學準備:
老師
課件
學生
1、讀課文,自學下列詞語:“慰藉”、“掃蕩”、“神奇”、“真切”等
2、依據“閱讀新體驗”要求預習課文
3、查找資料:認識作家——茅盾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演示:天窗
(1)啟發學生思考:“天窗”的特別之處
(2)出示:于是鄉下人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齊聲讀
2、在許多年前的中國農村,這樣的窗戶隨處可見。給在那里的活潑好想孩子帶去了不一般的生活。一位作家也對它留下深刻印象,寫下了文章《天窗》。板書課題
說明
通過圖片引入加深學生對天窗的感性認識,使思考更直接,直奔主題,為感知環節的學習做好準備。
二、整體感知,概括課文內容
過渡:天窗為什么要開在屋頂上呢?這樣一扇簡陋的天窗對孩子們意味著什么,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作家寫下這篇文章呢?
(一)自讀課文思考
天窗是什么樣的?
天窗在什么情況下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1、交流問題一,出示課文1-3節
(1)師引讀:鄉下的房子只有——碰到大風大雨,或者北風呼呼叫的冬天——于是——
(2)出示句子,再讀:鄉下人為了采光在屋面開一個小方洞,裝一塊玻璃,叫做天窗。 板書:一個小方洞
2、交流問題二,學習詞語“慰藉”
出示句子: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1)“藉”的讀音、字形(與“籍”區分),“慰藉”的意思
課文中“慰藉”指的是?
板書:慰藉
(2)理解:“這時候”是什么時候?
(3)讀句子
(二)從課文的這兩個方面,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說明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是課后的一個練習要求,此環節幫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即“天窗的樣子”“天窗是孩子們下雨天,晚上不想睡時的慰藉”。這樣的指導才有層次,學生的概括才會有條理,使老師的指導體現過程。
三、結合朗讀,學習感受
(一)文中兩次提到“天窗是孩子們惟一的慰藉”,請你默讀第四節,用因為……所以……說說夏天陣雨時,為什么天窗是孩子們的慰藉?
1、出示比喻句:“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讀一讀
討論:這句話是怎么寫的?寫出了什么?(用比喻的手法,把屋子比作地洞,寫出了關閉木板窗后,屋子一片漆黑,四周嚴嚴實實的情景。)
想象一下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沮喪、孤寂、無奈)
朗讀指導,體會當時的情景。
小結:屋子四周嚴嚴實實的,活潑好動的孩子只有通過天窗看世界,因此天窗成了孩子們的慰藉。
2、學習第五小節
這時,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慰藉?(小組合作學習,出示要求)
(1)出示比喻句:透過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瞥。
體會“卜落卜落” (聲音輕巧) 閃電“帶子似的、一瞥”(動作快捷、
利落)在作者的眼里雨點是可愛的,會跳躍,閃電像頑皮的孩子似的看了一眼就逃走了,天窗外面多么有趣啊!
指名讀
(2)出示句子:你想象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烈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這么十倍百倍。
在孩子們的想象中,這些風雨雷電的威力比他們真實看到的要大十倍百
倍,我們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猛烈的風雨雷電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風聲、雨聲和雷聲。出示課件
理解:掃蕩
(3)指導讀第五節(指名讀——師范讀——男女同學對讀)
小結:天窗很小,看到的外面世界也極有限,但小小的天窗給孩子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從看到下雨想象到風聲、雷電之聲。通過想象忘卻了內心的郁悶與無奈,得到了樂趣,得到安慰。
板書:看到 想象到
(二)而當夜晚來臨的時候,對于那些被家長逼著上床去休息的孩子們來說,透過這扇小小的天窗,又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呢?
1、學習第六、七小節
晚上,透過天窗我們總覺得離夜空好近,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又會帶給我們什么呢?讓我們讀讀作者當時的感受。
指名讀課文的第六、七節
作者透過天窗,看到的是一顆星,想象到的是無數閃閃爍爍可愛的星;
看到的是一朵云,想象到的是無數奇幻的云彩;看到的是一條黑影,想象到的是蝙蝠、夜鶯、貓頭鷹。
學習句中寫作方法——排比、想象
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富有變化的,他們將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
縱即逝的黑影組成一體,構成了一個美麗、神奇的夜的世界。讀讀課文,試著把下面這段話說具體。
滿天的繁星就像 ,又像 ,還像 。
奇幻的云彩好似 的山 , 的馬, 的巨人 ,
的 。
齊讀:這該是多么美麗的一幅夜景啊!
引讀,讀出氣勢:偶爾那小玻璃上面掠過的一條黑影,孩子們就想象到
這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傊
2、小結:這美麗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都是從天窗獲得的。孩子們從天窗里得到的安慰,就是想象所帶來的無窮的,也是的樂趣。
3、指導學生背誦第7節
說明
第5、7節的教學設計運用媒體促讀,句式訓練,想象說話等多種手段突破教學難點——體會學習比喻、排比修辭方法的作用,并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老師以讀代講,學生有感而發,達到訓練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引導質疑,認識作者
(一)學習第八節,體會“神奇”
出示句子:啊唷唷!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會使你看見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1、怪不得作者感嘆——指導讀句,注意三個感嘆號!(指名讀,男女生讀)
2、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神奇”體現在哪兒?
板書:神奇
(二)引讀第九節,質疑
1、引讀:發明這“天窗”的大人們,是應當——感謝的。因為——
2、學生質疑:為什么說活潑會想的孩子會知道怎樣從“無”中看出“有”,從“虛”中看出“實”,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廣闊,更復雜,更實在?(出示最后一句話。)
3、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無奈的時候,什么是你的慰藉?把閱讀和生活結合起來
4、學生自讀第4——7節討論,交流
、俪鍪揪渥樱核鼤鼓憧匆娏巳舨皇怯辛怂,你就永遠不會聯想到的種種事情!
②解疑:“有”和“實”是指想象出的事物。文中孩子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又可以自由聯想,自由組合,所以會更真切、廣闊、復雜、實在。
理解:真切
5.總結:第八節中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機會,我們要抓住這些機會,積極動腦,展開想象。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三)認識作家茅盾,出示資料
說明
對第9節的理解,是全文的難點,引導學生質疑反而會使學習水到渠成。在討論釋疑時,學生可以通過對課文的回顧來再次體味作者寫文的真意所在——要學著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進而創造美好的生活。在學完課文后,再來介紹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學生對作者的敬仰才會更真切,對文章的理解也更透徹。
五、學習方法,布置作業
1、思考: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小結:通過仔細的觀察從聲音、數量、形狀、顏色等多方面展開的合理想象。
2、“說寫雙通道”練習指導。(根據以上“小結”引導思路。)
3、作業:乘汽車或火車時,仔細看看窗外的世界,說說你看到什么,又想到些什么。可以用上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把它寫具體。
說明
本文的修辭是一大特點,特別是有關想象的描寫。但學生會將多角度的合理想象與胡思亂想混為一談,結尾時有章法的提煉是很有必要的。
五年級語文教案4
教 學目 標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品味,了解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欣賞并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
教 時 第2教時 授課時間 月 日 上 午
課前準備 執筆人 林中坤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帶著你們到三亞觀賞那富有詩意,美妙絕倫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讀第二段
過渡:在三亞看落日怎么有詩意?三亞是個怎樣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亞風光)自由讀這一段圖文結合,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2、集體交流。(三亞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很美;作者非常喜愛三亞的熱
帶風情。)(板書:熱帶風情)
。1)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三亞很美?在有關語句上作記號。交流:
、佟八{透了”“碧玉般”“玉屑銀末般”“金燦燦”等詞語寫出了海、椰子樹、細沙的色彩美和形態美。②“挺拔俊秀”等詞語突出了椰子樹的姿態美。③“低翔”和“搖曳”等寫出了白鷗、椰子樹的動態美。
。2)結合課文對白鷗、椰子樹和細沙的描寫,展開對三亞神奇而又
瑰麗畫面的想象。
(3)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的喜愛之情?(如:“濃濃”、“金燦燦”“軟 軟”等疊詞的運用!罢骸薄吧Α睌M人手法的運用!罢孀屓藫摹薄罢l都想”等心理描寫。
。4)指導朗讀,讀出喜愛之情。
三、精讀第三段
過渡:三亞的風采神奇而又瑰麗,在這樣的地方觀落日,的確“真有詩意”,
下面我們和作者一起欣賞夕陽滑落的美景。
1、自由讀第3、4自然段。體會太陽滑落前與滑落時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陽比作什么?(板書:像孩童)
投影: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
研讀:a 、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紅撲撲、抖落、濺出)
b、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鮮明生動,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C、想象夕陽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觀。d、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
。2)研讀第4自然段,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矐以诤Ec天的邊緣——在海面蹦跳——輕快入水〕
①投影: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夕陽也漸漸地收斂了光,變得溫和起來,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與天的邊緣。
學法:a、輕讀這一組句子,比較哪種寫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說。(板書:像燈籠)C、指導朗讀第2句。
四、小結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題 2、三亞落日 教時數 3
五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準確地運用詞語,體會字里行間的情感,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
4、了解黃河的變遷,激發學生對母親和的熱愛之情,增強學生對母親河的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文章中對黃河源頭水的描寫是重點,不僅要讓學生仔細閱讀這些句子,同時知道作者是怎樣具體寫的,并用心體會作者是如何通過描寫來抒發強烈感情的。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一句話的理解則是文章的難點,,要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教學過程:
一、師談話導入
黃河是中國文化的搖籃,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母親河,它積淀了豐厚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出示黃河圖片,播放《黃河大合唱》片斷),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說說嗎?(一句話或一個詞均可)
二、出示語段,自由讀
語段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黃河的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分別指名讀)
師述:的確,說到黃河,我們腦海中浮現的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滔天波浪,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磅礴氣勢,是“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的雄壯風采。那么,黃河之水真的是從天上來的嗎?黃河的源頭又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三、學習3、4自然段
1、快速瀏覽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直接描寫黃河源頭的水?
2、自由讀3、4自然段,思考:作者眼中的黃河源有什么特點?(摘取文中語句或自己概括)
3、出示語句“啊,令人向往的黃河源竟是這樣有趣!
A、黃河源的有趣是作者意料之中的嗎?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B、出示填空,練習說話。
原以為令人向往的黃河源________,沒想到竟是這般_______。
C、黃河源究竟是怎樣有趣呢?再讀第三段,畫出哪些語句讓你覺得有趣?
步驟:讀句子——體會——帶著體會再讀。
方法:抓住關鍵詞“竟”、“不禁”、“跳”等詞和兩個比喻句體會。
問題延伸:為什么一塊石頭竟成了萬里黃河“第一橋”?
師述:多么不可思議呀,萬里黃河的第一橋居然在我手中誕生了。這種“趣”到哪里還能找得到?或許只有這黃河源頭了。
D、再讀此句。此時此刻,你是帶著什么感情來讀這句話的?(喜愛)
E、師小結。(略)
4、令人向往的黃河源僅僅讓人感到有趣嗎?
5、默讀第四段,看看哪些語句最吸引你的眼球,趕緊勾畫下來。
預設答案:
①云霧繚繞(師舉例)
、谙裾渲橐粯
③閃閃發光
、鼙叹G
、搋r艷
⑦各種各樣
、嗥婊ó惒
6、出示圖片,指名讀第四段。
7、你能用一個詞說說此時的感受嗎?(不虛此行、百聞不如一見、流連忘返、回味無窮、應接不暇、美不勝收等)
四、學習5自然段
1、此時此刻,作者又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指名讀第5自然段第一句)
2、指導朗讀。
師:看著那一股股涓涓細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頭,我不禁贊嘆———
生:“啊!……”
師:欣賞著那許多的奇花異草,我不禁驚訝———
生:“啊!……”
師:貼近那珍珠似的泉水,我不禁懷疑———
生:“啊!……”
3、作者此時的感受,除了喜愛,更有什么情感?(驚嘆、贊美與熱愛)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這句話。
4、師述:是的,這就是黃河的源頭,假如你現在就在黃河源頭,你最想做什么呢?
5、“這是多么值得紀念呀!”作者要紀念些什么呢?(生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6、教師小結:是啊,值得紀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這黃河的奇景會成為真實的永恒。讓我們帶著這種美好的情感來讀吧!(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五、學習第6自然段
1、師述:黃河從遠古走來,它孕育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黃河向未來奔去,它召喚著炎黃子孫,繼往開來。
2、指名讀第6自然段,同時播放視頻。
3、從一個、多個到全班的形式練讀,讀出黃河奔流的氣勢。
4、從涓涓細流到奔騰入海,你能聯想到什么呢?(生回答)
5、師補充以下資料。
黃河——我們的母親河,以其甘甜的乳汁哺育著中華民族,傳承著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孕育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精神。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黃河記載著中華民族所經歷的一切一切。黃河見證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些帝王統領著中華民族把古代黃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矚目的輝煌頂峰。黃河見證了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的發明創造和科學成就,不僅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全人類的進步。黃河見證了唐詩、宋詞、元曲這些黃河文明中閃閃發光的瑰寶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黃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象長流不息的滔滔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
六、總結談話
1、師:從涓涓細流到奔騰入海,這一匯聚的過程不正象征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嗎?難怪作者對黃河源如此向往,(指板書)因為它不僅——有趣、美麗,而且是我們炎黃子孫母親河的——發源地,更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象征。然而,如今的黃河卻傷痕累累,它不僅多處污染、斷流,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干涸。同學們,看看黃河美麗的源頭,你們有什么想法?(發起保護母親河的倡議)如果我們連黃河的源頭都失去的話,那我們最后一點水會是什么?(自己的眼淚)
2、齊讀課文最后一段,讓我們用真摯的朗讀來表達對黃河源的一片深情吧!
板書設計:
11黃河源
有趣喜愛
美麗熱愛
匯成(強大凝聚力)驕傲、自豪
五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知識與能力:
1、感受高爾基平易近人,關心青少年的優良品質。
2、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3、培養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入手,以讀體會課文思想感情。
2、能抓住重點句段反復朗讀,品讀重點詞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高爾基平易近人,關心青少年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感受高爾基平易近人,關心青少年的優良品質
2、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3、培養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掛圖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弄清“意外”包含哪些方面
4、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受高爾基平易近人,關心青少年的品質
2、繼續培養愛讀書,讀好書的興趣,逐步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意外的事情,你們有嗎?學生交流
今天咱們要和一起去經歷她小時候的一次意外。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小組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指名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2—1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12自然段
2.讀后自主,思考:文中哪些事情讓作者意外?
、倌吧酥鲃哟钤挘龅结斪雍笕圆环艞。
師: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這個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讓我們揣摩一下高爾基當時的.內心。為什么他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FFKJ、Net要主動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釘子后仍然不停地追問呢?
啟發學生結合作者看書的急切心情和劇院這個特殊的場所來思考。體會高爾基對青少年的關心。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不同的情感。
、谠谧髡叽舐暱蘖似饋淼臅r候,陌生人安慰“我”。
指導學生把描寫高爾基的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分別畫下來,認真讀一讀,說說從這些詞句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從剛才大家的交流中,我們知道高爾基體察作者的內心感受,適時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傷,他對青少年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讓人對他不由得產生崇敬之情。
指導學生感情朗讀第10自然段。
③“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
扣住“微笑”一詞,引導學生討論:從高爾基的話語中,可以看出這是對作者在劇院中讀書的批評。既然是批評,為什么還要帶著微笑說?從“一同欣賞”這個詞你讀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感悟高爾基劉·作者真誠的幫助和平等友好的態度。
3、指導感情朗讀。
四、作業
抄寫生字新詞。
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4、初步感知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法。嘗試從生活中選擇事例,并結合事例說說禮貌待人的好處。
課前準備:
收集關于禮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漫談禮貌。
1、板書“禮貌”,談談你對“禮貌”的認識。
(板書過程中相機指導“貌”的書寫)
2、大家談了對禮貌的看法,我們課本上也“談”了,(板書:談)讓我們一起來看談了什么,怎么談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讀讀生字表上的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它讀流利。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的通順、流利。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為我們講了哪幾個故事,讀完后,再想想,關于“禮貌”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4、讀課文新詞、難句。
咳嗽糾紛態度粗暴出言不遜彬彬有禮
安慰師傅減少矛盾思想情操文化修養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5、點名檢查自讀情況,師生評點,隨機糾正讀錯的字音,指導讀通重點句子,讀好人物對話。
三、書寫生字。
1、學生自讀生字,說說哪些字不易寫好,哪些地方書寫時應注意。
2、范寫重點生字,邊寫邊講述注意點。
3、學生描紅、臨寫。
四、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句,溫習鞏固。
1、聽寫詞語。
彬彬有禮岳飛暖人心“冒失鬼”討人嫌
避免糾紛減少矛盾安慰師傅
2、師巡回了解學生聽寫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重點字詞的點撥、反饋。
(如:慰、嫌的書寫指導以及“師傅”和“師父”的.書寫區別)
二、自讀課文,整體入手。
(看看課文圍繞著“禮貌”講了哪幾個故事?)
三、精讀故事,領悟禮貌。
(一)精讀感悟故事一。
1、整體讀。
(課文用三個小故事來進一步說明講禮貌的好處。我們先來讀讀《說岳全傳》中的一個故事。)
2、知故事:指導對話朗讀,理解重點詞句。
(1)抓“吼”指導朗讀牛皋的話。
(2)評價:眼前看見了怎樣的牛皋?這時候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
(3)引讀:所以老人—
(4)同法讀評岳飛的言行。
3、明道理。
(1)通過岳飛和牛皋的不同表現,聯系我校校本課程《弟子規》進
行誦讀。(這正如《弟子規》所說的:)
(2)古人有訓,大家也感受到了。這正如俗語所說:“禮到人心暖,
無禮討人嫌”(相機理解“俗語”)
4、小結課文用事例來說理的表達方式。
(先講故事,后說道理。)
(二)舉一反三,讀悟故事二、故事三。
(我們繼續往下讀,看看下面的兩個故事講了怎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1、精讀感悟故事二。
(1)整體讀。
(2)知故事:
重點指導朗讀、評價小朋友道歉的話“對不起,把您的裙子弄臟了!(象不象小朋友的道歉?)
(3)明道理:
小朋友用他的行動和語言取得了女青年的原諒,這是因為小朋
友做到了—(禮貌待人)。引讀:因為禮貌待人所以、、、、、、;所以說禮貌待人可以、、、、、、。
2、精讀感悟故事三。
(1)整體讀。
(2)知故事:重點指導朗讀、評價總理安慰朱師傅的話。感受總理
語言的文雅、和氣、寬容。
(3)明道理。
(4)質疑解疑。結合生活例子理解“思想情操、文化修養”。
3、總結感受說理性文章的表達方式。
(先講故事,后說道理。)
四、回歸中心,明白道理。
(三個小故事,我們都學完了。它們都是講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三個小故事綜合起來說明了什么道理?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齊讀第一、五自然段。
2、交流中心句: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板書:禮貌待人優良傳統)為了說明這個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訓:(齊讀)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聯系上下文理解古訓的意思。
4、理解禮貌待人的作用。(板書:和諧美好)
5、依據板書,背誦第一、五自然段,把道理記在腦子里。
五、師生互動,交流“禮貌”。
(古今中外流傳著許多關于禮貌的名言、古訓、俗語、格言,讓我們一起來交流大家收集到的名言、古訓、俗語、格言。還可以用一兩句話說說你對禮貌的感受。)
1、學生生交流古今中外關于禮貌的古訓、名言、俗語、格言或自己的感受。
2、教師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古訓、名言等。
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作者:松蘇內吉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作者: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作者:孟德斯鳩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作者:岡察爾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赫爾岑)
六、讀寫結合,活學活用。
寫一個與課文禮貌故事結構相似,關于禮貌待人一個禮貌小故事,一個禮貌小道理的小練筆。
五年級語文教案8
一、說教材
《快樂王子》是鄂教版五年級語文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感受人物的心靈美”為主題展開。
《快樂王子》是一篇童話故事,文章主要借助王子的眼睛展現了人民的苦難生活。他有著一顆悲憫的心,他不忍心看著裁縫的兒子遭受疾病的煎熬;他憐惜有為的年輕人;他擔心窮苦孩子的命運……于是,快樂王子求小燕子,讓小燕子幫他把紅寶石、兩顆藍寶石眼睛以及身上的金片送給城市里的窮苦民眾。最后小燕子在寒冷的冬天,精疲力竭,死在王子的腳下,王子的心也隨著小燕子的死裂開了。市長命令人把快樂王子的雕像拆掉,而上帝卻認為快樂王子的心和小燕子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派天使把他們的心送到天堂里。故事贊揚了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的真誠和善良,揭示了善良之心才使世界上最珍貴的道理。本文線索清楚,情節曲折,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以小燕子送寶石、金片為線索,展開生動而曲折的描寫。另外,課文中對比鮮明,突出主旨。一是小燕子態度的前后對比,二是市長和上帝對快樂王子態度的對比。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12個生字;
2、默讀課文,復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和表達方法,感悟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良之心,體會作者內心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理解這個城市的丑惡和窮苦,感受王子的不快樂。
教學難點:從王子幫助窮苦人的過程中,感受王子的真誠和善良。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在教授本課時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形式,以導學案為載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學法上,我堅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獨學、對學、群學等方式進行自學、討論、角色體驗和勾畫圈點等方法,來體會文本語言文字背后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按以下環節展開。
(一)第一課時的自學環節(課前預習)
高年段的孩子們有一定的自學基礎,生字詞、多音字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課前預習環節通過自學來完成。所以,導學案的這部分內容由孩子獨立自學完成,在第一課時我們只是進行一個預習檢測加以鞏固。(這樣的設計,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又節約了課堂教學的時間。)
(二)第一課時的獨學環節
默讀課文1——4自然段,邊讀邊劃邊想:你從哪些句子讀到了王子的不快樂,劃出相關語句,圈出重點詞語;用“因為……所以”說一說王子不快樂的原因。帶著自己的感悟朗讀這幾個自然段,讀出王子的不快樂。(獨學要求中實際上是給孩子具體的學法指導,用標注法來學習課文,更能提高孩子們抓住詞句來學習課文的能力。)
(三)第一課時的群學環節
小組討論:王子看到了這個城市的哪些丑惡和窮苦,忍不住要哭?方法提示:1、默讀課文5——19自然段,用橫線劃出相關句子;2、圈出關鍵詞語;3、抓住關鍵詞句互相說說自己的體會。討論完了,小組匯報群學情況,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里也是給了孩子具體的學法指導,同時還給予孩子們合作交流的展示平臺。)
第二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 配樂朗讀,回憶窮苦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孩子們知道了快樂王子其實并不快樂,他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自己看到了這座城市太多的丑惡與窮苦。課件出示王子所看到的窮苦現狀幾個片段的組合,分別讓孩子們配樂朗讀,在讀中悟情。(任何一種語文能力的得來,都離不開讀。讀,其本身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方法——學習語文的根本方法。因此,在此處很有必要加強讀的練習。這個環節的設計,實際上是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好鋪墊和準備。)
二、 對學環節,角色體驗
這個環節是在孩子們掌握了王子多次請求小燕子幫忙后,引導學習對子進行角色體驗,即學習對子一人扮快樂王子一人扮小燕子,根據故事的發展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對話練習,對話內容可以是文中的語言,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己組織語言。通過這樣的.對話練習,王子的真誠和善良自然而然地就根植于孩子們的心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痹谡n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和“文本”對話,實現閱讀的個性化理解,在這個環節中得以很好的體現。通過創設情境,讓孩子們進行對話練習,更能讓孩子們加深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
三、 群學環節,質疑探究
在老師范讀了小燕子和王子死去的片段后,拋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了幫助那些苦難的人們,王子和他最忠實的朋友小燕子竭盡所能,最終連自己的生命都失去了。此時,我有一個疑惑,我們的課題不應該取名為“快樂王子”,不如叫“悲傷王子”更好。你們覺得呢?拋出這個問題后,我設計了一個群學的環節,讓孩子們在小組內圍繞文章題目叫“快樂王子”好還是叫“悲傷王子”好展開討論。當然我給出的學習方法提示是,找找文中描寫那些窮苦人得到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的幫助以后發生變化的語句,劃出語句,圈出重點詞語,結合重點詞句來體會。小組討論匯報后,我把孩子們找到的句子組合起來,課件出示,啟發引導孩子們體會到快樂王子能夠犧牲自己給別人帶來快樂,所以叫“快樂王子”更好。(這個環節的設計其實是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體現。)
四、對比閱讀,品析明理
這個環節是引導孩子們在品讀22——24自然段時進行對比閱讀,引導學生理解市長和上帝對快樂王子的不同看法,從中體會到快樂王子的美麗之處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心靈。這部分教學,我事先出示三個思考題——一是“這個城里兩件最珍貴的東西”是指什么?二是“為什么說這兩件東西是最珍貴的?”三是“市長和上帝對快樂王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內群學、交流、匯報來一一解決。(古人云:“不憤不起,不悱不發”,這一教學環節完全是讓孩子們自讀自悟,來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價值。)
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3個生詞“矢”、“鏃”、“炙”的意思,掌握4個多音字“為”、“中”、“創”、“將”的讀音。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現代文的不同。
3、讀懂古文內容,感受關羽的硬漢形象和英雄氣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2、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出示課題
1、從題目了解人物和事件。
2、簡介《志》。出示:《三國志》是一部史書。晉代陳壽編寫,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事件。
3、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文,讀準字音,整體感知
1、初讀古文,學習生字:矢、鏃、炙出示:矢、鏃、炙”
。1)開火車讀,指導讀音。
。2)第二組開火車讀,交流評價。
。3)理解字形、意思
。ò鍟菏钙膊荒艹鲱^)理解意思:箭
。ò鍟烘椊鹱峙裕├斫庖馑迹杭^
。ò鍟褐耍└鶕爸恕钡淖中危斫庾至x。
2、學習多音字:為、中、創、將出示:為流失所中、后創雖愈、破臂作創、時適請諸將飲食相對
。1)結合注釋,交流“為”、“中”、“創”、“將”的讀音。
為流失所中:第二聲,它解釋為“被”。
后創雖愈、破臂作創:意思是“傷口”,讀第一聲
理解“破臂作創”的意思。(破開手臂,形成一個傷口)
時適請諸將飲食相對:第四聲,它解釋為“將領”。
(2)齊讀古文,注意讀準字音。
3、三讀古文,注意讀好句中的停頓。
。1)師范讀。
。2)標好停頓,組成四人小組,一人讀一句。
說明:語言教學著重于讀,文言文教學更基于此。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嘗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要反復讀,多讀,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本節課為了幫助學生讀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教師范讀、領讀,學生齊讀、個別讀等,且每一次讀的要求各不相同。第一次讀要求學生讀準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學生不僅讀準生字的音,還要學會借助譯文、工具書將多音字讀正確。第三次在老師的范讀下,指導學生讀準停頓,讀出節奏。通過反復誦讀不僅幫助學生將古文讀正確,讀流利,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同時還有助于學生積累詞匯、句式,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古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古文,讀出感情,加深感悟
學習前兩句,了解原因
1、學習第一、第二句,交流關羽刮骨療毒的原因。
出示:羽嘗為流矢(shǐ)所中,貫其左臂,后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zú)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2、理解“嘗”的含義。(“嘗”泛紅)注意古今字義不同之處。
3、理解“貫”字含義。(板書:貫其左臂,指導“貫”字書寫筆順)
4、讀醫生的話,從中感受關羽傷勢嚴重。(板書:矢鏃有毒,毒入于骨)
5、指導朗讀“醫生的話”。
。1)交流體會醫生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的語氣。
。2)理解句中語氣詞“耳”的意思。(“耳”字泛紅)注意古今字義不同之處。
。3)齊讀描寫關羽刮骨療毒原因的兩句話,感受傷勢嚴重。
學習后兩句,了解表現
1、學習第三、第四句,交流關羽刮骨療毒時的表現。出示: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zhì)引酒,言笑自若。
(1)學習第一句,體會關羽舉動(果斷,毫不猶豫)。(板書:令醫劈之)
。1)理解“之”字含義。(那條曾經為流矢所中的左臂。“之”泛紅)
。2)理解“適”字含義。(恰好,“適”泛紅)
(3)結合注釋,理解“飲食相對”。(句中詞序的顛倒,)(“飲食相對”泛紅)出示:飲食相對:一起圍坐著喝酒吃飯
。4)交流當醫生為關羽療毒時,關羽怎么做?(板書:割炙飲酒,言笑自若)
。5)學習“引”字。(“引”泛紅,在這里“引”的意思應該是“取、拿”。)
(6)齊讀描寫關羽療毒的`,感受到關羽英雄氣概。
2、交流體會關羽的形象。(了不起、英雄氣概、大丈夫、像個男子漢……)小結:當醫生告之關羽只有刮骨才能去毒時,羽便伸臂——令醫劈之,當醫生為他破臂作創時,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當醫生為他刮骨療毒時,羽還是——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當臂血流離,盈于盤器時,羽仍然——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真是(了不起、英雄氣概、大丈夫、像個男子漢……)
3、再讀古文,注意讀出感情。
4、:推薦小說《三國演義》。出示:關羽部分英雄。
說明:在理解古文的過程中,雖然學生還是初學古文,但是在理解關鍵字詞的時候,盡量字字落實,不能含糊帶過。指導學生對照譯文注釋自主學習,并努力讓他們把到的知識展示出來,盡量讓學生多思考、多發表看法,與此同時,教師要進行作適時點撥,隨機滲透一些文言常識及學習文言的一般方法。
四、小結全文
今天我們又讀懂了一篇古文,《關羽刮骨療毒》這篇古文選自晉代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全文內容簡短,語言精練,僅僅85個字卻將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寫得也很傳神,仿佛讓我們看見了那位充滿英雄氣概的蜀國大將關羽,是一篇值得我們反復誦讀的好文章。
板書設計:
關羽刮骨療毒
貫其左臂矢鏃有毒毒入于骨
令醫劈之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作業設計:
1、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從文中找出最能表現關羽英雄氣概的細節抄一抄。
3、正確朗讀并背誦古文。
4、查找資料,和同學交流關羽的英雄事跡。
五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圍繞自己的心愛之物去寫習作。
2.辦一期“我的心愛之物”習作專欄,貼上習作和圖片,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交流。
教學重點
能寫清楚心愛之物的外形,得到心愛之物的過程,以及成為自己心愛之物的原因。
教學難點
能結合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去寫習作。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鐘愛的東西,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時爸爸送的玩具熊,還是媽媽送的小白兔?是爺爺獎勵你的旱冰鞋,還是媽媽在寒冷的冬夜為你趕織的毛衣?……
今天,我們的習作就是圍繞“心愛之物”來寫的。現在就讓我們寫一寫“我的心愛之物”吧。
二、審題指導(出示課件2)
1.讀題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書:心愛之物)
2.你認為這次習作的重點應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書:心愛之物的'外形心愛之物得到的過程我和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事)
三、組織材料。(出示課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愛之物,是什么原因讓你對它產生這樣的感情。按要求準備。
要求:
(1)說一說它是什么。
(2)說一說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樣子的,你和它之間發生過怎樣動人的故事。
2.匯報自己的選材。
(1)請習作較好的同學先匯報,其他同學認真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
(2)再請中等和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進行匯報。同學和老師之間進行及時評價,友善地提出不足之處。
四、突破難點(出示課件5)
1.剛才我們已經說過,要寫好這篇文的章重點是寫清心愛之物的樣子、得到的過程以及你和它之間發生的故事。怎樣把這些寫下來,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剛才同學們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組進行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總結:描寫心愛之物樣子的時候,我們要抓住它的外形特點進行描寫;簡要介紹得到它的過程;詳細介紹你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板書設計:心愛之物得到的過程(略寫)我和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事(詳寫))
五、動筆練習(出示課件6)
根據你剛才的材料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要把過程寫得生動具體。
六、小結:(出示課件7)
這節習作課,我們學習了寫“我的心愛之物”這樣的文章,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的時候,要抓住特點,詳略得當,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摯。
板書設計:
我的心愛之物
心愛之物的外形
心愛之物得到的過程(略寫)
我和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事(詳寫)
五年級語文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了一個充滿智慧的斷案故事,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為“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四個部分:王五借以養家糊口的、漂亮的驢被人在市鎮上掉包,他無奈將驢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驢能夠認路的特點,通過巧妙“審”驢捉住了小偷。審驢的過程中,包公的巧用計謀、對于窮人的一視同仁,對于疑難案件的從容應對都讓我們嘆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學目標:
認識課文的生字新詞。理解“審”、“懊惱”、“聞所未聞”、“冒名頂替”的意思。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繼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教學構思:
通過“激趣質疑——細讀課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深入理解。通過“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培養表達能力。通過概括故事內容和列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內容,了解事情經過。
學生學習過程:
課前活動:“猜猜我是誰”
每個小組請兩位同學上臺,一人來說,一人來猜!說的同學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但不要說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爾摩斯(柯南)”、“包公”、“馬”、“驢”)猜完學生板書。
隨即采訪: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關公”一樣,這是古人的尊稱。你對他有哪些了解?(一學生談、小組可以旁邊補充。唱歌也可。)
2、“馬”和”驢”有相同點嗎?(識途)
一、導入新課
1、擦掉“福爾摩斯(柯南)”、“馬”。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驢”有關。
2、那“包公”和“驢”又有什么聯系呢?(先寫“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訴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原告”,當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間屋子里,也就是過去的衙門里,解決原告和被告的糾紛,也就是“審案”了。把字補充完整。)
3、讀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感覺?(奇怪、有趣,包公為什么要審驢呢……)那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個小故事。
二、初讀概括
1、在預習中有沒有遇到影響大家閱讀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們就一起讀讀這個故事,看到底講了個什么事。(師生讀)
3、誰來說說講了個什么事?(學生概括,師指導)
4、看來“驢”在這個故事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再精練一些,能不能給經過加一個小標題。(調換驢〈如果說“丟驢”就加以引導〉——告驢——審驢——找到驢)
5、質疑:這個故事中有哪些你覺得奇怪,或者感興趣的地方,可以說一說。S機板書)
三、細讀探究
。ㄒ唬┮龑宰x“調換驢“部分
1、在學習上即使有一點疑惑,咱們也千萬不能放過,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好嗎?剛才,為什么說“丟驢”不準確呢?
2、既然沒丟,好壞還有一頭驢,干嘛要去“告驢”呢?(兩頭驢相差太大、的財產)
、挪顒e有多大?(學生讀書比較)
⑵差別再大不就是一頭驢嘛,萬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丟人呀?(理解““的財產)
3、順勢引導、朗讀:難怪王五會有那樣的反映……誰想讀讀王五的表現?想想王五當時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讀。
小結:原本荒。唐的事,細細分析起來,有時倒也順理成章。就這樣,一樁不大不小的案子擺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學習“審驢“部分
1、剛才,大家對“審驢”的部分也頗感興趣,有的還有疑惑。咱們像小偵探一樣也仔細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有沒有什么你不懂的問題,發現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決,能解決的話一會兒可以考考組里的同學;不明白也不要緊,小組里其他同學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看看集思廣義能不能解決。最后還可以拿問題考考全班同學,考考老師好嗎?
2、小組合作研究討論。
3、交流匯報提問
。1)有沒有挺難解決但你們小組齊心協力解決的很精彩的問題,和大家匯報一下。(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2)誰來提個問題考考大家?(一生問,其他思考、回答)
學生匯報中抓住包公的表現:
“皺著眉頭想了想,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喊”——“驢”被告的案子很奇,開始也犯難,但馬上找到了解決辦法。
“關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驢的本性慢、比較遲鈍,為了讓驢“受夠了驚嚇”,才能飛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傳開……到庭聽審的不只是幾十號人……個個都想來看看熱鬧!雹龠@么多人來看,萬一審不好怎么辦?——了解驢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驢藏起來?——制造“審驢”的假象,可以讓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結:看來,我們的包大人確實是遇事冷靜、足智多謀呀!
作業設計
編小課本劇
板書設計:
包公遇事冷靜、足智多謀
審
驢調換驢——告驢——審驢——找到驢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深入閱讀課文、走進文本,了解包公審驢的過程中的深思熟慮,從而體會包公的足智多謀。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課文,你認為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認為包公是位足智多謀的斷案高手,我們也來學學包公,運用我們的智慧從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語。(你最感興趣課文中的哪個句子?為什么?)看來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就能成為學習上的包公。
二、創設情境
1、在古代有一種官叫“提刑官”,專門負責檢查各縣所辦案件。今天,老師就來當一回提刑官,準備去查查開封府的包公所辦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們就出發吧!
2、各位,我們日夜兼程式,終于到了開封府。(課件:開封府的圖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聽到沿途百姓稱包公為“包青天”?我聽說這位包青天最近辦了一件離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審驢?!還聽說通過一頭驢找到了小偷?這可真讓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這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么藥?本官決定聘請你們專案調查員,(舉起手中的書)深入這個的現場去調查本案的來龍去脈,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謝各位的配合,請各位專案調查員從以下幾點進行調查:
(課件:)①包公審的是一頭什么樣的驢?
、诎窃鯓油ㄟ^驢找到小偷?
、叟匀耸窃鯓涌创耸碌模
4、在這里本官先謝謝各位了,不過本官還有一些特別提示:
在深入現場調查時,要尊重事實、多聽多問。建議從當事人、衙役、圍觀群眾等方面調查這案件始末,還要特別注意要了解他們當時的感受。(如:丟驢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圍觀群眾做何感想?)你們可以單獨進行調查,當然也可以幾個人合作調查。希望各位都有收獲!
5、各專案調查員深入“現場”進行調查。(各自讀文,從文中尋找答案。)
三、反饋調查情況
1、各位辛苦了!本官對此案有頗大的興趣,更好奇當時在場的人的反應,如當事人、衙役、圍觀群眾等。誰先來說說從這些人身上調查到的情況?
2、各專案調查員進行反饋。
3、結合學生反饋情況,進行以下點撥:
王五方面:
、倌阏{查得真細致,不僅調查到事情的_,還詢問了當事人的感受。
、谀銊偛耪f那個當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調查了王五丟失的驢長什么樣子?現在的驢又是什么樣子的?你是否詢問了王五他發現驢丟時的感受?一頭毛色光亮的好驢,卻換來了一頭毛色難看的瘦驢,也難怪王五又氣又恨,懊惱極了。
衙役方面:
、儆心奈皇菑难靡鄯矫孢M行調查的?你是否詢問了衙役為何發笑?
、诠!如果我當時在場,肯定也會笑出來的,哪有這樣審案的呀!還有誰調查到了其它信息?
圍觀群眾方面:
、倌敲磭^群眾又是怎樣看待此事?誰從這方面進行了調查?
、凇皩弳栿H子”這種驢子不用說老百姓了,連你我都很少聽說,也難怪他們好奇了。
4、從各位反映的情況看,大家調查得都很認真,這點本官非常高興。那么,現在誰能來總結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樣審驢的?
、僬f得是很詳細,但可能是本官年紀大了,聽起來有點亂。能否用表示順序的的詞來說說。(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還有什么辦法更直觀明了?(比如:畫示意圖)
5、這位包公辦案還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為什么要審驢,不審人?(包公怎么知道通過審驢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問?(看來各位調查還不夠全面,沒關系,再次進入這一現場,相信有更多的收獲。趕快再去調查吧。
6、原來包公了解動物習性,懂得毛驢一旦遇到危難,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這樣一來就能抓到小偷了。唉!這一點老夫也自嘆不如呀!不知各位還從包公身上學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認同大家的觀點。這位“包青天”認真觀察事物、辦案足智多謀,這些可都值得我們學習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還聽說過包公審石頭的故事呢!各位剛才都親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機智,為官就考考你們,若是你們會如何破此案?
2、課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時間充足就當場說說,若來不及就另找時間。
。ū竟俸芨吲d看到各位也能夠發揮智慧解決問題了,請記住:智慧是一把金鑰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ū竟俸芨吲d看到各位也能夠發揮智慧解決問題了,可惜時間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調查案件,不過請記。褐腔凼且话呀痂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ū竟傧嘈鸥魑灰欢芷拼税,時間不早了,我們先作歇息,再來說說怎樣破案,不過請記。褐腔凼且话呀痂匙,能幫我們解決各種問題。
五、總結全文
1、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個故事里都有誰使用了計謀?結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計謀,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計謀:他將驢調換,而不是偷走,這樣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讓失主有些安慰,讓自己逃脫罪責。但這樣的計謀最終證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實,包公不僅審過“驢”,還審過“石頭”,還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讀一些包公審案的小故事嗎?
作業設計
預習下一課
寫一個關于智謀的故事
板書設計:
包公審驢
王五急中生智
小偷偷梁換柱
五年級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作者和有關落花生的資料,教師準備關于落花生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解題導入
齊讀課題,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圖片,教師補充講解花生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課文的作者是許地山,他有個筆名叫落華生,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中,走進許地山童年的時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主識字。
a.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b.指名讀課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讀四聲,“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讀輕聲。)
c.拼讀生字,重點強化。(由學生提出易錯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認字方法。)
d.在預習的過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記硬背詞典中的解釋。)
讀通順課文,感知文本內容。
a.同桌互讀,把課文讀通讀順。(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書。)
b.由同學互相推薦讀,老師要鼓勵讀書不太好的同學展示自己,多鼓勵他們。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看看你對課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讀課文,理清思路
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請大家默讀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討論并明確分段。)
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回憶課文內容,整體感知
齊讀課題,回憶課文內容,想想課文圍繞“落花生”寫了哪些內容?
細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讀第1自然段,了解種花生、收花生;利用評讀方式,指導學生抓住“居然”一詞,讀出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讀書,抓住吃花生、議花生。
a.自由讀,指名讀,讀出花生的好處。
b.學生根據搜集的課外資料補充花生的好處。
c.出示第1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之處。
。1)在同學自由讀之后填表,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貴之處。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蘋果的圖片,同桌對比著讀。
。3)指名讀,評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或者通過他的.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讀,看看你對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認識?(引導學生體會出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實用,默默地為人類奉獻。)
d.對比讀句子,體會父親對我們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兩句話意思不一樣,“只”是單單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體面,更希望我們做一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計名利,像花生一樣的對別人有用的人。)
e.通過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邊一定有許多像花生一樣品格的人或物,讓我們來贊美花生,贊美像花生一樣有用的事物。
“我愛花生,它的好處很多,它雖然沒有(),但可貴的是()。我們的()不正像花生一樣嗎?它()。我贊美花生,我更要贊美()!
組織討論,彰顯個性
在當今的社會你想做一個像桃子、石榴、蘋果一樣的人呢,還是做一個像花生一樣的人呢?為什么?
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們談到深夜才散;ㄉ龅氖称范汲酝炅耍赣H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長大后埋頭苦干,默默奉獻,成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個筆名叫落花生,這就是他筆名的由來。在抗日戰爭中,他為抗日奔波勞累過度而去世,他的確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他說過的這句話:“我要像落花生一樣,踏踏實實地做一個淳樸的人,有用的人,我要為中華而生,為中華而貢獻。”
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語: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為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根據每一聯的作用,分別稱為“啟、承、轉、合。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于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輔:輔衛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風煙:風塵煙霧(點出送別時間: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么不同?——城闕三秦風煙五津。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么?——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抬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不能。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边@里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離別意:離別的情意;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宦游人: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為游士或游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游宦或宦游)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為我們同是宦游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名句)——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比:靠近,挨著。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贊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升華。
7、“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回應題目,回應標題。無為: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別得路口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于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為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于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于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梁到初唐,浮華艷麗的詩風一直占據著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梁的詩風,為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課后作業:
1、課后搜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五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讀讀記記“嚇唬、詭計、霹靂、踉踉蹌蹌”等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經過,體會武松豪放倔強、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3.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有激發主動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課文的重點,而“打”則是“重中之重”。
【教學難點】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機智的英雄性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聽歌曲,聊水滸
1.(播放課件《水滸傳》主題曲)同學們,咱們先來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請跟著一起唱。你知道剛才我們唱的是哪部連續劇的主題曲嗎?(《水滸傳》)
2.《水滸傳》塑造了多少位(108位)個性鮮明的英雄好漢形象?
一、談話引入,激趣讀文
今天咱們就來認識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陽岡上打虎而出名。)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景陽岡》。拿出手指跟著老師把岡字寫一寫
板書課題:景陽(岡)
二、檢查預習。
根據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這些字詞都是同學們預習單上認為比較難讀難記的字詞,你會了嗎?指名讀。
因為課文是選自古典小說,所以有些字詞意思與現在的不一樣,你能理解嗎?
大家在預習時都提了自己的問題,老師整理了一下,大家看看哪些問題,是提的有價值,有水平的。哪些問題在本課中是提的沒有意義的?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大家認為有價值的問題。(提前講一下。不能直接從書本中找到答案,要理解課文后才能回答的問題是有價值、有水平的,要多提。書中一看就能找到答案的,是一般性的.問題,盡量少提。沒有意義的問題盡量少提。)
三、讀通課文,初知文意
(1)請打開書本,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A課文比較長,你能用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B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
3.自學反饋
課文比較長,你能用簡短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除了打虎課文還寫了哪些內容?(板書: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在這四部分內容中,寫得最精彩的是--打虎。
三、品讀“打虎”,體驗精彩(出示)
四、學習其他自然段
(指著板書說)。剛才我們從打虎這部分體會到了武松的機智敏捷、武藝高超、勇敢無畏這個形象。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課文在喝酒和上岡部分,武松又是怎樣一個人呢?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旁邊寫上批注。
五、課外延伸,鼓勵閱讀
在《水滸傳》這部小說中,作者還刻畫了許許多多人物,請你選一個自己喜歡、熟悉的人物讀讀,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傳神又真實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五年級語文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描述的是純真、難忘的童年歲月。教材安排了有關童年的古今詩詞,也有名人名家對兒時情懷的追憶,講述的都是親身所為,親眼所見,而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都是針對童年話題的說說寫寫。《古詩詞三首》是本組教材的開篇,天真爛漫的童年情懷,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也特別能激發對童年的向往,用古詩詞的語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潑跳躍,意境深遠。《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松、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新字,通過看圖比較等方式,記住“篙”、“棹”的音形義。會寫7個生字。
2、讀準詩詞,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有感情誦讀三首古詩詞
3、通過畫面想象,圖文結合,查看注解、關鍵詞比較等方法,品詞潛句,體會牧童的悠閑無慮,使風兒童的頑皮可愛,以及溪畔農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愜意。
4、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并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改編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誦讀,從中體悟詩詞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感受詩詞獨特情韻。
教學時間:2課時
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牧童》、《舟過安仁》。
一、話題導入:
1、板書童年。齊讀。有人說童年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有人說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你說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斕令人難忘的童年,讓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懷念著,留戀著,讓你們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著,童年還是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2、出示兩首詩,自讀。
二、學習《牧童》
1、只顯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讀。問會讀了嗎?這首《牧童》讓我想起了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讀起來多么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啊。
2、我們也把這首詩讀活吧,老師建議看著書再讀,問為什么要看著書讀?因為書中有許多輔助的知識。談一談。生看書自讀,邊想象邊自讀。教師表揚讀書姿勢,表揚讀詩時的神情動作。
3、指讀。正音。討論“鋪”與“橫”的讀音。教師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讓孩子們選擇正確讀音。再指讀!八颉弊x準平舌音,看圖了解,集體書寫這個字。
4、詩歌,朗朗上口,古人讀文作詩難免搖頭晃腦,正是因為古詩具有強烈的節奏感。你能讓節奏感強烈點嗎?
5、指讀,停頓時間的長短由自己決定,看誰讀得最象詩。
6、讀了很多遍了,你讀懂了哪一句?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呂巖。呂巖,字洞賓,就是傳說中八仙之一,早年中過秀才做過官,晚年隱居山中,人們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說呂巖得道成仙了。你說,神仙一般的呂洞賓為什么偏偏為牧童賦詩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東西,吸引了他?再讀詩歌,說說,讓神仙羨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說。體會情感,隨機點撥,比較“六七里”寫出了草野的遼闊,“三四聲”寫出了吹笛的隨意,笛聲的稀少,但足以表現牧童隨意隨性的情景,數字前后不得調換。“弄”字感受隨意自在!安幻撍蛞屡P月明”由“不脫”體會悠閑自在,無拘無束。讀好句子。
9、齊讀詩歌。這是一位怎樣的牧童?(悠閑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帶著這樣的感情一次次齊讀。我們喜歡這樣的童年,齊背。
三、學習《舟過安仁》
1、出示詩。讀讀作者的名字,楊萬里。還記得他寫的其他古詩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楊萬里寫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另一首描寫孩子的詩。
2、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兩小兒深深吸引了楊萬里。自學古詩,自說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詩人。
3、指讀一二句。讀準“篙”與“棹”,說說圖上哪個是篙,哪個是棹,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判斷?做做“收”和“!钡膭幼。指讀。
4、一船兩小兒,普通漁民家,一撐篙,一劃棹,本來也沒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說說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輕泛波,兩岸葦草茂。清風拂面來,小兒童心俏。小伙伴撐著篙,劃著棹,撐著撐著,劃著劃著,你仿佛聽到其中一個說?另一個說?
6、為什么這樣?讀三四句,讀懂了嗎?說說。
7、怪生的意思?怎么讀,最能讀出楊萬里恍然大悟,被孩子們的天真頑皮逗樂了的樣子呢?指讀。(老師仿佛看到楊萬里,捋著胡子哈哈大笑。老師似乎看到楊萬里瞇著眼睛,頷首微笑。老師覺得,你也很想成為這樣的小孩子……)
8、你就是楊萬里,你坐船過安仁,你看到了一船兩小兒,你來讀整首詩,你也來讀。指讀。如果說《宿新市徐公店》中,楊萬里抓住疾走追蝶,寫出童年的爛漫,那你說,《舟過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無雨張傘,張傘使風)我說,楊萬里,這么愛寫兒童的事,肯定是羨慕兒童。你說羨慕的是什么?(天真爛漫,調皮可愛……)帶著這樣的感情,一起讀。
9、背誦。
四、背誦積累
背給同桌聽,背完跟同桌說說你更喜歡成為哪個孩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清平樂村居》,選擇喜歡的古詩詞寫一段話。
一、復習引入,比較詩詞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古詩,齊背。剛才背誦的兩首古詩每一句都是幾個字?所以也稱七言詩。出示《清平樂村居》,觀察一下,這首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古詩有什么不同?
2、題目有兩個,像這樣的古詩形式叫“詞”,讀準“樂”,前者是詞牌名,最早的詞是用來像歌一樣吟唱的,不同的詞牌代表不同的樂曲呢,所以念ue,齊讀,后者是該詞的內容,有的詞只有詞牌名,沒有后面的小題目。因為詞的句子長短不一,詞又被稱為“長短句”。
3、聯系舊知。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兩首詞嗎?其中一首詞牌名就叫《憶江南》或者叫《江南憶》,作者白居易。齊背。另一首是張志和的《漁歌子》,齊背。我們今天的這首詞,跟我們學過的這兩首還有一個不同之處,觀察?(兩段。)許多詞都像這樣分成上下兩段,中間空開,上下段分別被稱為上闕和下闕。
二、品詞體會,感情朗讀
1、自讀準音,指讀上下闕。
2、再自讀,匯報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體交流:翁媼、吳音、亡賴。翁媼,文中指的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那能不能換成夫妻?亡賴,通假無賴。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樂。
4、指說末句意思。說說“醉”在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這一對翁媼為什么而醉?為誰而醉?(為夫妻情深,相敬如賓,其樂融融而醉)。讀好“白發誰家翁媼”中的羨慕之情。
5、還為什么而“醉?(為兒孫滿堂,家庭和美)隨機教學下闕,扣詞“臥剝”,體會小兒的淘氣。淘氣而讓人歡喜。指讀。
6、是的,多么令人羨慕的農家生活,作者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詞人,與蘇軾被世人和成為“蘇辛”,而他的詩以熱情洋溢,慷慨悲壯,豪放愛國著稱,沒想到被這貧寒的農家生活深深打動,豪放熱情的詩人辛棄疾也醉了,你說最是打動他的是什么?隨機指導提升朗讀。齊讀。
三、指導釋義,仿說句式
1、多幸福的農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指說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2、“大兒鋤豆溪東”,這句話寫了“誰在,干什么,在哪兒”跟我們平時表達的順序有所不同,你能這樣來說說“中兒”“小兒”和“翁媼”嗎?
3、小結: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優美的田園美景,翁媼醉酒舍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編籠溪中、小兒剝蓬溪頭,寥寥幾筆描畫一派田園生活景象,給人和平安寧、自然樸素之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是詞人“醉”的原因吧!
4、積累自背,感情齊背本詞。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無憂的笛聲,童年是無雨張傘使風,童年是溪頭臥剝蓮蓬,讓我們再深情讀這三首古詩詞。
2、你最喜歡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歡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東西讓你很動情,你最喜歡的那一首里或許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歡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難忘的場景,拿起筆,把你喜歡的那一首變成一片風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變成一段小吧。
3、交流點評。
4、上網搜索辛棄疾的其他詩詞,并搜一搜詞牌名清平樂,看看還有哪些同類作品。
【五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教案04-15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精選]01-26
五年級語文《白鷺》教案06-07
五年級語文《草原》教案03-17
語文五年級松鼠教案02-28
五年級語文橋的教案12-31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1-17
五年級語文《景陽岡》教案06-22
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教案04-14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