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術教案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美術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樂于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幼兒園交工的'尊敬和感謝,對弟弟妹妹的留戀之情。
2、會選用材料和用拼、剪、貼、畫等方式,制作禮物。
二、活動準備
1、將以前畢業班幼兒留下的部分作品布置在班級,讓幼兒欣賞。
2、有二手機各種材料(如:廢舊盒子、碎布、彩紙、掛歷、舊毛線、塑料瓶子)
3、彩筆、糨糊、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引發制作愿望。回憶已學會的本領,啟發幼兒用各人感興趣的方法制作禮物,以感學關心、幫助過他們的人。提問:可以做什么?準備送給誰?
2、幼兒自選材料和方法進行制作,教師可幫助猶豫不決的幼兒選材,并進行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用多種表現形式進行創作。
3、作品展覽。
幼兒介紹自己作品的名稱、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大班美術教案 篇2
一、概述
1.《背果果的小刺猬》是一節大班美術課。
2.教師自編故事講的是小刺猬出去覓食,一路上渾身扎滿了自己喜歡的各種果子,結果迷路了,被鄰居送回了家。
3.教師先出示一個半圓形,讓幼兒猜老師會把它變成什么;其次老師示范(教師邊在半圓形上添畫邊用語言輔助作畫方法)后提出問題;再次幼兒看ppt,聽故事,教師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分析理解故事內容;再說出小刺猬的身體特點;最后在老師的要求與指導下幼兒完成作品。主要是鼓勵幼兒利用半圓形與短線條表現刺猬的形態,愉快地完成創意畫,其中還滲透禮貌和安全教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幼兒看ppt時仔細觀察刺猬,了解刺猬的生活習性;
(2)能說出刺猬的特點并利用半圓和短線畫出來;
(3)有創意地添畫各種果子并豐富畫面。
2.過程與方法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腦思考、積極發言,說己的看法與見解;
(2)指導幼兒能夠畫出掛滿果子的小刺猬,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能夠意識到坐姿和握筆的重要性,從而養成良好的坐姿和正確的握筆方法;
(2)通過親身體驗感受繪畫成功所帶來的樂趣;
(3)能大膽的運用色彩來表現對藝術的熱愛;
(4)通過品德和安全教育,使幼兒懂得禮貌待人,不能隨意亂跑以免丟失的危險性。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幼兒是6—7歲的大班孩子,思維活躍,特別是對小動物有濃厚的興趣;
2.幼兒喜歡表現自己,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同伴的夸獎;
3.幼兒以前畫過半圓形的物體有基礎,如:大象;
4.幼兒能夠均勻的涂色,按老師要求去完成創意畫。
四、教學策略
1.以問題解決為主的策略:
(1)、幼兒通過看課件了解小刺猬的生活習性和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仔細觀察能說出小刺猬的身體特征。
2.自主繪畫策略:
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能愉快地畫出渾身扎滿果子的小刺猬,并有創意地豐富畫面內容。
五、教學環境和資源準備。
1.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室、電腦、電子白板投影儀
2.資源準備:教學ppt、半圓形紙;幼兒人手一份彩筆、白紙。
3.重難點:半圓形和短線條的組合。
六、教學過程:
(一)師幼談話,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半圓形。猜猜老師會把它變成什么?
2.老師示范(教師邊在半圓形上添畫邊用語言輔助作畫方法)。
3.提問:老師把它變成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4.它是哪個小動物?你們喜歡嗎?
(二)仔細看ppt,聽故事。
1.幼兒仔細看ppt,聽故事;
2.提問:故事中的'小刺猬都干什么了?它有什么生活習性?它的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你們喜歡它嗎?(討論分析)
3.教師對幼兒進行品德和安全教育。
(1)我們小朋友待人要有禮貌;不能像故事中的小刺猬那樣拿到果子后不說聲謝謝,不把果子留一些給幫助過它的山羊。
(2)小朋友沒有大人陪時千萬別亂跑以免走丟。
4.它的身體特點是什么樣子?
(三)幼兒作畫,老師觀察指導。
1.要求先畫出小刺猬的半圓形身體,再用短線來畫小刺猬的刺,然后畫上果子;
2.鼓勵能力強的小朋友多畫幾只小刺猬;
3.鼓勵幼兒大膽用色,并均勻涂色;
4.鼓勵幼兒有創意地豐富畫面內容。
5。提醒幼兒正確的握筆方法和坐姿。
(四)展示幼兒作品
把幼兒畫好的作品貼在墻上,互相欣賞。
(五)幼兒
1.幼兒自評
我畫的是什么內容,我的創意。
2.幼兒互評
他(她)的創意是什么,亮點在哪里,內容豐富嗎。
(六)與
這節課主要幼兒達到課標要求的程度,側重于作畫過程的創意的。
七、延伸活動: 在體育活動中,組織幼兒玩體育游戲"小刺猬運果子"。
八、點評 附自編故事《背果果的小刺猬》
小刺猬安安喜歡安靜,它怕光、怕熱,餓了就吃一些雜糧、青菜,沒有朋友的滋味可真難受。因為小伙伴們都嫌它渾身長刺,丑陋。一天,小刺猬想出去覓食。出了門,它好奇地東瞅瞅、西逛逛,猛然看見了一棵很高的蘋果樹,蘋果樹上的蘋果又紅又大。小刺猬看著直流口水,它想:如果能把樹上的蘋果搬到家里的話,我一個月的食物就不用愁了。小刺猬用力爬上樹,想摘到蘋果,可咕嚕一下掉了下來。小刺猬又想了一個辦法,它把自己卷成一個小刺球,滾向那棵蘋果樹,想把蘋果撞下來。小刺猬猛地一撞,卻掉下來一個爛蘋果,小刺猬也被撞得暈頭轉向。真沒轍!它看見了一只老山羊,靈機一動,跑到老山羊面前說:"老山羊,前面有一個蘋果樹,我們一起把蘋果撞下來吧。"老山羊說:"好吧。"老山羊就用力撞蘋果樹,小刺猬就地一滾,把掉下來的蘋果扎到身上跑了,連聲謝謝都沒說。
大班美術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奧基弗作品,觀察放大的花卉圖片,了解并學習油畫棒色彩漸變
的涂色方法。
(2)嘗試用飽滿的構圖和漸變的色彩表現自己喜歡的單朵花卉。
(3)細致觀察,感受花卉的美,感受春天的五彩繽紛。
二、活動準備
(1)PPT:音樂《春天花會開》和畫家奧基弗的繪畫作品,春天的花卉照片等。
(2)教師范例,幼兒繪畫用鉛畫紙,每人一支記號筆、一盒油畫棒。
(3)布置畫展:春天花會開——與“奧基弗”的美麗約會;幼兒作品展示區組合成文字“春”。
三、活動過程
1、回憶春天,梳理經驗
播放《春天花會開》一小段問:“春姑娘來了,你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一提起‘春天’,我們就會想到陽光、春風、綿綿細雨、藍天里的風箏……外出踏青時,我們沐浴在春天的陽光下,伴隨春天的腳步,享受春天的氣息,欣賞綻放的花朵。”
2、欣賞作品,發現方法
欣賞奧基弗經典作品及放大的花卉圖片,學習表現色彩漸變及畫一朵大花的方法。
(1)教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美國女畫家的作品,這位畫家的名字叫奧基弗。她熱愛大自然,喜歡畫各種花朵。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奧基弗的畫
教師播放5幅花卉照片的幻燈片,根據幼兒的選擇點擊放大欣賞。(挑選5張漸變色的花朵圖片展示,并用1—5的數字給每張圖片做標記)
(2)提問引導幼兒從造型、色彩、構圖進行觀察。
提問:“這里有奧基弗創作的5幅花的作品,形狀顏色各不相同,請你告訴我你喜歡幾號花?”
根據幼兒回答,演示相應花朵的大圖片,并提問:“為什么喜歡這幅?”
(3)提問:“這些花仔細看由幾種顏色組成?”(2—5種)“你看了她畫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覺?”(飽滿、熱情、生機勃勃)“花兒的顏色是怎樣變化的?”(漸變)“為什么你會感覺她畫的花很大呢?”(鋪滿畫紙、撐滿畫面)
(4)小結:“原來,奧基弗畫的花有這么兩個特點——‘花朵大’‘漸變色’,今天我們也來學學畫大朵的花兒,把圖紙都畫滿。將花瓣畫大,畫紙邊緣留下空白的地方要少。然后選用色彩接近的.幾支油畫棒,用漸變色把自己的花朵打扮得更美。”
3、觀察比較,幼兒示范
比較單色花跟漸變色花的不同,簡單示范漸變色技法。
(1)出示兩幅花的圖(單色和漸變),引導幼兒發現:都只畫一朵花,但是漸變色更立體、更美好。
(2)出示幾幅漸變色表現的單朵花卉圖,引導幼兒發現都是用幾支深淺不同的色彩接近的油畫棒畫出漸變效果的。
(3)讓能力強的幼兒簡單示范:少兒美術培訓加盟先用深色(如紅色),然后用較淡色疊加涂色一部分(如橘色),并向外擴涂,最后用最淡的那支繼續過渡(如黃色)。注意兩種相鄰顏色的重合,過渡自然。
4、交代要求,幼兒創作
(1)教師:“我們學學美國女畫家奧基弗,畫一朵自己喜歡的用漸變色表現的大花。先想好畫什么樣子的花,花瓣畫得大一些撐滿整張紙,然后選擇幾支色調接近的油畫棒,學習漸變色的畫法。”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表現花朵的不同形態,并涂上漸變的色彩。
5、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引導幼兒看到同伴作品的亮點:“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喜歡它的什么地方?”
四、活動反思
(1)針對油畫棒常態的畫法,尋找適合大班年齡特征的獨特的點——漸變色的學習。
(2)活動目標明確,抓住“構圖飽滿”“色彩漸變”這兩個重難點展開活動,并運用名作欣賞、范畫對比、現場示范、隱形幫助、評價提升等策略,循序漸進地突破。
(3)圍繞春天的季節特征談話引題,注重對幼兒原有經驗的調動,以此引導幼兒帶著美好的感覺關注生活點滴。
(4)關注對“美”的整體感受和“美”的提升。體現在每個細節之中的“美”——對奧基弗高層次的藝術作品欣賞;環保又美好的范例;不留痕跡的隱性暗示(音樂、PPT、圖片);讓幼兒驚艷的“春”字形作品展示區。
(5)在調動幼兒欣賞、回應、繪畫積極性的同時,注重讓幼兒自己觀察發現,放手讓幼兒示范、幼兒自主評價,以提高幼兒自主性。有效吸收幼兒回應,并適時小結提升。
大班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提問和觀看幻燈片,引導幼兒運用各種線條和圖案,大膽的、富有個性的創作各種動畫形象。
2.幼兒能夠初步合理的布局畫面的位置和大小。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能夠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運用各種線條和圖案,大膽的、富有個性的進行創作。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合理的布局畫面的位置和大小。
活動準備:
1.課件、示范畫。
2.每位幼兒一份畫材:卡紙、記號筆。
3.音樂《別看我只是一只羊》、鋼琴曲
活動過程:
1.導入。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楊老師想帶你們到好玩的動畫世界去,你們想去嗎?好,我們出發!老師和孩子們隨音樂來到活動場地。
2.談話引出主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回憶,總結動畫形象的特征,為幼兒自己創作提供思路
"剛才的的音樂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熟悉?"
"對了,是動畫片《喜洋洋與灰太狼》的主題曲。"
"那小朋友喜歡里面的`哪個動畫形象呢?它長的什么樣子?"
3.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豐富幼兒對各種動畫形象的記憶,為幼兒大膽、富有個性的創作提供幫助
"楊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動畫形象請小朋友欣賞,再看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它們的樣子和特點。"
4.教師示范講解。
設計意圖:此過程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出怎樣才能合理的布置畫面
教師示范講解并引導幼兒通過對兩幅大小布局不同的畫進行比較,總結出合理的畫面布局方法。
5.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6.展示作品,教師講評。
活動結束:
請客人老師欣賞。
大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意觀察,感知夸張變形后動物可愛,有趣的形象。
2、嘗試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達小動物可愛的形象。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幻燈片一套,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一)評最可愛有趣的老鼠,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教師播放幻燈片1)
師:看,這是誰啊?(米老鼠)
師:米老鼠說:“今天它們老鼠王國要舉行一項特殊的比賽,請大1班小朋友當評委,評一評真的老鼠和我們米老鼠誰可愛、誰有趣?”
(二)觀察老鼠和米老鼠,了解米老鼠的形象。
1、師:你認為誰最可愛、最有趣?(教師播放幻燈片2)
2、師:它哪些地方可愛又有趣呢?(教師播放幻燈片3,幼兒觀察講述,重點觀察米老鼠的四大:大鼻子、大耳朵、大手、大腳;三細:細手臂、細腿、細尾巴;能直立)
3、米老鼠的由來,感知米老鼠的夸張變形,萌發喜歡米老鼠的情感。
師:那你知道這么可愛、有趣的米老鼠是怎么來的?今天我把這個秘密告訴你們:(教師播放幻燈片4)有一位叫迪斯尼的美國畫家爺爺,一天,他吃好晚飯正坐在桌子旁動腦筋,突然從屋頂上掉下一只調皮的小老鼠,迪斯尼老爺爺看見了,心想如果把它畫出來,小朋友肯定很喜歡。于是,畫家爺爺就畫了一只可愛的老鼠,取名叫米老鼠。畫家爺爺把老鼠的小鼻孔夸張變形成米老鼠的大鼻子,請小朋友再找找迪斯尼老爺爺還把老鼠的哪些地方夸張變形了?
師:這么可愛、有趣、聰明的米老鼠全世界小朋友都很喜歡它,你們在哪些地方也看到過它?(動畫片)
(三)觀察其他夸張變形的動畫形象,體驗夸張變形的趣味
1、師:還有很多的.動畫形象也是通過夸張、變形的方法變出來的。我們也來看一看:
師:教師播放幻燈片5-8(大力水手和蠟筆小新)
這是誰?他哪些地方夸張變形了?
師:還有誰?教師播放幻燈片9-12,讓幼兒欣賞,進一步感知夸張變形,體驗變形后的有趣,可愛幽默。
2、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把真的人物形象夸張變形,使原來不太可愛、不太漂亮的動物和人,變得可愛、有趣,人人喜歡。
(四)幼兒嘗試自己把小雞、小兔夸張變形,使他們更可愛。
師:看誰來了?(教師播放幻燈片13-15,小雞和小兔)他們看見老鼠、蠟筆小新、大力水手夸張變形后變得可愛、有趣多了,想讓自己也變得有趣些,我們來當小小畫家,用夸張、變形的方法把小雞、小兔也變得更加可愛、有趣。
大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幼兒能用已有感知人物動態的經驗與運動器械組合,大膽想象表現運動中的情境,體驗運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運動中的照片,繪畫工具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憶--感知人在運動時的各種動態游戲:猜一猜--感知運動中的各種動作重點提問:(1)猜猜他在玩什么?
(2)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說說他的動作怎樣?
ppt:運動照片--欣賞、感知自己和同伴快樂運動的情境重點提問:(1)、你們在玩什么?運動時感覺怎樣?
(2)、為什么要運動?
小結:運動時人的各個部分都會動起來,運動不僅能鍛煉我們的身體,還能帶給我們自信和快樂。
(二)主題創作--運動健康又快樂(三)交流欣賞--體現運動的快樂,積累主題創作的`經驗1.說說和誰在一起開展什么運動。
2.說說運動中的趣事,積累表現經驗。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內容做了精心的設計,根據本班幼兒實際情況,準備激烈有趣的比賽活動。通過活動自由交流,親身體驗,獨自感受。使幼兒進入快樂的氣氛中,懂得身體需要運動,運動有助于健康的重要性。
大班美術教案 篇7
教育理論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藝術領域中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在幼兒園里,我經常看到許多孩子在菜地邊、草叢里,逮蝸牛,看蝸牛,圍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聊得很高興,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觀察蝸牛的活動當中,他們是那么的喜歡蝸牛這個美麗的小生命,我靈機一動,何不引導孩子把自己熟悉的小蝸牛畫出來呢,他們一定很樂意。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自由想象,畫出蝸牛的外形特征、動態及其生活環境。
2.培養幼兒用學過的或想象的花紋、線條裝飾蝸牛的"房子"的興趣,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
2、難點:運用花紋、線條、點等裝飾方法裝飾蝸牛的`殼。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蝸牛的實物錄像、蝸牛裝飾圖、線條的排列組合。
2.人手一份畫紙和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幼:喜歡。
師:現在老師出個謎語,請小朋友猜,看誰最聰明,猜得又對又快!
沒有手,沒有腳,走路背個大房子,誰要輕輕把它碰,立刻回到房里頭。
幼A:烏龜。
幼B:不是,烏龜有腳、有手,應該是蝸牛。
幼C:對,是蝸牛,我見過。
師:你是在哪里見到小蝸牛的?它在干什么?
幼A:我在花園里看見了許多小蝸牛,它們在爬來爬去。
幼B:我在水塘里看見了許多小蝸牛,它們好像在睡覺,一動也不動。
幼C:我在操場上看見小蝸牛正在拼命地往前爬,它可能是餓極了,忙著去找東西吃。
幼D:我在欄桿上看見了小蝸牛,它好像是迷路了,老是在那爬來爬去的。
二、觀看蝸牛活動錄像,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環境。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蝸牛的家園,再去看一看它們(播放錄像)。
1.觀察蝸牛背上的殼師:小朋友們注意看蝸牛背上有什么?
幼:蝸牛背上有一個殼。
師:蝸牛背上的殼像什么?
幼A:像一座房子。
幼B:像一座高山。
幼C:像一塊石頭。
幼D:我覺得像山洞。
幼E:像一頂帽子。
幼F:像一顆紐扣。
師:這個殼有什么用呢?
幼A:這個殼能保護小蝸牛。
幼B:有危險的時候,小蝸牛就能躲在里面。
幼C:天熱了,小蝸牛能在里面乘涼;天冷了,能進去暖和。
幼D:我知道小蝸牛沒有家,這個殼就是它的房子,它爬到哪里就把房子背到哪里。
師:蝸牛背上的殼是什么樣的?
幼A:彎彎曲曲的。
幼B:有一頭有個洞,一圈一圈像個圓。
幼C:不對,從里往外繞的圓。
幼D:是螺旋形的。
2.觀察蝸牛的身體師:蝸牛的殼很堅硬,他是用殼往前爬的嗎?
幼:不是,它是用身體往前爬的。
師:它的身體是什么樣子的?
幼A:老師,我見過,蝸牛的身體全是肉,白白的。
幼B:亮亮的,好像上面有水。
幼C:頭上有兩個觸角。
幼D:蝸牛的身體軟軟的,爬的時候伸得好長。
幼E:它爬得可慢了,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爬一步呢!
幼F:它當然爬得慢了,你看那么大的殼,身體卻這么小,都要把身體壓扁了!
幼G:說什么!蝸牛的身體本來就是軟的嘛!壓不扁的!
3.觀察、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
大班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印畫的方法裝飾手帕。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大膽設計獨特的印單畫。
3、訓練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活動準備:
1、幾種基本的水粉顏料,水彩筆,方形的各種色彩的皺紋紙(當做裝飾用的手帕)。
2、制作印單畫的材料:蔬菜,如蘿卜、土豆等,另外還有瓶蓋,木塊等。
3、幼兒用書(快樂園《藝術》)p18。幾條色彩明快,圖案簡潔的花手帕。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教師出示漂亮的手帕,引導幼兒欣賞手帕的顏色的搭配,圖案的組合,介紹活動內容,再觀察幼兒用書〈快樂園《藝術》〉p18,感受印單畫的美,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
2,介紹印單畫的各種材料及使用方法,示范印單畫的過程,并重點介紹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注意色彩的明暗、冷暖、對比的`搭配;注意圖案的對稱、四方連接的設計等。
3,幼兒嘗試操作“我的手帕最漂亮”,感受裝飾畫的美。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作,提醒幼兒正確地使用材料。
4,幼兒把作品展示在墻上,相互欣賞,交流,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⒈嘗試在自己的手臂上用油墨創作七彩蛇的花紋,能自主地搭配顏色;
⒉感受新奇的作畫方式,感知作品的色彩美和圖案美,能耐心地完成作品。
活動準備:
⒈活動前幼兒玩過用手臂來模仿蛇的游戲;
⒉幼兒自帶用做蛇的眼睛的材料(如:小瓶蓋、紙團、彩色玻璃球等);
⒊活動室中布置一些較高大的綠色植物,營造森林的氛圍;數碼相機;
⒋創作材料:臉彩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⒈游戲導入:師生共同用手臂來玩蛇游動的游戲,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和幼兒一起回憶看過的蛇身上的花紋,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幫助幼兒充分感知色彩美和圖案美,為創作活動奠定基礎。
激發創作熱情:“你這條蛇漂亮嗎?為什么?怎樣讓它也漂亮起來?”
⒉向幼兒來介紹準備的材料:臉彩棒。
師:“你會用它來打扮你這條蛇嗎?”
教師:一只手拿筆,另一只手就成為“蛇”,用各色臉彩棒繪制圖案進行創作。
⒊幼兒分組開始創作,教師隨機指導。
請幼兒在繪畫的時候要有耐心。
鼓勵幼兒大膽創新,設計出各種新穎的花紋、色彩搭配等。
引導幼兒感受新奇的作畫方式的樂趣。
⒋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耐心創繪的“蛇”,說說自己所用的.圖案、色彩等。
請幼兒將自己準備的瓶蓋、彈珠等捏在手心做蛇的眼睛。
⒌隨著音樂進行表演:
“漂亮的小蛇們,讓我們到森林中去玩玩吧!”
“比一比,哪條蛇最美,游的姿勢最好看!”
用數碼相機將幼兒的作品記錄下來。
大班美術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孩子進入大班后,更多方面是培養他們成為社會人,讓他們了解社會,關心社會,尤其是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環保中廢物的利用,讓孩子在了解環保的過程中,也體會著一種關心社會的責任,并把這種責任心的培養作為大班教育目標。結合這兩方面,我選擇了這個題材,通過與孩子們一起收集生活中一些無用的瓶子,并加以設計裝飾來美化環境,這就是我選材的意圖。
活動目標
1、知道生活中無用的瓶子經過裝飾可以美化環境。
2、通過對各種投入材料的聯想組合,設計富有創意的立體裝飾瓶。
重點難點
利用瓶子的各種形狀來設計成裝飾物。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形狀的玻璃瓶。
2.裝飾用的材料(毛線、麻繩、干花、餐巾紙、玉米、辣椒干、樹葉、即時貼、彩繩等)。
3.欣賞作品。
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導入活動—引導構思、聯想組合—自主選材、想象制作—相互介紹、欣賞作品。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人活動。
1、帶領幼兒觀察延中創意室內的各種欣賞作品。
2、向幼兒介紹生活中各種形狀的瓶子及各種裝飾材料。
3、激發幼兒對瓶子進行創意裝飾的愿望。
(二)引導構思,聯想組合。
1、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對瓶子的.形狀進行想象造型構思。
2、幼兒說說自己對裝飾作品所需要各種材料的聯想組合。
(三)自主選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構思需求選擇裝飾材料。
2、幼兒制作過程中,針對個別幼兒實際,在想象和技能上給予適當點撥、指導。
(四)相互介紹,欣賞作品。
1.介紹作品的名稱,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
2.啟發幼兒聯想生活中還有那些廢舊物品可以通過裝飾重新利用。
【大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大班通用 大班美術教案09-21
大班的美術教案07-13
美術大班教案08-27
美術教案大班07-12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7-20
【經典】大班美術教案07-24
[精選]大班美術教案07-21
大班美術教案【經典】08-04
大班美術教案[精選]07-27
大班美術教案(經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