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歡迎閱讀與收藏。
《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1
班會目標:
1、做一個文明有禮的泉州人!
2、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根據自己的道德認知能力、道德判斷能力,就不同的環境和具體情況做出最佳判斷,做出相應的道德行為。
3、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開展“文明,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現在老師帶了影片給你們看一看,看過之后,我們來說一說,影片主要講了哪些方面的不文明行為。看后有什么感想?
二、觀看《塑料袋的故事》 以前我是沒有環保概念的,到超市購物,圖個方便,我總是習慣了使用超市提供的塑料方便袋,后來雖然也知道白色污染已經越來越嚴重,卻也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與重視。
對我觸動很深的一件事情,是發生在上個月的一件小事情。那天我在利群超市購物,買了不少東西,當然少不了使用超市提供的方便袋。我正往外走,突然身邊有個聲音喊住了我:“杜老師,過來買東西呢。”我抬起頭,身邊一位年輕的女人正領著她的兒子向我走來,孩子約摸五六歲年級,看起來非常調皮,手上拿著一個布袋在玩。我已經不記得這個女人了,或許是我的當事人吧,也許是當事人的朋友吧。但是讓我吃驚的是,超市里明明有方便袋提供的,這個女人還帶著布袋過來,不嫌麻煩嗎?
我把疑問告訴了眼前的女人,女人笑著對我說:她之所以這樣做,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有環保意識,并且養成環保的習慣。
我突然感覺自己矮了很多,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我開始努力讓自己遠離這些白色污染。
四、觀看短片(文明的行為)
五、小組交流
1、在我們身邊你見過哪些不文明的行為?
2、你認為應該怎樣做才算文明?
六、學生個別匯報。
七、老師小結 總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做到天天遵守、時時克制,直到非常熟練,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想丟也丟不掉,便成了好習慣。對于一個集體,只有多數人養成了好習慣,才能形成好風氣;只有形成了好風氣,才能促使其他的人更加進步,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
八、發出倡議書:
一、言談舉止文明有禮。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注重公共文明禮儀修養,遵守社會交往的禮儀規范和社會行為準則,做到禮貌待人、言語謙和、舉止得體。
二、公共場合文明有禮。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摒棄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講臟話粗話、在公共場所打赤膊等陋行,自覺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凡事應多考慮他人和社會利益,具備一顆社會公德心,自覺維護城市公共秩序和城市形象。
三、鄰里相處文明有禮。“遠親不如近鄰”,互助互愛、融洽和諧的鄰里關系是人們的共同向往。互道一聲 “您好”、互送一個微笑、親密的交談、無私的幫助,共同營造鄰里和諧。
四、行路駕車文明有禮。文明走路、文明行車、文明停車,自覺維護道路交通秩序,自覺做文明交通的實踐者、參與者、支持者,養成文明交通習慣,在追求平安幸福的時候,共同打造安全、和諧的良好交通環境。
文明禮儀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它會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發芽、開花、結果,指導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讓把文明之花播撒到生活中!
《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2
一、指導思想
針對班上部分同學在言談舉止和學習上不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現象,決定開展以“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為主題的班會,以此規范全體同學的言行。
二、班會形式:全體參與
三、活動準備
1、組織學生圍繞這次班會主題搜集本班同學遵守或者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正反兩面材料
2、選取有代表性的材料指導學生編寫故事、編排成小品
四、活動過程
1、戰國時期的孟子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大家都知道:規與矩原指標驗下方形和圓形的兩種工具,后來引申為人們言行上不準則和規范。我們中學生行為的“規”和“矩”指什么呢?它就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2、《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向我們全面展示了當代中學生應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不少同學嚴格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但是,有少部分同學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置之不理。今天,希望通過我們這次班會課,全體同學能深入地理解《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進而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3、小品《碰撞以后》
情景(一):兩位同學,其中A在看風景,贊嘆不已。B走過A身旁時,正好A轉身,二人相互撞在一起,便互相出言不遜,后撕打起來。此時,Q同學扮“班主任老師”上臺批評雙方,才得以解決。
在日常生活中,類似這種小事而導致事態擴大的的事件時有發生。這既有損于自己的形象,又損害了集體的名譽。如果他們碰撞以后采取另一種方式,又會如何,請大家再看:
情景(二):A碰撞B,A真誠地對B說:“對不起”,B立即說:“沒關系”,禮貌和解。
甲:小品《碰撞以后》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思考。特別是第二場,雙方采用了禮貌的語言,從而化干戈為玉帛。可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用語是何等重要。下面請聽歌曲《文明之歌》。
乙:《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我們中學生的思想品德作了嚴格的規范,對學習也作了具體的要求。《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我們在生活中真誠相待,學習上更應互相幫助。下面請大家再觀看小品《幫助》。
CD兩位同學進入考場“監考老師”宣布考場紀律,D不聽,把用來作弊的'書籍紙條藏滿全身。開考后,D全身作弊材料被搜出,D無奈寫紙條向C求援,C旁白“見難不幫非君子”。C欲作君子,便把答案寫在手上讓D抄。
甲:確實有個別同學平時不學習,就靠考試作弊來得分,欺騙老師家長更欺騙自己,請問同學們,C在考場上幫助D作弊,這算得上真正的幫助嗎?請大家就此展開討論。
甲:綜合大家的討論意見,我們認為:幫助別人進步才叫幫助;幫助別人墮落,是坑害。
乙:現在請班主任講話
班主任:大家都知道: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主要角色,進行各種各樣的交流活動。所以社會需要對每個人進行紀律法規的約束。就拿中學生來說,頒布和實施《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公德及文明行為教育,使大家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思想文化等身心素質的提初,做一個文明幸福的人。
同學們,時代需要你們以高尚的道德和優良的行為來規范自己。我相信,這次班會后,我班同學在行為規范方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甲、乙:“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3
活動目的: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意識到,文明禮儀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文明禮儀,培養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一個講文明的中學生。
活動過程:
一、班主任寄語:
同學們,我們的華夏大地,是禮儀之邦,這是我們的財富和驕傲。學習禮儀有助于提高我們的個人素質,如果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講文明,那么,我們就會顯得很有修養老師希望通過今天的班會活動,每個人都能增強文明素質,為我們的班級、校園,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
二、小品表演:
學生表演:亂扔垃圾,打飯插隊,踐踏草坪等不文明現象,其他學生觀看,并引發學生進行如下討論:
(1)你覺得這些行為怎么樣?有什么害處呢?
(2)如果你有這些不文明行為,你以后會怎么辦?
(3)你在咱們的校園里或者在其他地方還見到過哪些不文明行為?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到底應該怎么做?
三、小組討論: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個成員有哪些不文明行為下面是討論結果:
四、自查陋習,實施對策
在這個階段,我要求學生各自找出自己存在的陋習,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在上一個環節,學生們分析的可能只是皮毛,這會,大家都實事求是地對自己做了最真實的剖析,并為自己找到了方向,每個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人,都會有一些陋習,可我們應該盡量去將陋習轉化為優點,做一個文明的人。
五、集體宣誓
班長帶領學生宣誓:從今天起,我們要努力做到遵規守紀,勤奮學習;自尊自愛,注重儀表;真誠友善,禮貌待人;勤儉節約,孝敬父母;遵守公德,嚴于律己;點滴小事,從我做起!
六、班會總結:
通過今天的主題班會,我希望我們的.學生都能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青少年文明行為,貴在實踐!我希望每位同學能夠真正地從自我做起,少說空話,多做實事,力爭做到言行文明、舉止得體、品德高尚、尊敬師長、尊重他人,凡事多反思自我,少埋怨他人,用自己的實行動來告別各種自身存在的不良行為,做一個文明守紀的中學生。
【《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 】相關文章:
主題班會-----爭做文明中學生02-26
《生態文明》的主題班會教案07-02
“文明上網”主題班會教案06-29
生態文明主題班會教案03-22
講文明主題班會教案02-20
生態文明主題班會教案06-11
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05-17
中學生主題班會教案03-31
主題班會:中學生的交往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