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2篇[集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們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體會課題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體會課題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難點: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
一、談話導入:春天到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么?(放風箏)你見過什么樣的風箏?(例舉各種各樣的風箏)。
二、自主探究:有一群小朋友和大家一樣也喜歡放風箏,不過他們與我們不同的是自己扎風箏放飛。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他們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例舉文中提到的風箏)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風箏的含義。(小組內交流)現在大家能用一句話把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一下嗎?(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翅膀,但每一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引導學生體會理想的翅膀正是讓風箏帶著自己的理想越遠,越飛越高。
三、擴展延伸: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生答)用我想因為我的理想是句式規范語言。
四、再讀感悟:現在的你們這么努力,相信大家的理想翅膀會越飛越高,越飛越好。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想,再讀課文,讀出未來的美好。(多種形式的讀文)
五、課后作業:自己試著扎一個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到郊外放一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讀音易錯和字形易錯的字。
教學準備:生字詞卡片、積累本。
一、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二、自學本課生字。(師鼓勵大家運用多種方法識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三、啄木鳥工作室:1、讀音易錯的字。2、字形易錯的字。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四、積累好詞、好句。
五、習作小練筆:我的理想
擴展閱讀
理想的翅膀
理想的翅膀
預習提示
認讀生字,會寫生字。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進一步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掌握識字的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風箏代表著“我們”理想。
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風箏代表的含義。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同學們,春天人們最喜歡做的戶外活動是什么?你都見過什么樣式的風箏?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篇課文里也介紹了很多風箏,想知道它們是什么樣式的風箏嗎?趕快打開書,看書中是怎么寫的。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標自然段的序號,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解決。
生字都認識了?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出示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強調:翅膀翩舞勺的讀音及字形。
這些生字都回到課文里了,你們還認識嗎?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4、先用手勢告訴老師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我們來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們的生字讀音讀準了嗎?
請同學們評價一下,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么?
精讀課文、體會感悟
同學們說的不錯,下面請你們默讀課文,畫出“我”和小伙伴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
誰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師隨機板書。
小伙伴們扎出這么多的風箏,咦?為什么他們扎出的風箏不一樣呢?你能從書中找出答案嗎?課件出示:“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
那么你們知道這四位小朋友的理想是什么嗎?快速略讀課文,找出答案。
讀中感悟
老師知道咱班肯定有小朋友和這些小朋友的理想一樣,那么挑選你喜歡的段落,自己練習朗讀。指名讀。
老師想知道“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誰能給大家表演一下?教師評價:你表演的真像。
我們班王雨薇和“薇薇”的薇一樣。過渡:芳芳沒有想好,于是就照自己的樣子做了個風箏,老師想知道你們的理想是什么?誰來說?
如果讓你們來放風箏,你想放什么樣的風箏?過渡:下面就請你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天空中飛著的都是象征著你們理想的風箏,你此時的心情怎樣?就請你帶著這種心情,朗讀下面的一段話。(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教師發現學生朗讀出現問題時,可以進行示范,進一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也可以師生共同合作朗讀。
是啊,理想的翅膀就是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風箏(教師板書)。小結:同學們,這些風箏就代表我們的理想,它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一起朗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
課外延伸
同學們,要想讓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越飛越高,現在應該怎樣做呢?
全課總結
希望同學們課下也扎一個象征你理想的風箏,到戶外去放一放。老師也希望你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
課堂檢測
生字組詞。
選擇喜歡的段落背誦。
放飛理想的翅膀,和小伙伴們交流一下你眼中的春天。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理想的翅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描述了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小朋友們根據自己的理想軋出不同樣式的風箏,并將這些風箏放上蔚藍的天空,讓風箏帶著自己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課文語言優美,層次分明,配有多彩的畫面。
教學目的:
1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多種識字方法識字,從而讀準字音,認清字型。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與“小伙伴”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
3結合課文體會“理想的翅膀”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并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
教學重點:
在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朗讀指導,讀出對理想的憧憬之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體會課題“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學情分析:
放風箏學生非常熟悉,在家長的帶領下幾乎都放過風箏,因此這篇課文設計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定很高,同時在三年級上學期進行開放式教學,學生面對課文能深入思考,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學習熱情高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趣導課
1出示課件:播放春天里,滿天飛舞的風箏
請你描述一下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對于春天放風箏極為熟悉,上課伊始展示滿天的風箏,引導學生結合自身描述放風箏的情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
2結合學生的描述,教師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和評價,從而啟發學生想象更豐富,語言更豐富。
3相機出示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
學生又可能提出:“理想的翅膀”指什么?理想怎么會插上翅膀〉?(有疑問就提出來,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思考一下通過讀課文,你能不能說一說理想的翅膀指什么?
2為了將課文讀的正確流利,我們先來鞏固一下生字詞語吧。
先讓學生說說讀課文時哪些生字詞語有困難,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然后出示課文中的詞語,開火車讀,起到加強鞏固的作用。
3分段指讀課文,其他的學生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一方面反饋學生是否讀準字音,一方面讓學生帶問題讀書,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感知課文內容,培養總結課文內容的能力。)
三品讀欣賞
1默讀課文3——6自然段,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這幾個自然段分別描述了我和小伙伴的風箏是怎樣的及我們各自的理想,放手讓學生默讀思考,用這種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2這一部分中你最喜歡哪一自然段,請你找出來多讀幾遍,抓住重點的句子詞語,結合自己的感受說說喜歡的原因。
讓學生自由選擇,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感悟,順應了學生學習的自我需求,交流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語句子,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發揮想象,從而將課文讀出感情。(例如第五自然段可以抓住風鈴,想象風箏上掛著兩排風鈴,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不時發出悅耳的聲音,確實令人神往。而且因為這美妙的聲音將鴿子也引來了,這是一幅多美的景致啊。運用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感悟,體會風箏高高飛起的美好意境。)同時在讀書方式上,力求形式多樣。如借助評價引導學生讀,比賽讀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掀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課堂效果。
3哪一句話能概括這一部分的意思。
4齊讀最后一段,邊讀邊想像風箏在天空中飛翔的情景,讀出對未來的憧憬。
四拓展延伸
1談理想:這么多風箏帶著我和小伙伴的理想越飛越高,那么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呢?
學生談自己想放的風箏時,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展開想象,像課文中那樣描述,激發學生對實現理想的向往和憧憬。
2背古詩:出示“語文天地”中的古詩《村居》
學生讀一讀,大體說一說意思,然后背一背。
五作業設計
1背誦《村居》
2寫一段話: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
板書設計:
理想的翅膀
風箏——越飛越高
課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本課生字,積累詞語句子
教學重點:
掌握“舞”“翩”“棒”的正確字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
指名有感情讀課文。
指名把自己所寫的小片段讀給大家聽聽。
大家評議推選出好的作品展覽。
二識記生字
出示本課生字
指名讀一讀
1給學生規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生字。
2小組檢查記生字的情況。
3教師根據學生講解情況,進行指導范寫重點指導:
“舞”中間四條豎
“薇”下半部分中間橫不要丟掉
“棒”與“捧”區別
4書寫生字
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練習書寫。
四劃出本課中的好詞好句
五練習
插入“語文天地”第二題
出示大寫字母
指名讀一讀
寫出相應的小寫字母
五作業
1每個生字抄寫兩遍,組一個詞語。
2將劃出的好詞好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課后記:
彩色的翅膀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熱愛海島、改造海島的高尚品德。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了解“嘗瓜會”上西瓜的不平常的來歷,體會戰士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感受戰士們對海島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獨立閱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二)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守島戰士在艱苦的條件下熱愛海島,改造海島的高尚品德。
(三)理清文章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四)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之間的關系。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嘗瓜會”上西瓜的不平常的來歷,體會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
(二)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獲與昆蟲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理解戰士小高最后說的那段話的含義,體會守島戰士對海島的熱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文章題目有一定的含義,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課題設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同學們,當你們看到《彩色翅膀》這個題目時,你都想到了什么?
(彩色翅膀指的是什么;為什么稱之為彩色翅膀,等等。)
(二)獨立閱讀課文,掃清文詞障礙。
自己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文章講的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一位扎根海島的戰士,利用回家探親的機會捕捉小昆蟲,并將它們帶上海島來,給他們種植的蔬菜傳授花粉的故事。)
查字典或結合課文內容,自學本課的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讀準字音。
本課是閱讀課文,雖然沒有生字,但有的字的讀音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在課堂中要重點加以指導。
比如:“蔓”是一個多音字,讀“w4n”和“m4n”,作為名詞時讀“w4n”的音,如“花蔓”;作為動詞時讀“m4n”的音,如“蔓延”。
“嘖”讀“z6”的音,我們口語容易讀成“z8”的音。
2.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碧空如洗:形容天空像沖洗過一樣蔚藍。碧空,蔚藍的天空;如,像。
矮墩墩:個子不高,身體結實的樣子。
發愣:發呆的樣子。
沉悶:情緒、氣氛等低沉郁悶。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自然就會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來歷:事物的由來和經歷。
端詳:莊重,安穩。
安居樂業:生活安定,對所從事的工作感到滿意高興。
3.區別下列近義詞、反義詞。
近義詞:
晃蕩——搖晃觀察——觀看
端詳——打量
反義詞:
沉悶——輕松特別——一般
公開——保密
4.形近字組詞:
詳(端詳)施(施肥)
祥(慈祥)拖(拖拉)
蔓(花蔓)滋(滋味)
慢(緩慢)慈(慈祥)
訊(通訊)殘(殘存)
迅(迅速)淺(淺水)
(四)分段、概括段意。
這是一篇敘事的閱讀課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細讀課文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線索,獨立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出段落大意。
本文以小昆蟲為線索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便打住了”)講作者由寶石島觀察通訊站信號兵小高陪同前往島上,而小高則是剛從黑龍江探親回來,帶著一紙箱的小昆蟲。
第二段:(從“傍晚”到“它們也得有個適應的過程”)講作者參加“嘗瓜會”和在會上聽到這個西瓜的不平常的來歷。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講作者第二天天亮,看到了一只小蝴蝶。
(五)學習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請一名同學讀課文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小高為什么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卻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這段第二句話在本段是重點句,作者通過對比,突出了人物的品質。一個是“扔在一邊”,一個是“緊緊地抱著”。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體會。
(因為海面上波濤起伏,船身前后晃蕩,他擔心紙箱被損壞;另外紙箱里裝著的小昆蟲,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護它們。所以他在懷里緊緊地抱著。)
小高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緊緊地抱著紙箱的?邊默讀邊畫出描寫小高神態的詞語,加以體現。
(“緊閉著嘴唇,兩眼直發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緊閉了,臉色比先前還難看。”說明小高在暈船,身體極不舒服的情況下緊緊抱著紙箱的。)
當小高告訴“我”紙箱中裝的是小昆蟲時,“我”為什么不相信?
分角色讀一讀兩個人的對話,加深對這段文章的理解。
(因為一般戰士探親回家都帶一些土特產,或自己的必需品,“我”從沒聽說過戰士探親回來帶過這種東西的。所以“我”不相信。)
(板書:帶一箱昆蟲——我“不相信”)
小高從家鄉帶回來的到底是不是一紙箱昆蟲呢?這些昆蟲又有什么用處呢?我們接著學習第二段。
2.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一讀第二段。邊讀邊思考,在這里教師將問題出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培養學生自學的學習習慣,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
問題:
①“我”為什么稱這個晚會為“特別的晚會”?
②從“嘗瓜會”上“我”了解到什么?
③戰士們是怎樣品嘗西瓜的?為什么好像一股甜絲絲的甘漿,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
這些問題要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加以討論。并抓住重點詞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如“授粉”的意思。告訴學生是雄蕊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殘存”的意思是沒有被消除而保存下來或剩下來。
①寶石島上結了一個西瓜,還要開一個晚會來慶祝,這是很稀奇的事,所以“我”稱這個晚會為“特別晚會”。
②從“嘗瓜會”上我了解到西瓜不平常的來歷。兩年前,戰士們來到荒蕪人煙的小島上,壘出“海島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沒有昆蟲授粉,一個西瓜也沒有結。今年戰士們用人工授粉,結出小瓜,誰知又被暴風雨襲擊。那個唯一殘存的小瓜在戰士們精心的照料下,才結出了第一個大西瓜。戰士們為了西瓜的生長,付出了許多心血。它凝結著戰士們建島、愛島的深情。
③因為這個西瓜是戰士們對祖國、對小島無限熱愛的結晶,是戰士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創造出來的美好果實,所以戰士們嘗瓜時,覺得像一股甜絲絲的甘漿流進了心田。
作者不僅知道了西瓜不平常的來歷,還知道了小高紙箱的秘密,你們知道了小高探親為什么帶回一紙箱昆蟲的秘密了嗎?
(讓小昆蟲為“海島田”里的瓜果蔬菜傳播花粉。只有這樣才有要能有所收獲,小島才能越變越美麗,島上的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昆蟲與瓜果蔬菜的關系,再一次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
戰士小高帶這些昆蟲是因為他有一個美好的心愿,這個心愿是什么呢?請讀一讀小高最后說的一段話。談一談你的體會。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解決文章的重點句,這也是難點。
理解“小精靈”在這里指什么?
(本課指蝴蝶等昆蟲,這是島上戰士對這些小昆蟲的愛稱。)
“安居樂業”是什么意思?
(居住安定,愛自己的職業。本課指戰士相信小昆蟲會在島上愉快地生活、勞動。)
(這段話充分地表明邊防戰士們早已作出了在海島安家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這里建設著自己的家園。同時,又反映出他們為保衛祖國而不怕艱苦,自覺在那“比大陸苦得多差得多”的環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質。所有這些,都是由于他們熱愛我們祖國,熱愛我們祖國的海島。)
3.學習第三段。
小高的心愿能不能實現呢?齊讀第三段。并思考:結尾的話包含了什么意思,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形象地寫出小昆蟲已在海島安居樂業,也預示著戰士們建設海島將獲得很大的成功。
結尾在文中點明題目,含蓄深刻地點明文章的中心。)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談一談學后的收獲。
(七)總結全文。
《彩色翅膀》這篇閱讀課文,不僅讓我們了解到小昆蟲與種植植物的關系,更讓我們看到一位海島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熱愛之情。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改造海島,保衛著海島。我們相信,不久,海島將變得美麗、富饒。資料提供者:
《彩色的翅膀》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這樣不僅拉進了學生與自己的距離,還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彩色的翅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章的字里行間了解海島惡劣的自然環境和邊防戰士艱苦的生活條件。
2.細讀課文,從戰士們的言談、行動中,體會邊防戰士對祖國海島的真心熱愛之情。
情境導入
1.出示語段,要求學生自由朗讀:
小瓜果然結了不少,水靈靈的,真惹人喜愛。誰料一陣暴雨過后,巨浪撲上了小島,把小瓜一個個打掉了。后來一檢查,只有種在大石頭后邊的一棵瓜秧上,還殘存著一個小瓜。
2.指名若干學生分別朗讀語段,教師簡單評價朗讀的投入程度,相機提問學生:
A、殘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詞語可以在這里替換殘存?
C、通過殘存,在你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3.揭示課題。
教師:讀了這個語段,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預設學生質疑:
這個殘存的小瓜最后長大成熟了嗎?
小瓜為什么種在小島上?
小瓜一個個都打掉了,主人會有怎樣的反應?
(教師選擇課文能夠解答的問題進行板書。)
教師:(板書:彩色的翅膀)同學們提的問題很有水平啊!請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殘存的小瓜和彩色的翅膀之間有什么聯系?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認真讀讀《彩色的翅膀》這篇課文,不但要把課文讀通順,而且把剛才我們的提問整理一下,看看課文可以解決哪一些問題,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
建構海島意象
1.根據板書,指名匯報讀后所得,引導學生用讀書的方式來回答提問,要求把相關語句讀正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
2.引導學生建構寶石島的意象。
教師:課文中的寶石島是一個怎樣的海島?你能夠從課文的字里行間仔細找找答案嗎?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巡視幫助。
4.指名匯報讀后收獲。
學生可能匯報的要點:
海島離陸地遠。
海島面積小。
海島的自然環境相當惡劣,連昆蟲都沒有。
海島上除了一群可愛的戰士,好像沒有其他什么人了。
(在指名學生進行匯報的時候,教師需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感情朗讀,盡量不要作過多的分析和說教。)
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
兩年前,戰士們來到寶石島上,建立起這個新的陣地。他們在巖石下、小路旁,壘出一塊塊海島田,把從家鄉帶來的蔬菜種子,連同自己建島愛島的深情一起播種下去。
(教師引導語參考:荒蕪的海島開始顯現綠色的生機,寂寞的海島終于迎來了可愛的子弟兵!戰士們笑了,小島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還開了一朵朵小黃花。可是到了收獲季節,竟連一個小瓜也沒結。有些戰士灰心了,撅著嘴巴,說:西瓜嫌我們的島艱苦,不愿在這里安家。
(教師引導語參考:海水是咸澀的,土地是貧瘠的,沒有和風細雨,多的是風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確實難為了你,但是,我們實在是不甘心啊!)
小島遠離大陸,沒有蜜蜂,也沒有別的昆蟲。
小瓜果然結了不少,水靈靈的,真惹人喜愛。誰料一陣暴雨過后,巨浪撲上了小島,把小瓜一個個打掉了。后來一檢查,只有種在大石頭后邊的一顆瓜秧上,還殘存著一個小瓜。
海島嘗瓜會
1.找到課文第九自然段描寫嘗瓜會的句子,一邊讀,一邊思考,觀察通訊站站長如果問大家:在我們的寶石島上,這是一個來之不易的大西瓜,今天,我們應該把第一塊西瓜送給誰嘗呢?為什么?
2.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歸納總結──雷達兵。
教師:是啊,如果沒有雷達兵頭腦里那些農業知識,恐怕寶石島上的戰士們吃不上自己種的大西瓜了!我們應該讓雷達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們介紹一下他找到答案的過程,你們說好不好?那么,他可能會怎么介紹呢?請你展開豐富的聯想,寫一段雷達兵的戰功介紹吧!
3.課內小練筆。教師巡視、指導,相機組織學生交流表演。
結識戰士小高
教師:小高是寶石島觀觀察通訊站的信號兵,是他陪著我來到寶石島的。這個小戰士很有意思,請通訊們把課文中描寫小高的一些詞句用畫出來,多讀讀;說說你覺得這個小戰士的身上有些什么特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組之間相互討論。
2.指名學生匯報對戰士小高的印象。
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
小高在碼頭上有說有笑,這時候不吭聲了,緊閉著嘴唇,兩眼直發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教師引導語參考:一邊是一個大提包,一邊是一只紙箱子,同學們,這兩樣東西,你能夠發現它們的不同之處嗎?──裝的東西不同,和小高的距離不同,小高對他們的重視程度不同讀讀這個句子吧,好一個可愛的小高啊!)
小高點點頭告訴我,晚飯以前,他已經把紙箱里的小昆蟲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說:我就不相信,這些小精靈會不愛我們祖國的海島,會不愿在這里安居樂業。
認識升華
1.用一兩句話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海島,海島上有一群怎樣的戰士。
2.指名學生匯報后教師提問: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
戰士們為什么要到這樣一個人跡罕至的小島上生活呢?
戰士們守著這樣一個環境惡劣的小島,有什么意義嗎?
教師:同學們問得真好,這些問題,也是老師一直在思考的。讓我們再來關注這樣兩個問題:
第一:這個小島,可能位于祖國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這個小島上沒有戰士駐守,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
3.學生發言后,播放《說句心里話》結束課文教學。
布置作業
1.摘錄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子。
2.給寶石島的戰士寫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報上,也可以投稿給編輯部,有條件的把信發布在網站上。
理想的風箏教案教學設計
老師講課學生愛聽,還愿意自學的情況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就必須編寫一份較為完整的教案,這樣有利于我們準確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難點。讓同學聽的快樂,老師自己也講的輕松。那么教案怎樣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風箏教案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春天,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贊揚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采用倒敘的寫法,觸景生情,回憶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文章語言生動,飽含深情。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討論解決。
3。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4。學習作者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作者含蓄的敘述中,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熱愛生活,頑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么?(板書課題),說說你在放風箏時的心理感受。
2。師導入: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征。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教師出示提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認真品讀,聯系全文,想想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義。
3。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圍繞劉老師講了哪些事。
4。標出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自己為什么感動?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小組同學討論、交流。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逐題反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檢查生字
(二)檢查讀通課文情況。
(三)結合問題反饋,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思想。
1。品讀描繪春天景色的語段。
2。讀文,了解劉老師,受他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
3。談談你了解到關于劉老師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總結全文,感情朗讀課文。
1。談談你學文后有何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談。課文內容思想;文章的表達方法。)
2。教師系統地小結。
3。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上課
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
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理想的風箏》 教案教學設計
課型:新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選取了兩方面的事例來寫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討論法
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放一次風箏
(實物)風箏一只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么?(板書:風箏),同學們,課前我們已經放飛過風箏,那么你在放風箏時的心里感受是怎樣的?請說一說。
2、師小結:聽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們都覺得風箏挺好玩,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征(板書:14*
理想的風箏)。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品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同學之間互作補充、評價,師作適當點撥)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挑選你最感動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師作適當的補充。)
五、課后延伸。
1、(必做題)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
2、(選做題)以我最____的人為題寫一篇短文,并試著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
板書設計:
14*
理想的風箏
身殘志堅
熱愛工作
熱愛生活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作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師,要對每一堂課認真負責。這時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學生愛聽老師愛講的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如何才能編寫一份比較全面的教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疑點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板書:14理想的風箏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2
B案
課前準備
有關海島戰士學習、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環境的圖片。
觀看圖片,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有關海島戰士學習、生活、工作以及生活環境的圖片,學生邊觀看,邊小聲議論。
2.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4.談話揭題。同學們,從圖片上我們看到了我國海島戰士不辭辛苦守衛著祖國的邊疆的英姿,看到了海島戰士認真學習文化的熱情。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個發生在海島戰士身上的故事。讀課題。
初讀課文,梳理課文脈絡,了解故事大概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詞讀正確,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語句讀給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3.提問:故事發生在哪里?主要介紹了有關海島的哪些事?(故事發生在去寶石島的路上及島上。介紹了兩件事,一是戰士小高探親回來帶小昆蟲上島;二是島上戰士開嘗瓜會。)
重點研讀語句,感悟戰士愛島建島的愛國精神
1.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事研究:戰士們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樣做?
2.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然后進行班級交流。
交流的重點是:
(1)小高為什么上島時把大提包扔在一邊,懷里緊緊地抱著一只紙箱子?
(2)在嘗瓜會戰士們是怎么吃瓜的,作者為什么描寫得那么詳細?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描寫戰士嘗瓜的那兩個句子,體會戰士的心情,感受語言表達的準確。
引導學生考慮兩件事之間的聯系,揭示課題含義
1.質疑:小高探親回來帶小昆蟲上島,島上戰士為第一個西瓜開嘗瓜會兩件事有什么聯系嗎?(小高探親回來時把小昆蟲帶上島,小昆蟲在海島安家落戶后,蔬菜瓜果就能長得更好,戰士們就能吃到更多的瓜果,建設美好的海島的理想就能實現。)
2.讀課文最后一段,為什么寫看到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
(句子形象地寫出了小昆蟲已經在海島安居樂業,生動、含蓄地反映了海島戰士愛島如家,安居樂業的愛國情感。點明了課題。)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理想的翅膀》教案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理想的翅膀》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們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以及這些風箏的含義。體會課題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重點:
體會課題的含義,初步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難點:
用一句話概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
一、談話導入
春天到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戶外活動是什么?(放風箏)你見過什么樣的風箏?(例舉各種各樣的風箏)。
二、自主探究
有一群小朋友和大家一樣也喜歡放風箏,不過他們與我們不同的是自己扎風箏放飛。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他們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例舉文中提到的風箏)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這些風箏的含義。(小組內交流)現在大家能用一句話把括第二至六自然段的意思概括一下嗎?(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翅膀,但每一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引導學生體會“理想的翅膀”正是讓風箏帶著自己的理想越遠,越飛越高。
三、擴展延伸
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生答)用“我想……因為我的理想是……”句式規范語言。
四、再讀感悟
現在的你們這么努力,相信大家的理想翅膀會越飛越高,越飛越好。讓我們帶著自己的理想,再讀課文,讀出未來的美好。(多種形式的讀文)
五、課后作業
自己試著扎一個象征自己理想的風箏,到郊外放一放。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積累好詞、好句。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讀音易錯和字形易錯的字。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積累本。
一、出示卡片
認讀生字詞。
二、自學本課生字。
師鼓勵大家運用多種方法識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三、啄木鳥工作室
1、讀音易錯的字。
2、字形易錯的字。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四、積累好詞、好句。
五、習作小練筆
我的理想
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
每一位任課老師,為了能夠給學生給一個最簡單易懂的教學思路。因此,老師會想盡一切方法編寫一份學生易接受的教案。從而在課堂上與學生更好的交流,那么優秀的教案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是季羨林先生以回憶的形式,講述了對兩位母親的懷念。從而表達對親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崇高的敬意和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并且借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首尾呼應,說明了為什么會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渾然一體。
一、引用《賦得永久的悔》,做好理解鋪墊。新課開始,課件出示: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默讀,交流感受。讓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為理解本課做好鋪墊。
二、理解詞句,感悟文章思想方面。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我讓學生緊密聯系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抓關鍵詞句,表情達意。這一點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課堂上,學生能圍繞一些重點詞句來理解失母之“恨”、思母之情、夢中尋母。并抓住“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抱終天之恨、頻來入夢”等詞,“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等等句子,在讀中感悟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三、縱觀整堂課,本節課還存在著一些遺憾之處,比如: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溝通合作、再次朗讀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我的教學機智也需要進一步加強。比如:課堂上由于頻繁的表揚學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揚語出現重復,沒新鮮感。但我會不懈的努力,因為追求無止境。更讓我有深刻體會的是備課過程中備學生備得不夠。我將在以后的`時間里積累相關的經驗使自己在教學方面得到提高。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四
作為杰出的教學工作者,為了教學順利的展開。所以大多數老師都會選擇制定一份教學計劃。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那怎樣寫才能有一份高質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四”,僅供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四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5個生字及文中出現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的能力。
2.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課文,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引導、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討論。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1.題目理想的風箏的含義。
2.體會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疑點
結尾句的理解。
(三)解決辦法
通過閱讀、質疑、解疑來解決重、難點;教師點撥疑點。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自讀及討論,在學生交流中點撥、評價、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課前預習課文。
2.課上自讀、提問、討論、交流。
3.課下閱讀相關篇目。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常常會看見一些身體有殘疾的人。有些殘疾人身殘志不殘,走出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理想的風箏講述的就是一個殘疾人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3.交流所得。
(三)再讀探究
1.圍繞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再讀揣摩預習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和自己提出的問題。
2.組內交流,如意見不一致,展開討論,教師深入某些小組中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班上匯報。
(1)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劉老師?
(因為劉老師愛放風箏,春天里的風箏勾起了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
(2)劉老師在課上講課和在課下放風箏的情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劉老師在課堂上,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支圓木棍,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不知道要跳躍旋轉多少次。這是靠頑強的毅力給學生上課。
劉老師課講得好。他對學生充滿了愛。
劉老師課下喜歡放親手制作的風箏。絕不肯失去親手把風箏送入藍天的歡樂,故意撒脫手,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這是一種對生活的強烈的熱愛之情的流露。
課上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都展示了劉老師意志的頑強和熱愛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結尾句他一定依舊仰仗那功德無量的圓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躍、旋轉,永遠展示生命的頑強和對生活的愛與追求。
這句話既是對劉老師身殘志堅的贊嘆,又是在告誡我們:應該像劉老師那樣熱愛生活,不斷地追求、創造生活。
(4)題目理想的風箏有什么含義。
文中劉老師放飛的風箏是他對生活無限熱愛的標志,劉老師腿有殘疾、行動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風箏來寄托自己要在廣闊天地間大有作為的理想。題目中理想的風箏是指劉老師對生活的樂觀態度與不懈追求。
(四)總結、擴展
1.通讀全文,或聽范讀錄音。
2.談談對課文或對劉老師的印象。
3.寫法上的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寫一篇讀后感。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一
相信很多老師都希望自己的課堂上同學們能夠積極的與自己互動。老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編寫一份教案。上課自己輕松的同時,學生也更好的消化課堂內容。那么老師怎樣寫才會喜歡聽課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一”,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一
教材分析
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寫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劉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愛祖國,對生活充滿了強烈的愛與執著的追求。
整篇文章結構嚴謹,善于用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之間的聯系,使這兩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輝,互為例證,共同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學情分析
因課文較長,又是略讀課文,教學時不宜過細。教學前應先讓學生把課文讀熟,通過預習,解決文中生字詞。課上根據閱讀提示自學,小組交流。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整體結構,從感性上對劉老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有個初步的印象。
設計理念
一.教法:自學引導。
二.學法: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
2。認識本課5個生字。
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質疑。
1.導言:風箏同學們并不陌生,放風箏是許多同學的愛好。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風箏一課(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
2.質疑:如,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帶著疑問聽讀思考。
三.學生談聽讀后的感想,就讀前疑問談談各自理解。
教師相機介紹作家蘇叔陽的一些情況,使學生知道,作者曾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和絕癥的折磨,因而對劉老師了解更深,對劉老師的尊敬、懷念更濃、更重。
四.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
2.讀閱讀提示,自學探究。
(1)本課閱讀提示中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些自問有什么特點?
(2)鼓勵學生學習閱讀提示的方法,通過給自己提問題,思考解答學習課文。
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掌握文章內容重點。
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五.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主體部分。
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自問。
如:(1)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寫了什么事,每件事寫了幾層意思?
(2)作者寫人物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熱愛、尊敬、懷念了劉老師什么?
(3)作者為什么不寫劉老師左腿殘疾的原因?
(4)怎樣理解課題?
2.按照自問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1)指導方法:先找出有關句段;再讀那些句段(反復地讀,邊讀邊品味);思考并說說對自問的理解。
(2)點撥、指導,通過群體評議,歸納總結。
作者寫人物的表達方法:選材是最能表現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我在其中,作者寫自己的心情、想法。
這樣寫人,一增強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劉老師身殘志堅、樂觀向上、對工作和生活強烈熱愛、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質更鮮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寫,通過襯托更強化了劉老師的美德和形象。
a寫我的心理活動后來我考入歷史系,和劉老師的影響有極大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劉老師的課講得好,對學生的發展、成長影響至深。這也是在暗點文題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種子,升起了理想的風箏。
b劉老師的身教,給學生深刻地影響,使作者在心靈里升起了理想的風箏,要像劉老師那樣身殘志堅、樂觀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六.有感情地朗讀、品讀。
七.作業: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課后的一些收獲。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三
14《理想的風箏》教學設計之三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春天,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生時代的一位年過五十的殘疾老師,贊揚了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對生活無比熱愛的精神,表現了作者對老師尊敬、愛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稱敘述,采用倒敘的寫法,觸景生情,回憶了自己的親眼所見。文章語言生動,飽含深情。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劉老師之間的關系。把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和同學討論解決。
3。體會文中流露出來的師生情,受到劉老師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熱愛生活、勇敢地面對生活。
4。學習作者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從作者含蓄的敘述中,體會文章表達的中心:熱愛生活,頑強地面對生活。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教師手拿風箏,問,這是什么?(板書課題),說說你在放風箏時的心理感受。
2。師導入:然而作者對風箏卻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風箏就是理想的象征。為什么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教師出示提綱,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1。讀通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找出文中具體描寫春天景色的句子,認真品讀,聯系全文,想想這些句子有何象征意義。
3。劉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圍繞劉老師講了哪些事。
4。標出文中令你感動的句子,說說自己為什么感動?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提出來,和小組同學討論、交流。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逐題反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檢查生字
(二)檢查讀通課文情況。
(三)結合問題反饋,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思想。
1。品讀描繪春天景色的語段。
2。讀文,了解劉老師,受他人格魅力的影響和熏陶。
3。談談你了解到關于劉老師的事后的心里感受。
4。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總結全文,感情朗讀課文。
1。談談你學文后有何收獲。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方面來談。課文內容思想;文章的表達方法。)
2。教師系統地小結。
3。哪些地方讓你感動?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上課
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
14。理想的風箏
放風箏
熱愛生活自強不息
《理想的翅膀教案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精選)01-04
【精選】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07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經典]01-28
[經典]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3-05
【經典】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3-05
(精選)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19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01-07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優選)01-04
小學語文的教學教案(集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