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集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如畫,秀麗多姿。昨天我們領略了李白筆下的敬亭山,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PPT展示洞庭湖資料)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可以用幾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嗎?
PPT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
4,作者介紹:(小鏈接)
詩豪—劉禹錫詩圣—杜甫詩仙---李白
5、引出課題
師:剛看了這幾幅圖,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來此,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詩句學習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首聯:“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出示)
相:相互。
和:和諧、協調。
湖光:湖水的光。
(教師)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你們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生1: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和水面的波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師:說得好極了!
頷聯:“潭面無風鏡未磨”
教師: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
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古代銅鏡與我們現在的鏡子不一樣,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是怎樣的感覺嗎?(出示銅鏡的畫面)
生: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師:作者把無風的潭面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你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生: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很準確。
師: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頷聯:遙望洞庭山水色
遙望:遠望。
師:“遙”字可以看出作者望的角度是怎樣的呢?
生:遠望
師: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
(出示PPT:洞庭湖和君山的圖片)
師:洞庭湖中有一座這樣的君山,看起來想什么呢?
生:像盤中物
生:像海螺
師:同學們很會觀察。
師: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師:這句詩怎樣理解呢?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
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這首詩意境很美,誰能美美地把它吟誦并背誦。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月光下的洞庭湖漂亮極了
生:劉禹錫寫的很美,比喻句用的恰到好處
·····
三,課堂檢測
四、總結: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三年級經典教案02-10
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05-16
[經典]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案01-11
三年級語文小學教案07-14
小學語文的教案11-29
《小學語文》教案06-09
語文小學教案06-21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12-19
小學語文教案 小學語文教案范文06-20
小學三年級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