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1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有了溫馨的撫慰,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與一條黃紗巾有關的動人故事,感受人間真情。
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掌握下列音、詞、義。
投影顯示生字詞:
呆呆(dāidāi):臉上的表情死板、發愣。
戀戀不舍:形容舍不得離開。
絕妙:極美妙,極巧妙。
愣(lèng):失神,呆。
惋惜:對人的不幸遭遇或事物的意外變化表示同情、可惜。
2.過渡語:用簡潔的語言復述故事情節,并思考故事情節是怎樣構建起來的?
指明兩名學生復述故事,再請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情節特點。
明確情節特點:這篇微型作品充分地運用了電影中“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每一個短句都是一個特寫鏡頭,一個個連續的特寫鏡頭的組接便構成了它的情節。它其實并沒有什么情節。一定要說情節的話,它也僅僅是表現了“女孩”和“中年人”的心理過程而已。
3.指導語:文章主要是通過心理活動來表現人物的,找出文中兩個人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兩人不同的心理過程。
提示:開始時兩人的心理怎樣,后來有什么不同?
教師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句子,并談談文中兩個人物不同的心理過程。其他同學作必要的補充評價。
明確:通過剛才的查找、交流,我們發現:閱讀這篇作品,更多地需要讀出它文字后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它并沒有交代兩個人之間的具體心理活動過程,而只是寫出了幾組獨立而又有連續性的鏡頭和畫面,至于兩個人之間因這條黃紗巾而引起的心理波瀾,則需要我們通過閱讀、理解來加以想象。
三、合作探究,領悟作品主旨
指導語:從兩個人的心理活動中我們來分析作品的主旨。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明確:正是在這兩個人之間所展開的極富戲劇性的心理活動過程中,作者讓我們看到了兩顆美麗心靈的跳動。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永不出售“的黃紗巾,成為兩顆美好心靈無聲的契合的`象征,使人們感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四、拓展遷移
導入語:給你幾個表示人物性格的詞語,請你設計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等描寫來表現。
(詞語:勇敢堅強害羞)
學生練習、交流、評價。
五、課堂小結:
要求學生談自己學了兩課的體會和收獲。
(提示:可以從怎樣做個有知識、懂科學、受大家歡迎、對社會有用的人等方面各抒己見。)
附:《兩小兒辯日》課文翻譯
孔子到東方游歷,(路上)遇見兩個小孩在(激烈地)爭論。孔子詢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近,而正午時(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
(第)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大得像車子上的傘蓋,到了正午時卻像只盛菜飯的盤子、缽盂(那么大),這不是(距離)遠的(看起來)小,(距離)近的(看起來)大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剛出來時清涼寒冷,到了正午時(感到它熱得)像把手伸到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距離)近的(感覺)熱,(距離)遠的(感覺)涼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斷(他們誰是誰非)。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智慧多呢?”
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識記文言文中常用古漢語字、詞、句的解釋,體會課文中蘊涵的哲理。
2.通過分析《黃紗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文中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大意。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兩小兒辯日》
一、導入新課
關于太陽的大小以及它和我們地球間的距離,我們來聽聽兩個小孩和孔子的看法。
二、朗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組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多音字“為”“知”的讀音),停頓恰當,讀出語氣。
2.導入語:大家讀得很認真,下面請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組織學生以同桌相互合作形式各自朗讀課文給對方聽,讓對方給自己當老師指出需改進的地方。
3.過渡語:我們現在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指名2~3名學生個別朗讀,其他學生認真聽讀。
組織全班學生就字音、停頓、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三、師生互相答疑,弄清字、詞、句的意思
導入語:剛才同學們很流利地朗讀了課文,下面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在字、詞、句的意思方面互相質疑,解答,把有困難的字、詞、句做上標記,等會兒問其他小組的同學,問老師。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理解字、詞、句的意思。
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解答疑難問題。
加點字的意思提示:
1.孔子東游(游:游歷,與游覽的意思比較接近。)
2.問其故(其:他們。)
3.則如盤盂(盂:盛飲食的器皿。)
4.此不為遠者小而進者大乎(為:是。)
5.及其日中則如探湯(日中:中午時太陽似在天空中央,所以說“日中”。)
四、引發爭論,把握課文的寓意
導入語:文章結尾:孔子無法判定誰的說法正確,因而遭到兩個小孩的嘲笑。那么究竟誰的'說法正確呢?文章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交流。
參考提示:
其實,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兩個小孩的說法都不全面。日出時,背景是遠山、樹木等,因而顯得大;中午時,背景是廣闊的天空,因而顯得小;日出時,光線斜射地面,因而溫度低;中午時,光線直射地面,因而溫度高。兩小兒一個根據視覺來判斷,另一個根據觸覺來判斷,說法貌似有理,但都被表面現象所疑惑,因而都是片面的觀點。“孔子不能決”,這在當時是很正常的。因為限于當時的科學水平,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還無法作出正確的解釋。
道理:①片面看問題,是得不出正確結論的。
②孔子是一個智慧極高的人,知名度極高的人,但還是會遇到解答不了的難題,甚至被他人笑話,這一點對我們也是有啟發的:學無止境,我們要勇于探索。
五、課后學習
背誦這篇課文。
誦讀欣賞《兩小兒辯日》《黃紗巾》
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3
教學目標:
1、體味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2、學習特寫鏡頭組接構成故事情節的寫法。
教學重點:體味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
教學難點:學習特寫鏡頭組接構成故事情節的寫法。
文學資訊:
這篇短小的速寫式微型作品,充分運用了電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每一個短句都是一個特寫鏡頭的組接,構成了它的情節。
微型小說又名小小說,超短篇小說,一分鐘小說。超短篇小說具有立意新穎、情節嚴謹、結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內,要概括出普通小說應具有的一切。
鑒賞微型小說要把握如下三點:
1.分析結構,抓住線索品味精美的形式
2.精讀細品,透過語言領悟作品的新鮮立意
3.調動想象,于結尾處獲得無盡之意味
一、自主學習:
1、根據拼音寫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富yù()發shì()裝shì()()piāo舞
標簽()撫摸()惋惜()毫不猶豫()
2、選詞填空。
(1)女孩再走過小市場時,老遠就看見黃紗巾還在那兒________(A.飄動B.飄舞)著,像一只黃蝴蝶。
(2)女孩與黃紗巾搭配一起是________(A.美妙B.絕妙)的組合。
(3)女孩寫作業累了就往樓下看看,看看那條在微風中________(A.舞動B.飄動)的黃紗巾。
3.解釋下列詞語。
戀戀不舍:
絕妙:
二、整體感知:
1、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簡要概括。
2、你認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文中女孩遇到了哪些挫折?她是怎樣對待挫折的?
2、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姑娘,你會怎么做?為什么?
3、你怎樣評價文中的中年人?
4、通過讀這篇文章,你學到了那些做人的品質,或懂得了那些人生哲理?
教(學)后感:
參考答案:
一、積累:
1、、富裕發誓裝飾飄舞qiānfǔwǎnyóuyù3.(1)B(2)B(3)A
4.形容舍不得離開。
極美妙,極巧妙
2、(1)女孩喜歡上了一條黃紗巾,因家里不富裕,沒有買它。賣貨的中年人要把紗巾送給女孩,女孩不要。中年人決定永不出售這條黃紗巾。
(2)展現了兩顆美好的心靈。
3、(1)因家庭經濟困難,不能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冷靜對待和自我疏導。
(2)開放性題目。注意要說明理由。
(3)很善于推銷;心地善良;有一顆美麗的'心靈。
(4)這篇短小的速寫式微型作品,充分運用了電影中的“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每一個短句都是一個特寫鏡頭的組接,構成了它的情節。
4、如: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既然得不到,不妨離開它;接受施舍比不能得到更令人痛苦;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和拒絕不良誘惑;遇事有主見、處事果斷和善于約束自己;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們增添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氣和力量,使我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有意義,使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深層次挖掘文章的內涵,可以對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作出不同的理解。)
【高中音樂黃水謠教案】相關文章:
長城謠教案 《長城謠》音樂教案10-25
長城謠音樂教案08-07
【精品】《長城謠》音樂教案01-15
盧溝謠音樂教案02-13
云水謠作文10-11
水的音樂教案01-13
小學盧溝謠音樂教案02-13
小學音樂盧溝謠教案11-05
盧溝謠音樂教案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