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識目標:
1、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理解地理環境的基本內涵,并掌握其分布的規律。
2.舉例說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舉例說明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能力目標: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視角分析一些自然現象。
情感目標:聯系人地關系,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
教材內容分析及設計思路: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是地理環境的兩大基本特點之一。這一內容在初中地理教材中也有涉及,但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思想一以貫之的。高中地理教材除繼續把它作為一種思想貫穿外,重要的一點是要把整體性講出內容和道理來。為此,教材從物流(能流)、功能、過程、與人類的關系等方面,逐步深入地講述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規律。并且教材中輔以多個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整體性的基本內涵。
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
創設情景
情景(一):播放錄像《自然環境景觀》
提問:在錄像中看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景觀?
引出課題:第一節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生答:有森林、草原、荒漠、冰原等。
師總結:自然地理環境就是由上面錄象中的各種地理要素組成的!
情景(二):播放錄像《熱帶雨林環境》
引導探究
1、請學生描述熱帶雨林的景觀特征。
2、為什么會有這種環境?
3、氣候會影響哪些環境要素?其他要素對氣候有影響嗎?
4、錄像中的一些雨林景觀在沙漠地區會出現嗎?那么沙丘在該地區會出現嗎?為什么?
5、歸納組成自然環境的要素和各要素之間怎么產生聯系的?
發現規律
生答:略
師總結:
一、地理要素之間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自然地理環境是由大氣、水巖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組成。它們并非簡單的匯集在一起,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組成了自然環境的整體。這就是地理環境的整體性,也是地理環境的一個重要特點。
在這個整體中,通過水循環、生物循環和地殼物質循環等過程,使地理要素之間進行著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一個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的整體。
加深印象(出示圖片)
引導探究: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的“生物循環”內容,思考
1、什么是生物循環?
2、在生物循環中還有哪些地理環境要素參與?
3、你能簡要說明生物循環的意義嗎?
發現規律
利用“案例”提供的材料“生物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分析作為自然地理要素之一的生物,對地球上的大氣、水、巖石、土壤等其他要素的影響,進而形成了適合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某一要素在自然地理環境形成與演化中的作用”。
遷移鞏固
通過完成“活動1”中題目的要求,進一步體會和驗證前面講的道理。
新情景創設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藏羚羊的文章,引導探究
問:你能解釋為什么藏羚羊的數量在一定范圍內穩定嗎?
發現規律
地理環境各要素不僅通過物質與能量的交換相互作用和制約,各要素相互作用還會產生其他功能。如生產功能、平衡功能等!
遷移鞏固
教師舉例解釋生產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概念。(見課本例子)
新情景創設
我們曾經學習過的地理要素,如氣候、水體、地貌等是否會隨時間的變化?(學生回答:會。)各要素變化之間是否有聯系?(學生回答:有。)是一種怎樣的聯系呢?
研討探究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一則案例,“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環境變化過程”。
(1)用圖表的形式,總結歸納案例中表達的演化過程中,地貌、水文、地面組成物質等均發生了什么變化?
(2)這些變化是怎么發生的?
(3)水土流失的例子是怎么說明統一演化規律的?
得出結論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演化與循環過程”。
遷移鞏固
活動:“湖泊的演化”,進一步加深對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的理解。學生在表述過程中會得到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教師小節:
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變化過程。這一過程保證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協調,因而是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
新情景創設
請學生閱讀案例中給出的“東北森林變化導致了環境的整體變化”的材料,1、能得出什么結論?
——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改變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2、能得出什么規律?
得出規律:
在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都會發生自然地理環境要素的改變。其中人為因素的干擾尤為突出。自然地理諸要素中,生物和水對人的干擾最為敏感。
鞏固訓練:
結合“活動”中人類對河流影響的例子進行分析,進一步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改變。討論一下,把討論的結果寫下來!
小結: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的重要表現之二就是某一地理要素的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及整個地理環境狀態的改變。
課堂總結:
地理要素有規律分布構成了全球和諧的陸地自然環境整體。陸地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微妙的要素關系,有許多使人類還沒有認識到的。因此,人類不能隨意去破壞任何哪怕是極微小的環節,也許它帶來的影響會是全球性的。保護全球環境,人人有責。
自評:
這節課的理性比較強,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中應充分注意到理論與現實的聯系,并且把重點放在用生活和現實的事實說明理論的過程,在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分析的訓練,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綜合性。
【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教案】相關文章: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案02-09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案03-06
(集合)《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案10-22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教案7篇【必備】08-28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案09-15
《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地理教案01-22
閱讀教學整體性指導的思考與嘗試02-27
自然教案-水02-27
小學自然教案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