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古詩教案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

    時間:2024-10-19 12:21:55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5篇【薦】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古詩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5篇【薦】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能正確書寫7個生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詩句的學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

      2、難點:體會詩的意境。

      三、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敕勒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領會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

      教學重難點:

      1、背誦課文。

      2、能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理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談話引出課題。

      語文版S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教案設計-荷語無聲-荷語無聲

      2、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詩句,糾正字音,再把課文讀通順。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名讀課文。提醒“見”的讀音。

      三、熟讀課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

      2、小組交流。

      3、指名讀。說說詩中寫了哪些景物。(藍藍的天空,遼闊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壯的牛羊。)

      4、學生對讀懂的詞語和不明白的詞語進行交流,針對學生不明白的詞語

      教師解疑。

      四、賞讀討論,背誦詩文。

      1、學了這首古詩,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句,為什么?

      讓學生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傩〗M討論。

      ②集體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2、背誦詩文。

      這首詩就像一幅鮮活的畫面,呈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再想象一下詩中

      壯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誦一遍。

      五、憶生字,指導書寫。

      1、讀要求會寫的字:首、川、似。

      2、按結構記憶字形。

      獨體字:首、川。

      左右結構的字:似。

      3、指導書寫:讓學生觀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寫。

      重點指導:首、似

      六、總結。

      1、背誦古詩。

      2、教育學生學習作者,熱愛大自然。

      七、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教學反思:這是一首經典詩歌,是北朝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的民歌,詩篇熱情地贊美了敕勒草原的遼闊、水草的豐茂和牛羊的繁盛。意境高遠,風格渾樸蒼茫有著豐富的審美內涵。作品用及其洗練的語言,準確的描繪出敕勒草原的蒼茫景象,歌頌了山川風物,贊美了牧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本著與學生一起欣賞經典之美的目的.,我充滿激情地上完了這節課。

      第二課時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時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詩題。

      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到風光秀麗的廬山看看。(出示掛圖)廬山秀麗的風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許多文人來觀賞,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今天我

      們來學習贊美廬山瀑布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詩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詩句,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合作讀詩句,互相糾正字音,把詩句讀正確。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導名讀全詩。

      三、再讀詩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還有哪些詞不明白。

      2、小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師解答學生未解決的詞語。

      4、出示掛圖,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誦詩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尺、掛、流、煙

      2、記憶生字。

      按結構記字。獨體字:尺

      左右結構的字:掛、流、煙。

      3、指導書寫。

      五、總結談話,課后拓展。

      1、這節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領略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體會到詩人對

      大自然無限熱愛的感情。

      2、請同學們課后收集你喜歡的古詩。在古詩朗誦會上讀給大家聽。

      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生字各寫一行。

      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天

      勒樂歌野廣闊、美麗

      牛羊

      望廬山瀑布

      飛三千尺

      壯觀夸張

      疑落九天

      教學反思:體會詩的意境是學習古詩的非常重要的方法,這種意境有時靠人們的言傳,就破壞了個人對詩境的理解個性,而作為教師又不能不講,不講學生就很難理解,就如“飛流直下三千尺,這樣以夸張手法表現的意境,學生是不容易體會的,因此,教學中就要想辦法縮短學生現有關知識與詩的意境的距離,以便,更好地體會。如前面對“望”的理解就是從直觀的觀察到實景的觀察再到句子的描寫,層層遞進,而對“望”字的理解,又成為學生理解全詩的一座橋梁,這樣對“望”字的品讀,理解就應當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能抓住關鍵詞、句,以達到對詩的理解,應當是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現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現。

      本節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ㄔ娙藯钊f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詩文內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重點講解: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并默寫本詩。

      2.通過注釋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的詩句意思。

      3.結合相關詩句,體會這首描寫春天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復習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師:一年之計在于春。生活在嚴冬中的人們對春天總是有著強烈的企盼。是誰最先發現了春的蹤跡?李白說是柳樹,于是李白這樣寫道:“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蘇東坡說是鴨子,他則這樣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毛澤東說是飛雪,他寫下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其實都是詩人們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和描寫到的春天到來的跡象。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詩歌,看一看詩人韓愈是怎樣發現春天的特點的。(板書課題)

      3.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的詩奇崛雄偉,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風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為詩”之評。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重點講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絕勝:遠遠勝過。

      煙柳:形容綠柳成蔭,望去如同煙霧籠罩的樣子。

      皇都:指京城長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春天!疤旖中∮隄櫲缢帧薄白钍且荒甏汉锰帯。)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理解詩的第一、二句。

      (1)學生借助預習,理解“天街”“潤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酥:酥油。)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象。

      (3)教師歸納小結這兩句詩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猶如酥油一樣滋潤細膩,綠茸茸的'細草,遠看有青青的顏色,走近卻看不出草的顏色了。)

      (4)“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2.理解本詩的三、四句。

      (1)理解“絕勝”的意思。(絕勝:遠遠勝過。)

      (2)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詩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時候,遠遠勝過京城楊柳成蔭的暮春景色。)

      (3)“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3.引導學生朗讀全詩。

      (1)展示體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2)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3)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相應作指導。

      (4)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4.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詩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什么作對比?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滿城“煙柳”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

      (3)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早春的美麗景象,呈現給我們無盡的美感。指導學生搜集整理一些關于“春”的寫景的詩詞名句。

      板書設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遙看無

      最是 春好處

      絕勝 皇都

      教學反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寫景詩,贊美了當時京城長安的早春微雨時的優美景色。指導學生學此詩的關鍵在于領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詩的前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來體現的,應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4

      我國歷來被稱為“詩的國度”,從優秀的詩歌作品中小學生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靈秀,體悟人與物的和諧美妙,感受人類心靈的質樸圣潔。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說如能從小能多讀些詩詞,不但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而且更能夠陶冶情操、培養起對真、善、美的熱愛,領悟人生的真諦。因此,在小學階段如何落實好學習古詩的要求,是語文教學的永恒話題。

      [復習內容]:

      1、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的四首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作為重點,能夠會讀會背會默、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詩中蘊含的哲理。

      2、本冊課文引用或者聯想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敕勒歌》、《大林寺桃花》,為輔.

      3、積累古詩名句,學以致用

      [課前談話]:同學們,孔老夫子曾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那么多的老師來我們班做客,大家高興嗎?表示歡迎!孔子還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過的知識既是及時地進行復習,不也是非常愉快的事嗎?

      [復習過程]

      (一)導入:情景導入,確定目標。

      今天我們的復習列車將開往“古詩園”,(板書課題)大家準備好了嗎?那就開始買票吧?(有疑問嗎),背誦一首課外積累的古詩,才能獲得門票。

      我國是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而又寶貴的語言文化遺產,古詩就是這個語言寶庫中的瑰寶。同學們能熟練背誦一二,不錯的,古詩園的大門已經向我們打開。(播放古箏曲)

      本冊第4課、第22課就為我們重點推薦了四首古詩,他們是什么呢?指名說詩的題目和作者,并吟誦。

     。ㄒ魳仿曋梗┠敲,回憶一下,古詩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從哪幾塊去梳理呢?指名回答,隨機出示小黑板: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且會默寫

      2、理解詩句中的重點詞語

      3、理解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或蘊含的哲理

      (二)根據以上幾點自由復習,回頭我們展開競賽

      (三)比賽開始,凡是表現優秀的同學自己給自己的學案上畫一張笑臉,同時給本組加10分,笑臉最多的同學獲得個人優勝獎,和得分最多的組獲得集體優勝獎。要求大家要絕對地公平公正。

      第一關:古詩傳真

      每組派一位代表默古詩名句對對碰

      寫本組的指定古詩,其余同學默寫自己最容易默錯字的古詩,自查自糾。

      批改,并提醒大家,認真掌握好古詩中的難寫字,能提高正確率。

      薊北 涕淚 喜欲狂 須縱酒 巫峽 襄陽 洛陽

      家祭 乃翁 子聿 無遺力 工夫 絕知 躬行 鑒 徘徊 渠

      對照黑板進行比較,正確的舉手,加分。提醒落后的組要加油,錯的同學自覺找組長重默過關。

      第二關:詞意點擊

      這一次我想找幾個不放心的同學代表各組來回答。

      第一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二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三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第四組,指名——,歡迎鼓勵,點擊詞意。

      小結:不放心就是關心和愛心,我小時候就是這樣,最希望老師不放心我。這樣就會更關注我,才多提問我,我才會不斷進步。

      第三關:古詩鑒賞:看誰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本輪為搶答題,誰先舉手誰回答,答錯了機會讓給另外一組。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詩是兩首經典的_________詩歌

      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者是_______代詩人_________,他在中國文壇上被稱為“________”,他的詩就像一面鏡子,真切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到衰的過程,被推崇為“_________”,這首詩被稱為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體現了一個“_______”字,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詞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詩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喜。

      4、《示兒》的作者是___代詩人_______的絕筆。他以_______的口吻告訴孩子,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悲(用自己的話),并叮囑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詩句)。表達了詩人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無比渴望以及強烈的________之情。

      5、你還會背陸游的哪一首愛國詩歌?

      6、《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都是關于_________的詩篇。

      7、《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由“古人學問無遺力”我們可以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古人刻苦學習的故事,由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訴我們書本上的知識終歸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實踐才行。由此我聯想到魯迅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觀書有感》中表達詩人讀書感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觀書有感》這首詩的題目雖然寫的詩讀書的感受,詩中卻寫的是池塘,這是因為作者巧用“______________”作比喻,正如_____________能夠使方塘變得如此清澈一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夠使人睿智。

      小結:古詩園中的古詩果然精彩,吟誦他們不僅被詩人的愛國情操所感染,而且被其中深刻的哲理所啟迪?磥韺W習古詩不僅要會都會背,更要做到把握詩歌形象、推敲關鍵詞句 、品析藝術特色 、理解詩歌主題,這樣才能悟得深、記得牢。經過上一輪的自由搶答,我們來看一看雙方的得分,表揚先進,鼓勵落后組,迎頭趕上。

      第四關.古詩大搜索

      打開目錄,瀏覽一下題目,想想本冊書中還有哪些古詩暗藏于課文中,或者在文中被引用。

      找到一首加10分。指名背誦(古箏曲配樂)《飲湖上初晴后雨》、《詠柳》、《大林寺桃花》、《秋夕》、《敕勒歌》

      第五關古詩名句對對碰

      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語文課本,她為我們帶來了這么多的古詩大餐,一篇文章有它精彩的段落,一首古詩也有它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生活中、學習中處處可以引用。我這里為大家準備了幾條。

      現在進入最后一關古詩名句對對碰。誰敢來嘗試現場抽簽作答。

      題目有:1、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3、小明很貪玩,老師總是引用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他要趁年輕,好好學習,不要等到老了一事無成,只留下悲傷。

      ……

      六.總結:今天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很棒,但是還要不斷努力,我也引用一首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贈與大家共勉。

      [課例分析]:

      20xx年12月22日,今天我面向全鎮六年級語文教師上了一節古詩復習課,因為古詩的教學本身就很單調, 再加上一般小學階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愛模仿等特點,他們記憶力好,形象思維能力強。但這一階段的孩子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他們愛活動、坐不住、坐不久。所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能夠長久地吸引孩子們的目光,我采用了很多教學方法:

      比如:上課伊始,我便讓學生用吟誦課外積累的古詩用來“購買”本節《古詩大觀園》的門票,學生的興致高漲,迅速進入古詩的學習情境當中,在古箏曲中抑揚頓挫地自己喜愛的古詩,為后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展開了“古詩傳真”、“ 詞意點擊”、“古詩大搜索”、“古詩名句對對碰”的競技闖關活動,以及抽簽接詩句活動,凡是表現優秀的同學自己給自己的學案上畫一張笑臉,同時給本組加10分,笑臉最多的同學獲得個人優勝獎,和得分最多的組獲得集體優勝獎。同學們情緒高漲,學習認真,發言踴躍。

      不容置疑:這是一節極為成功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面向全體,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活力課堂。這是所有聽課教師的一致評價。

      然而:對于這樣的活動課,許多教師也產生顧慮和擔憂:“這樣一來,孩子的天性自然是得到發揮了,可是課堂上安靜的獨立思考時間太少了,學生的坐姿隨便了,情緒高漲時居然會歡呼、跳躍,教學秩序得不到保障,教學質量會不會出問題啊?”

      的.確,身在此山中的我深知這節課存在的問題,那主要不是孩子們的原因,而是我在設計教案上考慮的不夠周全,以及我在課堂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我認為一節成功的課堂應該關注學生個體享受學習的過程,只要學生在思考和體驗,必然伴有豐富的情感、情緒的變化和豐富的語言動作,甚至會不由自主地站起來跳躍,我們教師應該給學生一點言行的靈活性和自主權,給共舞之外的獨舞一點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間。我以為并不是有了安靜的課堂,就意味著有了一堂好課。課堂上,比安靜更重要的是是個性的飛揚、思維的活躍、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啟迪。

      但是好的紀律來自好的教學,改進教學是改善紀律的關鍵。這節課我最大的失誤一是在競賽的要求上不夠明確、不夠周全,使得學生在比賽中產生一些分歧,小組之間產生矛盾;因為比賽的題目層次性不強,忽略了小組當中的學困生,使課堂變成了少數人的舞臺。二是我自身調控課堂紀律的能力、策略明顯不夠,應該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生、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當學生出現違紀行為時,要做出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才能采取相應的、合適的措施。

      總之,調控教學課堂,重點是看學生學的是否認真,是否把所學的知識吸收了。要做到人人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的活力課堂,學生的注意力就不容易渙散,問題行為也就少了,課堂紀律自然也就好了。小學生年齡尚小,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中的紀律與課堂管理不可忽視。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借助此詩的學習,初步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①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僮R字“蔞蒿”、“崇”、“軾”

      ②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ㄋ危┨K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①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逐行理解詩意。

     、诹私庠娙耸侨绾蚊枥L《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僦付嗝麑W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游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么?(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谠趲熒惭兄凶寣W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①三讀古詩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诒痴b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僖龑W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蘆()豚()蒿()

      崇()廬()逐()篙()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龠@是一首詩,詩的作者是朝詩人。

     、谶@首詩描寫了時節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設計:

      桃花鴨子

      畫中

      蔞蒿蘆芽

      知識點

      一、會認字注音及組詞

      鴛yuān(海鴛)海鴛是信天翁的別稱。

      鴦yāng(鴛鴦)惠huì(恩惠)

      崇chóng(崇尚)豚tún(海豚)

      減jiǎn(減少)

      二、會寫字及組詞

      融(融化)(融合)(融通)

      燕(燕子)(乳燕)(燕窩)

      鴛(鴛鴦)(海鴛)(鴛鳳)

      鴦(鴛鴦)(鴦錦)(鴦龜)

      惠(恩惠)(實惠)(優惠)

      崇(崇尚)(崇高)(崇拜)

      蘆(蘆葦)(蘆柑)(蘆薈)

      芽(發芽)(豆芽)(麥芽)

      梅(梅花)(楊梅)(臘梅)

      溪(小溪)(溪水)(溪谷)

      泛(廣泛)(泛濫)(泛應)

      減(減少)(加減)(減肥)

      三、易錯的字

      融:左下里面是“點、撇、橫、豎”;

      崇:上下結構,下面是“宗”。

      四、多音字

      行xíng(行走)háng(銀行)

      得dé(得到)děi(我得)

      地dì(地球)de(高興地)

      五、形近字

      牙(牙齒)

      六、近義詞

      融—溶暖—熱滿—遍

      欲—想盡—完添—增

      七、反義詞

      遲—早香—臭暖—冷外—里(內)

      短—長晴—陰減—加晚—早

      八、考點提示

      1、背誦《古詩三首》《燕子》(第1—3自然段)《荷花》(第2—4自然段)《憶江南》

      2、默寫《絕句》

      3、結合詩句的意思,想象畫面,說說《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分別寫了怎樣的景象。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6

      【重點難點】

     。薄⒆R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场W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薄⒔柚匆糇宰x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 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自由讀。

     。、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ㄌ拼娙耍好虾迫唬

     。病⒃僬務勥@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請同學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自由練習背誦。

     、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病⒆x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病⒅笇懽。

     。、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古人管風箏叫什么?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病⑼瑢W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其余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场⒄n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7

      一、素質教育目標

     。ǎ┲R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2.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課文并默寫一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感悟祖國燦爛的文化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體會青春易逝,時不再來,要勤奮求學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珍惜美好年華,體味邊塞風光的壯美。

      二、學法引導

     。ǎ┙處熃谭

      談話法,朗讀法。

     。ǘ⿲W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每一首詩。

      (二)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靈的共鳴。

     。ㄈ┙鉀Q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從故事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理解。

      2.啟發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體會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自己查找資料,自學古詩,并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2.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1.“三國”以后,魏國的第一個皇帝是曹丕,他有個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總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的話就殺他的頭。曹植又氣又恨,輕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絕唱,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詩《七步詩》。

      2.教師范讀課文。

     。ǘ┙涣髯詫W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1.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持:用來(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樣。)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狀食物。(這是古義,今天不太常用)

      漉:過濾。

      豉: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為:把……做成。(與今天意義不同)

      箕:豆秸

      釜:鍋

      泣:哭泣

      2.試著說一說每句詩的意思。

      3.你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ㄈw納學生問題,集體討論

      1.曹植寫這首詩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ń處熞龑В航Y合當時的情況,想一想、曹植的這首詩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比喻意義。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聯系前邊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從而體會這首詩的真正含義,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汁”與后面的“泣”、“急”讀起來并不押的,而古詩對韻的要求是很嚴格的。(教師直接講解: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變化引起的!爸痹诠糯x入聲,讀音與“泣”、“急”很相近。)

     。ㄋ模┓磸屠首x,體會感情

      1.教師范讀。

      2.學生練習期讀。

      (五)體會寫法

      想一想,這首詩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再想一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六)背誦全詩,體會寫法,內化感情。

     。ㄆ撸┎贾米鳂I

      背誦這首詩,向別人講述這首詩的意思和有關它的故事。

      第二課時

     。ǎ⿲W習《長歌行》

      1.導入新課。

      “行”是古代的一種詩歌形式,我們曾經學過那首詩?(背誦《古朗月行》)今天,我們學一篇這樣的詩歌叫《長歌行》。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

      2.交流自學結果。

     。╨)你理解了哪些詞句,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葵:一種蔬菜。(教師強調,與今天的意思不一樣。)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陽曬干。

      陽春:溫暖的春天。

      德澤:恩澤,恩惠。

      秋節:秋天。

      焜黃:草木枯黃。

      華:同“花”(這叫通假字,兩個字的意思在這里是一樣的。)

      百川:眾多的河流。

      復:再,又。

      徒:白白地。

     。2)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園中綠綠的葵菜葉上,早晨的露珠還在閃光?墒遣痪镁蜁惶枙窀傻。溫暖的春天廣布恩澤,世間萬物全都熠熠生輝。常常害怕秋天的到來,草木枯黃,花衰葉落。百川都奔涌向東,流入大海,什么時候能往西流呢?少壯的時候不知努力,年紀大了只能白白的傷心。)

      (3)提出不懂的問題,相機點撥,指導學生解決。

      重點解決:這首詩表面上是在寫景色,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什么?

      這首詩與《七步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點?

      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二)學習《出塞》

      1.讀課文,解題。

      塞:關塞,邊塞。你怎么理解題目?

      簡介作者王昌齡,唐代著名的詩人。字少伯,很有才華,曾中進士,擅長“七絕”,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今天學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詩。

      2.教師范讀課文。

      3.交流自學體會。

      4.提出問題,教師歸納,集體解決。

     。╨)秦時明月漢時關:(學生理解不了。教師提示講解)這一句應用了一種古修辭方法(“互文”),應當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也就是說,明月照在關塞上的景象,自秦漢一來,一直如此。

     。2)萬里長征人未還;表面意思是,萬里遠征的人還沒有回來。實際上是說,戰亂終年不止,遠征的戰士還沒有返回家園。

     。3)教師簡介“龍城”“飛將”“胡馬”“陰山”等詞語。以利于學生理解這兩句詩。

      5.體會詩的意境。

      (l)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戰亂不斷發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飛將軍重出,救百姓于水火;這首詩意境深遠,言少意多。)

     。2)你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體會作者渴望出現英勇善戰,體恤士卒的將帥,鞏固邊防的心情。

     。ㄈ┎贾米鳂I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出塞》。

      附:板書設計

      長歌行

      葵露待日

      百川不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聯想言志)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8

      課 題: 21、古詩三首

      教學目標:

     。ㄒ唬┙虒W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古詩,初知詩意。

      3、能用自己的思維,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

      1、通過看圖,培養觀察能力。

      2、在講解古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ㄈ┧枷虢逃

      1、通過學習古詩,品味古詩,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教學難點:對詩的意境理解。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片

      板書設計

      21、古詩三首

      空山幽靜(以動襯幽靜)

      深林幽暗(以光襯幽暗)

      鱸魚美

      風波里

      蒼山、白屋

      柴門、犬、夜歸人

      教后感想: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古詩《鹿柴》

      教學要求:

      1、理解《鹿柴》的意思,感受詩歌描寫的意境美。

      2、朗讀、背誦《鹿柴》。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詩《鹿柴》(板書課題)。

      二、教學古詩。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反復讀詩歌,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3、請幾個學生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4、反復誦讀詩歌,體會詩歌描述的意境。

     、旁娭袑懥四男┚拔铮

     、圃娭袥]有寫林子里靜寂、幽暗,只寫了人語響、返景、復照,怎么會給人以幽靜的感覺呢?

      ⑶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象?

     、冗@首詩所描繪的景象給你怎樣的感覺呢?

      三、指導朗讀,背誦詩歌。

      1、指導朗讀,注意停頓和節奏。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2、試著背誦詩歌。

      3、全班齊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江上漁者》

      教學要求:

      1、借助注釋理解詩意,了解詩人所要表達的對勞動者的同情,對不勞而獲者的諷刺。

      2、學會生字新詞。

      3、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以前,我們學習了幾首寫勞動人民生活痛苦的詩歌,記得哪些,背一背。

      2、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寫漁民生活的詩歌。(板書:江上漁者)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理解詞語。

      三、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2、再自由讀古詩,讀準節奏。

      3、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⑴學生自學。

      ⑵學生交流。

     、菍W生匯報。

     、葞煔w納。

      4、生講詩意。

      5、師指導生再說詩意。

      6、指導朗讀

      四、背誦古詩。

      五、小結。

      《江上漁者》表達了對勞動者的同情,同學們學了詩歌應該尊重

      勞動人民的勞動。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學要求:

      1、理解《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詩意及詩歌表現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前兩節課,我們學習了《鹿柴》、《江上漁者》誰能把它背誦出來?

      2、請幾個學生背誦古詩。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的詩歌。(板書課題。)

      二、學習詩歌。

      1、范讀全詩。

      2、自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理解題目的意思。

      3、學習生字的寫法。

      4、再讀全詩,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討論交流。

      5、反復誦讀詩歌,理解詩句意思,討論交流。

      6、精讀詩歌,體會意境。

     、旁娭袑懥四男┚拔?

     、圃姼杳鑼懥耸裁礃拥木跋螅空埻瑢W們想象自己就是詩人,說一說。

     、亲x詩歌,說說你最喜歡讀哪一句?為什么喜歡?

      7、指導朗讀詩歌,注意停頓和節奏。

      8、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作業設計:(自選)

      一、看拼音寫詞語。

      1、根據詩歌意思填空。

      《鹿柴》這首詩描寫了 這個地方 時候

      的景色。前兩句詩以 反襯 ,后兩句詩以 反襯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的作者是 代詩人 。詩中描寫的景物有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幕( ) 蒼( ) 犬( ) 逢( ) 蓉( )

      暮( ) 倉( ) 大( ) 縫( ) 容( )

      3、默寫古詩三首。

      4、讀讀背背。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9

      教學目標:

     、闭J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怖首x古詩,初步了解古詩的大概意思。

     、潮痴b古詩。

      ⒋了解詩的內容,體會汪論與李白之間的情意,體會母親的偉大。

      教學重點:

     、闭J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⒉讀背古詩,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古詩所蘊涵的情感。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自己搜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哪些古詩?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你知道李白的詩嗎?愿意背誦給大家聽嗎?

      (指名背誦)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板書課題:《贈汪倫》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闭埥柚匆舭堰@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⒉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硨W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待R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狈中〗M,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餐ㄟ^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⒊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凑堃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的銖哪男┑胤娇闯隼畎着c汪倫之間的`友情很深厚,請你讀給同學聽聽。想一想當時的情景,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背鍪旧挚ǎ

      贈汪將欲踏潭

     、步處煶樽x,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唐代詩人“孟郊”他寫了一首古詩《游子吟》詩人選取了一件看似平常而又深情的臨行縫衣的場面。不僅寫出了母親為講出遠門的兒子細針密線縫制衣服的動作、情景,而且寫出了母親的內心世界——擔心兒子遲遲不能回來,母愛的偉大。

      特別是最后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請同學們自由的讀詩,去感受其中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

     、闭埥柚匆舭堰@首古詩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舱l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檢查一下他的字音是否讀得正確。

     、硨W生再讀古詩,把你初次看到這首古詩的感受讀出來。

     、待R讀古詩:注意節奏和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感悟朗讀

      ⒈分小組,把你對詩句的理解說給同學聽,把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小組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

     、餐ㄟ^小組合作學習,你知道了哪句詩的意思?

      (學生反饋)

     、吃谛〗M學習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學生質疑解疑,教師制導。

      4、誰能說說最后一句的含義?

      5、請一個同學把這首詩的意思完整的說說。

      四、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五、學生背誦古詩。

      六、檢查識字情況。

     、背鍪旧挚ǎ

      吟郊慈臨寸

     、步處煶樽x,并說說識字方法。

      第三課時

      一、復習。

      ⒈認讀會認字。

      ⒉指名背誦古詩。

      二、學習會寫字。

     、背鍪緯䦟懽,讀一讀。

      乘將踏桃游郊線寸

     、仓该f詞,看誰說的多。

     、秤^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認為怎樣寫才好看。

     、赐勒f一說識字方法。

     、涤心男┳中枰蠋熀屯瑢W的幫助。

     、督處煼秾憽

     、穼W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作業:

      把學過的古詩背誦給家里人聽。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0

      第二課時

      一、導入課題: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愿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兒》。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ń柚Y料,并講給同桌聽,并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四、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后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么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w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ū瘧嵱殖錆M希望)

      4、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讀,齊讀)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作業: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3、朗讀表演對話。

      拓展延伸: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并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ó悾簳r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愿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字?

     。ā澳贤鯉熡忠荒辍敝械摹坝帧弊郑

      4、收集一些陸游的其它作品。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喜極而泣

      欣喜若狂

      忘乎所以

      歸心似箭

      示兒

      悲不見九州同

      望北定中原日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培養學生對詩的感悟及想象詩中所描繪畫面的能力,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嘗試自讀,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中的生字、新詞和重點詩句。

      2.通過吟誦,體會《楓橋夜泊》所描寫的景,體會作者心情。

      3.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唐詩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高峰;成為我國寶貴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你們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適、李白、杜甫、張繼等都是唐朝大詩人。有不少同學會背誦不少唐詩,誰愿意背一首?

      2.簡介三位作者及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按照預習要求分小組進行預習。

      2.說說這兩首詩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情景,作最喜歡哪一首?哪一句?說說為什么?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讀古詩,正音。

      2.理解詞語。

      3.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4.質疑問題。

      四、學習《楓橋夜泊》

      1.理解題目。

      “楓橋”交代了什么?(地點)

      夜:夜晚;泊:停泊;楓橋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2.教師配樂范讀。

      3.反饋預習情況。

      4.指名朗讀。

      5.引導學習全詩。

     。1)齊讀。

     。2)逐句重點理解詞語。

     。3)詩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詩人因何而愁呢?

     。5)引導學生看圖,說說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6)詩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情,那么從詩人當時的心情,體會抒發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組討論)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別董大》

      根據學習《楓橋夜泊》的學習方法,掌握自學方法,自學《別董大》。

      1.小組討論后,教師指導,師生共同總結。

      2.簡介作者及時代背景。

      3.弄清題目的意思,準確地理解詩意。

      4.先同座互相讀講,再指名逐句讀講,有講得不準確的,老師酌情指點。

      5.把四句詩連起來講,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6.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7.練習背誦。

      六、總結

      1.這兩首詩分別寫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說理解,這兩首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七、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楓橋夜泊》和《別董大》。

      3.根據詩意,發揮想象,進行情境描寫或繪畫。

      附:板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暮江吟》內容,認識作者所描寫的景物有何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2.讀準字音,理解詞意詩意。

      3.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楓橋夜泊》和《別董大》。

      2.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

      二、學習《暮江吟》

      1.按以上方法小組自學。

      2.交流討論

      (1)作者及寫詩背景。

     。2)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你最欣賞哪一句?

      (4)通讀全詩,逐字逐句讀懂詩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5)思考并討論:這首詩哪幾句是寫景?哪幾句抒情?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筆在書上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畫下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

      4.根據詩人描繪的意境,小組共同討論畫一幅畫。

      三、課堂討論

      1.自由朗讀這三首詩,思考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處?

      2.你最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四、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大意。

      3.根據詩意,進行情境描寫、續寫或繪畫。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根據對古詩內容的理解,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針對這個重點,首先從解題入手,理解題意,接著引導學生一句一句進行解釋詞義,理解詩句的訓練,然后把四句詩意串聯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境,從而悟出作者從中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的難點是:嘗試自讀,使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運用朗讀、解釋、理解、串聯等閱讀程序嘗試自讀,老師適當點撥、講解,指導學生理解句子內容。學習后,再讓學生根據詩意,發揮想象,進行情景描寫或繪畫,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2

      第二課時

      一、復習古詩,談話導入

      1.指名背誦古詩《草》。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3.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古詩《小池》。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楊萬里描寫暮春時節的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運用各種方法識字。

     。1)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字。

     。2)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3)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3.指導寫字。

      (1)小組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2)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為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三、細讀古詩,總結學法

      1.誰能說說我們學習《草》這首詩時是按照怎樣的學習步驟來學習的?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里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獲。

      2.請同學們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來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學生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

     。2)匯報。(教師適時點撥、幫助)

      四、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捕捉蝴蝶時是什么樣的心情?當黃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中找不到時,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3.比賽讀:誰讀的好?好在哪兒?

      4.背誦: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五、鞏固古詩,能力培養

      你能把這首小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嗎?小組交流。

      六、作業

      1.背誦古詩。

      2.把《宿新市徐公店》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身邊的人聽。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宿新市徐公店》

      楊萬里

      籬笆小路

      黃蝶黃花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讀通詩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詩文。

      2.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基本弄清詩歌的意思。

      3.指導學生看書上附的譯文,幫助學生理解詩意。

      二.想像意境,體會感悟。

      1.在學生初步讀懂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詩句來想像詩中的意境。

      2.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與詩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詩句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通過吟誦加以感悟。

      3.朗讀吟誦,背誦詩句。

      在學生體會感悟的基礎上一起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熟讀成誦。

      三.作業

      1.朗讀吟誦,背誦詩句。

      2.讓學生體會、想像詩句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4

      一、教材簡析

      《贈劉景文》一詩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擎雨蓋”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山行》一詩的大意是: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三、教學設想

      兩首古詩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了秋天的盎然生機。學習古詩,重在朗讀、背誦,在反復誦讀中,感悟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

      四、教學用具:字詞卡片、圖片等

      五、教學時數:2課時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學習《贈劉景文》

      (一)看圖說話

      看圖,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集中學習要求認的字。

     。1)、同學互教識字

     。2)、小組合作識字:小組討論怎樣記這些生字。比如,利用偏旁的表意功能識記,做動作識記等。

      3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三)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教師介紹詩人情況,再聽教師范讀,學生先自己模仿讀,讀準字音,讀出韻律節奏。

      2、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學生自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不懂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課堂討論疑難詞句,教師可以通過投影或多媒體課件重點講解“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幫助學生讀懂詩句。

      3?師生交換讀,雙向反饋。學生可不斷模仿教師讀,教師可針對學生不足指導讀,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初步感知這首古詩的大意。

      (四)啟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反復朗讀,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引導背誦;美讀品味,體會詩情。

      感受古詩的韻律節奏美。

      (五)想一想,議一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是哪個季節,為什么?

      第二課時

      學習《山行》

      (一)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贈劉景文》的經驗,討論確定本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二)師生合作,解決疑難

      1、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

      2、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三)啟發想象,感情朗讀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2?學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四)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分析字形或用編順口溜的方式識記要求寫的字,如“風吹樹枝搖,折斷小枝條——楓”;“自言自語——記”。還可用生字卡片開火車檢查鞏固!爸Α薄皸鳌眱蓚字都是木字旁,要重點指導寫好木字旁,注意“木”字的捺在木字旁里變成了點。

      2、觀察范寫,學生練習書寫。

      (六)朗讀、背誦古詩

      1?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2?開古詩朗誦會,每個組出兩個節目,一個集體朗誦,一個個人朗誦。

      (七)實踐活動

      看課文后的小朋友說:“我還會背別的古詩,現在就背給大家聽。”學著這位小朋友的樣子,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附:資料袋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寫秋天的古詩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

      子夜吳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灞上秋居

      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融、燕”等7個生字;會寫“鴛、鴦”等12個生字。

      2.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蘆芽、河豚、陰”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并默寫《絕句》。感受詩中蘊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默寫《絕句》。

      教學難點:

      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利用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古詩大意。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找有關春天的詩句。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課程:

      第一課時

      1、古詩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感受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和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3、借助此詩的學習,初步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與難點

      能借助注釋和有關資料,結合插圖展開聯想、理解詩意,學習詩人對畫面生動的描述,感受詩人對生活熱愛的情感。

      教學理念

      1、遵循古詩的教學規律,以讀促學。

      2、把握古詩的特點,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學資源,拓展延伸學習內容。

      4、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教學準備

      掛圖、蘇軾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1、小黑板出示小知識。

      課外知識積累: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與南宋辛棄疾合稱“蘇辛”。

      2、板書課題: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學掛圖。

      引導學生讀懂詩題,指導學生觀察教學掛圖上的內容;讓學生知道這是一首題畫詩,是蘇軾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畫《春江晚景》而題詩,寫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讀古詩

     、 自由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② 能認識“蔞蒿”二字,正確書寫“崇”、“軾”二字。

      2、學生自學。

      3、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相機出示教學掛圖)。

     、 識字“蔞蒿”、“崇”、“軾”

     、 指多名學生讀詩,集體評價,用“/”畫出詩中停頓的地方,再齊讀。

      惠崇/《春江晚景》

     。ㄋ危┨K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再讀古詩,讀懂詩意

      ① 再讀古詩,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逐行理解詩意。

      ② 了解詩人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畫上的內容。

      2、學生按自學提示自學,教師行間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適時點拔。

      3、教師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 指多名學生述說每行詩的意思,教師及時點評。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生: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嬉戲游玩,好像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師:“桃花三兩枝”說明了什么?(兩三枝桃花開放,給我們報告了春的的信息)。

      生:“鴨先知”表明鴨子最先知道初春的江水回暖,所以迫不急待地在水中嬉戲。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生:這名話的意思是:河灘上已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出嫩芽,此時正是鮮美的河豚上市之時。

      師:“蔞蒿滿地蘆芽短”體現怎樣的景象?(春天的活力惹人喜愛),“河豚”是畫中的事物嗎?(河豚不是畫中的事物)。你能結合課文和圖畫進行聯想嗎?(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

     、 在師生共研中讓學生知道這首詩詩人由江邊——江中——江岸——想象,其中第1—3行是詠畫的景物,描繪竹林、桃花、江水、鴨、蔞蒿、蘆芽這此景物突出了江南初春的美麗景色,第4 行詩由畫面景物跳出畫面,展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四、三讀古詩,背誦古詩

     、 三讀古詩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 背誦古詩。

      2、學生進入第三次先學,在學習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

      3、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 引導學生概括題畫詩的特點。

      出示《題畫蘭》這首詩!吧碓谇巾斏项^,突巖深縫妙香稠。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讓學生結合這兩首詩來了解題畫詩的特點。

      ② 比一比,看誰背得又對又快。學生背誦古詩。

      五、課堂訓練

      1、辯字組詞:

      崇( ) 蘆( ) 豚( ) 蒿( )

      崇( ) 廬( ) 逐( ) 篙( )

      2、這首詩中寫詠畫面景物的詩句是:

      作者展開想象的詩句是:

      3、古詩賞析:

     、 這是一首 詩,詩的作者是 朝詩人 。

      ② 這首詩描寫了 時節 的景象,體現了詩人 。

      學生完成練習,教師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

      六、總結

      師:學了這首詩,從古詩的內容和思想上你有哪些感受?從詩人描給的圖畫的方法上你受到哪些啟發?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對古詩的教學,我們必須遵循教學規律,在把握古詩特點的基礎上,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并使古詩教學達到生活化,努力地構建高效課堂。

      在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的教學上,我依據語文教學的基本思想,結合這首題畫詩的基本特點,采取了自讀自悟,以讀促學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把古詩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再讀古詩,讀懂詩意,了解蘇軾是如何描繪《春江晚景》這幅圖上的內容。在充分解讀古詩后,讓學生能了解題畫詩的特點,從而在學習中讓學生能讀會背會說。切實使學生的學習做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其次,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古詩教學的大語文觀,在充分地解讀文本、解讀學生的基礎上,要讓教學生活化,學生的學習自主化,教師的指導系統化。為此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分解為三個階段目標,力爭實現“三維目標”。在每一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下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逐步培養學生的讀書、表達、分析、理解能力,掌握課堂內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通過對詩的感情與深入探討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后,在教學策略上,我通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了解與積累,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通過學生對古詩的賞析、品讀、感悟,進一步培養語感,能感受到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魅力四射,讓師生在課堂活動中,與詩人達成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樂于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我認為不論是古詩的教學,還是課文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都離不開學生的體驗,只有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那么才能做到教就是為了不教,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簡介詩人蘇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痘莩绱航砭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學自讀,熟讀詩句。

      出示自學要求: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了解詩意

      1.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提醒學生注意停頓。 (板書古詩并畫出停頓)

      2. 春江晚景這幅畫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你能從這首詩中找到春天的足跡嗎? (桃花,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來。)

      3.這幅畫一定很美,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

     。1)你們認識蔞蒿、蘆芽、河豚嗎?師解釋。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學生描述詩中的畫面內容。

      師提問:詩中哪幾句是描寫畫中的內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詩人

      的想象)。

      (3)師生共同總結古詩意思,當堂背誦。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四、 當堂小結,生談感受

      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根據詩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讓學生感受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三課時

      一、導語引入,揭示課題

      1.繼續學習宋朝詩人曾幾寫的一首古詩,一起感受曾幾筆下的春天。

      2.強調曾是多音字

      3.板書課題。解釋課題(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讀古詩,補充學法

      1.師生回憶學習古詩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

      2.學生根據古詩學習的方法自學古詩。

      3.齊讀1、2句。經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強調“泛”“盡”的意思?

      【設計意圖:回憶總結學習古詩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勵學生提出新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4. “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很好,游興愈濃。指導學生讀出1、2句的,體會詩人的心情。

      5. 詩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有些失望的時候,卻聽到樹上的黃鸝,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兩句詩。齊讀3、4句。

      6.此時詩人的心情一定是—驚喜的,指導學生讀出詩人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感受詩人那種由失望到驚喜的心情變化!

      7.齊讀整首詩,讀出詩人心情的變化。(配樂朗讀)

      8.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全詩的意思。

      三、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欣賞美麗的春色。(播放視頻)

      2.用學過詩文描繪春色。

      板書設計:

      絕句

      唐 杜甫

      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心情變化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6-24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2-15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優秀】06-24

    (精華)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6-25

    【優選】小學語文古詩教案10-19

    [合集]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6-24

    (薦)小學語文古詩教案06-24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2篇)02-16

    小學語文古詩教案2篇02-16

    語文古詩教案01-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亚洲国产3区 | 亚洲欭美日韩颜射在线 | 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