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教案>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

    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

    時間:2024-09-20 07:17:33 三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學教案-倍的認識。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等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3、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投影儀、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愿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學生上來。

      師叫3個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個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象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學3倍

      帶著學生擺圓片。

      第一行擺2個圓片。

      學生邊擺邊說:第一行有個圓片。

      再在第二行擺6個圓片,(2個2個地擺)。

      邊擺邊說:第二行有個2。

      師:我們就說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3個2也可以說成2的3倍。

      (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2倍、5倍、1倍。

     。3)讓學生觀察、比較前面擺的圓片,在小組中討論: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該怎樣想?

      學生討論后,每組請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分兩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幾個?二是看第二行有幾個第一行的數量,就是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學生解答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3、教學例3。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有3個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師:如果只告訴我們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幾個2?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3)小組討論: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圓片,應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4)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課本第76頁:“做一做”練習。

      先讓讓學生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地操作學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列式計算。

      2、課本第78頁第1題。

      學生練習時,多舉一些實例,結合操作學具,讓學生明白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道理。

      3、小組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識?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節課,目的是要求學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的開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個卡通形象,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動畫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學生活動,創設一個生活情境:“有3個女同學,男同學的人數有2個3,那么我們就說男同學的人數是女同學的2倍!笔剐屡f知識的聯系更加地緊密,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自然地從舊知識的鞏固轉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借助直觀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倍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倍”的概念。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都能圍繞“借助直觀、展示過程、啟迪思維”這一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學生初步形成“倍”的概念的教學上,為了降低學生對知識理解的難度,第一行參照的數量都“2”,并且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通過直觀形象,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時,也是學生借助直觀演示,再結合以前所學生的知識,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三、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整個數學活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數學知識,又能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在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時,讓學生通過認真看、動手擺、積極說,使學生的腦海里產生初步的表象,再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找出知識的共同特征,從而初步形成了“倍”的概念。

    【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案及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倍的認識》數學教案02-24

    《倍的認識》數學教案14篇02-25

    《倍的認識》數學教案(14篇)02-25

    認識圖形案例分析04-01

    三年級上冊數學倍的認識教案01-09

    倍的認識教案(精選15篇)10-24

    小學三年級數學《倍的認識》教學反思04-18

    體育教案-小學體育《投擲》案例分析02-26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 《倍的認識》教學反思優秀06-11

    小學數學比的認識教案01-06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一级特大黄 | 亚洲欧美专区另类 | 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站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一品道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