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8-28 08:57:51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材分析:

      《體積和體積單位》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節的第一課時,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從知識體系上分析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點和表面積的基礎上進行的,為進一步認識其它立體圖形和學習有關體積計算及應用打好基礎。

      《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內容是學生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之后學習的,體積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概念。由認識平面圖形到認識立體圖形,是學生空間觀念的一次發展。學生對什么是物體的體積,怎樣計量物體的體積,以及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為什么是千進位等問題,都不易理解。為此,這部分教材加強了對體積概念的認識。體積單位教材是通過遷移類推引出來的。教材呈現兩個不易看出大小的長方體,讓學生想怎樣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引導學生由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學習,想到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也需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教材由此指出: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紹了這些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

      學情分析:

      體積單位教材是通過遷移類推引出來的。教材呈現兩個不易看出大小的長方體,讓學生想怎樣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引導學生由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學習,想到要比較長方體的體積也需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教材由此指出: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并介紹了這些體積單位的字母表示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使學生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使學生知道計量物體的體積,就要看它所含體積單位的個數。

      3.使學生初步了解體積單位與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區別和聯系。

      4.通過學生對體積意義的探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感知物體的體積,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教學難點:學生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概念的理解。

      教具準備: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一只,雞蛋一個,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物各一個,1立方米的框架一個。

      教學過程:

      一、目標導入

      1.回憶《烏鴉喝水》的故事。

      師: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來說一說?

      學生說完后,師問:“水面真的會升高嗎?”

      師:看了這個故事,你發現了什么?

      生1:我發現烏鴉非常善于動腦。

      生2:我發現烏鴉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上升了。

      師:為什么往瓶子里填小石子,水面就上升了呢?

      生3:因為石頭占了瓶子的一部分空間,把水擠上去了。

      師:體積和空間之間到底有怎樣的關系?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研究研究。

      2.實驗演示,揭示概念。

      老師做實驗:拿一個盛水的玻璃杯,再把一個雞蛋投入杯中,請同學觀察水面的情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水與原來相比有沒有增減?為什么水面會升高?

      從上述情況說明:水面上升是因為雞蛋占一定的空間。

      像我們每個人都占一定的空間,教室里每一件物品都占據一定的空間。

      讓學生舉生活中占空間的例子。……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與之相關的知識(板題:體積和體積單位),首先請看學習目標:理解體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表象。

      過渡:要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還要靠大家認真自學,怎樣自學呢?請看學習指導。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27至28邊看邊畫出重點。思考:

      1、什么叫體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5分鐘后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三、自主學習

      過渡:現在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

      生看書自學,過渡:看完的請舉手,指一名后進生說答案。(錯了讓其他同學更正)下面,老師來檢測一下同學們的自學效果怎么樣?

      四、檢測反饋

      (1)什么叫體積?

      學生回答后,教師課件出示

      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就叫做物體的體積。

      課件出示電視機、影碟機、手機的圖片

      師: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呢?

      師: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它們的體積大小,那下面兩個長方體,你們能比較出大小嗎?(生:不好比較。)

      師:所以要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需要有一個統一的體積單位。

      (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板書: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有多大?

      師:1立方厘米有多大?怎樣記住它?請具體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厘米?出示1立方厘米的小方塊讓學生觀察,你知道了什么?哪些物體的體積比較適合用立方厘米用單位?

      1立方分米有多大?怎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分米?(出示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讓學生感受其大小)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體積大約是1立方分米?

      1立方米有多大?怎樣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正方體框架讓學生感受其大小,舉例說說生活中1立方米的物體。

      (4)練一練(課件出示)

      a.數一數,下面物體的體積是多少。

      b.下面的圖形是用棱長1cm的小正方體拼成的,說出它們的體積各是多少。

      c.說一說1cm、1cm2、1cm3分別是用來計量什么量的單位,它們有什么不同?

      (先由后進生來回答,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五、討論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六、完成作業

      課本第44頁1-3題

      板書設計:

      體積和體積單位

      立方厘米(cm3):棱長1c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cm3

      立方分米(dm3):棱長1d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dm3

      立方米(m3):棱長1m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m3

      物體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xx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 B、匯報 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 推斷發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X(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96~20xx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省略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學習內容

      學習旋轉的特征(課本第83頁的例題1,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第1課時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征和性質。

      2、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3、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在生活中的應用,利用圖形變換進行圖案設計,感受圖案帶來的美感和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旋轉現象的特征和性質。

      教學

      難點通過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過程,獨立探究、增強空間觀念。

      教具

      運用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情景導入】

      1、教師用課件演示:

      (1)鐘表的轉動;

      (2)風車的轉動。

      提問:觀察課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在交流匯報時可能會說出:

      (1)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在轉動;

      (2)鐘表上的指針和風車都是繞著一點轉動;

      (3)鐘表上的.指針沿著順時針方向轉動,風車沿著逆時針方向轉動。

      教師:像鐘表上指針和風車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轉動的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板書課題:圖形的旋轉變換)

      2、提問:旋轉現象有幾種情況?

      生回答后板書。

      3、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旋轉現象?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

      【新課講授】

      出示課本第83頁例題1的鐘面。

      (1)觀察,描述旋轉現象。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2指向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

      提問: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描述一下剛才的這個旋轉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敘述完整)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1指向3)。

      提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觀察:出示動畫(指針從3指向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

      提問:如果指針從“6”繼續繞點O順時針旋轉180°會指向幾呢?

      (2)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描述的旋轉現象,想想看,要想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應該從哪些方面去說明?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是什么在旋轉,運動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85頁練習二十一的第1~3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第1課時旋轉

      相對應的點到O點的距離都相等。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在軟件中旋轉、裁剪圖像

      [教學目標]:會在ACDSee軟件中對圖像進行旋轉、裁剪;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在ACDSee軟件中對圖像進行旋轉、裁剪。

      [教學難點]:會在ACDSee軟件中對圖像進行裁剪與另存。

      [教學準備]:一張傾斜的樓房相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上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跟你們說ACDSee是用來實現什么用途的'軟件呢?對了,圖像瀏覽的功能大家上節課已經體驗到了。那圖像的加工處理功能怎樣實現呢?現在就讓我們來學習這個軟件旋轉、裁剪功能的使用吧。

      二、旋轉圖像

      1.讓學生閱讀課本P66的活動一并完成相應內容。

      2.師:誰來說一說^對`話框中這些工具按鈕分別代表什么作用。

      3.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張圖像,你們看看這張圖有什么問題嗎?那我們讓軟件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吧。(讓學生閱讀課本P68的做一做,完成以上內容。

      4.師:如果我們要使圖像往左傾斜,可以在^對`話框中輸入一個負數,如-30。

      三、裁剪圖像

      1.師:現在你們扶正的圖像還存在什么不足嗎?

      2.讓學生閱讀課本P69的活動三并完成相應內容。

      3.師:你們分別試試文件菜單中的“另存為”與“保存”命令。然后看看使用這兩個命令有什么不同。

      四、鞏固練習

      1.讓學生自己上網尋找感興趣的圖片,存在硬盤上后進行修改。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主動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探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再通過比較、整合,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2.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促進發展。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探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兩張完全一樣的方格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帶著你們一起去“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里玩一玩。

      (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分數王國”里有哪些數呢?“小數王國”里呢?

      (生匯報)

      師:“分數王國”的士兵和“小數王國”的士兵吵了起來,它們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說自己更大。

      師:和0.06哪個數大?你能幫助它們嗎?(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

      設計意圖:用“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里的士兵吵架這個情境導入新課,營造一種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然后以比較“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的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分數和小數互化的需要,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教材7頁情境圖。

      師:比一比,“分數王國”里的與“小數王國”里的0.06哪個數大?

      (2)大膽猜測,探究比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

      =1÷20=0.05,因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數化成分數來比較。

      0.06=,=,因為,所以0.06。

      課件展示學生沒有想到的畫圖法,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

      0.06>

      師小結:比較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時,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

      2.“分數王國”和“小數王國”分別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幫助“翻譯”嗎?

      (1)認真讀題,明確題目中的“翻譯”指什么。

      (2)鼓勵學生根據“分數尺”和“小數尺”中呈現的例子說一說與0.125的互化過程。

      (3)引導學生理解數線上的同一個點既能表示一個分數,也能表示一個小數。

      3.歸納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1)探究將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

      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練習,并思考轉化方法。

      (2)小組內交流方法。

      (3)班內反饋。

      要求學生說出轉化方法,并講明轉化的原理。

      師小結:分數化成小數,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分子相當于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數。

      4.歸納“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數。

      練習,探究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

      師小結: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是幾位小數,就在1的后面寫幾個0作分母,把原來小數的小數點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

      設計意圖: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才能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本教學環節中,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在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正確地讀寫百分數能運用百分數表示事物。

      2.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重點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問題

      教學難點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組織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分數、百分數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備注欄

      一、復習舊知

      讓學生說說百分數的含義

      二、指導練習

      1.教科書第73頁第3題

      要求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最后全班講評

      2.教科書第75頁第8題

      先讓學生理解題意,明白“成活率”指的是成活的棵數與所有植樹總棵樹的百分幾。

      獨立完成后,全班講評

      3.教科書第75頁第10題

      先讓學生明白“優秀率”的含義,鼓勵學生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4.教科書第75頁第11題

      先看表,弄清題意,然后獨立完成。

      學生匯報全班講評

      5.教學“實踐活動”

      先組織學生在課堂上交流,體會百分數、分數之間的聯系。

      然后鼓勵學生分別總結生活中使用百分數和分數的例子,結合具體事例談談自己的體會。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制五年級下冊108-109頁。

      教學目標:

      1.利用已有經驗認識和了解簡單的"排列",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培養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3.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在數學活動中養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并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計算規律。

      教學準備:

      計數器,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數學王國里有十個數字,它們是……

      生:0、1、2、3、4、5、6、7、8、9。

      師:就是0-9,用這簡單的十個數字可以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例:用1、2、3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沒有重復數字的三位數呢?

      師:問題提出來了,敢不敢迎接挑戰?

      生:敢!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沒有重復數字的三位數”的?

      生:舉個例子吧,221不行,因為十位上的2和百位上的2重復了。

      師:看來“沒有重復數字的三位數”就是指百位、十位、個位三個數位上的`數字不能相同。下面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把你的答案寫在練習本上,咱比一比,誰寫的又準確,速度又快。

      二、研究問題:

      1、解決問題:

      (學生嘗試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寫完了,哪位同學愿意展示一下你的答案?

      生:(投影儀展示)123,321,213,132,321。

      師:還有其他的寫法嗎?

      生:(投影儀展示)123,132,213,231,312,321。

      師:兩種寫法,你認為哪一種更好?

      生:第二種更好。

      師:為什么?(學生茫然)同桌討論一下。

      生:第二種更好,因為第一種有遺漏,少了231,而第二名同學是有規律地寫的,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

      師:觀察第二種寫法有重復或遺漏嗎?

      生:沒有!

      師:看來按規律寫是不會重復也不會遺漏。老師把這種寫法記錄下來。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提高應用百分數知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復習單位間的換算和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同學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各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回顧所學的百分數知識,說出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區別和聯系。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表彰表現優秀的學生。

      二、練習

      1.第9題。本題是利用方程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問題,如果讓學生用算術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應讓學生說清自己的思路,教師也應給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

      答案:

      解:設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

      80%x=2800

      x=2800÷80%

      x=3500

      答: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約是3500元。

      2.第10題。教學時,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說說覆蓋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時,教師可讓學生檢閱有關綠化問題的資料,了解綠化的意義及作用。

      答案:175÷960=18%。

      3.第11題。主要應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可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進行交流,注意了解學生的解題思路。

      答案:

      科技館:30000×10%=3000(平方米)

      教學樓:30000×25%=7500(平方米)

      操 場:30000×20%=6000(平方米)

      食 堂:30000×2.5%=750(平方米)

      花 壇:30000×0.03%=9(平方米)

      空 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和復習統計知識,溝通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內在聯系。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

      3.提高同學們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題目中的單位統一問題。

      教學策略

      小組整理學習內容,交流所學習的知識及學習方法。借助實物演示幫助同學們理解題意。

      教學準備

      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理學習內容

      1.小組合作,整理體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復習統計知識。

      2.對整理的內容在班內交流。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講解。

      二、練習

      1.第12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相關計量單位的換算。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回顧相關的知識,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2.第13題。本題主要考查有關長方體體積和表面積的相關知識。教學時,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對于逆向思維的題目,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同時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

      3.第14題。本題主要是考查學生對體積(容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教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4.第15題。

      第(1)題,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各種策略解決問題,理解領獎臺底部是不需要涂漆的。學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數出一共有15個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個正方體表面積之和,再減去不涂漆面的面積。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

      第(2)題,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

      5.第16題。引導學生理解不規則鐵塊的體積相當于底面積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長方體的體積,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

      6.第17題。此題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教師要利用此情景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0.02(立方米)

      (2)0.02×40=0.8(立方米)

      (3)0.8×365=292(立方米)

      7.第18題。教學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的讀圖能力,從統計圖中獲取相關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應給予肯定。

      (2)根據題目的條件,學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項開支花了多少錢。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提出問題,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

      8.第19題。根據從大到小排列,中間的那個數即中位數,運用中位數表示這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較合適。

      答案:1925萬人。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學習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21頁第8題、第22頁。

      學習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我能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2.我能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問題。

      學習重點:

      熟練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征。

      學習難點:

      運用2、5、3的倍數的特征解決綜合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檢查獨學

      1.互動分享獨學部分的完成情況。

      2.質疑探討。

      三、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完成課本第21頁第8題。

      (1)3個3的倍數的偶數xxxxxxxxxxxxxxxx。

      (2)3個5的倍數的`奇數xxxxxxxxxxxxxxxx。

      討論:你能說出3個既是3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偶數或奇數嗎?

      2.自主完成第22頁第10題,然后與同伴交流。

      3.小組合作,完成第11題,然后組內代表匯報。

      4.小組交流“生活中的數學”。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討論、操作的活動中,經歷認識簡單圖形旋轉的過程。

      2、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3、在探索圖形旋轉并用語言描述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了解順時針、逆時針的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

      課前修改:

      教學過程:

      一、旋轉方向

      1、觀察噴灑的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旋轉現象,是怎樣旋轉的。教師結合鐘表上表針的轉動介紹順時針、逆時針轉動。

      2、拿一把轉椅,按不同方向實際轉一轉,讓學生描述旋轉方向。

      二、旋轉90°

      1、教師簡筆畫分步演示噴頭順時針旋轉90°的畫面,讓學生認識并描述旋轉了多少度。

      2、再次旋轉轉椅,分別從順時針、逆時針方向旋轉90°,讓學生用語言描述轉椅是沿怎樣的方向旋轉的,旋轉了多少度。

      說一說

      1、觀察書中的兩組圖形,了解書中有什么。教師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判斷的時間。

      2、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

      三、圖形旋轉

      1、提出畫圖的.要求,并提示畫圖時要先確定旋轉方向,再考慮旋轉90°后的位置。

      2、展示畫出的圖形,交流畫的方法。教師介紹先確定兩條直角邊旋轉后的位置,最后連另一條邊的方法。

      3、讓學生看書中畫的三角形旋轉90°后的圖形。

      練一練

      1、弄清題目要求后,再判斷。

      2、學生在書中獨立完成,教師輔導后進。

      3、先引導學生了解圖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圖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化為有限小數,將有限小數化為分數。

      3.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學習重難點】

      1、理解并掌握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能根據分數的特點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把分數化小數。

      【方法指導】引導發現、合作探究

      【導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問題呈現

      1. 填空

      0.9里面有9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7里面有7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13里面有13個(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新內容。

      板書課題:“分數王國”與“小數王國”》(分數與小數互化)

      二、自主學習 合作討論

      1.課件出示書第7頁情境圖,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0.06與1/20哪個大?)

      指名回答,通過交流,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學習分數、小數相互轉化的必要性。

      2.指導估算。先讓學生估計,指名說一說估計的結果。

      3.引導學生通過除法或者畫圖或者其它方法進行嘗試。

      (1)畫圖,用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兩個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把時化成分的方法進行比較。

      (3)把分數化成小數進行比較。

      (4)把小數化成分數進行比較。

      (5)其它方法。

      4、引導得出分數與小數互相轉化的方法

      “一般地說,分數化為小數是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數轉化成分數則是先把小數化為十進分數,再進行處理。”

      三、展示交流 規范評價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主要有以下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先將所有的分數全部通分,再進行計算的;

      二是先根據需進行部分的通分。這兩種方法哪種合適,則需要根據具體的算式特點來確定的。

      四、問題訓練合作指導

      完成課本第7頁下面的練習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2.練一練第1、2題

      3.練一練第3-5題

      五、歸納概括提升意義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和復習,進一步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并能靈活運用。

      2. 在同學們對這些形體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空間觀念。

      3.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的

      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師: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各一個,多媒體課件。

      生:長方體、正方體模型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回憶所學知識

      師:(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同學們對這兩個物體一定很熟悉吧。它們一個是長方體,一個是正方體。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識?

      學生回答,回顧本單元的知識點。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本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統整理本單元的知識

      1. 揭示課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有關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 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做好鋪墊

      師:關于這一單元,我們應該從哪幾方面進行整理呢?

      生:我認為應該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表面積和體積三個方面進行整理。

      3. 分組整理

      師:接下來,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這些知識點從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表面積和體積三

      個方面進行整理,在整理時請將你對大家的友情提示和你們還沒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現在由組長執筆,把你們整理的內容記錄在紙上。

      學生分組進行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對整理得有特色的小組,教師要心中有數,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學生匯報

      師:哪個小組愿意把你們組整理的結果拿到前面來展示展示?

      學生展示的同時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整理的內容。

      (第一小組介紹完以后)師:聽了他們組的介紹,你能不能對他們的整理進行評價?

      其他小組分別評價,評價時既要說一說優點,也要指出不足。

      師:哪個小組還愿意將你們組的整理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師請幾組上來展示,總結時先肯定他們的努力,以尋找優點為主,指出不足為輔,激發學生

      的積極性。

      5. 歸納總結

      師:剛才,同學們互相合作,整理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并且坦誠地對各

      小組的整理進行了評價。對于這一單元的知識,你還有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嗎?

      學生自由發言。

      [簡評:整理知識是為了查漏補缺,教師在讓學生整理時要鼓勵學生大膽暴露自己的問題,尋求同伴的幫助。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提高的效果。學生在交流評價時,即要尊重同學的.勞動成果,又要發現同學的不足。怎樣處理這一對矛盾,可以借鑒這位老師的一些做法。]

      三、練習提高

      1. 基礎練習

      師:接下來,我們就利用剛才整理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判斷。

      ①棱長為6cm的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相等。()

      ②把一個長方體分成相等的兩部分,它的體積大小不變,所以表面積不變。()

      ③兩個長方體的體積相等,表面積也一定相等。()

      (2)填空。

      ①5800mL=()L=()dm3。

      ②一個保溫瓶能裝水4()。

      ③一個長方體有個頂點,在長方體的一個頂點上相交了條棱,這三條棱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3)學生獨立完成第59頁第2題。

      2. 實踐練習

      小正方體拼合,體積、表面積的變化情況。

      (1)課件演示:將5個棱長是2cm的小正方體合成一個大正方體,體積和表面積又有怎樣的變

      化?

      (2)從這個實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整理復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簡評:讓學生自己回憶和整理知識,有利于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形成網絡,進一步提高學生整理復習的能力。而讓他們自由地獨立設計或合作設計,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與合作性。知識的練習要針對本單元的重難點,有層次的設計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5~66頁例2,第66頁課堂活動,練習十四第4~7題。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概括歸納成法則。

      2. 能靈活地運用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

      3. 培養同學們對知識的遷移、歸納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熟練地運用通分的方法解決異分母分數不能直接相加減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

      1. 我會算。(口答)

      2/5+1/5 5/8-3/8 5/6+4/6 9/7-4/7 1/8+7/8

      13/17-5/17 5/9-5/9 2/19+5/19+1/19

      抽學生說答案。

      師: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我們是怎樣計算的?計算的結果要注意什么?抽生說一說。

      小結:分母相同的分數相加減,只要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最后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2. 我能算:3/4+1/2,7/8-1/4。

      抽兩生上臺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會把分母不同的`分數變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進行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研究在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時,怎樣做得又對又快。

      板書課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1. 教學例2

      板書:8/9-5/6。

      學生動筆嘗試計算8/9-5/6。

      小組交流算法,并對同伴的算法進行評價。

      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生1:先通分,要把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因為9×6=54,所以把54作為兩個分數的公分

      母,這樣8/9-5/6=48/54-45/54=3/54=1/18。

      教師板書:8/9-5/6=48/54-45/54=3/54=1/18。

      生2:我也是先通分,把分數化成同分母分數。通分時,只需要把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8,作為兩個分數的公分母,也就是8/9-5/6=16/18-15/18=1/18。

      教師板書:8/9-5/6=16/18-15/18=1/18。

      師小結:這兩種方法都行,都是先通分,把兩個分數化成同分母的分數,再計算。

      2. 選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15+7/10

      學生獨立完成,抽生匯報。

      生1:先通分,找出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30做公分母,得到4/30+21/30=25/30=5/6。

      教師板書:2/15+7/10=4/30+21/30=25/30=5/6。

      生2:因為15×10=150,所以兩個分數通分后得到20/150+105/150=125/150=5/6。

      教師板書:2/15+7/10=20/150+105/150=125/150=5/6。

      生3:我用15和10的公倍數60做公分母,通分后是8/60+42/60=50/60=5/6。

      教師板書:2/15+7/10=8/60+42/60=50/60=5/6。

      ……

      算法的優化:引導學生發現,這些方法中第一種方法更簡便些。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數據小一些,便于計算,不容易出錯。

      3. 嘗試練習:試一試

      教材第66頁,例2的試一試。

      計算:5/6+7/8 15/17-2/3 1/8-5/12 3/8+1/5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并個別輔導。

      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集體訂正。

      4. 梳理算法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動手,能正確的、比較熟練的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你能用自

      己的話說說我們是怎樣計算的?

      抽生說一說。

      指導學生讀課本第66頁,并勾畫下來。提醒補充:計算的最后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三、鞏固練習,拓展深化

      1. 課堂活動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組算式的分母有什么特點?(兩個數為互質數)

      再引導學生觀察,像這樣的算式在計算上有什么竅門?(分母的乘積為結果的分母,分子的和

      或差為結果的分子。)

      2. 課堂活動第2題。

      學生4人小組開展活動。

      (1)獨立完成計算題。小組內交流第一小題的答案并相互訂正。

      (2)組內統計全對的同學人數,并完成第2小題。

      (3)同桌互相口頭提問題,并列式解答。

      3. 練習十四第4,5,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總結全課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經歷和體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探究事物的規律。

      2、學會用樹狀圖或表格等輔助方法有條理地分析,有序地列舉出簡單事件的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能對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

      難點:引導學生經歷實驗的具體過程,從中體驗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對簡單實驗可能發生的結果或某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簡單判斷,并做出適當的解釋。

      教學媒體:教學平臺

      課前學生準備:每組準備:5、6、7、8四張撲克牌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能簡便要簡便

      7.2-1.2×[0.01÷(1-0.9)]

      12.6×7.4÷6.3

      一、復習引入。

      1、請學生回憶對于“可能性”的認識

      2、師:大家都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那么一件事情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知識。

      (出示課題:可能情況的個數)

      二 、新知探究。

      1、探究一:摸牌組數

      師:請大家以四人為一組,用5、6、7、8這四張撲克牌一共可以組合出多少個兩位數。

      (1) 學生分小組動手操作

      (2)匯報結果,列舉交流

      學生匯報交流,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兩位數。

      問:怎樣才能無重復、無遺漏地排出所有的可能結果?

      (3)組內交流

      (4)出示小亞和小胖的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樹狀圖或表格法來表述解題過程。)

      小結:推測一件事物可能產生的結果,我們可以通過樹狀圖或列表格的方法找到所有的可能性。

      試一試:(課本P59)

      (1)、在下圖所示的旗上,分別涂上紅、黃、藍三種不同的顏色,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涂法?

      (3)、在小胖、小巧、小亞、小丁丁和小麗五人學習小組中選出兩名負責人,可能會有多少種選法?

      2、探究二:

      師:如果想要知道在這四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出兩張計算它們的和,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和。你打算怎么做?

      學生討論并交流解題方法。

      學生動手操作得出結論(用數狀圖或表格)。

      比較異同。

      師:我們先后兩次從四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出兩張,一次是組成兩位數,一次是計算和,大家覺得這兩次操作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交流。

      小結:兩次操作的目的不一樣,但推測的`方法都一樣。在無遺漏、無重復地排出所有可能情況后,再根據要求去掉相同的情況的個數。

      三、課內練習。

      1、在四瓶不同的飲料中,選出兩瓶裝入口袋,可能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2、同時擲出兩個數點塊,擲出的兩個數點塊的點數之和有多少種可能?

      3、要在小胖、小巧、小亞、小丁丁和小麗五人中選出兩人參加義務勞動,總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學生集體完成,交流結果

      師:這三題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在樹狀圖或表格中去掉相同的,就能得到最后的可能數。)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運用的數狀圖或表格方法研究了可能性的問題,學會判斷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希望大家可以用這些知識來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

      五、課后作業。

      游戲:拿2、4、5、7四張數字卡片,能排出幾個三位數?是哪幾個?

      檢測目標達成練習:

      1、.冷飲店里有五種冰激凌,從中選出兩種,有多少不同的選法?

      草莓冰激凌

      香草冰激凌

      巧克力冰激凌

      咖啡冰激凌

      果茶冰激凌

      2、有1、2、3、4、5五張數卡,小胖和小丁丁每人從中抽出一張,小胖抽到的數字比小丁丁大的,總共有多少種情況?

      教學反思: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P38-40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了解體積的實際含義,初步理解體積的概念。

      2、結合生活實際經驗,能直接比較物體的體積大小。

      3、通過實驗活動、討論交流等形式,獲得體積的守恒性的經驗。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體積的概念。

      教學難點:在不計損耗的情況下,獲得體積的守恒性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體積”概念

      1、理解“空間”

      (1)出示:一個空杯子

      師問: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呢?看不見的東西有嗎?

      師:像這樣杯子里被空氣占領的地方就是杯子的空間。板書:空間

      (2)問:那假如我們教室沒有桌子也沒有學生,都被什么占領了?被空氣占領的地方叫做教室的“空間”。

      (3)問:你們知道我們外面最大的空間是什么?

      (4)師:剛才我們說這里面就是杯子的空間,(師倒水),現在這一部分的空間被誰占領了?(水),說明水也占有一定的“空間”。

      2、理解“空間有大有小”

      (1)師:現在如果我將這個小石塊放入杯中,請大家先想象一下,可能會怎樣呢?(水面會上升)你們都同意嗎?

      (2)師操作,學生觀察,問:水面為什么會上升呢?(因為石塊占有一定空間。)

      (3)師:如果老師把這一塊石塊放入杯中,現在又會怎樣呢?(水會溢出來)都同意嗎?

      (4)師操作,學生觀察,師:水真的溢出來了,那為什么后面這一次水會溢出來呢?(因為第二塊石頭占的空間大。)

      師:也就是石頭所占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是嗎?

      3、揭示體積概念:從剛才的實驗中,我們知道兩塊石頭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并且它們所占的空間有大有小。其實,生活中任何一個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物體所占空間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物體的體積。板書:概念、齊讀、出示課題、問:什么是體積?

      二、“體積”的直接比較

      1、出示:小老鼠和大象

      師:現在你看到了什么?誰占的空間大?誰占的空間小?

      那么我們還可以用剛剛學過的哪個詞來描述一下這副圖?

      (大象的體積大,老鼠的體積小。)

      師:大象占的空間大,體積也就大;老鼠占的空間小,體積也就小。

      2、下面兩幅圖中,你能直接說說,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

      師:西瓜和橘子,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為什么?

      3、師:那么你能舉例說說我們身邊的物體,誰的體積較大,誰體積較小?

      4、比較兩根木棍的體積大小

      師:剛才我們舉的這些物體非常明顯地可以判斷出體積的大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直接來判斷了,下面老師提供這樣一種情況:

      1)甲乙兩根木料一樣長,他們的體積()

      (1)甲>乙(2)甲=乙(3)甲<乙(4)不能確定

      (用手勢表示)師:大家意見不統一,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師:我們來看圖,現在你們覺得選擇幾呢?說說為什么?

      3)小結:雖然兩根木棍一樣長,但是紅色的木棍比較粗,它所占得空間大,所以它的體積比較大。在一樣長的情況下,還要看粗細。

      5、比較兩本書的體積大小。

      師:下面老師再提供一種情況:

      1)丙丁兩本書的封面面積一樣大,它們體積()。

      (1)丙>丁(2)丙=丁(3)丙<丁(4)不能確定

      (用手勢表示)師:大家意見又不統一,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出示圖片)師:我們來看圖,現在你選幾呢?為什么?

      3)小結:雖然兩本書的封面面積一樣大,但乙書比較厚,所占空間比較大,所以它的體積比較大。在封面面積一樣的情況下,還要看厚度。

      5、師小結:從剛才的比較活動中,我們知道在比較物體體積大小的時候,要全面考慮,也就是要看他所占的空間大小,它占的空間大,那么它的體積就大。

      三、“體積”的守恒性

      師:接下去,老師要請你來思考這樣3個問題:

      1、思考1:將一杯水倒入長方形盒中,水的高度變了嗎?水的體積變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還有不同意見嗎?

      實驗操作,問:水的高度發生變化了嗎?水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

      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來證明?

      (總量沒有變,還是同樣這些水,體積沒有變;把水倒回去,還是達到杯中原來的地方,這些水占的空間還是原來這些空間;把杯中水、盒中水分別倒入第三個容器中,到同樣一個高度)

      師操作:水在倒的時候,可能有少許水會沾在杯壁上,但是在不計這種損耗的情況下,可以說水的體積是不變的。

      2、思考2:同一塊橡皮泥,捏成各種樣子,形狀變了嗎?體積變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不同意見有嗎?

      實驗操作:將一塊橡皮泥搓成一個球、搓成一長條

      問:橡皮泥的形狀發生變化了嗎?橡皮泥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怎么證明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將球和長條分別放入水杯中,水上升的高度一樣,水上升的'高度就是橡皮泥的體積)

      師操作:在搓的過程中間,既沒有又添加橡皮泥,也沒有拿掉橡皮泥,所以在不計損耗的條件下,橡皮泥的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3、思考3:把一個西瓜切成幾塊,它的體積發生變化了嗎?

      (同桌交流意見,全班交流)都同意嗎?

      圖片出示:把一個西瓜切成4份

      問:怎么證明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把切開西瓜再合起來,發現在不計損耗的條件下,體積沒有發生變化)

      4、問:請你們想一想,剛才我們的3個實驗,從數學角度出發,你發現了什么?

      生:物體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只要總量不變,體積就不變。(板書)

      四、鞏固“體積”知識

      1、師:分散的3塊體積和疊起來的3塊體積變化嗎?形狀發生變化了嗎?體積沒有變?為什么?

      2、下列各種情況體積會發生變化嗎?為什么?

      一個足球被踢進球門。

      一個人從嬰兒到成年。

      一塊磚被敲碎了。

      3、哪個杯子里的水的體積大?為什么?

      (用手勢表示)

      師:如果讓你證明,你怎么證明?

      (把兩個蘋果全部拿出來,你說哪一杯水的高度高?)

      4、比較體積大小(同桌互講)

      5、比較出這兩個長方體的體積大小

      1、甲>乙2、甲<乙3、甲=乙

      師:老師這里有2個長方體,哪一個長方體的體積大?(同意1的舉手,2的.....)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分歧?(這兩個長方體體積很難看出)

      憑眼睛看,很難看出,那么你們有什么好辦法?(生自由回答)

      現在老師把這2個長方體分割成幾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現在你們能判斷他們的體積大小了嗎?

      五、總結: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什么是體積、體積有大有小、物體形狀變了,總量沒變,體積不變)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下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1-12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4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30

    五年級數學教案下冊08-15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經典)07-06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01-24

    【熱】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薦】01-20

    【薦】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20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1-1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在线精品国产尤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