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通用1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及其在天氣變化上的意義。
掌握處暑節氣的“三候”特征及其背后的自然規律。
學習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和民間活動。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中節氣的獨特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培養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以及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時節的意識。
3.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故事講述、圖片展示、視頻觀看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了解處暑節氣對生活的影響,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自然現象。
二、教學內容
1. 處暑節氣的由來與意義
介紹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通常出現在公歷8月22-24日之間。
解釋“處暑”的含義,即“出暑”,表示炎熱天氣即將結束,暑氣逐漸消退。
強調處暑在天氣變化上的重要性,標志著氣溫由高到低、由熱轉涼的過渡階段。
2. 處暑節氣的“三候”
講解處暑節氣的“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分析每一候的具體含義及其背后的自然規律,如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五谷成熟等。
3. 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如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
講述這些習俗的由來和寓意,如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懷念和敬仰;放河燈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祈福;吃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開漁節則是漁民慶祝漁業豐收的節日。
三、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處暑節氣的圖片、視頻、故事等資料。
準備相關教具,如PPT、掛圖等。
布置教室環境,營造節日氛圍。
四、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或故事引入處暑節氣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講授新知
利用PPT或掛圖展示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意義及“三候”特征。
詳細講解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和民間活動。
3. 互動環節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處暑節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及自己家鄉的處暑習俗。
邀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和感受。
4. 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如氣溫變化、植物生長等,并記錄觀察結果。
指導學生制作處暑節氣的手抄報或海報,展示學習成果。
5. 總結歸納
總結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點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強調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時節的重要性。
五、教學延伸
鼓勵學生關注其他節氣的知識和習俗,培養對傳統文化的持續興趣。
引導學生參與家庭或社區中的節氣慶祝活動,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氣候特點。
2、引導學生認識處暑節氣對農業生產、人們生活的影響。
3、探究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與現代意義,增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興趣。
4、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關注自然變化。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張處暑時節的風景圖片,引導學生猜測這是哪個節氣的景象,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分享自己對節氣的初步了解,提出關于處暑節氣的問題。
二、處暑節氣概述(10分鐘)
教師講解:介紹處暑節氣的定義、時間(每年公歷8月22日或23日左右)、名稱由來(“處”意為終止,“暑”指炎熱,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多媒體輔助: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氣候變化的短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
三、處暑的氣候與自然現象(15分鐘)
分組探究:學生分為小組,每組負責研究一個方面,如氣溫變化、降雨量、動植物變化等。
匯報分享:各組展示研究成果,討論處暑節氣對自然界的具體影響。
四、處暑的人文習俗(15分鐘)
教師講解: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如吃鴨子、祭祖、曬秋等,講述其背后的文化意義。
角色扮演:選取一兩個習俗,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習俗活動,加深理解。
五、處暑的現代意義與生活應用(10分鐘)
小組討論:探討處暑節氣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如農業生產的'調整、健康養生建議等。
創意表達:鼓勵學生結合個人體驗,創作一首關于處暑的小詩或短文,表達對這一節氣的感受。
六、總結與作業布置(5分鐘)
總結回顧: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學習要點,強調處暑節氣的重要性。
作業布置:
1、完成一篇關于處暑節氣的小報告,包括氣候特點、傳統習俗、個人感悟等內容。
2、觀察并記錄接下來一周內的天氣變化,嘗試分析是否受到處暑節氣的影響。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收集學生作業和課堂反饋,評估教學效果,思考如何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理解。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了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及其在二十四節氣中的位置。
掌握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傳統習俗。
學習與處暑相關的詩句、諺語,提升文化素養。
2.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處暑節氣帶來的自然變化,培養對自然現象的敏銳觀察力。
體會處暑節氣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防暑降溫的意識。
3.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實踐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處暑節氣的特點。
引導學生收集、整理與處暑相關的資料,培養其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二、教學內容
1. 處暑節氣的由來與時間
由來: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標志著炎熱夏季的結束和涼爽秋季的開始。
時間:處暑通常在每年公歷8月22日至24日之間交節。
2. 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
氣溫逐漸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較熱,出現“秋老虎”現象。
晝夜溫差加大,早晚漸涼。
雨水減少,空氣濕度相對較低。
3. 處暑節氣的物候現象
“三候”分別為:一候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禾乃登(五谷成熟時)。
4. 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
祭祖:處暑前后,民間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
放河燈:河燈也叫“荷花燈”,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寄托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吃鴨子: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認為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
開漁節:沿海漁民在處暑后舉行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捕魚。
5. 處暑節氣的健康養生
注意調整飲食,多吃潤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提問:你們知道處暑是什么節氣嗎?它有什么特點?
2. 講授新知
講解處暑節氣的由來、時間、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傳統習俗。
引導學生閱讀相關詩句、諺語,感受處暑節氣的文化氛圍。
3. 互動討論
分組討論:處暑節氣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你家有哪些與處暑相關的習俗?
分享交流: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和評價。
4. 實踐活動
制作處暑節氣手抄報或海報,展示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
嘗試制作一道與處暑相關的菜肴(如鴨子菜肴),并分享給家人品嘗。
5. 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處暑節氣的重要性和意義。
布置課后作業:收集更多與處暑節氣相關的資料,準備在下節課上進行分享。
四、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全面了解了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和互動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繼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4
一 、教學背景: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四個節氣,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至處暑,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暑氣漸消。處暑意味著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是呈下降趨勢。處暑節氣處在短期回熱天氣(秋老虎)期內,“秋老虎”一般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處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義,就是提醒人們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要注意預防“秋燥”。處暑之后,夏季的酷熱逐漸消退,秋意漸濃,小朋友們可以跟隨本節課的進程,一起欣賞秋日美景。
二、教學目標:
(一)幫助兒童了解處暑的基本地理知識與物候;
(二)認識“處暑”的傳統民俗活動;
(三)學習與處暑相關的故事和古詩詞;
(四)參與“處暑”這一節氣的各種活動。
三、教學內容:
(一)地理知識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隨著太陽高度的繼續降低,所帶來的熱力也隨之減弱。炎熱的酷暑已漸消退,雖暑氣呈退減趨勢,氣溫不會異峰突起,但此期間仍然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而但并未真正涼爽,真正開始有涼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處暑節氣,氣溫開始走低。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在冷高壓的控制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氣,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
秋老虎發生在24節氣當中的立秋之后,屬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生在8月~9月之間,每年秋老虎的時間長短不一,總體來說持續半個月到二個月不等。氣溫雖高,但是總的來說空氣干燥,陽光充足,早晚氣溫相差不會太高。秋老虎天氣出現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回歸,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的高溫暑熱天氣。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該高壓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強烈,氣溫回升。雖然是秋天,但天氣很悶熱。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干燥,往往帶來刮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后,特別是下雨過后,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
但是,處暑期間,南北方天氣各不同,長江以北地區逐漸進入到一年之中最舒適的天氣狀態——秋高氣爽。不過秋高氣爽是北方人民的專屬特權,在南方,“立秋處暑正當暑”想要體會涼爽天氣,還要再堅持一段時間,上海等地處暑后大概再過兩星期,酷暑會慢慢過去。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氣候特點是中午特別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特別是下一場雨后,更覺涼氣逼人。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涼”,涼爽固然舒服,但要注意避涼,以免傷陽。
(二)物候
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禾乃登:五谷成熟時。
處暑三候時間段:處暑三候是這樣說的,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也就是說每隔5天是一候,處暑時間在陽歷每年08月22~24日,所以我們在這個時間基礎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處暑三候中每一候的時間了。
(三)處暑傳統
1.祭祖:處暑前后,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時至今日,“七月半”已經成為我國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2.放河燈:河燈也叫作“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在中國民間放河燈這一習俗主要是為了普度亡靈。
3.吃鴨子:民間處暑還有吃鴨子的習俗,認為鴨子有滋補養胃的療效,做法也花樣繁多,鹽水鴨、醬鴨、白切鴨等等,有沒有想吃鴨子的小朋友嗎。南方等地的居民呢會做鴨子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所說的“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4.開漁節:對于沿海的漁民來說,處暑以后便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沿海地帶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期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四)處暑小故事
相傳祝融是炎帝的兒子,精衛的長兄,以“光照萬方”深得部族內外的愛戴。最初,精衛因貪玩,東海溺亡,炎帝悲傷過度,無心政務,逐漸把部族權力交給了祝融。黃帝部族與炎帝部族合并后,祝融被封為火神,又稱火正,主理夏季,成為炎黃部族最主要的大臣之一。
在黃帝其他大臣的配合贊賞下,祝融威信日漸昌隆。水神共工嫉恨祝融,心中不平——“水火都是人們離不了的,為什么人們親近祝融,而無視我的存在?”于是共工公開向祝融挑戰。兩人各使神通,殺得天昏地暗,共工戰敗逃奔,撞倒了擎天柱不周山,致使天塌地陷,尸橫遍野。
水神和火神的這一場戰爭,讓大地上的人們一下子陷入到水深火熱之中了。黃帝迫于部族長老的壓力,含淚下令處死祝融,祝融也深悔自己的魯莽給天下帶來的災禍,于是請求黃帝留存自己的魂魄,寄托于蓮花之上,沿河漂流,召領死難的亡靈,以贖罪孽,黃帝應允。
因祝融主理夏暑季節,所以處死祝融的這天就被稱為“處暑”。處暑當日,人們到河邊燃放“河燈”,恭請祝融魂魄于蓮花之上,寄托對故去親人的思念。
(五)處暑的古詩詞
處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來鷹祭鳥,漸覺白藏深。
葉下空驚吹,天高不見心。
氣收禾黍熟,風靜草蟲吟。
緩酌樽中酒,容調膝上琴。
一向處暑之日到來之時,老鷹就會開始祭鳥。漸漸覺得白露收藏,秋意漸濃。樹葉下面空驚一陣秋風發出的聲音,秋天高遠看不見悲憫之心,萬物肅殺。
秋氣收斂,農作物成熟,秋風安靜,蟲兒吟唱。慢慢淺酌杯中的美酒,從容調理膝蓋上的琴弦。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作者:王之道
大旱彌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余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5
教學目標:
1. 幫助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基本知識和物候特征。
2. 引導學生認識處暑節氣的傳統民俗活動及其文化意義。
3.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知季節變化的能力。
4. 指導學生如何在處暑節氣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預防秋燥。
教學重難點:
重點:處暑節氣的含義、物候特征及其在傳統民俗中的體現。
難點:理解處暑節氣與農事活動、氣候變化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處暑節氣的圖片、視頻資料。
相關民俗活動的實物展示或圖片(如河燈、鴨子等)。
教學掛圖或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視頻中展示的是什么季節?你感受到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教師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的.視覺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二、講授新知(20分鐘)
1. 處暑節氣的含義
教師活動:解釋“處暑”的含義,即“出暑”,表示炎熱夏季即將結束,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學生活動:認真聽講,記錄關鍵信息。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處暑節氣的基本含義。
2. 物候特征
教師活動:介紹處暑節氣的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并解釋每一候的具體含義。
學生活動:跟隨教師的講解,理解并記憶處暑節氣的物候特征。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自然現象和變化規律。
3. 傳統民俗活動
教師活動:介紹處暑節氣的傳統民俗活動,如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并解釋這些活動的文化意義。
學生活動:聽講并記錄,可以提問或分享自己了解的相關民俗活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互動環節(10分鐘)
分組討論: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處暑節氣對當地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以預防秋燥。
小組匯報:各小組派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給予點評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匯報,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處暑節氣相關知識的理解。
四、總結提升(5分鐘)
教師總結: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處暑節氣的含義、物候特征、傳統民俗活動及其文化意義。
學生反饋: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或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設計意圖: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布置作業(2分鐘)
作業內容:要求學生搜集并整理關于處暑節氣的其他民俗活動或傳說故事,準備在下節課上進行分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同時豐富課堂內容。
板書設計:
一、處暑節氣的含義
出暑:炎熱夏季結束,氣溫下降
二、物候特征
一候:鷹乃祭鳥
二候:天地始肅
三候:禾乃登
三、傳統民俗活動
祭祖
放河燈
吃鴨子
開漁節
四、生活調整
調整飲食:多吃潤燥食物
調整作息:早睡早起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小組討論和互動環節等多種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觀察自然、感知季節變化,并結合傳統文化知識,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民族認同感。同時,也需要注意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引導。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了解處暑節氣的基本概念、時間、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物候現象。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討論和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對自然變化的感知能力,學會根據節氣調整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處暑節氣的含義、時間、氣候特點及物候現象。
難點:理解處暑節氣在農業生產、民俗活動及養生保健方面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閱讀材料、教具、實踐活動材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教師活動: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的視頻或展示相關圖片,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或圖片,思考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你知道處暑是什么意思嗎?它標志著什么季節的到來?”
二、講授新知(20分鐘)
1. 處暑節氣的.含義
教師講解: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處暑即“出暑”,表示炎熱暑天即將結束,氣溫開始由炎熱向涼爽過渡。
學生活動:記錄處暑節氣的含義,并嘗試用自己的話解釋。
2. 處暑的氣候特點
教師講解:處暑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氣溫逐漸下降,但部分地區仍可能出現“秋老虎”天氣。
學生活動:討論并分享自己所在地區處暑后的氣候特點。
3. 處暑的物候現象
教師講解:處暑三候為“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農作物成熟。
學生活動:觀看相關圖片或視頻,了解處暑的物候現象。
4. 處暑的民俗活動
教師講解:處暑時節,民間有祭祖、放河燈、吃鴨子、開漁節等民俗活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并分享自己了解的處暑民俗活動,教師補充講解。
三、實踐活動(15分鐘)
制作河燈:學生分組制作河燈(或簡易版),并在教師指導下了解河燈的文化寓意。
分享展示:每組派代表展示自己制作的河燈,并簡述其文化意義。
四、總結鞏固(10分鐘)
教師總結:回顧處暑節氣的含義、氣候特點、物候現象及民俗活動,強調處暑在農業生產、民俗活動及養生保健方面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完成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五、作業布置(5分鐘)
作業內容:
1.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處暑節氣的民俗活動,并寫一篇小短文。
2. 觀察并記錄處暑后一周內的天氣變化,撰寫觀察日記。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多媒體展示、講解討論和實踐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全面了解了處暑節氣的相關知識。但在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對“秋老虎”現象的理解不夠深入,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此外,實踐活動環節學生參與度高,但時間控制上略顯緊張,未來教學中需合理安排時間。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7
活動目標:
1. 了解處暑期間要舉行開漁節的習俗
2. 培養兒童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白紙、彩筆
活動過程:
1. 教師介紹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便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歡送漁民開船出海。之所以選在處暑前后,是因為這時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周圍,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因此,從這一時間開始,人們往往可以享受到種類繁多的海鮮。
2. 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喜歡吃魚嗎?那么蝦呢?螃蟹呢?你們知道它們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嗎?
(2)——它們都是生長在水里的,都是水產品,那它們是怎么從水里到了我們的餐桌上的呢?
(3)——是有漁民伯伯把它們捕撈上來的.,處暑期間的開漁節就是表示漁民們可以開船出海去捕撈各種水產啦。
3. 了解休漁期
(1)——咦?老師現在發現一個問題,開漁節表示可以開始捕撈,那為什么之前不能捕撈呢?有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2)——這是因為三伏季節是休漁期,在休漁期間為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以及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都不能下海捕魚,小朋友們猜一猜這是為什么呢?
(3)——老師有一個魚塘,里面有很多種魚,他們一直在里面生活著,大魚產卵繁衍,小魚漸漸長大,老師每過一段時間就去撈幾條,這樣就一直有魚吃。突然有一天,一個壞人要來偷老師的魚,他把魚塘里的水抽干,把所有的魚都撈走了。小朋友們想想這個魚塘里還會有魚嗎?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8
活動目標:
1. 了解“處暑三候”
2. 了解鷹
3. 鍛煉兒童反應力和身體素質
活動準備:
老鷹圖片、老鷹捕獵視頻、黃色氣球若干
活動過程:
1. 教師介紹“處暑三候”
我國古時將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鷹乃祭鳥”表示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始肅”意思是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2. 圖片導入
(1)教師展示鷹的圖片
(2)——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只鳥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小鳥有什么不同呀?
(3)——他的體型比一般小鳥要大,嘴巴有彎鉤,爪子強壯且鋒利,小朋友們知道它的名字嗎?
(4)——這是鷹,我們平時說的老鷹其實是三種生物的合稱,小型的叫隼,中型的叫鷹,大型的叫雕。
3. 教師介紹鷹的相關知識
(1)——小朋友們猜一猜老鷹為什么要長出這樣的`嘴巴和爪子呀?
(2)——它是食肉的動物,要自己去抓食物吃,所以需要這樣尖銳并且帶彎鉤的嘴巴和爪子作為武器。
(3)——小朋友們再看看他的眼睛,看起來怎么樣?
(4)——老鷹的視力非常好,是真正的千里眼,當它在高空中盤旋的時候就能看到地面上的獵物了。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老鷹是怎么捕獵的吧。
(5)教師播放捕獵視頻。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9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準確闡述處暑節氣的時間、氣候特點以及天文現象,理解其在季節更替中的科學意義。
2. 通過實驗和觀察,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3. 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提升其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處暑節氣的科學知識,如太陽直射點變化、氣溫氣壓變化等。
學會通過簡單實驗和觀察,分析處暑相關自然現象。
2. 難點
理解處暑節氣與地球公轉、氣候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驗法、觀察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展示一些秋天景色的.圖片,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正處于哪個季節的過渡階段嗎?”引導學生思考季節變化。
2. 播放一段關于處暑節氣的動畫視頻,引出本節課主題——處暑,激發學生興趣。
(二)知識講解(10分鐘)
1. 利用地球儀和手電筒,模擬地球公轉,講解處暑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變化,說明此時北半球接受太陽輻射逐漸減少,氣溫開始下降。
2. 展示氣象數據圖表,介紹處暑節氣的氣溫、氣壓、降水等氣候特點,強調“處暑”中“處”為終止的意思,意味著暑熱即將結束。
(三)實驗探究(15分鐘)
1. 實驗一:準備兩個相同的杯子,分別裝滿熱水和常溫水,將它們放在通風良好的地方。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兩個杯子水溫下降的速度,類比處暑后氣溫下降的現象,引導學生思考影響氣溫下降的因素。
2. 實驗二:用一個透明塑料瓶,裝入適量水,在瓶蓋上扎幾個小孔,模擬降雨。搖晃塑料瓶,讓“雨水”落下,向學生解釋處暑后降水逐漸減少的原因。
(四)觀察實踐(10分鐘)
1. 帶領學生到校園花園,觀察處暑時節植物的變化,如樹葉顏色開始轉變、果實逐漸成熟等。引導學生記錄觀察結果,并思考植物變化與節氣的關系。
2. 觀察天空中的云朵,講解處暑時高空中的云朵通常變得較為疏散,這與氣溫降低、水汽減少有關。
(五)總結(5分鐘)
1.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處暑節氣科學知識,包括天文、氣候、自然現象等方面。
2. 鼓勵學生在課后繼續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思考其與節氣的聯系,培養學生持續探索科學的習慣。
五、教學延伸
1. 布置作業:讓學生記錄接下來一周每天的氣溫和天氣變化,制作簡單圖表。
2. 組織學生成立科學興趣小組,研究處暑節氣對當地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深入了解處暑節氣在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熟知相關傳統習俗的由來和內涵。
2. 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提升文化認同感。
3. 通過體驗傳統習俗,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處暑節氣的傳統習俗,如祭祖、放河燈、開漁節等。
理解傳統習俗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和民族情感。
2. 難點
引導學生在現代生活中傳承和弘揚處暑傳統文化。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講述一個關于處暑節氣的民間故事,如“處暑送暑神”的傳說,吸引學生注意力。
2. 提問學生:“你們的家鄉在處暑時有什么特別的.習俗嗎?”引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回憶和討論。
(二)習俗講解(10分鐘)
1. 詳細介紹處暑的傳統習俗。
祭祖:講解處暑正值農作物收獲之際,人們通過祭祖感恩祖先庇佑,祈求豐收的文化內涵。
放河燈:展示放河燈的圖片和視頻,解釋其寓意著為逝者照亮道路,寄托對先人的思念。
開漁節:介紹沿海地區處暑開漁節的熱鬧場景,說明其對漁業生產和漁民生活的重要意義。
(三)討論交流(10分鐘)
1.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些傳統習俗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哪些價值?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保護它們?”
2. 每組推選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成果,教師進行點評和引導,強調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四)實踐體驗(10分鐘)
1. 開展放河燈手工制作活動。準備彩色紙、蠟燭、剪刀等材料,教師示范制作河燈的步驟,學生動手制作。制作完成后,帶領學生到學校的小池塘邊,在安全的前提下,一起放河燈,感受傳統習俗氛圍。
2. 舉辦“處暑美食分享會”。提前讓學生了解家鄉處暑的特色美食,如鴨子、蓮藕等,鼓勵學生帶來相關美食與同學們分享,介紹美食背后的文化故事。
(五)總結(5分鐘)
1. 總結處暑節氣傳統習俗的文化價值和本節課實踐活動的收獲。
2. 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向家人和朋友傳播處暑傳統文化,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五、教學延伸
1. 布置作業:讓學生寫一篇關于處暑傳統習俗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2. 組織學生在學校文化節上展示處暑傳統文化,如舉辦傳統習俗展覽等。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用繪畫、手工等藝術形式,生動表現處暑節氣的特點和氛圍,提升藝術創作能力。
2. 培養學生對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 通過藝術創作,加深學生對處暑節氣的理解和記憶。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用不同藝術形式表現處暑節氣元素的方法,如繪畫中表現成熟的農作物、南飛的大雁等。
運用色彩、線條等藝術手法營造處暑的氛圍,如用金黃、橙紅等暖色調表現秋天的豐收。
2. 難點
引導學生在藝術創作中融入自己對處暑節氣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三、教學方法
欣賞法、示范法、創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播放一段描繪秋天景色的音樂,同時展示一系列處暑節氣相關的藝術作品,如繪畫、攝影等,引導學生感受處暑的藝術魅力。
2. 提問學生:“從這些作品中,你們看到了哪些處暑的元素?它們給你們帶來了怎樣的感受?”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二)元素分析(10分鐘)
1. 展示處暑時節的自然景觀圖片,如金黃的稻田、飽滿的果實、涼爽的秋風等,分析其中的色彩、形狀和線條特點。
2. 介紹處暑節氣中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如菊花、大雁等,講解它們在藝術創作中的象征意義。
3. 引導學生觀察處暑時人們的活動場景,如收割莊稼、品嘗美食等,為藝術創作提供素材。
(三)創作指導(10分鐘)
1. 繪畫指導:教師示范如何用繪畫表現處暑場景,如用金黃的色彩涂抹出大片稻田,用流暢的線條勾勒南飛的大雁,用細膩的筆觸描繪豐收的果實。強調構圖和色彩搭配的重要性。
2. 手工指導:展示用彩紙、黏土等材料制作處暑主題手工的范例,如用彩紙折出飛翔的大雁,用黏土塑造飽滿的玉米。講解手工制作的步驟和技巧,鼓勵學生發揮創意。
(四)創作實踐(15分鐘)
1.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繪畫或手工創作形式,圍繞處暑節氣進行藝術創作。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2. 創作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作品展示。每位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分享創作思路和對處暑節氣的理解。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進行評價和交流。
(五)總結(5分鐘)
1. 總結學生的創作成果,肯定學生的努力和創意,表揚在創作中表現出色的學生。
2. 強調藝術創作是表達對自然和生活感受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在今后繼續用藝術記錄節氣變化和生活美好。
五、教學延伸
1. 布置作業:讓學生將自己的處暑藝術作品帶回家,向家人介紹作品所表達的含義。
2. 在學校美術展覽中設置處暑主題展區,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了解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掌握相應的養生知識和方法。
2. 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3. 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處暑養生的方法,增強體質。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掌握處暑節氣的養生要點,如飲食調整、作息規律、運動鍛煉等方面。
理解處暑養生與季節變化的關系,學會根據節氣特點合理養生。
2. 難點
引導學生將處暑養生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長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實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展示一些處暑時節人們的生活場景圖片,提問學生:“在這樣的季節里,你們覺得身體會有哪些變化?我們應該如何保持健康?”引發學生對處暑養生的思考。
2. 播放一段關于處暑養生的科普視頻,引出本節課主題。
(二)知識講解(10分鐘)
1. 講解處暑節氣的氣候特點,如氣溫逐漸下降、空氣濕度降低等,分析這些變化對人體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的影響。
2. 介紹處暑養生的基本原則,如滋陰潤燥、清熱安神等。詳細講解飲食養生方面,推薦適合處暑食用的食物,如百合、銀耳、秋梨等,說明其養生功效。
3. 強調作息規律的重要性,處暑后應早睡早起,順應自然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三)實踐體驗(10分鐘)
1. 開展“處暑養生茶制作”活動。準備百合、菊花、枸杞等食材,教師示范制作養生茶的方法,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品嘗自己制作的養生茶,感受其口感和養生效果。
2. 進行簡單的.養生運動教學,如八段錦、太極拳等。教師示范動作,學生跟隨練習,體驗運動帶來的身心愉悅,了解運動養生在處暑時節的作用。
(四)討論交流(10分鐘)
1.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進行處暑養生?”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分享養生方法。
2. 每組推選代表發言,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強調養生要因人而異,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養生方式。
(五)總結(5分鐘)
1. 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處暑養生知識和實踐活動內容。
2. 鼓勵學生在處暑及今后的生活中,將養生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教學延伸
1. 布置作業:讓學生制定一份處暑一周養生計劃,記錄自己每天的飲食、作息和運動情況。
2. 定期組織學生交流養生經驗,分享養生成果,促進學生養成長期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參與處暑相關的趣味游戲,深入了解處暑節氣的知識和特點,增強學習興趣。
2. 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反應能力和競爭意識。
3. 在游戲中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設計并組織有趣味性、教育性的處暑主題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處暑知識。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游戲,在游戲過程中理解和運用處暑節氣相關內容。
2. 難點
確保游戲過程的安全有序,同時充分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
三、教學方法
游戲教學法、競賽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1. 展示一些與處暑節氣相關的圖片,如收割莊稼、放河燈等,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圖片和哪個節氣有關嗎?今天我們將通過有趣的游戲來了解處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參與熱情。
2. 簡單介紹本節課的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讓學生做好準備。
(二)游戲環節(25分鐘)
1. 游戲一:“處暑知識大比拼”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提出關于處暑節氣的問題,如“處暑的'時間是公歷幾月幾日左右?”“處暑有哪些傳統習俗?”等。
各小組搶答,答對得分,答錯扣分。通過這個游戲,鞏固學生對處暑知識的記憶。
2. 游戲二:“處暑拼圖大賽”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套處暑節氣相關的拼圖,如包含處暑自然景觀、傳統習俗等元素的拼圖。
小組合作完成拼圖,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這個游戲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對處暑元素的認知能力。
3. 游戲三:“處暑接力賽”
在教室或操場上設置多個關卡,每個關卡對應一個處暑知識或習俗。例如,第一個關卡是背誦一首關于處暑的古詩,第二個關卡是模仿一種處暑時動物的動作等。
學生分組進行接力比賽,每個組員完成一個關卡后,下一個組員接著進行,最先完成所有關卡的小組獲勝。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在運動中加深對處暑的理解。
(三)總結(5分鐘)
1. 回顧游戲過程,表揚在游戲中表現出色的小組和個人。
2. 再次強調處暑節氣的重要知識點,讓學生在歡樂的氛圍中鞏固所學。
(四)拓展(5分鐘)
1. 鼓勵學生課后自己設計與處暑相關的游戲,與家人或朋友一起玩。
2. 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關于二十四節氣的書籍或觀看相關紀錄片,進一步拓展知識。
五、教學延伸
1. 在班級文化角設置處暑主題展示區,展示學生在游戲中的精彩瞬間和優秀作品。
2. 定期舉辦類似的節氣主題趣味活動,讓學生持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教案】相關文章: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作文10-01
二十四節氣之處暑優秀作文10-01
二十四節氣谷雨之農耕諺語06-09
處暑節氣教案(精選6篇)08-20
最新處暑節氣教案(精選6篇)08-20
處暑的句子09-19
處暑詩詞06-23
夏之絕句教案08-12
《生命之舟》教案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