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書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讓學生明白各種衛星的用途。
3、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知識的愛好,培養孩子愛科學,學科學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生字,正確寫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星空圖(配有音樂):老師這里有一張美麗的圖片,請大家欣賞。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師用繪聲繪色的語言導入:在浩瀚的夜空中,群星閃爍,行星家族在不斷的壯大,你想了解其中的秘密嗎?今天我們學習13課《星星的新朋友》。(學生讀課題)星星有哪些新朋友,聰明的你們一定會在認真讀書中找到答案。
二初讀識字
1、自由讀文
教師提出讀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起來有困難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書)
2、認識生字
(課前布置預習)請你把圈出的`生字借助拼音認真讀兩遍,再和同桌互相聽讀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檢查識字
(1)字音:教師出示本課14個生字,指名認讀,一遍領讀,再開火車讀。讀后指出生字中讀音重點、難點。
(2)字形:這些生字中那些是你的老朋友,你怎么認識的?那些是你的新朋友,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3)字義:認讀生字帶出的詞語(本課中的),再口頭擴詞。
4、檢查讀文
老師找幾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注意聽清字音,句子讀得是否正確。
教師質疑:星星有哪些新朋友,趕快到書中找找吧,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它們得名字。
三感情朗讀
教師質疑:小星星的新朋友中誰給你留下的印象深刻,你最喜歡哪一個?找到有關于它的內容仔細讀一讀。(學生自由讀,讀后把最喜歡的朋友介紹給大家。)
根據學生匯報學習重點段落。
段落一:(課件出示)一顆星星自豪地說:“我是氣象衛星,專管預報天氣的。”
這位朋友用什么語氣介紹自己呢?“專管”什么意思?這段話帶怎樣讀?(指導朗讀)
段落二:(課件出示)另一顆星星神氣地說:“我叫通信衛星,能夠傳送電視、電話、廣播的信號。20xx年北京舉辦奧運會,可以通過我向世界各地轉播。”
“神氣”會是什么樣子,它為什么神氣?用什么樣語氣讀這段話?(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教師范讀、分角色讀)
四指導寫字
1、出示“專”“另”“介”三個生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在田字格中位置。
2、教師范寫“專”字。
3、學生練習書寫,寫后展示評價。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在通訊事業發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 余秋雨 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接濟唏噓稀罕噩耗呵斥詰問焦灼伎倆顛沛吊唁文縐縐
窮愁潦倒風塵苦旅雞零狗碎低眉順眼連聲諾諾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恪盡職守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教學后記:信客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信客的品質和精神都能能較好地體會,對文章的結構基本能把握,朗讀能力有提高。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會書寫要求寫的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司馬光嗎?誰知道?給大家講一講好嗎?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范讀課文。
2.提問: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學生概括故事)
3.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②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讀一讀。③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4.師檢查讀文情況。①出示詞語,指名認讀。h②出示生字,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③分段讀課文,集體評議、訂正。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引讀第一小節。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3)“古時候”是什么時候?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自讀,標一標有幾句話。
(2)指名讀,想一想:“他”指的是誰?
(3)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4)花園里有什么?(自由讀。)
(5)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缸里的水多不多?從課文中措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學習課文第三、四段。
(1)這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第三段。
(2)看見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別的小朋友怎么樣?(指導用著急的語氣讀第四段。)
(學生練讀、評讀)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學生自由讀,用“──”畫出小朋友表現的句子,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4.學習課文第五段。
(1)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讀)
(2)出示句子:哪句話好?為什么?(學生讀句子,比較異同)
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動作的詞,標出△。
(4)把自己當成司馬光,邊讀邊做動作。
5.學習課文第六段。
(1)指名讀,想想結果怎樣?
(2)用輕松愉快的語氣讀一讀。
6.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己讀,指名讀)
四、總結全文
1.談收獲:你喜歡司馬光嗎?為什么?從這個故事中你學到了什么?
2.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想什么辦法救人?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領略鏡泊湖的美麗景色,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靜態和動態的描寫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鏡泊湖的奇觀以及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
2.了解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美和動態美的。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三)閱讀課文,給課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四)學習課文第1段,弄清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及其有關的傳說。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給課文分段,說出各段段意。
(二)了解鏡泊湖的形成及有關傳說。
三、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啟發談話。
我們祖國不僅有遼闊美麗的大草原,而且有許多高山大川,江河湖泊。鏡泊湖是位于我國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的一個有名的湖泊,那里的景色迷人,今天我們就隨作者到鏡泊湖去游覽一番。“奇觀”是什么意思?(題目中的“奇觀”是指雄偉美麗而又少見的景象。)
(二)聽錄音,邊聽邊想:
鏡泊湖在什么地方?是個怎樣的湖?那里有些什么奇觀?
(三)學生自學生字、詞。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消災弭禍:消除災禍。弭同“彌”,止息的意思。忌妒:這里指因為別人擁有自己所沒有的好東西而心懷怨恨。熾熱:極熱,熾,是火旺的意思。繽紛:種類很多,五顏六色。綺麗:形容風景鮮艷美麗。美不勝收:美好的東西太多,一時看不過來。勝,能夠承受。不勝,接受不完的意思。聳峙:高高的直立。斛:過去的量器,一斛等于五斗。郁郁蔥蔥:形容森林蒼翠茂盛。欣欣向榮:形容林木繁密,生機勃勃。)
(四)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可以先讓學生置疑。)
(五)默讀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第1段〈第1、2自然段〉:講鏡泊湖的形成和傳說。第2段〈第3自然段〉:從整體上描寫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第3段〈第4自然段〉:重點描寫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情景。第4段〈第5自然段〉:重點描寫地下森林景色的奇觀。)
(六)指四名同學分段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鏡泊湖在什么地方?課文主要講了鏡泊湖哪些主要景點?讀后讓學生回答。
(鏡泊湖在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課文主要寫了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個主要景點。)
(七)學習課文第1段。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第1段。
2.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地方。學生提后給予解答。(可先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然后老師再給予補充糾正。)
3.讓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復述課文中的傳說故事。
4.說說鏡泊湖是怎樣形成的?
(八)作業。
1.朗讀課文。
2.復習詞語:
消災弭禍 天廷 忌妒 索取 爭執 熾熱 阻塞 綺麗 別墅 點綴
一望無際 繽紛 聳峙 奇幻 俯視 黝黑 美不勝收 郁郁蔥蔥 欣欣向榮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2、3、4段。
(二)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兩處景點的具體情景。
(二)了解作者是怎樣抓住景點的特征進行靜態和動態描寫的。
(三)體會文中的靜態美和動態美。
三、教學過程
(一)指名讀第1段課文,并說說第1段所寫的內容。
(二)學習課文第2段。
1.學生自讀課文。
2.說出這段話的段式待點是什么?
(總——分段式。先總說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然后再具體展開說明它怎樣“自然樸實”,又怎樣“綺麗多變”。)
3.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是“自然樸實”的?讀出有關語句。
4.課文是怎樣寫鏡泊湖“綺麗多變”的?讀出有關語句。
5.“有的直插湖中如屏似壁,有的退避三舍形成水灣,湖心石島聳峙,湖心倒影奇幻……”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幾句話的?
6.仿照這段話,自己組織語言說一段話。(要求運用:“……除了……沒有…………只有……然而……”這些詞語。)
小結:課文第2段,作者是從整體上向我們描述了鏡泊湖景色的最大特點即: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
7.齊讀第2段。
(三)學習第3段課文。
1.學生自學第3段課文。邊讀邊思考:
(1)吊水樓瀑布在什么地方?
(2)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3)“千軍萬馬”、“聲聞數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4)在冬季氣溫低達零下三四十攝氏度時,吊水樓瀑布結冰嗎?為什么?
2.分小組討論、交流上面的思考題。
(在學生自學后,分組討論,啟發學生充分發言。)
小結:課文第3段,作者重點介紹了鏡泊湖的著名景點:吊水樓瀑布的.壯觀景象。由于瀑布流水處在劇烈的運動中,即使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嚴寒下也從不結冰,這是動態的描寫,與第2段的靜態描寫形成鮮明的對照。
3.齊讀課文第3段。
(四)學習課文第4段。
1.學生自學課文第4段。邊讀邊思考:
(1)地下森林為什么要說“所謂地下森林”?
(2)為什么能在這里長起郁郁蔥蔥的森林?
(3)什么叫“俯視”?游客們爬上火山口的頂部俯視時感覺怎樣?
(4)為什么地下森林的樹木會“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2.自學后,分小組討論、交流。
小結:由于土壤肥沃,水分充足、陽光照射,鏡泊湖這里的地下森林長得郁郁蔥 蔥,欣欣向榮,充滿了活力。
3.指名讀第4段課文。
(五)朗讀課文。
(六)鏡泊湖的景色有靜有動,舉例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鏡泊湖的靜態美和動態美的。
(七)總結(略)。
(八)作業。
1.復習課后練習第1題。
2.填空。
(1)除了鏡泊山莊有一些( )別墅外,這里沒有多少人工的點綴,只有( )山巖,( )的湖水,( )的花樹,( )林海。
(2)本來清澈的湖水靜靜地( )著,一到陡崖,突然下( ),頓時( )萬斛珍珠,( )起千朵銀花,水霧( ),勢如千軍萬馬,聲聞數里,同幽靜的鏡泊湖形成鮮明的( )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完成“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七字成語,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
2、通過和大人一起讀書的活動,鞏固拼音,提高閱讀能力,并激發讀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積累七字成語,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我愛積累
1、導語:同學們,你們學過了哪些數字?讓我們一起數一數。你們知道哪些帶有數字的.詞語呢?(學生自由交流)漢字很豐富,不僅有帶數字的四字詞語,還有帶數字的七字成語呢!讓我們一起去積累吧!
2、課件出示“日積月累”中的詞語。
3、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試著認讀七字成語。
4、班內指名讀詞,教師正音。
5、多種形式讀成語,讀中感悟,了解其含義。(教師領讀、同桌賽讀、班內搶讀、開火車讀。) “一年之計在于春”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指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考慮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開頭就要抓緊。它強調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一日之計在于晨”意思是在早晨要做好一天的打算。比喻對要做的事應該及早地做出準備。也比喻要珍惜清晨的大好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是一寸時間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比喻時間十分寶貴。“寸金難買寸光陰”意思是一寸黃金也難以買到一寸光陰。形容時間非常寶貴,應當珍惜。
二、我愛讀書
1、導語:讀書使人進步,讀書讓人快樂。讓我們一起讀書好嗎?
2、導讀:我們一起讀書得做到什么呢?
3、學生討論后明確:大家一起讀書時,盡量保持安靜,不打擾他人,向他人請教問題時要小聲。
4、課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讀”內容——《小松鼠找花生》。
5、師生一起讀。
(1)過渡:靜靜地讀書,美美地享受。這種感覺好嗎?你從《小松鼠找花生》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哪些收獲?也可以談談讀了這個故事的感受。
(2)學生自由交流讀書的收獲或感受。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敬畏自然》是一篇科學文藝作品。用富有文學色彩的語言談論人與自然的關系。作者認為,人類應該從根本上轉變理念,不要宣稱什么征服自然;而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教學時。
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理清論述的思路,品味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義,體會科學文藝作品的語言特點,探究難點,感受并理解“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的精神。
【教學目標】
1、積累詞匯。
2、感受課文內容,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
3、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精神。
4、品味富有哲理性句子的含義。
5、體會科學文藝作品的語言特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的觀點。
2、體會語言特點,品味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義。
3、培養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的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學習生詞。
2、熟讀課文。
3、查閱有關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資料。準備有關愛護自然的故事、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感知文章內容,了解作者的觀點,理清論述思路。
一、導入
人類的發展史從根本上講,就是同大自然的斗爭史。人們常說:“人定勝天”,“征服自然”,那么,人和自然到底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人類應該怎樣對待自然呢?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二、檢查預習
1、檢查下列詞語的讀音、解釋:
蓬蒿 咫尺 狼藉 吶喊 自不量力 相形見絀 精巧絕倫 美味佳肴
2、用“自不量力”、“相形見絀“、“精巧絕倫”、“美味佳肴”等詞語造句。
3、檢查課文的朗讀。(要求:讀音準確、朗讀順暢、有感情)
三、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兩遍,自提問題,圈點勾畫,寫下感受,理解和評價。
2、課堂交流:學生談談自瀆課文之后的理解和感受。
3、根據下列問題,進一步指導學生整體閱讀。
⑴ 本文談論什么內容?飽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⑵ 文中最能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是哪些?
⑶ 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⑷ 文章怎樣提出議論的中心?
學生自主討論探究,加深對課文內容、主旨的深入理解。
4、課堂交流,教師點撥歸納。
四、探究難點
深刻理解“敬畏自然”的內涵。
五、學生質疑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找出富有哲理性的語句,揣摩其含義。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會科學文藝作品的語言特點;
品味富有哲理性語句的含義。
【研讀賞析】
一、通讀全文
學生通讀全文,體會文章運用哪些寫法,有何表達效果:
1、自主探究:找出運用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的.段落、句子,讀一讀,討論分析。
2、學生交流匯報。
3、教師歸納:以第1、4自然段為例簡析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妙處,以第五自然段為例簡析擬人手法的運用及其表達效果。
4、學生找出文中的反問句,并改為陳述句,然后比較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品味下列富有哲理性語句的含義
1、人類為自己取得的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創造智慧生物是為了進行自我認識,為了欣賞她自己壯麗無比的美。
3、人類并不孤獨,在宇宙中處處是我們的弟兄。
學生讀一讀以上三個句子,仔細研讀揣摩其含義,并與同學交流看法。教師適當的指導、評價。
三、小結
明確議論性散文的語言特點。
四、體驗反思
1、長期以來,人類就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本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一部分一樣”。其他生物也是人類平等的生命。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2、關于人與自然的關系,學習課文之后你有哪些想法?能不能舉例說明?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話題進行講述。學生根據搜集的資料互相交流。
五、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摘抄富有哲理性、講究形象的語言。
2、寫一下學習本文的感受。
3、辦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手抄報。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日積月累:
積累詩中優美的詩句,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為學生創作童話提供參考。
展示臺:
交流閱讀本單元課文和綜合性學習的收獲,提升對童話的認識。
教學過程
日積月累,展示臺
一、日積月累
幻想、夸張、擬人湊成了可愛的童話故事,讀起它,心也會隨它飛揚。正如在詩中漫步一般!你聽──
1、配樂朗誦《雨中的樹林》。
2、喜歡這首。
3、用心、用情的朗讀。
4、指名朗讀──點評──再讀。
5、教師小結:
童話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樹林》所說,童話是小精靈,童話市滾動的'雨珠,是串串項鏈,是青蛙擊鼓跳舞,是又軟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漿果,是會變魔術的雨點兒。讓我們再一次用情的朗讀這首詩,用多彩新奇的童話用駐人間。
6、感情朗讀。
7、教師總結:
同學們,希望你們以后能以想象為船,夸張為槳,擬人為帆,讓你們的“童話號”駛向幸福的彼岸。
學法指導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感悟童話的語言之美。
二、展示臺
1、過渡:
這單元的學習即將結束,先請同學們看看教材中幾位同學的學習成果展示。相信同學們的收獲一定比他們更多,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組展示學習成果。
3、組織參觀學習成果展。
4、評價,然后把評價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培養熱愛科學的思想情趣。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鼓勵學生仿照第4自然段的寫法,介紹自己熟悉的事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張衡發明地動儀的經過和意義。
教學難點:
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播放地震電影片斷,問學生這是什么現象,面對這樣的現象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剛才播放的就是地震,這是一種令人十分恐懼的自然現象,它對自然界的破壞相當厲害。在距今20xx年左右的東漢時期,人們還不能正確的認識它,(出示地動儀圖片)張衡經過研究,發明了一種用于地震的儀器——地動儀,為我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人們對地震有了新的認識。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張衡》。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課前你收集了哪些資料?向大家匯報一下。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教師梳理問題。
[讓學生觀看地震的現象,對地震有一個認識,對體會古人類對地震的看法有著重要的作用,課前收集資料,培養學生的收集資料的能力。]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多讀幾遍,想辦法記住他們。
出示生詞、生字,檢查交流。交流識字方法。分段讀課文,讀后評議。
說一下,本課主要講了什么?
[通過這個環節設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細品課文,讀中感悟。
本課寫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那么哪段話主要寫了地動儀。我們就先來學習地動儀。
1、學習地動儀樣子和作用。
自由讀第四段,想一想這部分寫了什么?指名讀這一部分,其它同學體會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
自由讀這一部分后,匯報交流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得這么好的?他先寫了什么,又寫了什么?體會寫作順序。再讀這一段。
[設計思路] 對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進行透徹的學習和探究,通過正確理解課文,朗讀體會,準確把握地動儀的樣子和作用,對于培養學生愛科學,有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后面仿寫這一段起到了鋪墊作用。
2、體會發明的`過程。
這么精制的地動儀是怎么發明出來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讀第2、3段。
當發生地震時,當地的人們有什么表現,會怎么想,怎么做?
但是,張衡卻沒有這么做,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研究時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怎么做的?
[設計思路] 通過讓學生走進文本,在閱讀時,把自身沉浸到文本的情景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去感受文中的情景,揣摩文中人物在此情此景下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從而引發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設想當時人們對張衡的看法,體會研究時遇到的困難和他的做法,正確認識張衡,體會他對科學的態度。
3、學習地動儀的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研究出來的地動儀管用嗎?人們對這個地動儀有什么看法?
是什么改變了他們的看法?讀讀第7自然段。這個時候大家會怎么說?
你覺得張衡是個怎樣的人?請你對張衡說一兩句話。
[設計思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作品思想內容,能結合體驗,結合自身的思想,真正從內心領會作品對自然、社會、人生的啟示,從而獲得情感熏陶和精神契合。這是閱讀所追求的境界。由文章中的作者到自己,將張衡的愛科學的思想轉化動力,使學生真正受到愛科學的教育。
四、從讀到寫,提高能力。
1、回顧第四段的寫作方法。
2、仿寫自己熟悉的東西。寫完后交流。
[設計思路]第四自然段是一個寫物的好例子,文章按照先介紹樣子,再介紹作用的方法來介紹,在介紹樣子時按照先總體后部分,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寫,非常值得我們來學習。因此把這個訓練放在這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豐碑》的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