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29 13:47:0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內容預覽:

      《死海不死》教案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說古道今,運用神話故事、傳說和數據說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點及其原因,認識準確數據的說明作用。

      教學設想

      一、采用導讀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事物的發展變化。

      二、教學時數:一課時。

      【附】有關資料

      死海,原來在希伯來語中被稱為鹽海,湖面海拔為—400米,是世界陸地的最低點。死海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最寬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積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鹽量極高,表層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層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鹽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為1172—1227,而人體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們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樣仰臥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會游泳的人,也不會淹死。──摘自《世界地理教學參考書》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小黑板):

      1、解釋詞語:

      (安然無恙)恙,讀yàng,平安無事的樣子,沒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災禍。

      〔怙惡不悛〕怙(hù),依靠,憑借;悛(quān),不讀(jùn),改過,悔改;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執迷不悟〕執,堅持;迷,迷惑;堅持錯誤而不覺悟。

      〔諭告〕告訴,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釋是死的義項。請在下列句子中選擇與之相應的義項,填在后面的括號里。

      A失生去命 B不顧性命、堅決 C不活動、不靈活 D不通的 E指干涸 F古板 G沒有生物

      ①那時,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靈保佑,屢淹不死。(A)

      二、審題,導入新課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紹地理知識的說明文。它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說古道今,舉實例,引傳說,列數據,通俗地向讀者介紹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過程。 死海不死這個標題看似矛盾,其實正抓住了死海的奇異特征,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寫得有條不紊,饒有趣味。

      三、分析課文

      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然后寫出這篇文章的結構提綱和大意(抽一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訂正)。

      第一部分(1—4段),說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說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種礦物質,長期儲存沉積,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紹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結合課文第一部分,說說文章是怎樣從形象的描繪到科學的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征的。(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紹死海的地理位置;接著從水中與岸邊不存在生命活動推測它得名的原因;繼而從另一個角度,通過舉例和援引傳說,把死海浮力之大說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綜合死海與死海不死的特征,作為科學的說明,從而揭示了死海區別于其他海的最顯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適于生物的生存;因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體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這種從形象描繪到科學分析,進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說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和借鑒。

      3提問:死海是怎樣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樣來說明死海的成因?(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小結)

      討論明確: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礦物質,水分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淀下來,經年累月而成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類對大自然奇跡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最后依靠科學才揭開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反映了遠古時代人們對死海成因的探索。接著從正面對死海的成因進行科學的解說。從神話的說明到科學的說明,反映出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讀起來也引人入勝。

      4提問:引用神話傳說,在說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離開了這點,旁征博引,為追求增加文采而隨意堆砌材料,濫引趣聞,是不足取的。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征起著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一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問:課文中為什么要引用大量數據?

      討論歸納:知識小品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傳播科學知識。它雖然可以旁征博引,說古道今,但是,歸根到底還是要讓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如第4自然段,說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學數據。用具體數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鹽分(鈉鹽、鈣鹽、鉀鹽)之多,再用一個比例數字指名各種鹽類在海水中的比重,這樣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確切的說明。最后,再用其比重與人體的比重作比較,從而得出人在水中不會下沉的結論。這幾個數字對于說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說明效果。讀到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繪的死海水中沒有魚蝦水草,海邊寸草不生人不會被淹死等奇異現象的科學道理。

      板書設計:

      死海 不適應動植物生存

      特征 現實 人們自由游七

      不死 傳說 奴隸屢淹不死

      原因 咸度高比重大

      死海不死 成因 傳說 懲罰執迷不悟的人們

      實質 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現狀與未來 現狀 開發利用

      未來 可能干涸

      聽讀材料

      海水燃燒

      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燒的物質很多,然而你聽說過海水燃燒嗎?水火不容,是人們早巳熟知的自然規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確有海水著火的故事。

      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東南部孟加拉灣附近的海域,突然刮起猛烈的颶風,頓時海浪咆哮,剎那間海面上出現了奇跡:高達三四十米的浪峰上竟燃起熊熊大火,紅彤彤的火焰與湛藍的海水交相輝映,照耀著幾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為壯觀,看到者無不目瞪口呆。

      令人覺得奇怪的是:這場海上大火從何而起?是油船著火?可是,當時海面上并沒有油船,難道海水也能自然?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原來這場大火的縱火犯就是颶風。在海洋上形成的颶風,風速有時可高達70米/秒,颶風所到之處,掀起巨浪,由于颶風與海水摩擦,產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產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氫氣和能助燃的氧氣,所以在某一瞬間引起了氫氣的燃燒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場大火。

      據科學家測定,這次大火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00顆氫彈爆炸時產生的能量,難怪其燃燒場面是那樣驚心動魄,令人膽寒。在能源緊張的未來,如果人類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風能、水中的化學能以及太陽的光能,那該多好啊!

      思考題:

      1.海水燃燒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來說明這一奇怪現象。

      答 案:

      1.第4自然段

      2.列數字、作比較

    語文教案 篇2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積累,我會讀中的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懂得小鹿的玫瑰為什么沒白栽

      教學重點:會認、會寫生字,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懂得小鹿的玫瑰為什么沒白栽。

      教學類型:精讀課

      教學準備:

      果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花嗎?

      2、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喜歡?

      3、出示實物玫瑰花,你們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花?

      4、對,是玫瑰花,看“玫瑰”兩字是怎么寫的,注意,讀音是“méi guī”。

      5、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和玫瑰花有關的童話故事(板書課題:4、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出文中的生字詞。

      2、畫好了同桌之間相互認讀。

      3、(引出生字)現在我們就一起認讀這些字詞。

      ①“骨”是多音字,“花骨朵”中“骨”讀“gū”(出示實物花骨朵)。

      ②創設情境:找出文中含“惋惜”一詞的句子,在什么情況我們會“惋惜”呢?

      ③動作表示:“瘸、拐”,“一瘸一拐”是什么樣的動作?

      4、字詞都認識了,我們把生字順序打亂認讀,看誰讀得好。

      5、給這些生字組詞,越多越好。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朗讀交流)

      3、同學們討論很激烈,誰說說文中寫了件什么事?用課文中相關的句子回答。(指名回答)

      4、師范課,同學們思考:小鹿的玫瑰花為什沒白栽?(生邊聽邊思考)

      四、指導寫字:1、分析識記

      2、生臨寫

      第二課時

      一、情感讀課文

      1、春天到了小鹿在花壇里栽了一叢玫瑰。這些玫瑰給小鹿帶來了什么呢?自由讀1、2自然段。(三十二個花骨朵)

      2、他當時的心情怎樣?(高興)

      3、就讓我們齊讀1、2自然段,和小鹿共同分享這份亮興的心情吧。

      生:齊讀1、2自然段。

      4、花骨朵一天天長大,而小鹿……

      (師范讀,生聽)

      5、小鹿躺在床上時心情怎樣呢?你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生:讀相關的語句,師板書:焦急

      6、小鹿下床后,一朵玫瑰花也沒看到,他當時的心情怎樣?在文中找出體現他心情的句子。

      生讀相關句子。板書書:失望

      7、鹿弟弟怎么說的?大家帶著惋惜的語氣齊齊第4自然段。

      8、讀得真棒!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呢?讀5—8自然段。

      9、為什么沒白栽?

      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10、這時小鹿怎么說的?鹿弟弟又是怎么說的?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高興)

      學生用文中的語句回答。

      11、(出示句子)對此朗讀,鹿弟弟這樣說的原因。

      ①鹿弟弟惋惜地對哥哥說:“……”②鹿弟弟也高興地笑了,說:“……”

      (①哥哥沒有看到玫瑰花。②玫瑰花為別人帶來了歡樂……)

      12、小朋友們對課文理解非常深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不同的語氣讀出人物的心情。(指導朗讀)

      13、分角色朗讀

      14、你們的朗讀使老師也想參加,我們一起合作好不好?

      15、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二、情感拓展

      1、同學們能否像小鹿一樣為身邊的人送去歡樂和幸福呢?

      (生談打算)

      2、假如說小鹿種的不是玫瑰而是迎春花或別的花,黃鶯和微風還會這樣說嗎?如果不是他們又會怎么說呢?

      (學生交流、討論)

      三、本課小結:

      現在老師知道了小鹿雖然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他的玫瑰沒有白栽,是因為種的玫瑰為別人帶來了歡樂和幸福。

      同學們,讓我們像小鹿一樣,用雙手為身邊的人送去歡樂和幸福,那時你將會比別人更加快樂和幸福。

      四、作業布置:

      五、板書設計:

      六、課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3

      1、通過研讀課文,使學生掌握幾個實詞和賓語前置句式。

      2、研討課文,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及運用對比方法來表現中心的寫作能力。

      3、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研讀,掌握幾個實詞和對比方法的運用,培養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

      對比的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二、常識簡介

      1、宋濂:明初著名文學家,一生著作很多,曾主修《元史》與劉基、高啟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為明代“開國文臣之首”,有《宋學士文集》。

      2、序:序是一種文體,分為書序和贈序兩種。贈序用于臨別贈言,多為贊頌、勉勵、祝愿、惜別之辭。本文是宋濂在告老還鄉的第二年寫的,當時69歲。

      3、內容:本文敘述了作者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勉勵馬生利用太學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

      三、朗讀全文

      (學生聽朗讀,注意字音和停頓,理清思路)。

      四、分析討論

      1、學習第三段,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

      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段。

      了解宋濂為何寫此贈序。

      掌握幾個詞:謁、書、贄。

      2、討論第一段

      ⑴ 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一段(思考:本段從哪幾方面寫作者求學的勤奮和艱苦的?)

      ⑵ 組織學生討論(四人小組):

      討論題⑴:作者哪幾方面寫求學勤奮和艱苦?找出原句。

      討論后小結:幼時抄錄之艱成年叩問之難求師奔赴之勞住讀生活之苦

      ⑶ 組織學生討論,完成翻譯(每大組為單位分工任務,四人小組完成翻譯任務)

      3、分析第二段

      ⑴ 學生齊讀

      ⑵ 提問: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太學生的優越條件?

      ⑶ 通過對比作者得出什么結論?(按原文回答)

      ⑷ 齊讀結論句

      五、思考探究

      假若這篇文章是宋濂寫給你的,你最想跟他說一句什么話?

      六、溫馨提醒

      業精于勤荒于嬉,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我們每個學生的光榮任務,愿我們不畏艱苦,學有所成。

    語文教案 篇4

      知識與技能:

      1、體會詩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3、學習對月光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內容,培養良好的誦讀習慣,并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及詩歌中的名句。

      2、以誦讀促思考,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封建社會中知識分子的遭遇和苦悶,體會詩人的深沉的寂寞之情和堅持正直品質的風格。

      重點1.理解詩歌中寄托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樂景寫悲情的藝術效果難點背誦課文,學習佳句。

      一、導入新課

      1、以李白有“詩仙”之美譽引出作者介紹,請學生吟誦學過的李白詩篇。

      2、簡介寫作背景。學生背誦自己知道的李白詩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簡介作者,為課文學習做好必要的鋪墊。詩人是一人在飲酒還是與人共飲?學生根據預習回答。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酒與月,是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的伴侶,無論他走到哪里,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興會淋漓之作。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客中作》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把酒問月》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

      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

      二、初步理解,整體把握

      1、運用多種誦讀方法,理解詩歌大意。

      2、詞義答疑,出示重點詞。除課下注釋外,可補充:“徘徊”:來回走。

      三、深入研讀

      1、既然詩人在獨飲,為什么要寫成“三人”?具體是哪“三人”?

      2。如何看待談笑風生的'成三人'?

      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

      兒時對月亮的最初認識:'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古朗月行》);出門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鄉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秋月里,他曾傾述過不盡的相思:'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結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3。'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表明作者怎樣的心境?

      可惜,月亮卻遠在天邊,它只能掛在高高的蒼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飲;影子雖然近在咫尺,但也只會默默地跟隨,無法進行真正的交流。

      4、月”、“影”伴“我”月下飲酒,看似詩人自得其樂,場面熱鬧,實則寫盡凄涼孤獨。讓學生通過讀,沉浸到文本中,品味詩歌的深層內涵。本部分是學習的重點、難點,教師要適時指導,點撥關鍵詞句,引導學生進行感悟。

      四、深層探究

      1、怎樣理解詩歌最后兩句?

      1。李白究竟為何孤獨?

      (1)大凡天才都與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當的差距。

      (2)他的追求與探索也常常會被人誤解。

      (3)他對現實人生的領悟與拒絕,讓他感到孤獨。

      2。李白如何看待自己的孤獨?

      (1)”永”__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獨憔悴”的地步也是絕不會后悔、絕不向世俗低頭的

      (2)”期”__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獨處境,但卻陶醉于這一處境

      李白所選定的人生道路,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注定要以寂寞與潦倒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沒有人可以依靠的`。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這些'無情'之物,為一生的知己,這可真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了。

      2、揭示詩歌的主旨。自讀,

      詩人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在仙境中重逢,可見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孤單落寞。讀—品—悟,感悟本詩的深層內涵。

      4、詩仙,既然是”仙”,就有超越平凡庸俗之處,就會憑虛御風,飄逸高潔,如同高高掛在斗牛之間的一輪清輝。李白的月亮,皆源于孤獨。李白___”仙而人者”。

      五、總結全詩

      1、點明全詩的情感脈絡。

      2、想象在詩中的作用。由獨而不獨,到不獨而獨,獨到不獨的過程,體會詩人看似自得其樂,實則凄涼孤獨的復雜感情。揭示本詩的情感內涵及寫作特色。

      六、布置作業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感情。

      2、 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4、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感情。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仿照課文第三節再編一段。

      第一課時

      一、 預習課文要求

      1. 自讀課文,借助字典把詩歌讀正確,讀通順,了解詩歌的內容。

      2. 標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進行討論。

      二、導入新課

      1. 學生閉上眼睛,聆聽老師范讀詩歌,想象詩歌情節。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小聲讀詩歌,小組交流詩中的生字新詞,課文的大意。

      四、檢查學生小組學習情況。

      1. 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 重點理解詞語:悠蕩汲取生輝柳絮遙遠

      3. 選擇重點理解的'詞語造句。

      4. 說說你從詩歌中知道了“我”的愿望是什么。

      五、指導認真閱讀,深入理解詩歌

      1、指名讀分節讀詩歌,學生朗讀情況。

      2、小組提問,全班討論交流。

      3、全班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4、齊讀最后一段,談談自己的感想。

      六、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想想怎樣才能讀得更好。

      第二課時

      一、 將自己喜歡的且又讀得最好的一段課文讀給同桌聽。

      二、多種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分節進行)

      1. 可以通過表情朗讀、給詩歌配畫、或者自己講講讀了詩歌之后感受到的場景,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等等。

      2. 引導學生討論:我望啊望,望到了什么呢?

      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3、學生模仿詩歌自創詩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想象,展開豐富的聯想,先說再寫。

      三、認讀和抄寫詞語

      1、認讀詞語:花苞悠蕩布谷鳥腳丫濕軟汲取營養風箏柔軟柳絮遙遠

      2、用自己的辦法記生字,評議生字的寫法,練寫生字:悠谷腳丫柔軟 營堂遙

      3.在課文中找己喜歡的詞語讀一讀,抄下來。

      四、鞏固練習:

      背誦《我想》

    語文教案 篇6

     一.預期效果

      1. 應獲取的知識

      了解老舍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掌握“鑲、水藻、貯蓄、澄澈、空靈”等一批雅詞;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2、應發展的能力

      學會運用“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閱讀寫景類的散文,進一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內容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并養成積累佳句的習慣。

      3、應培養的情感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設計要旨

      1.課標解讀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個性的寫景散文,是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閱讀文本、觀察生活的極好范例。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應該明白在學生閱讀中自己扮演的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的角色,當好文本與學生的中介,要時刻牢記語文課本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要引導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2.課文分析

      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親切、自然,描寫生動形象而又妙趣橫生。因此,反復朗讀,深入賞讀,延伸寫讀是教學的重點。作者對景物描寫得細致入微,平中見奇,常處見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種觀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應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另外,還可以把本文與《春》比較閱讀,進一步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作用。

      3.學情認識

      初一新生形象思維能力強,對于寫景類的散文比較喜歡。另外,他們在小學時學過老舍先生的散文《養花》、《貓》。“喜歡閱讀,方能有感受的樂趣”,加之在前一課學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對于寫景類文章的閱讀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對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及其作用也有所了解,因此,學生學習本文的難度可能不大,只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由讀到寫的過程中,要激之以趣,導之以情,授之以法,方能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情和體驗,方能使學生“在課本與生活里走個來回。”

      4.教法介紹

      1. 朗讀法

      好的詩文當以朗讀為主。尤其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朗讀需要很高的技巧,教師除了理性指導以外,應先范讀,讓學生模仿,再品讀、想讀、比讀、寫讀,在朗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讀中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2.質疑法

      質疑法是由教師提供適合學生學習的教材,引導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問題,尋找答案得出結論。本文的教學就比較適合這種教學方法。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采用查疑、揭拗的方法進行質疑。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和創造能力。

      三、實施步驟

      1.課前準備

      老舍的生平資料及代表作品。

      《濟南的秋天》是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印發給學生,可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濟南的冬天》的朗讀錄音帶。

      2課時安排

      共安排兩課時。

      3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對策

      引讀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剛剛領略了春草如茵、春花競放的春的美景,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其實,時序更替,四季輪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勝收的。你們知道哪里的春夏秋冬是最美的嗎?最好能用學過的古詩文加以說明。

      老舍先生在《濟南的秋天》中寫道:“上帝把春的藝術賜給了西湖,把夏的藝術賜給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賜給了濟南。”在作者的眼里,濟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在作者的筆下,濟南的秋天和冬天如詩如畫,別具風韻。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吧。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3個生字,讀記:伯樂相馬、大汗淋漓、精神煥發、等詞句。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兩則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趣導入

      板書課題:說說你對這兩個題目的'理解。介紹寓言故事。

      二、初讀感知

      1.熟讀課文

      2.概括寓言所講的內容。

      3.想一想自己從寓言中讀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理解課文

      匯報交流,體會寓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體會寓意: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四、自學理解

      用學習第一篇寓言的方法,自學第二篇寓言

      五、引發思考

      1.對《伯樂相馬》你有幾種想法?從伯樂對馬的態度上,可以體會到什么;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中你又體會到什么?從千里馬的角度,你又可以體會到什么?

      2.請同學們從善待動物的角度對《魯王養鳥》這則故事進行思考和討論。

      六、實踐活動

      1.演一演《伯樂相馬》的故事。

      2.改寫《魯王養鳥》這則寓言。

    語文教案 篇8

      一、揭示課題

      1、提問引入:同學們知不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你們最喜歡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筆畫了些什么嗎?

      2、師:是啊!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為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會做些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23課“假如”。(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兩遍。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識字教學

      1、范讀。師:你們想知道詩的內容嗎?先聽老師讀一遍。我讀書前,你有什么悄悄話告訴我嗎?(讓學生逐一說出朗讀時的具體要求)你們要邊聽邊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學生回答后)師:課文中幾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2、整體感知,識字讀文。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勾出生字、詞語。

      師:你們也想像李老師這樣讀嗎?我相信你們比老師讀得好!不過,現在有幾個小淘氣在和你們捉迷藏,你們能找到它們嗎?請大家一邊讀書一邊用鉛筆勾出生字詞語。

      (2)說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師:這幾個小淘氣都找到了嗎?你們的這些小淘氣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請看課后“我會認”里的生字。請把每個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剛才讀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師:這些頑皮的生字寶寶,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里。快!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在做什么呢?誰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4)找“朋友”。

      師:你們在課文中都認識了這些生字朋友。那么離開課文你還認識嗎?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找朋友”,一個同學讀、一個同學找,找到一個領著大家讀兩遍,并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

      師:9個生字都找到了,你們仔細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組在一起是個詞。現在從這9個生字中找朋友組詞。(尋食、健康)文中說:“誰到哪里去尋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讀一讀。

      (5)識記生字朋友的樣子。(小組討論交流)

      師:9個生字朋友都認識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不然的話你會叫錯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請四個人為一組討論一下,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

      (6)與生字廣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師:這些可愛的小淘氣可以交許多朋友(組詞),請你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小淘氣幫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組成的詞說一句話)

      (7)憑借生字卡片,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讀文感悟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朋友。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 現在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首詩共寫了幾小節?寫了小作者的幾個美好的愿望?(待學生讀文回答后)大家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2、小組內互讀。

      師:在這三個小節中,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抽人讀)請大家在小組中讀一讀,四個人每人讀一小節,看看誰是最佳小小朗讀員。”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豐碑》的教案03-0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免费精东视频 | 久久久这里全部是精品 | 亚洲日韩首次亮相在线 | 中文字幕不卡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三区 |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