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7-28 15:35:26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復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3.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的了解。

      重點難點

      1.重點: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2)復習鞏固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

      2.難點:學會搜集一些資料,加深對看云知識和天氣知識的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1)峰巒(luán):山峰和山巒。(2)一霎間(shà):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3)預兆(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4)輕盈: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一樣輕巧優美。

      (5)均勻: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量相同。 (6)朦朧不清:模糊不清。

      (7)陰森;形容(地方、氣氛、臉色等)陰沉可怕。本課指天氣陰沉,氣氛可怕。

      (8)絲絲縷縷(lǚ):一絲絲,一條條。縷,量詞,用于細的東西。

      (9)綾紗;泛指稀而薄的織品。本課比喻云彩稀薄。(10)崩塌;崩裂而倒塌

      (11)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12)征兆:即將出現的跡象。

      (13)千姿百態: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14)變化無常:沒有規律地出現新的狀況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疑。

      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看云識天氣》,大家可以從云的千姿百態的描繪中得到識別天氣陰晴雨雪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生產的實踐中觀察的結晶。文章語言生動形象而又準確,大家在學習時要注意把握

      三、正課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一層(第2—5段):根據天空中云的形態、位置、薄厚來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二層(第6段):根據光彩現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

      1.探究質疑:討論云和天氣情況簡表。

      2.提問:文章介紹這八種云,按照什么順序?

      3.討論并歸納: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的云。

      4.討論光彩和天氣情況簡表。

      光彩識天簡表

      光名 產生和分布情況 色 彩 天氣征兆

      暈 產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華環由小變大,轉晴,華環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西陰雨襲,晚霞東幾天晴

      5.探究質疑: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說明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這樣根據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四、小結

      本文運用分類說明的方法,對八種云、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說明它們與天氣的關系。

      第三課時

      2預習

      閱讀課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動形象地介紹天上的云和光彩

      二、導入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直接了當地說明事物,不描寫,不夸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運用描寫、擬人、夸張等手法,使事物說明得形象、生動、具體,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本文用大量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云和光彩,這是值得我們揣摩和學習的。

      三、正課

      1.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云的“姿態萬千”?

      討論并歸納: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之多,姿態萬千。

      2.探究質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云的“變化無常”?

      討論并歸納: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云的變化無常。

      3.探究質疑:“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招牌”是什么東西,把“云”比喻成“招牌”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招牌”是商店的標志,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把“云”比喻成“招牌”,寫出了云和天氣的關系密切,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4.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把云分為兩類。“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預兆”。“象征”與“預兆”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象征”這里指薄云的出現往往天氣晴朗;“預兆”則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陰雨風雪還未到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所以兩個詞不能互換。

      5.探究質疑: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說明得恰如其分。表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6.探究質疑: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

      討論并歸納:

      (1)卷云:“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卷云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云:“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說明卷積云的形態。

      (3)積云:“像棉花團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說明積云的形態。

      (4)高積云:“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說明高積云的形態。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說清了四種薄云各自的形態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第四課時

      7.探究質疑:課文第4~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云? 討論并歸納:

      (1)卷層云:“卷云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地描摹卷層云的產生。

      (2)高層云:“卷層云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陰……隔著云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通過比喻,動態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3)雨層云:“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動態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

      (4)積雨云:“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描摹了積雨云的形成和形態。“積雨云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形象地動態描摹積雨云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說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8.探究質疑: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說說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明出現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說,出現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晚霞,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說明光彩與天氣的關系,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9.探究質疑:你收集到哪些有關天氣的諺語,請在班上交流。附有關天氣的諺語供參考

      (1)魚鱗天,不雨也風顛。(2)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臨。(3)云絞云,雨淋淋。

      (4)亂云天頂變,風雨定不少(5)滿天飛亂云,雨水下不停。 (6)云起掃帚云,三天雨淋淋。

      (7)夏云低而黑,悶熱必打雷。 (8)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

      (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10)日出不耀眼,一兩天就下雨。

      四、小結

      這篇文章采用生動說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靜態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說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認識“頸、厲”等8個字。會寫“頸、鄭”等12個字。能正確讀寫“高傲、鄭重、厲聲、京劇、倘若、侍侯、脾氣、供養、近鄰”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對動物喜愛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播放錄像,進入課文情境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朋友,看誰來了?

      (放白鵝走路、戲水錄像)

      2、學生看錄像,老師問:

      覺得這些白鵝怎么樣?有沒有想起我們學過的一首古詩《詠鵝》?

      師生齊背。

      3、小結:

      唐朝詩人駱賓王用純真、自然的語言向我們勾畫出一只美麗、可愛的大白鵝。

      4、出示課題:

      白鵝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和鵝有關。

      板書:

      白鵝

      一起讀課題。

      5、了解作者: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豐子愷先生。想了解豐子愷先生嗎?讓我們一起走近他。

      (師出示有關豐子愷生平簡介。)

      自己讀文字介紹,讀了關于豐子愷先生的簡介,你了解到什么?

      6、是啊,豐子愷先生一生成績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散文,《白鵝》就是其中一篇。那么在豐子愷筆下的白鵝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體會白鵝的“高傲”

      1、提出自學要求:

      請同學們打開書本,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碰到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讀完以后想一想,豐子愷筆下的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檢查字詞:

      ① 出示三組詞語:

      第一組是二字難讀詞語,第二組是帶有多音字的詞語,第三組是難讀的四字詞語。

      ② 在檢查完學生字詞的讀音后,對多音字一組提問: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組詞語有什么共同點?

      (每個詞語中有一個字是多音字。)

      分別是哪幾個?誰來說?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什么?并且用它來組組詞。老師這里也給這三個多音字組了詞,我們一起讀一諞。

      ⑵ 初步感知課文中心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通過剛才的自讀,誰來談一談白鵝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① 預設一:

      當學生說到“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中心句時,師小結:

      是啊,你和豐子愷爺爺在課文中對白鵝的感受是一樣的,認為它是高傲的。大家找到這句話了嗎?一起讀。

      板書:

      高傲

      出示: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② 預設二:

      當學生沒有說到“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中心句時,師小結:

      同學們對白鵝的感受是多種多樣的,那么課文中豐子愷先生對白鵝的印象是怎樣的的,找到這句話了嗎?一起讀。

      板書:

      高傲

      出示: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3、學習第二自然段“承上啟下”作用:

      ⑴ 那么這篇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寫白鵝的高傲的?這是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

      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

      ⑵ 那么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讀讀書上的小云,它告訴你什么?從它的提問中你知道了什么?“鵝的高傲”連接了哪一小節?“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又是后面四小節內容的概括,用一個“更”字將前后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所以起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一起讀這一小節。大家把“承上啟下”作用寫在第二自然段旁邊。

      ③ 小節:

      及時在書中作批注,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大家今后要多嘗試。

      4、再次感知課文,自由談對“白鵝的高傲”的體會:

      ⑴ 白鵝的叫聲、步態、吃相又分別在哪些自然段中?

      (分別在3~7小節)

      ⑵ 那么白鵝的叫聲、步態、吃相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高傲的呢?請你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劃邊體會,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聯系上下文體會體會。

      ⑶ 學生再次感知完課文,師提問:

      誰來談談,你找到了哪些表現白鵝高傲的句子呢?

      ⑷ 小結:

      大家還真會讀書,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白鵝高傲的特點。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再識“高傲”

      1、現在先讓我們去聽聽白鵝的叫聲。

      (放白鵝叫聲)

      誰能形容一下你們剛才聽到的白鵝的叫聲?

      2、豐子愷爺爺又是怎樣描寫白鵝的叫聲呢?請你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劃出最能表現白鵝叫聲特點的詞語,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在這個詞語旁邊用你的畫畫出來,怎么樣?

      3、反饋交流:

      ⑴ 抓住重點詞“厲聲叫囂”:

      ① 找到了這個詞語,談談你的感受。那么你說說白鵝好象在怎樣厲聲叫囂啊?

      ② 出示象形字:囂

      大家看,這個“囂”中間是一個頁,表示人怒氣沖天時候的樣子,那么人生氣的時候是忍不住大喊打叫,就好像有許多人在吵鬧,大聲喧嘩。

      ③ 那么這時候白鵝說話的語氣是怎樣的?誰能用很兇的語氣來讀讀這句話?

      板書:厲聲叫囂

      ⑵ 抓住重點詞“厲聲呵斥”:

      ① 為什么這個詞語表現白鵝的高傲?厲聲呵斥是什么意思?那么說話嚴厲、大聲斥責本應是人的動作,這里用了擬人的表現手法,那么把白鵝當人,他會怎樣訓斥別人呢?

      ② 誰來讀讀這句話?。厲聲呵斥時的態度是很兇的,讓我們一起用兇惡、生氣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⑶ 抓住重點詞“引吭大叫”:

      ① 還有誰用畫畫的形式感受來詞語。你把“引吭大叫”用畫畫表現出來了,畫得非常傳神、生動。

      ② 鵝是怎樣引吭大叫的?想不想聽一聽啊?(放鵝引吭大叫的聲效)。聽了這聲音,讓你有什么感受?

      ③ 引吭大叫說明鵝很兇,讓我們一起用很兇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⑷ 小結:同學們在這段學習中展開了想象,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體會到作者觀察得非常仔細,用詞準確,把鵝的叫聲特點寫得十分具體生動。這種方法在今后學習中大家還可以多多嘗試。

      4、升華“高傲”,體會作者對白鵝贊美之情:

      ⑴ 讓我們再一次一起讀第三自然段,看看白鵝現在又給你留下了什么新的感受了?自己讀,想好了,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⑵ 誰來談談,現在對白鵝你融入了什么感受呢?

      ⑶ 正因為白鵝很兇,努力不讓生人進,別的動物看到生人早就逃跑,它卻會厲聲叫囂,所以就看出它的勇敢。正因為它勇敢,才能看守門戶,使它的作用不亞于狗。狗給人的感覺是忠誠、盡職的,鵝也同樣是盡職、忠誠的。

      板書:盡職、忠誠

      ⑷ 小結:

      同學們,我們讀書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還要深入到課文的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上寫這只鵝很兇,很高傲,實際上是在贊揚它非常勇敢,對主人非常忠誠、盡職。

      ⑸ 現在誰帶著你的感情來讀這句話,誰想自己讀?讓我們一起帶著對白鵝的喜愛這情讀這句話。

      四、進行單元整合,比較不同作家筆下對不同動物叫聲的描寫,并仿寫“鳥叫聲”

      1、在我們耳中如此單調的鵝的叫聲,豐子愷先生為什么能把它描摹得如此傳神呢?那是因為作者喜歡白鵝,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樣是大作家,同樣是寫叫聲,那么老舍爺爺筆下的動物又是怎樣的呢?又抒發了什么情感呢?自己讀讀《母雞》和《貓》的片段。你能從中體會到他對動物的什么感情嗎?

      2、《貓》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喜愛)

      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母雞》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厭惡)

      從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對它的厭惡之情?

      3、品讀了作家的文章,我們也來試著當一當小作家怎么樣?來寫一寫動物的叫聲。為了能幫助大家寫出精彩的片段,老師提供給大家一些好詞,自己先讀讀。

      (悠揚、急促、長鳴、嘹亮等)

      待會邊聽邊記邊感受,聽,鳥叫聲來了。

      4、聽了剛才的鳥叫聲,你有什么感受?

      5、你能不能用上采蜜卡中的一些詞語,把你剛才聽到的鳥叫聲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來呢?

      五、總結本課,提出下節課新任務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篇有趣的課文,感受到了白鵝是一種非常可愛的動物,我們還學習作者用準確的詞,飽含自己真情實感的語言練習說話,寫話。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去感受白鵝步態和吃相的有趣和可愛。

    語文教案 篇3

      一、復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么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范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閑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為什么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借助詞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得到啟示的習慣。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五個手指的各自特點,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的道理。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查字典理解字詞。

      2.閱讀描寫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師可向學生推薦幾。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會帶給我們啟示,像那個“我”至今還常常想起的頂碗少年,還有那一棵棵優雅自在,顯示著勃勃生機的桃花心木。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于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5課《手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指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3.速度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別具體寫(),最后寫()。

      4.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的順序和方法。

      三、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匯報交流,體會道理

      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⑴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復雜、機敏。

      ⑶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并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⑷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四、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的描寫果真“卻無愛憎在其中”嗎?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么?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查字典理解詞語,“過硬、硬是”中的“硬”的意思。

      2、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

      3、懂得只有憑頑強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只有憑頑強的毅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是我國的“國粹”——京劇藝術。(出示京劇圖片欣賞)在眾多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又以“四大名旦”最為著名,(出示四大名旦的照片、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今天我們就要去認識四大名旦之一的梅蘭芳(出示梅蘭芳的圖片)(板書:梅蘭芳)

      2、介紹梅蘭芳:(出示介紹內容) 梅蘭芳是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8歲時曾跟一位先生學戲,可由于進步緩慢先生說他不是學戲的料子,不愿再教他。后來他進了一個叫“云和堂”的戲班子拜師學藝,在老師的嚴格要求和自己的勤學苦練下,終于成為了一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大家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嗎?讀了這個故事就知道了。

      3、補充課題:梅蘭芳練功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輕聲讀全文,找一找剛學藝時,他的師傅是如何說他的?請找到句子用“— —劃下來。

      2、交流,出示:“祖師爺沒給你這碗飯吃,我也沒辦法”。

      3、指名讀,自讀,聯系第二節內容完成填空: “師傅說梅蘭芳不是________,是因為_________。” “因為梅蘭芳__________,所以師傅說他___________。”

      4、交流,師生配合讀填空題,齊讀第二節 。

      三、深入學習課文3--9節,體會道理

      1、快速讀3--9節,找出文中描寫他獲得成就的句子

      (1) 指名讀句子、齊讀

      (2) 指導“蜚”的字形

      (3)理解“蜚聲海內外”的意思(在海內外都很有名)

      (4)你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這個意思嗎?(聞名中外、舉世聞名)

      2、那么他為什么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呢?請你再讀這句句子,找一找獲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正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毅力,梅蘭芳從小打下了扎實的功底)

      3、板書:憑著頑強的毅力

      4、齊讀這句句子

      5、出示學習要求:

      (1) 讀3--8節,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具有頑強的毅力?用“﹏” 劃出句子。

      (2) 同桌交流并讀好它,說說你們選擇這句話的理由。

      6、按順序交流句子:

      (1)梅蘭芳為了練出過硬的功夫,硬是咬著牙堅持著,連腿都站腫了 (理解“蹺功”,出示圖片,) (這是抓住了梅蘭芳的動作來寫的.)出示:動作、神態 說話練習:秋天,梅蘭芳 ,使他的蹺功大又長進。

      (2)冬天,他自己澆了一個小冰場,踏上高蹺,在冰場跑。那光滑的冰面,不 要說踩高蹺,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難免要摔跤。(動作)

      (3)梅蘭芳身上經常被摔得青一塊紫一塊。

      (4)每次跌倒,他都立即爬起來,繼續練。吳先生看見后,勸他休息幾天。梅 蘭芳說:“先生,您不是常說,練功練功,一日不練三日空嗎?”(動作、語言) 理解“一日不練三日空”這句話的含義,從中你體會到什么?

      7、指導朗讀句子

      8、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很好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特點,我們以后在寫作中要學習這樣的寫法。 師生配合讀4--8節。

      9、小結: 是啊,正是憑著這種頑強的毅力,梅蘭芳獲得了成功(板書:獲得了成功)

      成為了藝術大師。在梅蘭芳五十余年的舞臺生涯中,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創造了許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出示優秀劇目的圖片),他發展和提高了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梅派”。他的這種憑著頑強的毅力,獲得成功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10、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11、從梅蘭芳的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12、鞏固詞語(出示)

      四、語言直播廳

      交流一位通過刻苦努力而獲得成功的人物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本課在教材第36---51頁。文章講述了一位艱辛的母親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形成純正、善良、高貴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構造龐大的工程,描繪了這個母親內心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二些生僻字詞的用法,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

      2.了解小說的有關知識,明白作者如何通過這種體裁表情達意。

      3.通過作者對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了解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許多寫作手法來加強表達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確、靈活地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教師深情朗讀部分片段,并詳細講解這些內容如何表達、升華作者的思想。

      2.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課文中女主人公的作為。

      3.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感受探討母愛的無私、偉大。

      4.結合其它關于母愛的名篇,談如何從細微處來表情達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母愛的無私、偉大,從內心深處激起對母親以及其它親人的熱愛。

      2.使學生能夠恰當、客觀地認識社會環境對人的成長以及發展的巨大作用,引導學生擯棄從社會中沾染的不良習慣與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

      1.理解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有關常識,在此基礎上加以記憶。

      2.體會小說這種文學體裁如何表達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3.領會小說的巨大思想內涵及其對于社會發展、民族進步的重要意義。

      難點

      1.理解課文中對陶影心理活動的描寫對于刻畫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過文中主人公來反映母親的蒼涼和對孩子鍥而不舍的摯愛。

      教學突破

      1.運用儀器和設備,放映一些反映或表達母愛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過圖片來加強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揣摩、領會作者的一些寫作手法,來感受這些手法的寫作技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第一課時課前,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提出預習內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愛的圖片、音像等資料,如課文的朗讀帶、世界名片的錄像帶或者自己的能夠反映母親或其它親人的關懷的故事。

      2.第二課時課前,教師搜集一些以“母愛”為內容的文章,如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及梁曉聲《年輪》片段,與本文進行風格上的比較。

      學生準備

      1.第一課時課前,嘗試有感情地閱讀這篇文章,標示出重讀的字詞,摘抄描寫陶影的心理活動的句子;主動查找并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

      2.第二課時課前,摘抄一些反映母愛或其它親人關懷的文章,認真體會,感受溫情。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結合創作背景,導入新課。

      1.從描寫陶影的生活狀態的內容入手,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感受母愛,進入新課。

      2.朗誦教學,教學誦讀的基本技巧。

      2.學習朗讀的技巧,在朗讀中初步體會小說的意境及其表達的情感。

      3.設置問題,分組研讀。

      3.探究動詞的使用效果,體會小說的內涵。

      4.分組描繪母親或其它親人的圖畫。

      4.體會作者如何慢慢通過鋪墊表達情感。

      一、交流預習心得,導入新課(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描繪自己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對自己的關懷。

      1.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對自己無私的關懷。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會賦予母愛不同的內容,結合一些人對母愛的說法,導人新課。

      3.有感情地朗讀文中集中反映母愛的片段,指導學生注意字音、停頓、重音和朗讀的技巧。

      4.給學生兩三分鐘時間,默讀體會課文。

      2.感受自己摘抄的描寫母愛或其它親人關懷的句子,感受親情與真情。

      3.在聽的過程中,糾正字音,劃出停頓和重音,初步體會這些句子所蘊涵的感情。

      4.在心中默讀,體會小說的意境。

      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讓學生說出教師朗讀的句子表達了文中主人公對孩子的何種情感(教師及時補充和糾正)。

      2.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深入分析這些句子表達的情感,重點對坐車給孩子買票及訓斥孩子啃西瓜皮等細節進行講解,使學生體會母親的良苦用心。

      3.分析:一些詞語從本身來說并無特殊之處,但在特定條件下使用會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溫文爾雅”用在陶影身上似乎不妥當,但它卻恰恰說明了普通的母親為了孩子能夠養成好的品行,而對自己的超越和升華。提問學生如何理解“捺”的用法。

      4.進行總結,分析作者對于細節處理的妙處。

      1.回答教師的提問:句子表達了陶影對琶子無私、偉大、真誠的母愛,表現了母壽內心的蒼涼。

      2.根據教師的講解,體會母親為了讓孩尋能獲得尊嚴,主動買票,為了讓孩子具有大家風度,全力以赴地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學生交流體會,補充答案)

      3.討論回答:“捺”字把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具體化了,生動地寫出了母親所能感覺到的巨大責任感,更能刻畫一個普通母親心里的所思所想,對于深化主題、豐滿人物形象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4.通過教師的總結,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體會作者細節處理的妙處所在,把握通過細節的.處理來升華文章主旨的寫作技巧。

      三、組織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根據對文章的理解,修改已繪制的圖畫。

      2.結合課文,指導學生真正從內心理解“母愛”的內涵。

      3.提醒學生注意:母親或其它親人的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實地表達出來,圖紙的許多內容可以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勾勒出來。

      1.小組進行活動,總結組內同學對文章的理解,修改各自已繪制的圖畫。

      2.通過教師的講解,真正理解“母愛”的內涵,并對之有所感悟。

      3.通過自己的感受和教師的提示,體會圖畫中的母親或其它親人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實地表達出來,可結合想象和聯想進行勾勒。

      教學步驟

      (第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復習上次課知識,進入新課。

      1.誦讀,復習上次課知識,進入本課。

      2.學習課文。

      2.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前后所發生事情的區別與聯系。

      3.暢所欲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

      3.研討作者對于陶影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4.比較閱讀,教學生學習鑒賞小說的技巧。

      4.比較教師所列其它文章與本文的異同,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學會遷移運用。

      一、復習已學內容,進入新的學習(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通過教師范讀、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重點詞、句子的音律,并回顧上節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文中所舉第三件事情的經過,并請一個同學略述其經過。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次課的知識點,并感受作者的寫作技巧。

      2.回答,踴躍略述其經過,認真聽取教師的補充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文童結構(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提問:前后事例就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而言,最大的區別在何處?

      2.提問:作者為何特意舉出孩子到一位老奶奶那里量身高的事例,這樣寫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3.總結:這件事情應該說明母親心中的無奈與蒼涼,因為外部環境的力量強大,自己的力量微薄,辛苦構建的防線這么容易被突破,而在公園里的一幕與此又非常相似。

      4.組織學生討論,理解在課文中的許多獨特而形象的比喻的表達效果。

      1.回答:最大的區別在于,上幾件事情沒有將母親對孩子的感情升華,而在后幾件事情里,母子間的感情因為最后的結尾得到和諧統一,這就將感情升華了。

      2.回答:作者主要反映外部的不良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影響。

      3.結合教師的分析,討論外部環境如何對人的成長與發展所起的作用,面對這些影響,如何趨利避害。

      4.經過討論,認識到在文章中綜合運用寫作手法對形象化表達作者所要刻畫的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教師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文(約分鐘)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列舉張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以及梁曉聲的《年輪》的部分內容,引導學生比較閱讀這三篇同是反映母愛或親情的文章。

      2.總結全文,并告訴學生小說的積極社會意義。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這幾篇文章的區別:從內涵創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小組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和收獲。

      本節總結

      這是一篇反映母愛無私、偉大的文章,雖然取自普通人的普通事,卻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和講解,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小說濃縮人生精華的思想。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親歷人的角度,同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對這篇文章的感受和體驗。小說的內容紛繁、龐雜,抓住重點事例,是理解這篇文章的關鍵。

      板書設計

      一厘米

      畢淑敏

      買公共汽車票——啃瓜皮——買公園門票——量身高——請求領導講明真相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本文是刻畫偉大母愛的好文章。在學習過程中,應該發揮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說的學習一直講究體會和個人感悟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設置問題,推進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善加指導。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題內涵、語言特色,而且要教會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日后的小說閱讀和鑒賞中學會遷移,進而拓展探究能力。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讀近義詞,讓學生自主發現詞的精彩和趣味。

      2、在讀詞語中發現詞的規律,學會積累詞語。

      3、積累名言警句。

      4、積累感嘆句。

      教學重點:

      1、認識近義詞,積累詞語。

      2、認識感嘆句。

      教學過程:

      一、學習“讀一讀”

      師:同學們我們早已認識了近義詞,你能列出幾組近義詞嗎?

      生:說出已知的近義詞。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幾組新的近義詞。

      1、學生認真讀讀每組詞,邊讀邊比較啟發學生自主發現規律

      2、引導學生比較。

      3、讓學生拍手對詞。

      二、學習“讀一讀”

      1、自讀詞語,發現規律。

      2、小組合作讀詞語,用喜歡的方式表達詞語的意思。

      3、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歸納:這些詞都是表示堅強的詞

      4、試著說幾個這樣的詞。

      5、齊讀。

      三、學習“寫一寫,背一背。”

      1、自讀句子,感悟句意。

      2、全班交流對句子的'理解。

      3、用鋼筆描寫一遍。

      4、小組內試背。

      5、推薦上臺背誦。

      四、學習“讀一讀”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讀一個成語故事。

      1、生自由讀成語故事,讀準字音,有不會認的字可以問同學或老師。

      2、把你從故事中了解到的內容說給同桌聽。

      3、誰能把成語故事說給我們聽?

      4、全班交流讀故事的體會。

      5、同桌之間講述故事。

      五、學習“探究與發現”

      1、指名讀句子。

      2、討論:這個句子寫了什么?

      3、誰還能從書本中找出這樣的句子來。

      4、請多名同學說,說得越多越好。

      六、作業

      1、把成語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秋游》教案08-25

    語文《豐碑》的教案03-0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老肥熟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二区 | 最新国产乱理片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 亚洲日本人成网 | 亚洲不卡一区综合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