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認識泰山雄偉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學習詩人蓬勃的朝氣和遠大的抱負
3、探究文學作品風格與作家個人遭遇之間的關系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五岳之首的泰山吧?你能否用詞、短語或語句來描繪你印象中的泰山呢?(簡單點評后轉入杜甫的《望岳》)
二、教學新課
1、作者及背景簡介
2、朗讀詩歌
(三)了解詩的內容
1、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問題及解答。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四)再次朗誦,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和意境,想象詩人當時望岳的情景。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點?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句句寫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別,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五)進一步感悟作者情感
1、問:年輕的詩人科舉不第后游歷齊趙,見到了泰山,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你能看出任何科舉敗后消極頹廢情緒嗎?那整首詩給你的感受是什么?(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的神奇秀麗,流露出了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尤其是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魄,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你還能聯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詩句?(王之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再次齊讀詩歌,讀出感情來。
(六)感受詩人高超的寫作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問:這首詩歷來被譽為歌詠泰山的絕唱,談談這首詩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來并說明理由。
(示例:1、煉字。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的有情有義。割——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像被一把碩大無比的刀切割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3、虛實相生......)
(七)背誦古詩。
(八)練習
1、《望岳》的頸聯是:
2、總括泰山的全貌,突出它的雄偉高大的山勢的句子是:
3、描寫近望泰山神奇秀麗的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地句子是:
4、表現詩人欣賞泰山而入神的句子是:
5、充分表現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成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6、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哲理的詩句是:
7、明全詩主旨并表達作者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有人生哲理)的詩句是:
8、詩人細望泰山而時間之久,表現對祖國河山的熱愛的詩句是: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l、正確辨別文中的難詞難句,語文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記。用比較的方式理解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用文白對照的方式把握某些句子的意思。
2、正確理解“其”“則”“未始”等文言虛詞,在朗讀中體會“之”“也”“而”等虛詞的作用。
(二)能力訓練點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討論劃分課文層次,領會“概寫”“特寫”之不同,學習寓情于景的寫法。
(三)德育滲透點
1.身處逆境,仍胸懷大志。
2.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
(四)美痛滲透點
感悟古人遣詞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筆下山水之美,進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練就一雙善于以自然學物中發現美的眼睛。
二、學法引導
反復誦讀:讀字音,讀詞義,讀句意,讀整體內容,讀作者感情。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通過反復誦讀,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解決本文的重點。
2.討論分析寫景時“概寫”和“特寫”的不同以及其相互關系。
3.聯系現代文抒情散文的有關知識,分析體會本文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的運用。
4.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結合課文分析體會作者寄情山水,不滿于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將詞、句、寫成投影片,用投影。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帥范讀,學生跟讀、再自讀。
2.查找工具書,弄清疑難字詞,對照古今詞匯,比較其不同
3.與以前學過的古文比較,體會寓情山水的寫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1.作者介紹。
2.劃分文章層次,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始得西山宴游記》。
3.文白對譯,并能分析重點句所含感情。
(二)整體把握
作者在順宗永貞元年(公元八O五年)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僻遠而多山水勝,作者寄情山水,形諸筆墨,“永州八記”特為著稱。本篇為“八記”三首,領起其余諸篇。篇中從“始得”二字看意,寫西山的怪特和始游的心情,真切深至。在敘事寫字中,也有作者性格的顯現和不滿于遠貶僻處的思想感情的流露。
(三)教學過程
1.給文中生字注音,再朗讀。在流暢地朗讀全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用紙片等物遮住課下的注釋,根據原有的知識,聯系上下文,運用“因文生義”的方法,逐段理解課文大意,難以疏通的詞句,再看注解或進行討論,最后師生共同解決,完成書后練習三。
2.理解文章大意后,再體會文中敘述、描寫、抒情語句的不同特點,完成書后練習二。
3.解決詞、句文章整體大意,再分析作者,寄情山水之“情”和所繪的“山”“水”之景,以及如何寫景的`。
作者滴居永州,心懷惴傈,常年閑暇尋山訪水寫起,引出西山,點明游山水是為了寄情懷,不單是游賞。
第一節先寫末得西山之前的游覽。
他寫西山之景,不是從描寫西山本身的高峻奇特著筆,而是寫登上山向下鳥瞰和向遠眺望,通過所看到的尺寸千里的景物和與天地自然的契合神會從側面烘托西山高峻,渺遠“怪特”;他抒宴游之情,也不是在借宴游以消愁方面大肆鋪陳描寫,而是極寫登高望遠心曠神恰,乃至物我渾一之樂,從而使人以反面以見他平素“居是州,恒惴傈”之重憂。
第二節寫西山的實游之樂。
文章開始作者說:“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文本則說:“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前后照應,不僅突出了西山的不凡,說明作者在永州的真正游覽活動是以游西山開始的,而且為領起,后面幾篇游記做了鋪墊。
(四)總結、擴展
在這篇游記中,作者以凝練的文筆,精粹的語言,描寫出西山之“怪特”并將自己的生活遭遇和想感情融人了景物之中。選擇一處自己喜愛的景物。寫一篇抒情散文。
(五)而置作業
1.理文中古今異義的詞。
2.抄寫景的名句。
3.完成書后練習四,并背誦課文。
(六)板書設計
八、背景知識與課外閱讀
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省永濟)人,世稱柳河東。貞元年間為監察御史里行(御史見習官),順宗繼位,他積極參加了王叔文革新朝政的活動,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并稱“韓柳”。
《永州八記》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間,排遣郁悶,寫了不少游記文章,“永州八記’是其中為后人傳誦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記》《鈷()譚記》《鈷()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謁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記》。八記各自成篇,又連成一個整體。在八記中,首篇與末篇前后照應,字里行間抒發了作者遭受迫害,遠謫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憤慨心情。
探究活動
——“而”字的作用
“而”在兩個詞語之間,可以表示前后詞語的并列、承接、轉折和修飾等關系。“而”字在本文出現了15次之多,意思不盡相同,請一一例舉出來,并逐一加以解釋。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認讀字。
2、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3、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教學重點:
了解金絲猴的外形、生活習性和生活的方式。
教學難點:
知道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懂得要保護金絲猴。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板書:國寶金絲猴
問
1、你見過金絲猴嗎?它長的什么樣?
2、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自學課文,看看書中介紹了關于金絲猴的哪些知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并把生字詞多讀幾遍。如有不懂的詞,請借助字典理解。
2、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根據自學提示,獨立閱讀
(一)自學提示
1、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不懂的地方。
2、二讀課文:說說課文介紹了金絲猴的那些知識?
3、三讀課文,想想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二)自學情況交流
自學字詞情況
腹部 乳白色 奪目 高雅華貴 忍 耐
懼怕 酷暑 幼芽 拒絕 率領
砍伐 僅僅 贈給 逼人 逃之夭夭
(三)朗讀課文,解答問題
樣子
食物
敵害
(四)讀一讀有關的段落
四、檢查學生閱讀的情況
1、說一說:為什么稱金絲猴為國寶?
討論明確:金絲猴渾身是寶,是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瀕臨滅絕,只有在我國才能看到。
2、補充材料:72頁
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面臨滅絕,打算怎樣保護它們?
五、總結
1、現在大家有什么最想說的話?
2、選做:設計以金絲猴為內容的手抄報。
板書設計:
國寶金絲猴
樣子
食物
敵害
教學反思:
學生能夠通過已有的知識進行閱讀,能夠基本的理解課文。
語文教案 篇4
寫消息
寫作目標
1、能寫一則消息,報道本校或本班新近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2、能在老師指導下寫一句話新聞。
課前準備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著手調查本校或本班新近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在著手調查調查本校或本班新近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寫一則消息進行報道,要求真實準確,迅速及時,簡潔明快,用事實說話。
教學設計
è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21世紀是信息時代,每天,只要打開電視機、收音機、走進互聯網,翻開報紙雜志,我們就可以看到、聽到許多的國家大事、社會新聞……接受信息,傳播信息,可以說是我們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于是,生活在現代,現代的生活我們學會寫消息。
è交流課前準備內容
1、下發作文紙組織學生小結對本校或本班新近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調查。
要求:
(1)分小組活動,學生各自口述本校或本班新近開展的一次有意義的活動。
(2)組內討論挑選出最有意義的一件,大家把它記錄下來。
(3)語言簡潔明快,用事實說話。
2、小組選派代表在班內交流。
è動手實踐
導入語:通過同學們的介紹,老師知道了大家都做了一次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如何規范地寫一則消息來報道我們正在身邊發生的事?下面,我們就來深入研究如何寫消息。
明確要求:
1、按原小組學習新聞的特點:消息也稱新聞,是對當今有社會價值的事實的報道,具有及時性和真實性。消息有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其結構也包括: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缺一不可。消息寫作大致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客觀敘述,展示事實;一種是重點特寫,透視精神。消息的結構形式,體現了一種“倒金字塔”式。寫作時應該把最主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然后按照“重要—次重要—次要”的順序來寫。
2、根據消息的特點,小組內重新組織語言,調整結構,寫出一則規范的消息。準備下節課在全班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在動手實踐之后,能對其他小組創作的消息合理評價,總結收獲。
教學設計
è導入新課
真實、準確,是消息寫作必須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構成消息的事實,包括人物、時間、地點、事情以至每個細節,都必須完全真實,確鑿無誤。消息的寫作要迅速及時。“當日的新聞是金子”,消息的價值就在于新。消息要短小精粹,語言要明快簡潔。這節課我們來總結上節課的寫作。
è討論評價
導入語:同學們對照新聞的特點,來合理評價其他小組的寫作。
小組推選選手上講臺交流作品,其他同學記錄要點,合理評價。
è拓展探究
導入語:
經過兩節課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我們終于大功告成,請同學們談談寫作實踐后的收獲。
(學生個別發表體會,引領學生明確消息寫作的要領,形成能力。)
è課后學習
在老師的指導下,到當地的一個先進單位采訪,記錄下詳細的資料,然后概括和提煉出典型事例寫一則消息。
è附:學生習作
服務教學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
我校建起生物園
前日,我校在學生宿舍樓通向教學樓的道路兩旁,筑起欄桿,建起了生物園。過去遇到了刮風下雨,校園黃沙橫飛,遍地淤泥,人們戲言道:下雨是“水泥地”,天晴是“揚(洋)灰場”。情況雖然談不上嚴重,但著實叫人不便。如今,學校因地制宜,在道路兩旁建起了生物園,不僅美化了環境,而且能使教師的生物課更形象更生動。生物課上多多少少會有些小實驗,為了做個小實驗,同學們要準備好多天,現在有了生物園,我們就不用愁了。現在,生物園的種子已經發出嫩芽,希望同學們能保護好她。
導語部分,交代了建生物園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簡潔、明了。概述建生物園的背景,有描寫、有引言、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感。語言詼諧,有畫龍點睛之妙。
主體部分,緊扣標題寫出了生物園的作用:服務教育、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語言平實、親切。
總評:
這則習作符合消息寫作的要求。它首先交代了“交代了建生物園事件”,然后交代了建園的背景和目的,符合“倒金字塔”的結構特點。
附消息一則:
用生命書寫愛在瞬間顯永恒
殷雪梅事跡報告深深感動教育工作者
本報訊5月28日下午,省教育廳機關舉行英雄教師殷雪梅事跡報告會,殷雪梅老師平凡而偉大的事跡強烈地感動著現場的每一位聽眾。這是殷雪梅老師事跡報告團首次來到省城南京。報告會主題為“用生命書寫愛”,由《愛灑人間》、《不懈的追求》、《我的親媽媽》、《瞬間的永恒》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殷雪梅老師的生前同事、校長的追憶,女兒潘霞的深情思念和一位新聞工作者的采訪手記。報告生動地敘述了殷雪梅老師與學生、同事以及家人相處的點滴故事,敘述了她對事業的追求和對榮譽的禮讓。“每一個孩子對她來說,就像生命一樣重要。”對待班里的一名智障的小學生,殷老師也從不放棄關愛和教育,用更多的精力扶持他進步。在教學事業上,殷老師執著創新進取,碩果累累,可是在評選先進表彰優秀方面,她總是把機會讓給年輕的老師,“我都這把年紀了,不要這些榮譽和光環,還是讓給年輕老師吧,可以讓他們干勁更大一點。”
報告會上,溫馨的情感、動人的細節令在場的教育工作者屢屢熱淚盈眶。省教育廳高教處年輕黨員張曉寧說:“殷雪梅的事跡使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震撼,感動我的不僅是她的壯舉,更是她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的精神。我要以她為榜樣,踏踏實實工作,為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基教處處長陸志平曾參加殷雪梅老師的追悼會,聽了報告又一次受到強烈的感染,他認為:“殷雪梅老師是一個平凡的人,更是一個偉大的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向她學習,熱愛學生,熱愛我們的教育事業。”
殷雪梅老師是金壇市城南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今年3月31日中午,她在護送學生過馬路時,一輛違章小轎車突然橫沖過來,殷老師奮不顧身地張開雙臂將學生推向路邊,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們,自己卻以身殉職。
語文教案 篇5
創意說明:誦讀是最古老、最樸實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文言文的方式。學習《論語》這樣語言簡練、含義深遠的文章,就該是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搖頭晃腦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讀出書聲朗朗的課堂新氣象。
教學步驟:
一、由“半部《論語》治天下”之事和“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之說導入,交代學法。
二、聽讀,體味。
1.聽讀第一遍,標記字音。
自由練讀,讀準字音。
2.聽讀第二遍,標記節奏:句內的`節奏、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結合文意揣摩練讀,要讀得節奏鮮明。
3.聽讀第三遍,標記輕重:哪些詞語要重讀,哪些詞語要輕讀。
4.聽讀第四遍,聽氣韻。
學生模仿讀,體味讀,自由地讀。
三、表演讀、誦。
要搖頭晃腦地讀,要動容地讀,要氣韻暢達地讀,要陶醉地吟誦。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