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14 11:00:10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集錦【15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連加運算中的運算的法則。

      2、遷移能力:將連加、連減、混合加減的運算法則遷移到三位數中去。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連加運算。

      教學難點:掌握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感受新知。

      媒體出示“主體圖”

      1、 引導學生觀察主體圖,激發起學習興趣。

      師:我們的好伙伴小丁丁他們正乘著旅游專車,去國家森林公園玩呢。我們和他們一起去好不好?

      2、 出示課題--游國家森林公園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一)連加

      1、 收集信息

     。1)讓學生從畫面上獲取信息,并出示下列板書。

      一年級去了125人,二年級去了167人,三年級去了163人。

      紅色列車限載192人,藍色列車限載288人。

      (2)理解:什么叫“限載”?

     。3)小組討論,提出數學問題。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4)組織交流,提煉以下問題。

      問題1:三個年級一共需要買幾張車票?

      問題2:兩列火車一共有多少張座位?

      問題3:座位多還是同學多?多幾人?

      問題4:怎樣乘車?

      2、 解決問題。

     。1)計算問題1:三個年級一共需要買幾張車票?

      師:要求三個年級一共買幾張車票,你們是怎么想的?怎樣列算式?

      A、板書:125+167+163

      B、回憶連加的運算順序。

      C、學生獨立計算。座位多還是同學多?多幾人?

      師:核對時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

      D、完整板書:

      125+167+163

      =292+163

      =455(張)

      答:三個年級一共需要賣455張車票。

      (2)計算問題2:兩列火車一共有多少張座位?

     。▽W生獨立計算,后交流,板書)

      192+288=480(個)

      答: 。

     。3)計算問題3:座位多還是同學多?多幾人?

      師:引導學生思考:座位多還是同學多應該怎樣表示比較合適?多幾人的.算式怎樣列?(根據學生發言板書)

      座位數 同學數

      480 > 455

      480 - 455=25(個)

      答: 。

      (4)問題4:怎樣乘車?

      師:根據大隊輔導員的意見:兩列火車,以年級為單位上車,同年級的同學在同一列火車上,請小朋友設計一下,使大家都能上車。

      A、小組合作,設計乘車方案。

      B、交流“設計方案”,并在媒體出示:一年級和三年級先上藍色列車,二年級后上,上紅色列車。

      C、各小組嘗試計算,并發現方案可行。

      D、看書,研究伙伴方案。(先小組,后交流)

      師:經過大家討論驗證:發現小胖的方案不行,小丁丁的方案和跟大家想得一樣。

      三、課堂練習:

      練習冊P49-50

      四、總結。

      略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三維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城楦、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脖怀龜凳15,除數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嘲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能使用抽象概括的語言說出運算順序;逐步規范算式的讀法;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2、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對含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充分辨析感受括號的作用。

      3、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知道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有括號的脫式計算題。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的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你喜歡吃什么水果?百果園里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呢,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大家知道嗎,陽光明媚的四月,正是草莓成熟的時節;(快速播放摘草莓圖片)今天百果園里的叔叔阿姨想邀請大家去摘草莓,你們想去嗎?

      【復習】(活動一:摘草莓)

      師:草莓園里的草莓可多了,你們能摘到嗎?要想摘到草莓,必須說出草莓上每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信心嗎?

      (出示要求:說說下面每題的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2 5×4+13 10-(5+3) (1) 10-(5+3)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什么要先算5+3?理由

      生: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評價

      小結:這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算是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2)7×7-5

      師:說說它的運算順序?

      生:

      二.【講授】遷移運用

      師:這道題里有減法、有乘法,如果我想先算減法7-5怎么辦?

      生:加小括號

      師:加在什么位置呢?(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演示)為什么要加小括號呢?

      生: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噢,原來他是掌握了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這個規律,了解到了小括號的作用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大家把掌聲送給他!

      1、現在添了小括號,誰來說說它的運算順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

      師:為了展示每一步的運算過程,你會脫式計算嗎?請你們在練習紙上把每一步的計算過程寫下來。(指名板演)

      反饋:看看黑板上這位同學寫的對嗎?2是怎么來的?14是怎么來的?噢這個同學是先算的7-5=2,再算的7×2=14,你們和他寫的一樣嗎?現在請同學們看著老師寫一遍(一般來說先算的一步在后面的,前面的數和符號也照抄在前面。)

      2、讀法:這個算式我們已經會算了,那你會讀嗎? 預設1:學生都會讀 他們剛才都把這里讀成7減5的差,怎么想的? (因為括號里面7減5算出來的得數叫差,所以……)你們讀得真好 預設2:一個對、一個錯 他們讀得一樣嗎?哪種讀法更好?我們要讀出添了小括號的區別 預設3:都錯 這樣讀跟沒有括號的算式一點兒區別都沒有,合適嗎? 聽老師來讀一次:7乘7減5的差;(學生跟一次) 3.對比領悟

      (1)7×7-5 和7×(7-5)這兩題有什么不同點?

      (2)為什么數字相同、運算符號相同,計算結果卻不一樣呢?

      (3)運算順序不一樣?是誰的原因呢?看來小括號真神奇,它能改變算式的運算順序!

      引導學生歸納,初步明白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4.老師這里還有一個帶小括號的算式,你會讀嗎?黑板出示:(77-42)÷7,

      師:咦,這道題里有減法和除法,應該先算除法?那應該先算什么?

      生:

      師:噢,原來算式里有小括號,就一定先算——括號里面的。

      誰來大聲地告訴大家,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本子上脫式計算。(指名板演)

      反饋: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5.比較提升:

      (1)觀察這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小括號,

      師:像這樣,含有兩級的帶小括號的算式計算時都要先算什么?(括號里面的`)

      師:你們看小括號的位置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一道在前面,一道在后面。小結:你們真會觀察,但是不管小括號在哪里,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

      生:(先算括號里面的。)師:你們真是太棒了!

      師:看來啊,這個小括號確實很神奇,一起,大聲的把這個神奇的發現讀一遍。(師板書)

      板書課題: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三、【練習】練習運用:

      1.(活動二:百果品嘗會)

      同學們真聰明,不光順利摘到了草莓,還發現了這么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了不起!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百果園里正在舉辦一場有趣的水果品嘗會,你們想參加嗎?

      請看活動要求(說一說每題都先算什么?)

      76—(12+25) (12—5)×3 48÷(8—2) (88—56)÷8

      小結:這些算式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它們都有小括號。只要算式里有括號,我們都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72—18)÷9 72—18÷9 (1)在這組算式中每題都先算什么?

      (2)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嗎?我們 趕快來驗證一下。(生口答)跟你們的猜想一樣嗎?

      (3)是什么導致了它們的結果不同?(小組討論)

      生:小括號,它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果的不同。

      師 :(77—18)÷9因為有小括號所以要先算77—18,再算35÷9;77—18÷9沒有小括號要先算18÷9,再算77-2。

      小結:這個小括號真是太神奇了,算式里有了它,就要先算括號里面的。進而,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了結果的不同。小括號既然有這么大的作用,你能用好它嗎?

      2.:(活動三:摘蘋果)

      我看到有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摘過癮,老師帶大家去摘蘋果怎么樣?

      出示要求:根據運算順序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

      (1)口答每圖的運算順序

      (2)根據運算順序獨立列綜合算式

      反饋

      生:43—36÷21 21÷43—36 21÷(43—36)

      師:這三種不同的列法,你們贊成哪一種?為什么?

      師評價

      (3)想一想:什么時候才需要添小括號,同桌輕輕地討論一下?(必須得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的時侯)

      (4)一起來了解一下括號的使用說明:

      為了盡可能少用括號,數學家對運算順序做了規定:

      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需要改變以上兩種運算順序時,才用到括號。

      四、談收獲

      不知不覺愉快的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大家玩的高興嗎?在美麗的果園里,你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

      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7×(7-5 ) (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一、學習目標

      (一)復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整理和復習及第69—71頁第3、6—11題。本節課教學應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第6題的第(2)題、第8題、第10題的第(3)題,這類題前面沒有出現過,并且思維難度比較大,教學時要引起高度的重視。教學時,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過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蘊藏的數學信息,發展應用意識。

     。ǘ┖诵哪芰

      有余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數的運算”部分的內容,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有余數的除法及其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應用意識。

     。ㄈ⿵土暷繕

      1.在交流成長小檔案,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提高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驗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3.通過對熟悉生活事例的探討和研究,進一步掌握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ㄋ模⿵土曋攸c

      進一步掌握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復習難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設計

     。ㄒ唬┱n前設計

      復習任務:

      第六單元的知識學完了,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相關知識。(可以是思維導圖、表格、文字、圖畫等)

     。ǘ┱n堂設計

      1.知識整理

      師:同學們,大家已經對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了自己的整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板書課題:整理和復習)

     。1)組內交流

      下面請四人小組準備好課前自己整理的作品,交流并完善,然后推選出你們組最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并介紹你們小組的作品。

      (2)全班展示

      師:哪個小組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推選的作品。

      師:其他的同學請專心聽,認真看,仔細想,一會兒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3)知識梳理,完成導圖

      師:剛才,我們傾聽了一些小組的匯報,欣賞了他們的作品。集結大家的思路我們可不可以以××同學的為例,在此基礎上這樣整理,整理出我們本單元的知識網絡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完善作品,全班展示,他人補充,教師引導,在對本單元知識整個梳理的過程中,提高回顧與反思的能力!

      2.課堂測評

     。1)口算,出示教材“練習十五”第3題,直接寫出各題的`商和余數。

      (2)教材“練習十五”第6題。

      ①引導學生討論,要求有幾個星期,就是求30里有幾個7,用除法計算。

      30÷7=4(個)……2(天)

     、谛〗M討論:如果六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幾? 引導:可以在月歷上寫一寫。(一個月是4個星期,如果有5個星期六和星期日的話,那么6月1日是星期六。)

     。3)教材“練習十五”第7題。

      思考:彩帶繞一圈是幾個3?(5個3)用什么方法計算?3×6=18(厘米),余下的2厘米怎么辦?再加上多出來的2厘米。18+2=20(厘米)

     。4)教材“練習十五”第8題。

     、僮x懂題意,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诮涣鳎 “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幾束這樣的花束?”先要求出什么?(每種花可以扎成幾束?)

      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22÷7=3(束)……1(朵)

      16÷3=5(束)……1(朵)

      10÷2=5(束)

      討論:根據這些算式,你知道最多可以扎成幾束?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給出的情境引導學生嘗試有條理地分析數量關系,梳理解題思路,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綜合應用

     。1)教材“練習十五”第9題。

     、僖鉀Q“我們班44人,如果都玩激流勇進,該租幾條船呢?”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指名回答,集體交流。

     、讵毩⒔鉀Q“都玩叢林探險,最多可以坐滿幾輛車?會有剩余的人嗎?”,同桌互相交流是怎么想的。

     。2)教材“練習十五”第10題。

      獨立完成問題(1)、(2),小組討論交流問題(3),還可以怎樣安排住房?

      學生回答,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與肯定。

     。3)教材“練習十五”第11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再小組討論,說出結果及理由。

      引導:這個糖的數量,既是3的倍數余1,又是5的倍數余1,又在20以內,那這個數可能是幾?(16塊)或3個小朋友每人分5塊,5個小朋友每人分3塊,還剩1塊,3×5+1=16(塊)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類型的習題,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

      4.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復習了哪些知識?

      小結:這節課我們復習了有余數除法和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記得計算時余數要比除數小。

     。ㄈ┱n時作業

      1.填空。

      (1)□÷4=4……□,余數最大是( )。

      (2)□÷7=6……□,被除數最大是( )。

      【答案】(1)3(2)48

      【解析】主要考查學生要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以及知道如何求被除數的計算方法。

      2.分一分,寫一寫。

      13根小棒,每5根一組,分了( )組,還剩( )根。

      13÷5=□(組)……□(根)

      【答案】2組,3根。

      【解析】主要考查學生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3.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5÷8

      12÷2

      25÷4

      【答案】4……3,6,6……1.

      【解析】考查學生對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

      4.把37顆珠子穿成下面這個樣子的手鏈,最多能穿幾串?

      【答案】37÷9=4(串)……1(個)答:最多能穿4串。

      【解析】主要考查學生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29人劃船,前面的船按要求坐滿后,最后一條船要坐多少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9÷6=4(條)……5(人)答:最后一條船要坐5人。

      【解析】主要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和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千克的初步認識》。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低年級己經認識了克的纂礎上進一步認識和學習的,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要從學生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能力。培養他們的估測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對“千克”這個重量單位并不陌生,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接觸的重錄單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課上如果出現這個問題。應首先向學生說明。

      在活動過程中,要讓學生分組活動。小組內的成員要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最終達到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會知識。掌握知識。并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為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等多種方式來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經歷由實際問題變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在認識質錄單位千克的基礎上。建立起1千克的質錄概念。

      2.在實際運用中掌握稱物體的各種方法。

     。ǘ┻^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物體重量的過程。掌握稱物體的'方法。并能估計物體的重量。

      2.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提高應用意識。

      3.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

      發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能力。

     。ㄈ┣楦信c態度1.在數學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并激發起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動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養成善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4.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課件。

      2.學生準備:

     。1)課前布置同學們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錄單位。到菜市場親自體驗一下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2)小組準備各種秤、物品若干(蘋果、梨、熟雞蛋等等)。

     。3)小組準備1克、10克、100克、1000克的大豆四袋。

      (4)每人都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引入新知識

      讓學生回顧曾經學過的知識,知道比較輕的物品重錄用“克”作單位來計量,然后檢查老師布置的任務。并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重。

      有的同學在報體重時可能會說自己多少斤。這時。教師就告訴學生,“斤”是我們國家常用的重量單位!扒Э恕辈攀菄H上通用的重量單位,為了便于和國際交流。我們國家也把千克作為法定的計最單位。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千克”這個重錄單位。

      【設計意圖】: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

     。ㄒ唬└兄1千克有多重1.“掂一掂”。初步感知1千克食鹽的質量。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同學先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彼此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稱一稱”,通過稱錄具體感知1千克表示的質錄。

      如何知道某種物品是1千克。需要用秤稱一稱。秤有很多種。教師首先在電腦上出示各種秤。讓學生說出名稱。其次。讓學生觀察。認識臺秤的使用方法。教師用課件演示稱出1千克蘋果,2千克蘋果的方法。第三步是分組實驗操作。讓學生把自己帶來的物品隨便稱出 1千克,然后每個同學都掂一掂?纯从卸嗌伲ㄌO果、梨、雞蛋、大豆……)。

      3.“看一肴,比一比”,同樣1千克的物品個數有什么不同。

      4.“試一試,拿一拿”,讓學生試著拿出接近1千克的物品。

      要求:每個小組試著拿出1千克物品,最后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拿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并評選出感覺最好的小組。

      5.自由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任意稱錄不同質錄的物品。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充分感知一親歷親為~自主發展~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的過程。體驗建立重量單位“千克”的觀念!

     。ǘ┨剿骺撕颓Э酥g的進率每個桌上放有4袋不同的大豆。分別重1克、10克、100克、1000克。讓同學分別掂一掂。感覺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

      然后。讓每個小組報告1千克重的人豆是由多少個1克重的大豆合起來的;蛘哒f多少個I克大豆合在一起就是1千克大豆。

      板書:1千克二1000克【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推斷等數學活動,得出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三、鞏固練習。拓寬視野

     。ㄒ唬┗揪毩暯炭茣44頁第5題、第6題。

      (二)游戲1.比一比。誰是我班的‘。鐵桿秤”?

      教師準備不同的水果放在一個箱子里。推選4個學生代表到前邊來。讓他們每人搭配一個2千克的兜。誰最接近2千克誰就獲勝。

      2.猜體重(看誰估計的最準)。

      在班里找一個同學上來。再選幾個人上來分別背一背這個同學。感覺一下他的重錄。然后讓學生把估計的重錄記錄下來。最后驗證?凑l估計的最準。

     。ㄈ﹦幽X筋1.電腦出示:想一想。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鐵比較。哪個重?

      2.電腦出示:

      1只鵝=2只鴨2只鴨=3只雞1只鵝=6千克1只鴨=?千克一只雞=?千克(四)實踐活動1.學校里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安裝了飲水機。并每人發了一個折疊杯子,讓學生思考如何稱出一杯水的重錄(方法越多越好)。

      教師告訴大家。水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東西。科學證明,我們每人每天大約需要喝8杯水。才能保證身體的正常運行。因此。建議大家每天多喝水(一杯水大約210克)。

      2.學生知道了1千克蘋果大約有幾個,又知道1千克雞蛋大約有幾個。讓他們估計一下。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層次練習題的設計。滿足學生不同學習要求。讓不同的學生都獲得不同的體驗和發展。充分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對于低年級比較抽象的內容的教學。必須依靠豐富的課堂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快樂中掌握知識。在親身經歷的實踐中感受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最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課本第5頁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算線,并會在算線上做加、減法。

      2、在算線的幫助下,通過補充和減去求差。

      3、 利用算線解決實際相差問題。

      4、學會在1個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述相差多少。

      5、培養學生的算法多樣性。

      教學重點:

      1、通過圖示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2、理解有關“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問題,并能正確列式求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師:寒假中小丁丁發明了一條算線。

      出示:

      師:它其實就是從數射線演變而來的,變得更簡化,只需標出數的大致位置,但數與數之間的位置不能出錯,觀察一下,這些數怎樣排列?(小的數在左,大的數在右)

      2、師:下面我們也來嘗試畫畫算線,并在上面標出數的位置。

     、29 36生獨立畫后展示評講。(如沒有下列幾種情況不必再講)

     、贈]有標出數所在位置的記號

     、谛翟谧,大數在右

      ⑵34 57 19

     。3)師:我們可以將解題的思路借助算線更清晰地表示出來。

     。^向右表示加)

      師:加法中借助算線表示計算方法時常用的'方法是

     。1)第一步加第二加數十位上的數,第二步加第二加數個位上的數。

     。2)第一步加第二加數個位上的數,第二步加第二加數十位上的數。

     。3)先將第一加數加幾湊成下一個整十數,再加上第二加數中去掉已加的數后剩余的數。

      2、減法:

     。1)要求:借助算線表示計算過程: 71-28=

      嘗試將計算方法用算線表示出來(箭頭向左表示減),獨立練習后匯報,糾正錯誤。

      3、求相差問題

      (一) 觀察圖意,理解“相差”

      1、觀察主題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2、編一個數學問題:

      東東身高100厘米,麗麗身高78厘米,東東比麗麗高幾厘米?

      4、小結:通過比較,麗麗比冬冬矮,可以說冬冬比麗麗高或麗麗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 在算線上計算

      1、思考:如何計算100和78相差多少呢?

      生1:100-78

      生2:78+( )=100 板書

      2、學習計算過程用算線來表示。

      3、請你在算線上嘗試著自己算一算。

      試一試:小丁丁有68個玩具小人,小胖有84個玩具小人,他們之間相差多少個小人呢?

      三、總結:

      算線是一種計算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計算。

      四、檢測目標達成練習:P5/練一練

      它們相差多少?用你喜歡的方法畫一畫、算一算:

      28和57 24和63 36和54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一、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1、談話引入,拉近距離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同學們,上一節課全班同學表現很棒,我們一起去到喜洋洋的家作客,受到了他熱烈的歡迎。那么,這一節課喜洋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拿出喜洋洋,并把它放在講臺上面。)他要在我們的同學里面,表現最好的同學,做它的老師。愿不愿意成為它的老師?

      生:愿意。

      師:好。你想成為它的老師,很簡單。在這一節課里面,我們以組為單位,看看那個組的同學表現最棒。老師給每個組都貼了一個喜洋洋(拿出喜洋洋貼圖,并把它貼在黑板的比賽圖上)。表現好的、回答積極的,老師把它往上跳。誰組的喜洋洋跳得快,那么你們組就贏出來了,就能成為喜洋洋的老師。等一會,老師這里還有一些很好看的圖片,要送給我們的同學。當然,是最先算出的組才有機會。明白了沒有?

      生:明白了。

      2、復習舊知

      師:我們先來復習一下,在上一節課我們所學習的內容。

      生:筆算乘法。

     。ɡ蠋熢诤诎鍖懗鰞傻缽土曨})

      師:誰愿意來黑板上面做?

      (學生積極舉手)

      師:我叫到那一組,如果他們組沒有錯,他們組就往上跳一格。假如他們組錯了,其他組就有機會。我從第一組,你們來幫我找,你們愿意找那個去做?

      生:羅俊杰。

      師:好,羅俊杰,同學們都相信你。那你來。(師走到該生面前,請他上來黑板。羅俊杰到黑板板演)

      師:第二組,你們幫我找一個,找誰?

      生:陳漢榮

     。悵h榮到黑板扮演)

      師:那么你們呢?你們愿意成為喜洋洋的老師。那么現在就學會做他們的老師。

      (兩名學生板演,老師拿出尺子給學生。其余學生認真看黑板。)

      師:好了,小老師們,看看你找出來的同學,怎么樣?第一組羅俊杰做的23乘3做對了沒有?

      生:(齊答)對了。

      (老師在題旁邊打鉤,并走到比賽圖旁邊)

      生1:錯了。

      師:有問題嗎?

      生:(齊答)數位沒有對整齊。

      師:哦,數位沒有對齊。這個數對這個數,是嗎?(一邊說,一邊指著豎式)。但是我覺得,也不是差很遠。我知道你們找他的原因。因為羅俊杰平時在教室里面或者在成績上與你們有一點點差距。你們就先考他,對不對?那么你覺得這個同學進步了沒有?

      生:(齊答)進步了。

      師:數位這里差了一點點。但是我們的老師要求很嚴格,我告訴你這只喜洋洋也會像你的要求這么高。(邊說邊指喜洋洋)等一會,如果你們的要求,你們做的題目,不認真的話,那么喜洋洋可不會挑你做老師。那么這個同學既然有進步,我們先表揚他。好不好?

     。ㄉR鼓掌并說棒棒,你真棒。)

      師:那么第一組,你們先跳。(把第一組的喜洋洋貼紙往上跳一格)再來看第二組,同學做的。你們找的是陳漢榮。這個同學有沒有代表你們組完成任務?

      生:(齊答)有。

      師:對了沒有?

      生:(齊答)對了。

      師:這個同學也很棒,表揚他。(師把第二組的喜洋洋貼紙往上跳一格,生鼓掌表揚)你看這兩個同學都過關了,難道你們不能嗎?

      生:(齊答)能。

      3、小結

      師:好。那么這節課學習的筆算乘法要注意那些問題?看找誰來補充?這一組(指這第三組)公平一點,你們來找,找誰來回答?

      生:(齊說)

      師:好,你來。

      生1:數位對齊,畫線用尺子,從個位算起。

      師:同不同意?

      生:(齊答)同意。

      師:表揚他。(師把第三組喜洋洋貼紙往上一格,生鼓掌表揚。)

      師:說得非常好。有一點漏了?你補充什么?

      生1:相同數位要對齊。

      師:加上相同的數位要對齊,他同不同意?

      生:(齊答)同意。

      師:那么第四組既然你們也這么積極,喜洋洋也跳起來了。(師把第四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沒問題。一起把筆算乘法要注意的問題一齊說。要注意什么問題呢?

      生: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生邊說,師邊板書)

      師:對了,非常棒。那么第一關沒有掉下來了。我告訴你,等一會在聽課的過程中,如果哪個組同學回答問題錯了,剛才是你們找的,等一會我會找。如果你錯了,不好意思,你們組就掉下來。但是有一個給你拯救的機會。如果是你們組錯了,給一個機會你們組的同學來拯救他。如果答對了,還是跳上去,如果答錯了,不好意思,就留在下面了。明白了沒有?

      生:(齊答)明白。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景

      師:那么接下來要做它的老師,接著跟我走,接著考你們。請看黑板。我們先去書店走一趟。(出示幻燈片)買一些書送到羊村去。請看情景圖。在這里邊你找到那些信息?你不舉手我也會叫的。如果叫到你,你沒有回答,那么組就會……

      師:歐賢宗,請你來。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1:一套書有18本。

      師:一套書有18本,有沒有找對?

      生:(齊答)有。

      師:還有嗎?這一組,你來回答。你找到了那些信息?

      生2:一套書有18本,共有3套。

      師:好。這個同學比他多了一個,看誰能說得更完成一點。你來回答。

      生3:那里寫著買3套。

      師:還有誰愿意補充完成一點。好,請你來說。

      生4:王老師到書店買連環畫,一套18本。王老師說要買3套。

      師:這同學說得特別完成。表揚她。(師把第一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了,王老師到書店買書,買3套,每套18本。那么小精靈問我們,你能算出王老師買了多少本連環畫嗎?(幻燈片同時出現問題)怎樣列算式呢?你先說式子給我聽就行了。好,請你來。

      生5:18乘3

      師:同不同意?(幻燈片出現式子)

      生:(齊答)同意。

      師:非常棒。這個同學也為他們組爭光榮了。(把第二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2、估算

      師:請同學們估算一下王老師買了多少本連環畫?請后面的李澤富同學。

      生6:50本。

      師:估算她買了50本。你們覺得對不對?

      生:不對。

      師:不對,你們是第三組,先掉一格。給你們一個拯救的機會。你們組如果再錯的話,就錯過這個機會了。你來回答。

      生7:60本。

      師:同意沒有?

      生:(齊答)同意。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生:18接近20,3乘20等于60。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這個李澤富也很乖,他能舉手回答問題。請坐。雖然錯了,不要緊。有錯,等一會認真點就行了。

      師:估算她有60本。18接近20。這里有幾個20呢?

      生:3個20。

      師:估算就是60。

      3、嘗試計算,探究算理

      師:好,那么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你的練習本。準確地算一算18乘3到底等于多少?也就是王老師到底買了多少本?看看你用什么方法算出它的得數。(生計算,師巡視。)

      師:做完的同學輕輕地舉手。(師找出有代表性的計算方法)

      師:好了,做完的同學,先來看看黑板。(出示學生的計算方法)看看張亮同學做的。他先算3乘8等于24,那你知道他的3乘8先算那里的嗎?(板書)

      生:我知道。

      師:一齊說。

      生:先算個位。三八二十四。

      師:再算3乘10的等于多少?再算那位?

      生:十位。

      師:再把個位和十位的積加起來等于?

      師、生:54。

      師:可不可以這樣算?

      生:可以。

      師:那么再看一個同學做的?這個同學是楊振華同學的。你看,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連加。

      師:用了連加的方法,結果也是等于54。那么再看這兩個同學的,你們來比較一下,他們用的都是相同的方法,什么方法?

      生:筆算的方法。

      師:觀察一下,你認為他們誰對?誰錯呢?這個對還是錯?

      生:錯。

      師:這個呢?

      生:對。

      師:有沒有同學找出原因?錯在那里?要先給個機會第四組。歐賢宗,你來。

      生8:第一個同學沒寫橫式。

      師:你認為他錯在橫式。有沒有同學有不同的看法?好,再給你一個機會。

      生8:個位寫錯了。

      師:個位怎樣寫錯了。你說?

      生8:……

      師:好了,機會應該給第三組了。葉海璇,你來回答。

      生9:進位錯了。

      師:第幾個同學進位錯了。

      生9:第一個。

      師:怎么錯了?

      生:3乘8等于24.

      師:這里該怎么樣?

      生:進2。

      師:那么它是滿20,這里寫2。再看十位,1乘3再加2應該等于多少?

      生:

      師:葉海璇一次過關,為第三組爭光榮。(把第三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那么這個同學呢,你看18乘3,先算那里?一齊說。

      生:個位。8乘3等于24,再算1乘3,3加2等于5。

      師:在這里個位滿的是20。個位滿20向十位進2,個位寫4,然后算十位1乘3加2等于5。結果等于54。(邊說邊板書)還要進行答題。一起來答題。

      生:王老師買了54本連環畫。

      4、小結新知

      師:那么請同學觀察一下,今天我們學習的筆算乘法跟我們上一節課學習的筆算乘法有什么不一樣呢?看看那個組最積極,我先把機會給你們。還是第四組最積極,好,那我先把機會給你們。

      生:乘2的。

      師:為拯救你們組,還要不要機會?

      生9:上次學的是沒有進位的,今天學的是有進位的。非常棒,表揚他。(把第四組的喜洋洋往上貼一格)

      師:這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有進位的筆算乘法。觀察一下有進位的筆算乘法和沒進位的筆算乘法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你來回答。

      生10:去掉進位就相同。

      師:再想想有沒有相同的地方?

      生10:……

      師:剛才是找不同,現在是找相同的地方。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0:……

      師:那說不出來怎么辦?

      生:先掉一格。

      師:誰來拯救這個同學?

      生11:從個位算起,相同數位對齊。

      師:對了,剛才那個同學也很乖,雖然一下子沒有想出來,沒有問題。那么接下來呢,所有組都跳到了第三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

      師:下一題又是你們往上跳的機會?纯茨囊唤M領先?請同學們打開書本76頁。有3道做一做的題目。(幻燈片出示題目)請你把它完成在書本上。

     。ㄉ毩⑼瓿勺鲆蛔觯處熝惨,批改。)

      師:我找三位同學到黑板上把你的算式寫出來,帶上尺子。

     。3名學生上臺板演,教師繼續批改。)

      師:做完了要做什么?

      生:檢查。

      師:對了。

      師:好了,我知道同學做完了。請同學們放下筆。看黑板,看這三個同學有沒有做對了?第一題27乘2,先看它的得數對了沒有?

      生:對了。

      師:怎么樣計算的?誰告訴我?

      生12:2乘7得14,個位滿十向前進一。2乘2等于4,4加1等于5,等于54。

      師:對了沒有?

      生:對了。

      師:那么第一組同學往上跳一格。接下來第二題,15乘5這個同學做對了沒有?

      生:對了。

      師:又是怎樣做呢?后面這個同學,請你來。

      生13:先算5乘5等于25,滿20向前進2,再算1乘5等于5,5加2等于7,等于75。

      師:對不對?

      生:對。

      師:第二組同學做對了,也講得非常好。(把第二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師:接下來這題呢?黑板上的同學做對了沒有?

      生:錯了。

      師:那誰來拯救?第三組給你們一個機會。請后面這個同學。你來這里改是嗎?好,來。

      (生到黑板上修改)

      師:看她改對了沒有?

      生:對了。

      師:原來進的是2,這個同學幫她改了1。為什么要進1不進2?(把第三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第四組的同學很棒,你來說?

      生14:因為三四十二。滿十進一。

      師:十位呢?

      生14:1乘3得3,3加1等4。

      師:再算那位?

      生14:百位2乘3等于6。

      師:第四組真棒!(棒第四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好緊張啊!都是這么積極的組。還要加油。請同學跟你的同桌討論一下,像這樣筆算乘法,有進位的.要注意那些問題?能不能在上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把他們計算要注意的問題補充得更完整。

     。ㄉ〗M討論)

      師:好,123。

      生:我坐好。

      師:誰來向大家講講,有進位的筆算乘法,要注意那些問題?舉手最積極的組,我先叫。最愛動腦筋的組,我先叫。第四組最積極,我先叫第四組。

      生15: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

      師:相加滿十向十位進一?有補充嗎?你先坐下來,聽聽別人怎么講。

      生16:個位滿十要向前進一。

      師:還有同學說得更好的嗎?一定向前進一嗎?我這里就沒有進一。(師指著個位滿20進2的題目)

      生17:滿十向前進一。

      師:那你看這里是那位滿十呢?

      生17:個位。

      師:還有誰說得更完整?

      生18:個位滿十向前進位。

      師:還有沒有同學說得更好?

      生19: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十要向前進位。

      師:差一點點。這個同學說得比較完整。(把第四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但是還差一點點,看誰說得更好。馬上開動你的腦筋。

      生20:個位滿十要向前進一。

      師:個位滿十要向前進一?全都是進一的嗎?你看清楚啊。還有沒有補充?

      生19:那一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師:還有嗎?

      生:個位滿十要向前一位進一。

      師:好,請坐。沒有問題。你看這題,個位滿幾十?(10)就向前一位進幾?(1)這題個位滿幾十?(20)就向前一位進幾?(2)如果是滿30呢?(進3)那么用一句話來說?那位滿幾?

      生:那位滿幾十就進幾十。

      師:你看這里是進幾十還是進幾?

      生:進幾。

      師:非常棒,表揚他。(板書,并把第四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哇,第四組,領先了。那么表揚下第四組。那么第四組的同學你們有機會做喜洋洋的老師了。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生:(齊讀)個位滿幾十就向十位進幾。

      師:對了,要進幾。滿10就進1,滿20就進2,明白了沒有?接下來,看看誰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老師。請看下面幾題。這些題目,請你看看它有沒有錯?(幻燈片出示題目)有機會給你了,看是那一組同學。

      師:第一道題17乘4。第三組很好,我找第三個男生。對的還是錯的?

      生20:錯。

      師:錯在那里?

      生20:沒有進位。

      師:沒有進位,應該進幾?

      生20:進2。

      師:然后十位的 4改為多少?

      生20:改為6。

      師:改對了沒有?(把第三組的喜洋洋往上貼一格)

      生:對了。

      師:第二小題錯在那里,發現了沒有?請你來說。

      生21:沒有進位?

      師:那位沒有進位?

      生21:個位沒有進位。滿十進1。

      師:這個1應該放在這里。十位應該改為多少?十位幾乘幾

      生21:2乘4等于8,8加1等于9。

      (把第二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師:還有一題,最后一題,錯在那里呢?你發現了沒有?第三個男生,請你來。

      生22:3應該寫在個位上。

      師:對了沒有?(對了)有進位的筆算乘法要注意的問題,清楚了沒有?(把第一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生:清楚了。

      師:第四組別驕傲,等下錯了要掉下來啦。接下來,請同學們拿出你的練習本。

      2、筆算

      師:打開書本77頁,第一題,有6個小題。男同學做第一排,女同學做第二排。

     。ㄉ毩⒆鲱}目)

      師:做完的舉手,我找一些同學到黑板做。把機會給一、二、三組。(請6名學生到黑板板演)

      師:第一題對了嗎?第二題呢?……

      生:對了。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筆算乘法,是有進位的。要注意什么問題?

      生:相同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算起。個位滿幾十就向十位進幾。

      五、作業

      師:作業就在77頁2、3、4題,做在書本上。這節課,同學們的表現都非常棒。(把第1、第2和第3組的喜洋洋往上跳一格)

      等下班長到我這里,我給同學們都送一份禮物。下課啦。

      生:謝謝老師。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經歷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特征的過程,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

      2、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3、在用已有數學活動經驗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長方形的長和寬,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難點:經歷在觀察、驗證、交流等活動中探索長方形特征的過程,并獲得成功的良好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方法:

      實物展示發,課件演示發,游戲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課件展示幾種不同的圖形:讓學生分別說說幾種圖形的特征:(學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是重點引導長方形的認識)

     。ǘ、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

      1、讓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長方形。

     。1)仔細觀察你手中的長方形,你看到了什么,發現了什么?(直觀的觀察,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前提,孩子會從感知上發現長方形的一些特征。很有可能學生會說出,長方形有四條邊,四條中有兩條長邊,有兩條短邊……)

     。2)長方形的邊,角有什么特點?(教師這時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各抒己見。很有可能學生說出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3)激發學生自己猜測自己說的話是否正確。(學生通過各種實驗小游戲驗證。)預設:

     。ㄍ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找到驗證的結論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

      2、課件展示:總結。

      匯報后演示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課件。在演示的過程中向學生講清兩條長邊叫做對邊,兩條短邊也叫做對邊。在交流,展示驗證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試著用一句話總結長方形的特征。

     。ㄟ@時候演示課件,不僅肯定了開始的猜測,還能夠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長方形的特征。讓孩子總結長方形的特點,不僅培養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孩子對知識在頭腦中又加深鞏固了一次)

      3、認識長和寬(1)出示長方形紙,師指說:長方形的邊不一樣長,我們把長邊的長叫長,短邊的長叫寬。

     。2)師指另外兩條邊問:這條邊叫什么?有幾個長?幾個寬?

      (3)讓學生找出身邊“長方形”同桌活動,指一指長、寬、對邊。

      (三)、練習1、游戲一:我會“辨”判斷下面的圖形哪個是長方形,哪個不是長方形(學生說一說判斷的理由,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長方形的特征。

      老師小結:不管怎么放,只要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它就是長方形;反過來只要是長方形,它的對邊就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2、游戲二:量一量同桌合作:指出上一題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測量一下它們的長和寬,并記錄下來。

      3、游戲三:畫一畫出示課件:學生幫助自己設計像框,并畫在方格紙上長方形4、游戲四:拼一拼老師建議用不同的長方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送給你的朋友。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認識乘號,會寫、讀乘法算式。

      難點: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20根小棒。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出示游樂場圖

      師:小朋友們注意看圖,游樂場不少小朋友都去過,那里有不少的數學知識,動一動腦筋把它們找出來。先看圖上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在做什么?

      學生觀察畫面,自由發言,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引導。解決問題

      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小吊車的車廂呢?

      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4.師:小朋友們,要分別算出玩各種游戲的人數,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有其他方法嗎?那么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尋找。

      新課

      擺圖形游戲

      要求:A用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所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B擺好后,算一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C同桌交流,把算式寫在紙上。

      引入乘法

      指名學生說加數相同的算式,教師板演。

      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師:算幾個相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乘法。(板書課題)

      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師: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6個3連加的和是18)

      師: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教學乘號的寫法)

      師: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于十八.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件36=18這個算式怎樣讀(板書)

      4..嘗試

      請學生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同桌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指名回答,完整板書。

      5.小結:比較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得到: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

      指導讀書P46上半部分,并質疑。

      書P46做一做

      讓學生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在蕩秋千

      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指名校對,并說說算法及想法。

      3練習九第1題

      看清圖意,獨立完成。

      組織交流。

      4.練習九第4題.

      觀察圖意,確定()里分別填幾。

      獨立填寫乘法算式及讀法。

      指名校對。

      5.乘法算式的讀法與寫法

     。1)45635224

      33265543

      開小火車讀、齊讀等形式。

     。2)5乘42乘74乘89乘1

      指名4人板演,其余寫在紙上,并校對。

      6.下面哪些算式可以直接改寫成乘法算式?指它寫出來。

      4+4+43+5+76+6+6+62+2+2+2+2+2

      四.小結。

      1.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

      2.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知識。

      五.作業

      《隨堂練習》P31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課本第28-29頁

      教學目標:

      1.運用舊知遷移,讓學生經歷三位數加法的橫式計算過程,掌握三位數加法的橫式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鼓勵算法思維和算法的多樣化。

      3.養成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位數加法的橫式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加法的橫式計算方法遷移到三位數橫式計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板、條、塊學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媒體出示:28+56=

      師:誰來說說這道題的思考過程?

      反饋結果,指名學生交流。

      師:除了豎式計算,誰來說說橫式計算的思考方法?

      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師: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同學們學得真不錯,能夠用

      不同的思考方法來得出正確的結果。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二、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

      師:春天已經來臨了,讓我們一起去聽“春之聲”音樂會吧。(媒體出示第22頁主題圖,同時再出示相關條件:A看臺:356人B看臺:247人)

      問:從圖上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真愛動腦筋,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我們這節課先來解決“A、B兩看臺共坐了多少人?”這個問題,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板書:A、B兩看臺共坐了多少人?

      問:怎樣來計算A、B兩看臺共坐了多少人?算式怎樣列?

      板書:356+247=

      2、探究算法。

      1)估算。

      師:你們能估算一下兩看臺大概共坐了多少人嗎?(學生答,師暫不下結論)

      2)揭示課題。

      師:那么到底356+247等于多少,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三位數加三位數加法的橫式計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的加法(橫式計算)

      3)自主探究。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計算方法,可以動動腦筋,運用到學過的'知

      識,想想,畫畫,也可以用學具來幫幫忙。(教師巡視。)

      4)大組交流。

      師:誰愿意來和大家交流你的算法?

      學生匯報。(課件演示算法)

      a.用正方體積木塊組成的板、條、塊擺出356+247。

      356 +247=603

      個加個6 + 7= 13

      十加十50 + 40 = 90

      百加百300 + 200=500

      13+90+500=603

      b.用簡圖畫出356+247。

      356 +247 =603

      百加百300 + 200 = 500

      十加十50 + 40 = 90

      個加個6 + 7 = 13

      500 + 90 + 13 = 603

      師:A、B兩看臺共坐了603人。

      (指黑板上畫圖、擺學具的兩種方法。)

      這兩種方法很不錯。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誰再來試試?

      c.在算線上畫出356+247。

     、 356 +247

      =356+200+40+7先加百

      =556+ 40 +7再加十

      =596+ 7最后加個

      =603

      ② 356 +247

      =356+ 7+40+200先加個

      =363+ 40 +200再加十

      =403+ 200最后加百

      =603

      巧算。

      356+247

      =353+250

      =350+250+3

      =600+3

      =603

      師:真了不起,你們用了不同的橫式計算方法算出了356 +247的答案。我們的好朋友小胖他們也想到了這些方法。下面就把書翻到第28頁,仔細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3、歸納算法。

      師生共同觀察、討論得出:

      第1、2種方法是百加百,十加十,個加個。

      第3種方法是先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個或先加個,再加十,最后加百。

      第4種是巧算的方法,即把其中一個加數看成整十數先加,再加個位數。

      這幾種算法都是通過分拆,變為原來學的本領進行計算。

      問: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并在書上寫出過程。

      234+342 58+182 346+255 728+276

      2、游戲:買輪滑鞋。

      師:前幾天,我們看了電影《深藍淺藍》,片中豆丁的高超輪滑水平一定給你留

      下深刻印象吧。想不想也擁有一雙輪滑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假如給爸爸和你各買一雙輪滑鞋,你挑哪兩雙?該付多少錢?你能很快口嗎?

      出示:藍鯊牌金鯊牌綠寶石牌黃盾牌烏龍牌

      364元435元267元186元309元

      1)學生拿出練習紙,先寫出算式,再把答案寫下來。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

      師:你會怎么選,要付多少錢?請你們說給小組同學聽聽!

      (學生自由說,教師巡視去聽,請兩個學生說。)

      四、總結全課

      師:剛才我們學了些什么新本領?

      五、課堂練習:書上P29練一練剩余題目

      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

      704+127= 278+157= 270+103= 345+543=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理念及方法:

      本節課以“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為教學宗旨,實現“先學后教、先試后導、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教學合一”這一五步教學法的根本目標。

      教學思路:

      1、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時要讓學生感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認識厘米的教學,就是從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在學生獲得新知以后,教師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估測周圍事物的長度,去調查厘米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可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創新空間。

      2、合作探究,發現新知,形成技能。

      教學不僅要重視知識的最終獲取,還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探究過程。本課教學注重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求學生通過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用手比畫1厘米的長度,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長的物體等活動來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幾厘米的具體長度,進一步認識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畫的活動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小組合作,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他們在發現新知、形成技能的同時獲得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3、加強估測,發展空間觀念。

      估測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加強估測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正確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強其空間觀念與學習興趣。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l厘米以及對周圍物體的長度先估計、再量一量的活動,使學生在比較中積累經驗,形成初步的估測能力。

      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厘米的認識”是空間與圖形知識板塊中的內容。是認識長度單位的一節起始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及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基礎上來認識長度單位——-厘米。為以后學習學習其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打好基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厘米、會用直尺測物體的長度

      數學思考:1厘米到底有多大,建立幾何模型

      問題解決:從數學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1厘米有多長;會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感知1厘米的長短及如何正確、規范地用直尺測

      物體的長度。

      三、教具、學具

      課件、1厘米長的橡皮泥、課堂嘗試單、課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激趣導入

      由長——短、寬——窄、高——矮、厚——薄這些反義詞引出“長度”

      一詞,學生自由說所見過的長度單位,猜想為什么要先認識厘米呢?(先激趣后設疑)

      (二)探究新知

      以三個字“知”、“認”、“用”為主線在,展開整個教學。

      1、尺子產生的必要性(“知”字)

      師:上節課我們量了教師黑板的長①大約17本數學書長②大約23個文具盒長③張老師的27拃長④崔嬌嬌的40拃長……

      學生議:為什么同樣的黑板,每次測量的結果卻各不相同呢?

      師:看來,要想知道黑板到底有多長,我們必須統一用同一工具,選取同一個標準。

      2、認識尺子(“認”字)

      (1)各種各樣的.尺子:鋼卷尺、皮尺、米尺、軟尺、直尺。

     。2)直尺上各種名稱:刻度、刻度線、0起點、厘米的字母符

      號(重點強調0表示的意義及其作用)

      3、認識1厘米(“認”字)

     。1)在尺子上找各種各樣的1厘米

      (2)發現規律:每大格都是1厘米

     。3)用手比畫、感知1厘米

     。4)生活中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

      4、認識幾厘米(“認”字)

     。1)以0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2)以任意刻度為起點找:2厘米、3厘米、4厘米……

      (重點滲透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①末尾刻度-起始刻度②把任意刻度當0起點推理③1厘米1厘米相加)

      5、動手測量(“用”字)

      嘗試用直尺“量線段”、“畫線段”

     。1)組內交流量法、畫法

     。2)集體交流量法、畫法,學生先評價,老師再點撥。

      (3)組內互換嘗試單再次規范的量、畫。

     。4)量數學書的長、寬(重在體會尺子不夠用時怎么測量物體的長度)

      (5)判一判哪種測法正確(歸納“測量兒歌”,強調一平、二對、三看,正確的測量步驟)

     。ㄈ┱n堂檢測(完成課堂檢測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組內互改,最后統計并改錯)

      五、全課總結

     。1)師生共同完成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2)學生幫助笑笑完成數學日記“我的新朋友”

      六、作業設計:課堂檢測單

      七、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長度單位)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多,包括認識厘米、測量物體的長度,畫出幾厘米長的線段。在認識概念的時候,先圍繞1厘米這個最基本的單位展開。先讓學生觀察1厘米,再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然后在生活中尋找1厘米,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認識3厘米、5厘米等。

      我覺得學生在學習厘米這個概念的時候并不困難,但是要加強他們的感性認識,要讓他們自己比劃1厘米有多長,找出生活中1厘米的物體。在判斷一個物體是幾厘米的時候,如果圖示是從“0”刻度線開始,學生能夠準確判斷,但如果不是從“0”刻度線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多的錯誤:第一個錯誤是直接寫右邊對準的刻度線,第二個錯誤是多數了1厘米,究其原因在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幾厘米的含義,是要從“0”刻度線開始到幾厘米的長度,0是起始點,學生也沒有透徹理解1厘米的含義,是從一條刻度線到相鄰的一條刻度線之間的一段,而不是數刻度線。另外,學生在作圖時很容易畫不準確,長出一些,或者短了一些。因此后來我讓學生先在0和幾刻度的地方點一個小點,然后再把兩點連起來。這樣作圖的情況會好一些。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米尺、軟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的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4、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現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作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認識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將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一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三、拓展運用:

      1、教師出示1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1盤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較長的距離。量跳遠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

      實踐活動:試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度。

      量跳遠的距離。

     。ㄖ笇W生:要先確定兩個點,一個是跳的起點,另一個是跳完后腳后跟所在的點(終點)。量的時候,尺子要從起點拉到終點,尺子要放平拉直,這樣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并會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于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脫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說說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脫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脫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五、布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111-112例題,112-113課堂活動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數據的分類匯總,噶沒收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2、在實踐活動中經歷數據的整理,初步認識分類匯總統計表

      3、學會有序的觀察和有條理的思考

      4、培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數據分類匯總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質疑

      1、小朋友,你最喜歡什么活動項目

      學生匯報

      2、出示各種活動

      3、出待統計的原始數據

      小組統計并匯報

      4、我們了解了我們小組最喜歡活動 的項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學生說

      二、嘗試研究

      1、引導研究:你能想出什么好辦法讓大家都知道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項目嗎?

      小組討論匯報

      完成 書 上統計表

      2、從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3、學生思考后交流

      三、自主活動

      1、跑步前后,我們的脈搏會變嗎?

      學生數脈搏

      2、以小組為單位天統計表

      3、組織學生跑步后數脈搏

      4、觀察兩張統計表,你發現了什么?

      5、學生觀察交流匯報

      6、將脈搏變化數天在統計表3

      7、在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8、交流

      四、應用交流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生活中還有值得統計的事情嗎?

      3、學生分組統計

      課后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頁,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10根小棒,8個圓片,11個三角形,例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出示102。

      (1)請學生們口算,板書=5。

      提問:如果這里的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們動手分一分,并完整地說一說10除以2等于5的含義。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把這里的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可以怎樣分?

      學生各自動手操作,指名說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2)出示表格將表格填完整。

      (3)提問:如果每人分3根,最后把這10根都分完了嗎?(沒有)

      剩下的1根,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下去呢?(剩下的1根不夠分)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或者每個人分得3根,分得的結果有什么不同?(分的人數不同,如果每個人分得2根正好分完,如果每個人分得3根,還剩1根沒分掉)

      (4)如果還是這10根小棒,每人分4枝,5枝、6枝,分得的情況又會怎樣呢?兩人一小組動手分一分,再將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們分組活動。

      3.(1)匯報操作的情況,把相應的課件演示,同時將表格依次填寫完整。

      (2)提問;通過剛才的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后得到的結果的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哪幾種?(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正好分完了,另一種情況是分了之后還有剩余)

      提問:這些有剩余的情況出現時。你們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下去呢?

      4.(1)提問: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以及分后有剩余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學生列式,獨立完成。)

      (2)說明;像這幾種分后有剩余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

      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個人,還剩幾根?(學生完整回答。)

      提問:按要求,列式:(板書:103)

      為什么可以用除法計算?(就是求10里有幾個3。)算式中的10和3分別表示什么?

      提問;最多可以分給幾個人?也就是說明10里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余數。

      (板書:這道算式就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3)請學生齊讀算式,井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這題為什么要寫余數?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有余數的除法。

      6.(1)通過剛的剛學習,如果每人分4根、6根,你能不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呢?

      (學生獨立完成。)

      (2)匯報填寫情況,并板書。

      (3)說說各個算式的意思。

      7.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為一份時,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鞏固練習,進一步深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第(1)題,請學生按要求分一分,再將括號填寫完整。

      指名口述分的過程。

      提問:為什么剩下的2個圓片不再分5份?

      填寫算式,指名板演,說說算式中的各個數的意思。

      (2)出示第(2)題,學生先分一分,再將算式補充完整。

      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及算式的含義。

      提問:為什么會有余數?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花圖,請學生說說圖意,相應的再出示第(1)、(2)題。

      (2)請學生根據不同的描述,完成填空.

      (3)比一比:144=3(瓶)......2(朵)與143=4(朵)......2(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4人一小組討論.)

      師小結。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余數?

      四、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板書:

      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102=5

      103=3......1

      [教學后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3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0

    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優秀06-18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23

    【熱】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7

    【推薦】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3

    [經典]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01

    (優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7-12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必備】07-1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 | 欧洲性开放少妇zozo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少妇性服务中文字幕 | 久久免费最新免费视频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