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07-13 14:04:28 二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合集)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合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著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 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 0……余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余。 說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

      (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么?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著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么?

      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 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提問:在有余數除法里,余數和處世有什么關系?

      2. 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后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余數的算式,沒有余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試商方法。

      (1) 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里,每個盤子里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 列算式:55÷8

      (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 小組討論:怎么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 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余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 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 P5“練一練”的第1 ~ 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 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 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 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 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余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于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后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并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么?為什么不能劃4時?

      三、 鞏固練習: P7“練一練”的第1 ~ 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4.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么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 總結

      第五課時 5

      教學目標:1.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余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么?

      二、 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探索并掌握萬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能正確地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數學思維,增強數感,積累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掌握萬以內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合理靈活地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練習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一填:

      (1)10個一千是( );最大的三位數是( );8562千位上的數是( );比100小1的數是( )。

      (2)一個四位數,最高位上是5,最低位上是3,其他各位上是0,這個數是( )。

      請你把這些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

      2、草圖驗證:在數射線上,標在右邊的數比標在左邊的數大。

      3、小結:兩個數比大小,如果位數不同,那么哪個數的位數多,哪個數就大。(板書)

      4、揭示課題。

      (板書: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二、探究新知

      1、游戲1:(從個位抽起)

      游戲規則:

      (1)每次兩隊由一名代表抽一張數字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數字卡片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

      (3)哪一隊抽到的卡片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多媒體出示游戲過程,教師引導提問。

      小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最高位上的數最關鍵。

      2、游戲2:(從千位抽起)

      游戲規則:

      (1)每次兩隊由一名代表抽出一張卡片。

      (2)第一次抽到的數字卡片放在千位,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第三次……

      (3)哪一隊抽到的卡片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多媒體出示游戲過程,教師引導提問。

      小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比大小,從最高位比起……

      3、游戲3:(抽簽者自己決定放在哪一位上)

      (1)每隊派出一名代表來抽簽。

      (2)每次抽到的數字自己決定放在數位順序表中的哪一位。

      (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獲勝。

      4、小組討論:

      剛才游戲中,比較的數位數都是相同的,我們是怎么比的?

      總結:比較兩個位數相同的`數的大小時,從最高位比起……(板書)

      三、實踐應用

      1、比一比:在 里填上“>”或“<”。

      964 1002 2776 2761 5140 4621

      8149 8419 7326 7320 7002 6989

      2、填一填:在 里填上合適的數。

      13 2 ﹤1352 4 08 ﹥4608 500 ﹥500

      3、解決問題。

      武夷山:717米, 希夏邦馬峰:8012米,珠穆朗瑪峰:8844米,峨眉山:3099米。

      請將它們從低到高排隊。

      4、出示:5、0、2、6。

      它們能組成的最大的四位數是幾?最小的四位數是幾?

      還可以組成哪些四位數?

      我們還可以給這些數排排隊,大家在課后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討論試一試。

      四、總結內化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課堂練習:練習冊P48

      板書設計:

      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99 < 100 6754 < 9563

      4027 > 895 2754 > 2563

      8 > 5

      位數不同 位數相同

      哪個數的位數多,哪個數就大。 從最高位比起……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課程特點:

      1、本節課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闖關游戲,營造愉快歡樂的課堂氣氛,從趣味的游戲中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點燃學習數學的興趣。

      2、本節課借助闖關游戲串聯知識點,讓學生在一個比較有挑戰性的學習環境里充分調動出數學學習的主觀意識,活躍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和意識,激發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潛能,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究和思考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9頁例3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混合運算》第三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混合運算、乘除混合運算、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進一步學習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教材要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從而真正理解并學會正確使用小括號。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學習興趣濃厚,尤其對有趣的、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富有興趣,因此本節課,設計了有趣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闖關游戲激勵學生的學習,并設計了符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活動。同時,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學習了含有小括號的加減運算,只要做好引導,利用知識遷移,學生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并不難。這一部分內容是進一步學習四則運算的基礎,要培養好學生良好的做題習慣和思路。

      教學目標:

      1、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2、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地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的作用的理解。

      3、對含有括號的兩級混合運算進行脫式計算,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感受括號的作用。

      4、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培養認真仔細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含有小括號的脫式計算題。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具體問題合理地使用括號,加深對括號作用的理解。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學習了含有小括號的加減運算,但接觸并不多,教學中應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和操作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探究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操作、探究、體驗、經歷,感悟、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用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預設用時:5分鐘

      師:(情境)數學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無憂無慮地生活著。一天,小貓湯姆突然生病了,猴子醫生用超級放大鏡仔細檢查了她的身體,發現這是病毒搞的鬼!猴子醫生說:“這病毒太厲害了,如果我們想要打敗它,得去找衛生超人幫忙!”

      衛生超人知道情況后,氣憤地說:“這病毒太可惡了,我一定要消滅它!不過,我需要找一些小助手來幫忙。”

      同學們,你們愿意跟衛生超人一起出發,消滅病毒嗎?(愿意!)只有完成下面的考驗,才能一起去哦!我們一起來看看,衛生超人的考驗是什么?

      我會分類。

      ①10-(5+3)

      ②7+15÷5

      ③3×6÷2

      ④13-5×2

      ⑤5×(1+8)

      ⑥12+5-9

      師:這些算式可以分成幾類?你是怎樣分的?

      預設:從算式的外形特點來分,②、③、④、⑥沒有括號分為一類,①、⑤有括號分為一類。

      師:真聰明!沒有括號的這些算式還可以怎樣分?

      預設:把它們再分成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類,先乘除后加減一類。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把四道算式再細化分成兩類,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類,先乘除后加減一類。

      師:你們真會思考!快把掌聲送給自己吧!

      師:我們再來看含有小括號的兩道算式,序號①這題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誰還記得它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

      預設:這道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的“5+3”。

      師:(小結)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我們在一年級已經學過了,知道了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我們再來看5×(1+8),這道算式里有乘法、加法,還有小括號,它的運算順序又是怎樣的?

      預設:也是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師:這道題到底是不是先算括號里面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神奇的小括號——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衛生超人:同學們太棒了,我們一起出發去消滅病毒吧!

      師:衛生超人帶著裝有特效藥的藥箱出發了!病毒聽說衛生超人即將過來城堡醫治湯姆,讓伙伴們在城堡中設下重重關卡刁難衛生超人。

      【設計意圖:課始把算式進行分類,把學生已經學過的運算順序進行復習,從分類中找算式的特征,確定算式的運算順序。由此提出疑問,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同時還含有小括號的算式,是不是也先求括號里面的?從學生已掌握的運算順序引入疑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下一環節探究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探索運算順序

      預設用時:15分鐘

      1、創境激疑,引出新知

      教學例3第一個算式:把教材中例3的第一道計算題改編成解決問題,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師:(情境)病毒:啊!衛生超人來了!快跑快跑!

      衛生超人:病毒哪里跑!

      衛生超人立馬追了上去,發現,狡猾的病毒居然用了兩把鎖把門鎖上了。

      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把鎖打開呢?

      咦!上面有小紙條。紙條上寫著:(課件出示題目)

      一瓶洗手液7元,一個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買7個口罩需要多少錢?

      師:從題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預設:洗手液一瓶7元,口罩比洗手液便宜5元。要求的.問題是:買7個口罩需要多少錢?

      師: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么,怎樣列式?

      預設:先求一個口罩多少錢。因為一個口罩比一瓶洗手液便宜5元,所以用減法計算,列式為:7-5=2(元)。

      師:知道一個口罩2元,再求什么,怎樣列式?

      預設:再求7個口罩多少錢。因為一個口罩2元,買7個口罩要花多少錢,就是求7個2相加,用乘法計算,列式為:7×2=14(元)。

      師:剛才我們列的是分步算式,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

      同桌討論,嘗試在課堂本寫出綜合算式。教師巡視。

      預設1:7×7-5;

      預設2:7×(7-5)。

      2、互動解疑,學習新知

      (1)引導學生討論:7×(7-5)和7×7-5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預設:這兩個算式的數字、運算符號是相同的,但左邊算式有小括號,右邊算式沒有小括號。

      (2)加了括號的算式,運算順序上有什么改變?

      預設1:本來是先計算乘法7×7的,加了括號,就變為先算減法7-5。

      預設2:小括號改變了運算的順序。

      師生共同總結:小括號有神奇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3)哪一個算式與分步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同桌間討論,說一說,教師補充。

      師:列綜合算式時,要先求一個口罩多少錢,也就是要先計算7減5的差,需要神奇的小括號幫忙。正確的列式為:7×(7-5)。

      (4)學生獨立計算,表述運算順序。

      師:同學們,前兩個課時我們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脫式,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脫式大家會嗎?拿出課堂本,試試吧!

      含有小括號和不含小括號表示的意義不相同。

      小括號表示要先計算

      不含小括號,要先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7×(7-5)

      7×7-5

      =

      7×2

      =

      49-5

      =

      14

      =

      44

      師:脫式計算時,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沒有參加計算的數和運算符號,在第二行寫出上一行計算的結果。等號要對齊。

      師生共同總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啟思導疑,內化新知

      師:(情境)哇!左邊的鎖打開了,趕緊看看右邊小紙條寫什么。

      出示例3第二個算式:

      (77-42)÷7

      (1)指名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你會算嗎?請在課堂本獨立計算,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3)評比交流,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分析、糾正。

      小結: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第49頁,例3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用你喜歡的符號把結論畫出來,讀一遍。

      師:我們回到剛才的5×(1+8),先算1+8的和確實是對的。

      【設計意圖:大膽改編教材,設計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情境,使原本生硬的一道算式活了起來,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感受使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設計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逐步提高,讓學生感受含有小括號和不含小括號的不同,主動探索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時,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較練習等方式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預設用時:15分鐘

      師:(情境)看!門打開了!衛生超人火速前進。咦!又有一扇門!

      1、基礎練習:任選其中一組進行獨立計算。

      (1)畫一畫:上下兩題分別先算什么?在下面劃線。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3)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小括號起到什么作用?

      同桌間討論,說一說,教師補充。

      強調:①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②小括號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師:(情境)第二扇門打開了,衛生超人繼續前進。啊!這病毒太狡猾了,居然還設置了第三個關卡。同學們,你們有信心通過第三個關卡嗎?

      2、拓展練習:先填空,再列綜合算式。(教材49頁做一做第3題)

      算式1:

      算式2:

      教師指名板演。

      算式1:65-5×6=35

      算式2:21÷(43-36)=3

      預設質疑:為什么算式1不用加小括號,而算式2卻要加上小括號呢?

      全班交流: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

      通過追問,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算理,弄清楚為什么算式2要加小括號,如果不加小括號結果會怎么樣?讓學生從列式的意義和計算的結果的不同去分析,從而得出加小括號的必要性。

      師:(情境)恭喜同學們!成功通過第三個關卡。我們繼續往前追!

      啊!狡猾的病毒在這段時間居然召集了許許多多的同伴。

      衛生超人:“同學們,我們需要一些洗手液來消滅病毒。你們趕緊去森林里的衛生超市買5瓶洗手液回來吧!”

      3、應用練習:解決問題。

      (1)

      找出題目中有用的數學信息。

      (2)題目中隱含了什么信息?(中間問題是什么?)

      (3)列綜合算式解決這道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教師指名板演。最后集體匯報。

      師:同學們真是優秀的小助手!在大家的幫助下,衛生超人終于來到湯姆面前,讓湯姆把特效藥吃下。湯姆漸漸好了起來!掌聲送給你們自己!

      衛生超人進行衛生教育:想要病毒遠離你,一定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去外面到處跑!

      【設計意圖:①在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基礎上,設計有層次性的練習,在練習中不僅凸顯小括號的神奇作用,而且訓練學生列綜合算式的能力,這樣既鞏固了新知,也為后面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②通過小助手幫助衛生超人買洗手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③課堂學習也滲透德育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分享收獲,總結升華

      預設用時:5分鐘

      師:今天在幫助衛生超人消滅病毒的同時,你收獲了哪些知識?

      學生舉手發言。

      預設1: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是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預設2:我學會了含有小括號的混合算式的脫式。

      預設3:我知道了含有括號的算式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師:我們回想一下學過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課件出示樹形圖總結所學過的運算順序。

      師:這節課我們收獲滿滿!收獲了知識,就增長了見識,并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去。這節課就上到這里,再見!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把新知識納入已經整理過的知識系統中,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從整體上系統地幫助學生理解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以“樹形圖”為結尾,前后呼應,融為一體,注意知識結構的系統性。】

      板書設計:

      神奇的小括號

      ——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小括號的作用:改變原來的運算順序。

      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7×(7-5)

      (77-42)÷7

      =7×2

      =

      35

      ÷7

      =14(元)

      =

      5

      答:買7個口罩需要14元。

      【設計意圖:板書簡單清晰,一目了然所學知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對加與減的計算進行整合,能正確計算三位數的加、減法。

      2、學會看簡單的圖式、專業指令,并根據指令進行準確的操作。

      3、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能讀懂圖式的要求。

      教具及其它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出示圖

      問:小丁丁和小胖在干什么?擲數點塊。

      2、小丁丁擲出:

      組造了一個數:415

      師:擲數點塊有什么用呢?擲出數后我們要進行這樣一個游戲

      3、出示游戲圖:

      檢驗:415〈500

      加:415+350=765

      他將得到的結果登入表內:

      造的數415結果數765

      4、小胖擲出:

      他造了一個數:633

      檢驗:633 〉500

      減:633-350=283

      他將得到的結果登入表內:

      造的數633結果數283

      二、生自己嘗試練習:

      1、像小丁丁、小胖一樣先擲3個數點塊,然后造數,判斷加或減,最后將得到的`數填在表內。

      造的數結果數

      誰得到的結果最大?

      誰得到的結果最小?

      2、

      ①要得到最小的結果,必須擲出哪些點圖?(511)

      ②要得到最大的結果,必須擲出哪些點圖?(466)

      三、總結

      四、課堂作業:

      小胖擲出:

      造的數結果數

      結果數最大()最小()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5-57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和加減法的驗算過程,體會驗算的必要性和認真計算習慣的重要性。

      2、探索加減法驗算的多種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學重點:探索掌握三位數加減法的驗算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認真檢查、仔細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快過“六一”兒童節了,大家高興嗎?淘氣和笑笑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了一些課外書,準備送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希望他們能和我們一樣過一個快樂的“六一”兒童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去看看他們買書的場景,看看在買書的過程中售貨員阿姨算的對嗎?(板書課題:算的對嗎)

      二、合作交流,學習新知。

      1、學習加法的驗算(課件出示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售貨員阿姨說的共256元是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8+138=256(元)

      師:笑笑買一套科普叢書和一套中外童話共256元,也就是應付256元,售貨員阿姨算的'對不對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斷?(指名回答)

      師:請你用你剛才聽到的方法和你想到的方法,來判斷阿姨算的對不對?請你在作業紙上這個問題的下面用一種加法和一種減法來進行判斷,并寫出豎式。

      展示學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118 138 256 256

      + 138 + 118 - 138 - 118

      256 256 118 138

      師小結:在判斷阿姨算的是否正確,我們有的同學是重新用豎式算了一遍,有的是交換了加數的位置算了一下,還有的是用一共花的錢數減去其中一套書的價錢,看是否等一另一套書的價錢。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售貨員阿姨算的是否正確,這就是驗算(板書副課題:驗算)。

      2、學習減法的驗算。

      師:驗算可以幫助我們減少計算的錯誤,現在淘氣和笑笑要去付款了,大家來看(課件出示問題2:付給售貨員阿姨300元,找回44元,對嗎?)。

      師:你能自己去判斷嗎?請大家在這個問題的下面和剛才一樣也用一種加法和一種減法計算來判斷,并寫出豎式。

      展示學生方法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300 300 256 44

      - 256 - 44 + 44 + 256

      44 256 300 300

      師小結:大家來看剛才這兩次的判斷,大家在對加法、減法進行驗算的過程中,我們既可以用加法來驗算,也可以用減法來驗算,一般情況下,我們選擇一種方法來進行驗算就可以了,大家聽明白了嗎?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來算一算,并驗算自己算的對不對。

      3、課件出示計算并驗算。

      367+254= 732-186=

      學生獨立完成,展示交流。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第57頁練一練第1、2題,集體講評,糾錯。

      四、全課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驗算,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缺乏驗算,沒有及時發現計算錯誤,發生了嚴重的錯誤,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生活中由于計算錯誤造成的嚴重后果事例)

      師:最后老師送給大家一句話:計算后,請自覺驗算!

      板書設計:

      算的對嗎(驗算)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數學眼光”,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而不是死套類型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的“數學眼光”。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各題補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書80頁,看完20頁,____________________

      2)商店運來200箱橘子,賣出100箱,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布長10米,____________________,還剩多少米?

      4)商店里有80個水瓶,____________________,還剩多少個?

      從上面這組題可以發現問題和條件之間的'什么關系?

      小組討論,指名說。

      小結:根據兩個條件可以求一個問題;要解答一個問題,必須要有兩個有聯系的條件。

      二.新授

      1.出示例1: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有民間故事185本,民間故事書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還剩多少本?

      1)誰來說一說,這題告訴我們什么條件?要我們求什么?

      (生自說,再指名說。)

      2)怎樣才能求出結果呢?

      生自己思考,再在四人小組互說。

      3)你準備怎么求?師整理:

      A.根據“有故事書185本和上午借出36本”這兩個條件,可以先算上午剩下多少本;再根據“下午借出52本”,可以算出下午剩下多少本。

      B.先算一天借走了多少本,再從原來的數字里減去它。

      4)這兩種方法你覺得怎么樣?

      5)請你用你喜歡的方法算一算。

      6)指名匯報,集體核對。

      7)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種是怎么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同桌互相說一說這題是什么意思?

      2)你知道這題怎么做嗎?

      3)自己列式計算。

      4)指名板演。

      5)全班對答案,有錯的訂正。

      2.完成第2題。

      1)生自己讀題。

      2)問:小朋友們在做什么?告訴我們什么條件?

      3)同桌互說后匯報。

      4)你知道紅紅有多少張郵票嗎?自己列式計算。

      5)指名板演。

      6)全班對答案,有錯的訂正。

      3.完成第3題。

      1)生自讀題。

      2)通過這題,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互說后匯報。

      4)自己列式計算。

      5)全班對答案,有錯的訂正。

      3.完成第4題。

      1)生自讀題目。

      3)小朋友們在做花,你知道些什么?

      4)四人小組互說后匯報。

      教學過程

      自我加減

      5)生自己列式計算。

      6)全班核對答案,有錯的訂正。

      4.想想做做第5題。

      口算下面各題。

      40+90

      150-60

      340-300

      130-80

      70+200

      50+60

      60+500

      110-30

      750-50

      1)生自己完成。

      2)集體核對。

      板書設計:

      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185-36-52=97(本)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三維

      目標 ⒈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后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⒉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講評。

      ⒈6除以3等于2。(復習除法的讀法)

      ⒉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5。(復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復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⒋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復習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后問“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訣的同學就說“你的朋友在這里”。也可以交換著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后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么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生聯系現實生活的場景,經歷簡單的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初步學會按不同標準分類,能用自己的方法記錄、表示數據,初步體驗記錄、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能對數據整理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學生通過按不同標準分類和記錄、整理數據,體會分類可以有不同標準,初步感受不同標準下數據分類整理的不同結果,初步體會符號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數據,體會數據能說明信息,發展初步的數據分析觀念。

      3.學生初步體會數據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現實情境里,初步學習用數據眼光觀察生活;在小組學習中感受合作學習的作用;主動參與數據收集、整理活動,嘗試回顧數據收集、整理活動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收獲。

      教學重點:

      會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數據,會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

      能夠按照不同分類標準整理數據,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數據。

      教學準備:ppt,作業紙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出示邀請函)

      談話:大門是關著的,要怎樣才能打開門進去參觀呢?

      (出示慢羊羊的要求)

      提問:同學們,有信心嗎?

      (出示問題)

      提問:你是怎么分類的?

      二、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問題解決了,大門打開了,我們可以參觀童心園了,看看,童心園里都有哪些人,分別在做什么?

      師:我們看圖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往下,從左往右仔細觀察。

      師:童心園中有老師、學生,他們有的在看書,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做游戲。

      提問:根據這幅圖,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2.引導分類,明確標準。

      引導:同學們想知道的問題真多,要弄清這些問題,可以先把圖中的人分類整理。

      提問:分類要有一定的標準,你打算解決什么問題,要按什么標準來分?可以分成幾類?

      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指名回答:

      師:看來解決不同的問題,分類的標準也會不同,要根據問題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

      3.小組合作,整理數據

      (出示作業單)

      導入:我們根據人物的身份分成了老師和學生兩類,分類分好了,還要整理出每一類各有多少人,才能知道結果,師: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分類的結果?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交流:誰來匯報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類結果的?

      交流經驗:

      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類結果的?

      記錄時,怎樣才可以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小組代表交流結果)

      教師再演示一遍整理方法:

      小結:我們整理數據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做一個記號,記錄一個,這樣才能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整理的結果才準確。

      剛才我們按老師和學生分成兩類,整理好了數據,現在你能按參加的活動分成三類,整理好數據嗎?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類的.結果?

      師小結:

      4、根據分類,解決問題

      (出示兩張表)大家看看整理的數據,(出示以下問題)你們一開始想知道的問題現在能解決了嗎?你是從那張表中知道的?

      你還知道些什么?和同學交流。

      如果不分類整理,直接看圖,能很快的解決這些問題嗎?

      小結:分類整理后,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圖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弄清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5、回顧小結,積累經驗

      (1)提問:剛才我們收集的都是同一幅圖中人的數據,為什么整理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

      小結: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的結果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整理。

      (2)那分類整理出來的結果有相同的地方嗎?(同一幅圖中人的總數是一樣的)

      (3)提問:回顧分類整理的過程,你學到了什么?

      小結:分類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圖中有哪些人,各有多少。

      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結果是不同的。

      我們可以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選擇適當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整理。

      揭示課題: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

      (板書: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整理數據)

      三、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導入: 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

      出示題目

      師:分別按顏色和形狀整理右圖中的物體,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

      學生獨立整理,師巡視指導。

      師:請你來匯報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分類結果的?

      投影展示,全班交流,提問:從兩次分類結果中,你知道些什么?

      比較:兩次分類的結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圖。

      提問:下面的郵票可以按哪些標準分類整理?

      學生先互相說一說分類的標準。(可以按郵票的面值分三類,可以按圖案分四類,可以按郵票的版式形狀分兩類。)

      提問:在人物郵票中,面值100分有幾枚?

      在豎型郵票中,圖案是花的郵票有幾枚?

      3、拓展延伸: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問題

      師:你們小組里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可以按怎樣的標準分一分?互相說一說。

      布置要求:課后選擇其中的1~2個標準分類整理好。

      四、總結回顧,布置課外實踐作業

      1、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新本領?

      2、課后就我們小組同學的情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整理。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熟悉的買電器的生活情景,學生能提出加減法問題,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數的加減法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發展口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整百、整千的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準備練習

      出示準備題要求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結果。

      1、口算:

      40+30= 62—40= 25+30= 32—8=

      86—50= 56—38= 35+25= 7+15=

      2、口答:

      85是由()個十和()個一組成

      300是由()百組成。

      ()個十和()個一組成64。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看圖。

      爺爺家今年建了一棟新房子,今天要給家里買電器。爺爺說,我想買一臺電視機和一臺電冰箱。

      爺爺去家電商場買電器,買了一臺大電視機,和一臺冰箱。

      2、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自由說一說

      問:

      (1)爺爺一共花了多少錢?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

      (3)買了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新課,探究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算法

      1、根據上面的情況,選擇一個你想解決的問題寫在課堂練習本上,根據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

      爺爺說:你能幫我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錢嗎?

      一共花多少錢?各自進行計算并匯報是怎么想的。

      板書算式:20xx+1000=()

      想一想:()個千加()個千是()個千,也就是()。

      出示課件總結。

      那么,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你知道電冰箱比電視機貴多少元?買了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先自己獨立想一想,再進行小組交流,講明白你的想法,聽懂他人的想法,板書算式是:20xx-1000=()

      想一想:()個千減()個千是()個千,也就是()。

      組織學生進行匯報,教師板書算式。

      2、拆數游戲

      把下面各數拆成整百和整十數。

      80,50,130,360,480,520,790,210,630,1200,2600,4800

      拼數游戲

      把文字描述的數學寫在括號里。

      7個十();

      6個百();

      13個十();

      24個百();

      4個千5個十();

      5個千6個百8個十()。

      3、出示:80+50 = 130-50=

      你是怎樣想的`呢?

      8個十加5個十就是13個十,也就是130。

      4、出示900+600=

      1500-600=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在練習本上做做、想想應該怎么算?

      320 + 40 =

      組織小組活動,解決問題集體校正

      四、展性練習

      知識城堡

      5個百和2個千組成的數是()。

      A:5200 B:2500 C:20xx

      比最小的四位數少250的數是()。

      A:1200 B:1250 C:750

      算一算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80+510=1200+500=

      3000+400=870-70=

      700-300=140+60=

      1500-800=1000-200=

      口算,課件出示。開火車口算。

      出示購物廣場,解決問題,指生列式計算。

      (1)一輛自行車多少錢?

      (2)買這兩輛車一共需要多少錢?

      (1)買這兩樣東西一共要花多少錢?

      (2)洗衣機比VCD機貴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了什么知識和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并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并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一)呈現素材,感受數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二)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理解一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后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匯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后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么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并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匯報交流,鼓勵創新

      (1)說一說:你設計了一個什么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一)合作學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里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二)聯系舊知,鞏固有余數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說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課本第5頁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算線,并會在算線上做加、減法。

      2、在算線的幫助下,通過補充和減去求差。

      3、 利用算線解決實際相差問題。

      4、學會在1個情境中用不同形式表述相差多少。

      5、培養學生的算法多樣性。

      教學重點:

      1、通過圖示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2、理解有關“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相差多少”、“比多”、“比少”的問題,并能正確列式求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師:寒假中小丁丁發明了一條算線。

      出示:

      師:它其實就是從數射線演變而來的,變得更簡化,只需標出數的大致位置,但數與數之間的位置不能出錯,觀察一下,這些數怎樣排列?(小的數在左,大的.數在右)

      2、師:下面我們也來嘗試畫畫算線,并在上面標出數的位置。

      ⑴29 36生獨立畫后展示評講。(如沒有下列幾種情況不必再講)

      ①沒有標出數所在位置的記號

      ②小數在左,大數在右

      ⑵34 57 19

      (3)師:我們可以將解題的思路借助算線更清晰地表示出來。

      (箭頭向右表示加)

      師:加法中借助算線表示計算方法時常用的方法是

      (1)第一步加第二加數十位上的數,第二步加第二加數個位上的數。

      (2)第一步加第二加數個位上的數,第二步加第二加數十位上的數。

      (3)先將第一加數加幾湊成下一個整十數,再加上第二加數中去掉已加的數后剩余的數。

      2、減法:

      (1)要求:借助算線表示計算過程: 71-28=

      嘗試將計算方法用算線表示出來(箭頭向左表示減),獨立練習后匯報,糾正錯誤。

      3、求相差問題

      (一) 觀察圖意,理解“相差”

      1、觀察主題圖:說說你看懂了什么?

      2、編一個數學問題:

      東東身高100厘米,麗麗身高78厘米,東東比麗麗高幾厘米?

      4、小結:通過比較,麗麗比冬冬矮,可以說冬冬比麗麗高或麗麗和冬冬相差多少。

      (二) 在算線上計算

      1、思考:如何計算100和78相差多少呢?

      生1:100-78

      生2:78+( )=100 板書

      2、學習計算過程用算線來表示。

      3、請你在算線上嘗試著自己算一算。

      試一試:小丁丁有68個玩具小人,小胖有84個玩具小人,他們之間相差多少個小人呢?

      三、總結:

      算線是一種計算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計算。

      四、檢測目標達成練習:P5/練一練

      它們相差多少?用你喜歡的方法畫一畫、算一算:

      28和57 24和63 36和54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課本P23~24的例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的'數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例4。

      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指名匯報。

      2、提出問題。

      (1)一班得了12面小紅旗,二班比一班多得了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2)三班的小紅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的了多少面?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4。

      (1)出示問題,仔細觀察、思考。分組討論。

      (2)學生探討解答的方法。學生回憶、遷移思考,或是擺學具幫助理解。 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3)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解答的思路。學生匯報。

      2、完成教材第24頁的做一做。

      觀察圖,在小組內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說明解題思路。

      鴨蛋有多少個?鴨蛋的個數和雞蛋的個數有什么關系?和鵝蛋又有什么關系? 思考、提問,在小組內交流問題。選擇一個提問進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說出解答思路。

      3、小結。

      比較一下,今天學習的知識和以前學習的有什么區別和聯系?指名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學生獨立完成教材練習四第3題,選擇一題說說計算方法。

      2、完成教材練習四第1、2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

      學生自己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游,游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游收費、游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游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說一說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游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游樂項目。

      (媒體出示游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游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復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么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么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么新本領?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2、認識質量的單位: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3、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1 kg = 1000 g 。

      4、能夠正確地讀秤的刻度、正確地測量物體的輕重。

      5、理解質量的加法性,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進率關系:1 kg = 1000 g,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量感。

      教學難點:

      理解質量的加法性,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師:前幾節課我們一直在圍繞物體的輕重來學習,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好朋友,讓我們認識一下?(各種各樣的秤)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們早就發明了用“秤”來計量物品的重量。不再向我們上節課中用雙色片或其他的物品。

      出示媒體,介紹各種秤和各種秤的用途。

      師:生活中人們都用克和千克來表示物品有多重。

      師: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這些稱,這些稱上都有什么?

      生:刻度和數字。

      師:這些刻度和數字表示什么?

      生:稱上的這些刻度和數字都表示克和千克。

      2、感覺1克的重量: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

      師:那么1克有多重呢?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個2分硬幣,請每個小朋友都用手掂一掂,你估計它的質量大約是多少?

      師:其實一個2分硬幣重約1克。1克可以寫成1g。

      板書:一個2分硬幣重約1克。1克可以寫成1g。

      師:每個同學可以再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這就是1克,你覺得1克怎么樣?

      生:很輕。

      小結:生活中1克的物品是很輕的。

      3、小練習:

      師:測一測下面的文具大約重多少克?

      老師用秤來測一測文具:鉛筆、固體膠、剪刀、橡皮、直尺。

      學生讀秤。

      小組合作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千克的認識:

      師:我們剛才都估測了一下,現在讓我們用盤秤來秤一秤,看看到底有多重呢?

      出示課件。

      師:老師的字典是0g嗎?不是

      請你說一說?為什么不是0克?

      師:1000g與0g刻度重合,這本書應該是1000g。

      師:這里1000g我們還可以表示成1kg。

      板書:1千克可以表示成1kg

      1000g=1kg

      生齊讀

      讓學生掂一掂字典的重量,讓學生感知一下1000g重量的量感。

      口答:那兩本字典就是多少千克呢?就是多少克呢?

      2、秤重:

      師:我們現在知道了物品的重量可以用克和千克來表示。

      師:但是有時在生活中,并不是多正好是正千克數,那怎么辦呢?

      師:現在我們來秤學生甲的書包。

      課件出示。書包有多重呢?

      師:你們仔細看,這個指針這樣的指向,我們該怎么讀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書包的重量是2千克900克。讀作二千克九百克

      師:這個時候我們還可以用g來表示。

      2kg900g=2900g

      師:我們在進行換算的時候應該怎么想呢?

      生:先把前面的2千克換算成20xx克,再加上后面的900克就是2900克了。

      4、小練習:

      師:現在我們有這兩樣物品,已經秤好了,請你讀一下,并用兩種方法表示:?書上第42頁的第3題

      三、拓展新知:

      1、克和千克的計算:

      師:現在讓我們看圖片?出示課件。

      師:請你們能根據圖片說一說嗎?

      生:把600克橘子放在重320克的籃子梨,合起來共有多重?計算并在秤面上畫出指針。

      小組學生兩兩和組完成。

      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小結:

      ⑴ 320g+600g=920g

      ⑵在秤面的9的數字再往上兩小格就是920g了。

      2、填寫合適的'單位:

      師:我們認識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我們到底該怎樣使用呢?

      出示題目:

      (1)圓規重35()

      (2)書桌重10()

      (3)足球重350()

      (4)雞蛋重65()

      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學生反饋結果。

      小結:

      四、鞏固練習:

      1、填空:

      5000g=()kg 8kg=()g

      6kg800g=()g 5kg200g=()g

      450g+320g=()g 980g-450g=()g

      2、在()中填入適合的單位

      一本數學書重250()

      一只雞蛋重100()

      小巧的體重是38()

      一頭牛的重量是526()

      3、他們的重量各是多少?

      出示圖片,上面都是盤秤或者是彈簧秤,請學生寫出具體的重量。

      4、畫指針

      在盤秤和彈簧秤的刻度上,根據所給的重量畫出刻度。

      5、完成書上第42頁的第6題。

      先估計每樣東西的輕重,把估計的值填入表中,再實際測量。

      被測物品估計的輕重實際的輕重數學課本鉛筆盒數學練習冊新華字典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六、課堂練習:P35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究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生高興得說喜歡。 課件出示:猜一猜:打一物體

      受到吹捧就自大,沒人吹捧就息嘆。

      外表看來圓又大,遇到打擊就暴躁。

      猜猜氣球的顏色

      2、下面在小組內擺小棒游戲。要求:有11根小棒,能擺幾個同樣的圖形? 你們想參加這個活動嗎?分成三個小組,用小棒擺一擺。 各小組匯報擺的過程和結果。

      一組:用11根小棒,擺了2個正方形,還剩3根小棒。

      二組:用11根小棒,擺了3個三角形,還剩2根小棒。

      三組:用11根小棒,擺了2個五邊形,還剩1根小棒。

      教師:剩下的小棒為什么不擺了?

      學生:不夠再擺一個圖形了。

      教師:在實際分東西的時候,會有“剩余”的情況。板書:剩余

      二、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情景導入:(課件出示)小白兔請客。小白兔買了一些草莓,請森林里的小伙伴們吃,你能幫它擺一擺嗎?分組活動。

      (2)出示例1 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并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請同學們邊說邊用草莓學具擺一擺。各組匯報分的過程和結果。

      學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

      (3)(出示課件)看小白兔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教師:分完了嗎?(生:分完了)。對,正好分完。

      教師: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隨學生匯報板書,6÷2=3(盤)

      教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選擇用除法來列式呢?

      生:因為是平均分。

      教師:6÷2=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這個算式表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三盤”

      (設計意圖:回顧除法算式的含義,及各部分的名稱,是學生能夠堅強記憶。)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教師:如果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擺一擺。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草莓學具來擺一擺。還是分組活動。

      各小組匯報擺的過程和結果: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3盤,還剩1個。

      看小白兔是怎樣分的?課件演示。

      教師:在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剩一個草莓。

      教師:這一個草莓為什么沒有擺到盤子里,它能再擺一盤嗎?

      生:不能

      教師: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生:因為題目中要求每2個擺一盤,剩下1個不夠擺1盤。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教師:你們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分組嘗試寫一個算式。

      學生寫出各種算式:7÷2=3(盤))

      7÷2=3(盤)還剩1(個)

      7÷2=3(盤)多1(個)

      教師:展示并一一評價各算式。第二、三個算式正確表示了分的過程,但不簡便,數學上是這們規定的。

      (師板書除法算式)7÷2=3(盤)……1(個)用省略號表示剩余。

      教師:誰來把剛才寫出來的算式讀給大家呢。

      生:7除以2等于3盤余1個。

      教師:省略號后的數字,我們把它叫余數。

      (3)歸納總結,完善認知結構。

      (設計意圖:再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在對比中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三)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按要求操作并記錄。

      2.組織交流。

      3.通過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余數可能是4、5、6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2.余數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想的?

      板書:余數小于除數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的活動,寫出了這么多有規律的算式,大家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了除數要比余數小的規律。現在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題,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用小棒擺正方形

      做一做

      闖關游戲:

      第一關:

      1、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一定要比( )小。

      2、46 ÷ 9 =5 1中,被除數是( ),除數是( ),商是( ),余數是( )。

      3、一個數除以8,余數可能是( )

      搶答算式中,如果有余數,可能會是哪些?

      第二關:出示課件。

      猜猜氣球的顏色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例1、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幾盤? 6÷2=3(盤)

      例2、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

      7÷2=3(盤),1(個) 余數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20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03

    數學教案二年級下冊優秀06-18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02-02

    【熱】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7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熱】03-18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推薦】03-10

    【薦】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3-16

    二年級人教版下冊數學教案02-23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 日韩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激情国产日韩 | 最新国产精品自产在线观看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